嚴燕林與郭襄為了舉辦祈福大典開始緊鑼密鼓地忙碌起來。郭襄辦祈福大典可說是輕車熟路,如果就在峨嵋派舉辦,那什麽心都不用操,時間、地點、寺僧、蓮燈、旌幡,唿號,儀軌,信眾,隻須發下通知就可以了。不過,嚴燕林覺得沒那麽簡單。第一,玉鼎真人是道家,雖不會與佛產生衝突,但畢竟有界限。第二呢,漢傳佛教經過戰亂,信仰已轉變為職業,有些寺廟甚至被商販承包了,缺乏有影響有法力的大德高僧發願,武僧的出現本身就是六根大不淨的一種明證。即使祈福大典能辦起來,也隻是形式而已,缺乏神聖感和莊嚴性。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佛家辦祈福大典是純粹花錢,就算有收入也都跑到寺廟住持和方丈口袋裏去了,主辦方隻是花錢,沒有任何迴報。


    如果辦一場規模宏大的道教祈福大典,情況就不一樣了,花下去的錢說不定還會有迴報,而且影響力更大。因此,嚴燕林主張舉辦道教祈福大典——羅天大醮。


    羅天大醮召請的有“。盛極隆厚的羅天大醮,需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主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百姓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並分七次舉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禮鬥醮以及三元醮等。羅天大醮的主要科儀有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蕩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等。在誦經禮拜時還伴有優美的道教音樂和動作、隊形變化多樣的禹步及踏罡鬥。羅天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十倍以上,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普天大醮是用來祭祀與祈禳的。所謂祭祀,指的是救濟普度,濟生度死,濟世度人。道教雖然講究清淨無為,但同時也講究救苦救難,所以才會有太乙救苦天尊這樣的神奇。再就是祈禳,即祈福禳災,祈求福佑,禳除災禍,這是道教所認為的活著的意義,也是先道貴生的體現。


    必須是這樣的曠世大典,才能夠重新建立百姓的信仰


    郭襄對小打小鬧的佛教祈福大典比較熟悉,開始對舉辦道教祈福大典多少也是有些不理解的,但並不執拗,聽嚴燕林這麽一分析,反倒覺得有道理。隻是弱弱地嘟囔了一句:“我可沒有那麽多錢?”


    嚴燕林一聽就笑了:“當多大個事,原來隻是心疼錢。”


    不過,這麽大的排場,請哪個皇帝主持就成了問題。現在時間扭曲,各種神仙皇帝物別多,這個時候能服眾的可能就隻有玉帝了。地點最好當然是滄虹頂。


    郭襄不高興了,說好的是解救峨嵋派周圍的百姓,怎麽舉辦地突然改在滄虹頂,她覺得其他都可以不計較,就是第一場祈福大典要放在峨嵋頂。


    嚴燕林沒再堅持什麽,隻說跟五大長老溝通一下,再定。


    峨嵋山脈,更是被譽為神跡顯現之地。春日裏,萬物複蘇,峨嵋頂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顯得格外神聖莊嚴。


    五大長老腳踏輕盈的雲霧,緩緩降臨於峨嵋之巔。眼前的景象令他們驚歎不已,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靜止了。峨嵋頂,宛如一枚倒立的天界寶印,傲立於雲海之上,離地三萬八千尺,其頂部平整開闊,像是大自然特意為這場祈福大典準備的神聖舞台。


    “真乃神選道場!”土族長老黃金良感歎道,他的聲音渾厚有力,迴蕩在空曠的山頂。他深知,這樣的地方,不僅能容納兩三萬信徒,更能讓每一個站在這裏的人,感受到來自天地的浩瀚與自身的渺小,從而生出無盡的敬畏與虔誠。


    其他四位長老也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們明白,這次祈福大典不僅是對百姓的一次慷慨資助,更是凝聚人心、彰顯神族力量的絕佳機會。黃金良繼續闡述他的想法:“祈福大典可以設定不同規格的隨喜功德,讓每一個信徒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表達心中的虔誠。這樣,富者自然會傾囊以求最大的福祉,而貧者亦會拿出他們最珍貴的寶物,隻為那一線希望與好運。”


    嚴燕林聽著長老們的討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段時間以來,籌備祈福大典的過程雖然充滿挑戰,但能與五大長老如此默契地配合,讓他倍感欣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們未能邀請到大道真人。


    於是,嚴燕林決定親自前往青礁派,向大道真人表達歉意並再次發出邀請。


    大道真人,麵容慈祥,早已在門外等候。他輕輕一笑,說道:“道家講究順勢而為,大典若一切順利,便不必拘於禮數。你我心意相通,便是對天地最大的敬意。”嚴燕林聞言,心中豁然開朗,感激地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活妲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滄虹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滄虹客並收藏複活妲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