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左翼軍從牆子嶺、董家口入關,掠山西,破濟南,殺明朝宣大總督盧象升;然後北掠天津、遷安,出青山關返還,往返掃蕩數千裏,於崇德四年(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三月迴到遼東;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敵17陣,俘獲人畜26萬[17]。崇德六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至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的鬆錦之戰,雙方各投入十多萬大軍會戰。清軍起先以多爾袞、濟爾哈朗等為首,後皇太極親自趕來增援。明軍經兩年激戰最終慘敗,洪承疇鬆山城破被俘投降,祖大壽舉錦州城投降。[20]鬆錦決戰後,明朝在山海關以東隻剩下寧遠一城。[17]


    皇太極在更定官製時,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多爾袞統攝。根據他的舉薦,皇太極將希福、範文程、鮑承先、剛林等文臣分別升遷,利用他們的才智治國[21]。根據他的建議,皇太極又對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確定了八衙官製[22]。此外,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他之手任命[23]。在統轄六部的過程中,多爾袞鍛煉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為他後來的攝政準備了條件。


    擁立幼帝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極猝死於盛京清寧宮,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時,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他本人年過花甲,早已不問朝政,其諸子中最有才幹的嶽讬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剩下碩讬也不為代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麽發言權。但以代善的資曆、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皇太極生前集權的種種努力和滿族社會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極長子豪格參加到競爭中來。從利害關係而論,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他們認為,豪格軍功多,才能較高,天聰六年已晉升為和碩貝勒,皇太極稱帝之初晉肅親王,掌戶部事,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勢力,但同時又保持著一定實力,又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遠強於其他旗。因此,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


    多爾袞便是另一個競爭者。


    莊妃永福宮


    莊妃永福宮


    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說,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則是堅強的後盾,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就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雖然他不大可能參與競爭,但他的向背卻對其他各派係有重大影響,無論他傾向哪一方,都會使力量的天平發生傾斜。因此,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讬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八月十四日,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都一起來到崇政殿,舉行決定皇位歸屬的會議。最後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和多鐸為首的兩白旗上。雙方相爭,委決不下。[24]


    睿親王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25-26]至是,禮親王代善等奉福臨登位,各王貝勒大臣等,共同誓書,昭告天地,同時宣布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改元順治。[25]就這樣,多爾袞妥善地處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自己也向權力的頂峰邁進了一步。此後,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讬勸多爾袞自立為帝,多爾袞誅殺阿達禮、碩讬。[27]隨後,又肅清了反對這種新格局豪格及其下屬,穩固了新的統治。[28]多爾袞的這一方案,在客觀上避免了八旗內亂,保存了實力,維護了上層統治集團的基本一致。當然,他這一提案,是自己爭奪皇位不易得逞之後才提出來的,是在兩黃旗大臣“佩劍向前”的逼人形勢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並非是他一開始就高瞻遠矚、具有極廣闊的胸襟。[29]多爾袞的權勢也不斷攀升,濟爾哈朗諭諸大臣,凡事先向睿親王多爾袞上報,書名也以多爾袞為先。[30]


    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順治帝在篤恭殿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偉事業。[25]


    定鼎燕京


    順治帝臨政時,關內正一片混亂。明崇禎十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今景山),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四月初四日,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並向清朝請兵援助。[31]內院大學士範文程上書多爾袞,認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主張立即出兵進取中原。他提出,“戰必勝,攻必取,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賊”,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政策,“嚴禁軍卒,秋毫無犯”[32]。即不僅在戰略上改變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戰術上也要招攬民心。多爾袞接受了範文程的建議,答應了吳三桂請兵的要求。[31]並在得到北京為農民軍攻破的確報之後,“急聚兵馬而行”,與農民軍爭奪天下。[29]


    李自成此時方知事態的嚴重,於四月十


    順治元年攝政王發給明故軍民的諭旨


    順治元年攝政王發給明故軍民的諭旨


    三日親率部隊往山海關討吳,但仍帶有招降他的僥幸心理,行軍速度亦頗遲緩,十九日前後才兵臨關城之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崇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冰傳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冰傳奇並收藏崛起崇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