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陛下高明!”
隨著崇禎皇帝介紹軍情的同時,把建奴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主帥的性格梳理了一遍,眾人心裏立馬亮堂起來,不再是兩眼一抹黑。
善於權謀鬥爭的狗漢奸洪承疇第一時間領會到崇禎皇帝的意圖,也是第一時間跳出來恭維。
“如果幹掉嶽托的右翼軍,不僅削弱了皇太極的實力,無形中讓也多爾袞兄弟壯大了。如此一來,平衡被打破,敵酋皇太極想要壓製就難嘍。”
“不錯!
我們甚至可以在其中推波助瀾,挑起他們相互之間的猜忌,讓他們狗咬狗。反正對我們來說,不管成不成,都是順手而為的事情。”
兵部右侍郎李邦華亦是權謀鬥爭的好手,聽了洪承疇的話,立刻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到時候,朝廷可以出麵和多爾袞談一談。
不管談什麽,隻要消息傳到皇太極耳裏,就足以讓多爾袞難以自辯……而皇太極也會趁機發難。”
緊接著,陳奇瑜就開始了具體的布局。
聽到他們的討論,站在中間的崇禎皇帝欣慰的笑了。
對於建奴高層的了解,朕的肱股之臣了解得實在太少了。
但是,隻要他們了解了,就可以針對性的做出部署。
說到用計方麵,漢人是建奴的老祖宗。
就譬如現在,朕隻是說了皇太極和多爾袞之見的關係,他們立刻舉一反三開始布局下套。
像這種高級別的朝堂爭鬥,文臣是最擅長的。
不同於武將用刀把子殺人,刀刀見血。文臣的軟刀子殺人,卻在無形中。
但也最致命。
概因武將殺人隻是幾個,而文臣卻是一大片。
“楊愛卿,兵部立馬成立軍情司,用於刺探各國敵情,以供兵部決策。人員可從各軍斥候中挑挑,亦或者抽調部分廠衛人員組成。
所需銀兩,一律從內庫撥付兵部。”
崇禎皇帝打斷了文臣的討論,朝兵部尚書楊嗣昌吩咐道。
在他看來,計謀用間的事,可以以後再商榷。可成立軍情司,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陛下聖明!臣慚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臣不能為陛下提供軍情,卻要陛下提點,是臣辦事不力,有負聖恩!”
雖然時局朝著可喜的方向變化,可楊嗣昌卻俯身低頭認錯。
作為兵部尚書,不管時局如何變化,這個錯他必須認。
隻因為這些變化,並不是他所提供的,而是陛下以一己之力改變的。
作為下屬,這失職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間乃最耗費錢財之事,過去朝廷根本無力擔負,此事不能怪愛卿。”
崇禎皇帝擺擺手,直接說明了原因。
情報不明,這關楊嗣昌什麽事?
如果要說有錯,那隻能錯在大明朝廷沒錢。
別看崇禎皇帝輕飄飄的成立軍情司幾個字,可這意味著朝廷要灑出大把白花花沉甸甸的銀子。
刺探別國敵情,其手段無非就是收買敵國官員、盜取情報等,這需要的是海量銀子。
過去以大明的財政狀況,能夠負擔嗎?
怕是連情報人員的俸祿都難以擔負吧?
還談什麽收買、刺探?
“謝陛下體貼寬慰,臣定然辦好此事,為陛下提供決策。”
崇禎皇帝的貼心話,把楊嗣昌感動得無以複加,他也急忙的表決心。
“愛卿辦事,朕放心。”
對於楊嗣昌的能力以及忠誠,崇禎皇帝還是信任的。
說起來,楊嗣昌一生中最大的非議就是害了盧象升,可這真能怪他嗎?
曆史上,由於情報不全,怎麽和建奴作戰是個大問題。
兵部尚書楊嗣昌不知道怎麽戰,他隻要求勿浪戰。
那麽盧象升有沒有自己的作戰方針呢?
很遺憾,也沒有。
史料記載他製定了一個“夜襲”的作戰計劃,但這隻是他權力範圍之內的戰術動作。
由於高起潛不配合、關寧軍不聽指揮而沒有取得預期戰果。
於是,盧象升一氣之下要求分兵。
戰況不利,不但沒有要求增兵,反而提出分兵,可見盧象升也沒有什麽作戰方針。
而分兵後怎麽作戰的問題,估計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後陷入了建奴埋伏,以身殉國。
從這裏可以看出,老盧的性格很衝動啊!
跟死太監鬥什麽氣啊?
這時應該行雷霆手段,殺掉幾個不聽話的關寧軍將領,這才是最正確的道路。
事情說迴來,老盧是衝動了,而楊嗣昌呢?
他為了大明軍隊的暫時團結,誰也不得罪,居然就同意了分兵。
宣大軍歸盧象升,關寧軍歸高起潛,各人管各人,看你們還吵什麽。
可他畢竟知道分兵的危險,於是采取了補救措施。
他下令給盧象升,如果建奴一直在京城附近,你就找機會打一仗,高太監配合你打。
楊嗣昌的算盤是,在京城附近,打不贏問題也不大。
如果建奴南下了,你要配合高太監,不要輕易出戰。
可以說,楊嗣昌是察覺到建奴可能會南下了。
在當時缺少情報支持的情況下,僅憑分析預判,實屬難得了。
如果非要說楊嗣昌的錯誤,那就是從始至終,以他為首的兵部都沒有拿出一個明確的作戰方針和戰役方案,作為國防部長兼總參謀長,他的責任不可推卸。
可盧象升提出的分兵方案,也是最下下策的方案。
可以說,大家都有錯,大哥不說二哥,板子不能打在一個人身上,這就是崇禎皇帝的認識。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情報不明所導致的悲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可若不知己不知彼,自然是百戰百殆了。
“臣請陛下下旨?”
此時,盧象升滿臉肅然對崇禎皇帝請求道。
他算是看出來了,陛下胸中有溝壑,絕不是瞎指揮。
參照陛下此前的一席話,盧象升才知道他們製定的對虜概要錯得有多離譜。
陛下說不合朕意,那還是留了君臣情麵,說輕了。
可是……
敵情不明,你讓為將者如何製定作戰計劃?
“諸卿聽旨!”
盧閻王請旨,崇禎皇帝也不客氣,直接下旨。
ps:諸位書友,下一章暫時不要訂閱,等明天再訂閱。
人到中年,精力不濟,時間不足,要複製一段資料,湊足四千字,拿全勤,請諒解!
</p>
“陛下高明!”
隨著崇禎皇帝介紹軍情的同時,把建奴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主帥的性格梳理了一遍,眾人心裏立馬亮堂起來,不再是兩眼一抹黑。
善於權謀鬥爭的狗漢奸洪承疇第一時間領會到崇禎皇帝的意圖,也是第一時間跳出來恭維。
“如果幹掉嶽托的右翼軍,不僅削弱了皇太極的實力,無形中讓也多爾袞兄弟壯大了。如此一來,平衡被打破,敵酋皇太極想要壓製就難嘍。”
“不錯!
我們甚至可以在其中推波助瀾,挑起他們相互之間的猜忌,讓他們狗咬狗。反正對我們來說,不管成不成,都是順手而為的事情。”
兵部右侍郎李邦華亦是權謀鬥爭的好手,聽了洪承疇的話,立刻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到時候,朝廷可以出麵和多爾袞談一談。
不管談什麽,隻要消息傳到皇太極耳裏,就足以讓多爾袞難以自辯……而皇太極也會趁機發難。”
緊接著,陳奇瑜就開始了具體的布局。
聽到他們的討論,站在中間的崇禎皇帝欣慰的笑了。
對於建奴高層的了解,朕的肱股之臣了解得實在太少了。
但是,隻要他們了解了,就可以針對性的做出部署。
說到用計方麵,漢人是建奴的老祖宗。
就譬如現在,朕隻是說了皇太極和多爾袞之見的關係,他們立刻舉一反三開始布局下套。
像這種高級別的朝堂爭鬥,文臣是最擅長的。
不同於武將用刀把子殺人,刀刀見血。文臣的軟刀子殺人,卻在無形中。
但也最致命。
概因武將殺人隻是幾個,而文臣卻是一大片。
“楊愛卿,兵部立馬成立軍情司,用於刺探各國敵情,以供兵部決策。人員可從各軍斥候中挑挑,亦或者抽調部分廠衛人員組成。
所需銀兩,一律從內庫撥付兵部。”
崇禎皇帝打斷了文臣的討論,朝兵部尚書楊嗣昌吩咐道。
在他看來,計謀用間的事,可以以後再商榷。可成立軍情司,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陛下聖明!臣慚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臣不能為陛下提供軍情,卻要陛下提點,是臣辦事不力,有負聖恩!”
雖然時局朝著可喜的方向變化,可楊嗣昌卻俯身低頭認錯。
作為兵部尚書,不管時局如何變化,這個錯他必須認。
隻因為這些變化,並不是他所提供的,而是陛下以一己之力改變的。
作為下屬,這失職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間乃最耗費錢財之事,過去朝廷根本無力擔負,此事不能怪愛卿。”
崇禎皇帝擺擺手,直接說明了原因。
情報不明,這關楊嗣昌什麽事?
如果要說有錯,那隻能錯在大明朝廷沒錢。
別看崇禎皇帝輕飄飄的成立軍情司幾個字,可這意味著朝廷要灑出大把白花花沉甸甸的銀子。
刺探別國敵情,其手段無非就是收買敵國官員、盜取情報等,這需要的是海量銀子。
過去以大明的財政狀況,能夠負擔嗎?
怕是連情報人員的俸祿都難以擔負吧?
還談什麽收買、刺探?
“謝陛下體貼寬慰,臣定然辦好此事,為陛下提供決策。”
崇禎皇帝的貼心話,把楊嗣昌感動得無以複加,他也急忙的表決心。
“愛卿辦事,朕放心。”
對於楊嗣昌的能力以及忠誠,崇禎皇帝還是信任的。
說起來,楊嗣昌一生中最大的非議就是害了盧象升,可這真能怪他嗎?
曆史上,由於情報不全,怎麽和建奴作戰是個大問題。
兵部尚書楊嗣昌不知道怎麽戰,他隻要求勿浪戰。
那麽盧象升有沒有自己的作戰方針呢?
很遺憾,也沒有。
史料記載他製定了一個“夜襲”的作戰計劃,但這隻是他權力範圍之內的戰術動作。
由於高起潛不配合、關寧軍不聽指揮而沒有取得預期戰果。
於是,盧象升一氣之下要求分兵。
戰況不利,不但沒有要求增兵,反而提出分兵,可見盧象升也沒有什麽作戰方針。
而分兵後怎麽作戰的問題,估計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後陷入了建奴埋伏,以身殉國。
從這裏可以看出,老盧的性格很衝動啊!
跟死太監鬥什麽氣啊?
這時應該行雷霆手段,殺掉幾個不聽話的關寧軍將領,這才是最正確的道路。
事情說迴來,老盧是衝動了,而楊嗣昌呢?
他為了大明軍隊的暫時團結,誰也不得罪,居然就同意了分兵。
宣大軍歸盧象升,關寧軍歸高起潛,各人管各人,看你們還吵什麽。
可他畢竟知道分兵的危險,於是采取了補救措施。
他下令給盧象升,如果建奴一直在京城附近,你就找機會打一仗,高太監配合你打。
楊嗣昌的算盤是,在京城附近,打不贏問題也不大。
如果建奴南下了,你要配合高太監,不要輕易出戰。
可以說,楊嗣昌是察覺到建奴可能會南下了。
在當時缺少情報支持的情況下,僅憑分析預判,實屬難得了。
如果非要說楊嗣昌的錯誤,那就是從始至終,以他為首的兵部都沒有拿出一個明確的作戰方針和戰役方案,作為國防部長兼總參謀長,他的責任不可推卸。
可盧象升提出的分兵方案,也是最下下策的方案。
可以說,大家都有錯,大哥不說二哥,板子不能打在一個人身上,這就是崇禎皇帝的認識。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情報不明所導致的悲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可若不知己不知彼,自然是百戰百殆了。
“臣請陛下下旨?”
此時,盧象升滿臉肅然對崇禎皇帝請求道。
他算是看出來了,陛下胸中有溝壑,絕不是瞎指揮。
參照陛下此前的一席話,盧象升才知道他們製定的對虜概要錯得有多離譜。
陛下說不合朕意,那還是留了君臣情麵,說輕了。
可是……
敵情不明,你讓為將者如何製定作戰計劃?
“諸卿聽旨!”
盧閻王請旨,崇禎皇帝也不客氣,直接下旨。
ps:諸位書友,下一章暫時不要訂閱,等明天再訂閱。
人到中年,精力不濟,時間不足,要複製一段資料,湊足四千字,拿全勤,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