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夜幕下,熊熊的火光中,已經被殺得毫無鬥誌的韃虜斥候,紛紛四處逃竄,躲避廠衛將士的追殺。
在這個時候,個人勇武全然發揮不了作用,反而隻有死得更快。
也有逃不掉被圍的韃虜,臨死前想拉一個墊背的,可是未等接近廠衛將士,便被手弩激射的箭矢釘在地上,死不瞑目。
方正化身處腹地居中指揮,同時欣賞著火光中修羅煉獄般的場景,微有陶醉。
這是他個人第一次指揮的戰鬥,戰果頗豐,足以為皇爺增光。
驀然,他察覺到地麵仿佛有些震動,遠處隱隱有一條火龍迤邐前來。
“清理戰場,按原計劃撤退!”
韃虜大軍來援了,時刻關注此事的方正化,立馬發出了撤退的軍令。
眾將轟然應諾,吳承鋒指揮一隊廠衛將士警戒斷後,董長青指揮人手清理戰果。
突然而至,猛然抽身,廠衛將士打了一場漂亮的偷襲戰,殲滅了四百多的韃虜斥候,滿載而歸。
留下的是一地狼藉,血染山丘,還有四百多具無頭的屍體。
刀兵交擊的廝殺聲已然平息,風聲碩碩中,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陣淒涼而悲慘的哭泣聲。
太慘了!
“到底是誰幹的,本貝勒要把他們碎屍萬段?”
當著殘留韃虜的麵,匆匆趕來的先鋒官阿巴泰悲憤地唿喊著。
憤怒的瞳孔中,閃動著不斷升騰的火焰,阿巴泰表情陰沉得可怕,手指甲幾乎掐到肉裏邊去。
這次損失太大了。
斥候營俱是騎射功夫出眾的精銳,其中還有幾個白甲兵充任統領,可現在卻不知被哪隻大明軍隊一鍋端了。
這在過去,絕無僅有!
他想要率軍反擊,以複其仇,以血其恥。
與阿巴泰抱有同樣想法的蟎清將領還不少,他們大清,何曾吃過這等虧,一定要報複迴去。
“饒餘貝勒,明軍僅占偷襲之利,方才重創斥候營,不足為慮。
當務之急,是查清哪裏突然冒出的一支明軍,居然敢虎口拔牙,吃了雄心豹子膽了冒犯咱們?”
說話的是皇太極的皇長子,封為肅親王的豪格。
此番入侵大明,睿親王多爾袞統領的左路軍,以阿巴泰為先鋒官,豪格為副將輔之。
之所以如此安排,明麵上因為他們都是正藍旗人,方便統兵。
可背地裏嘛,鬼才知道多爾袞怎麽想。
反正,多爾袞一向和豪格父子不對付。
反過來也一樣,皇太極也提防著多爾袞,才讓兒子豪格隨著左路軍入關。
其中之意,不言自明。
至於饒餘貝勒阿巴泰,皇太極、多爾袞都是他的小弟,按理手足同袍,理應一視同仁。
隻不過,皇太極登基,作為他的兄弟,不論是哥哥還是弟弟,都是他打擊的對象。
皇太極在位的時間裏,阿巴泰因各種過失受到的處罰不少於十次。
耐人尋味的是,他雖屢屢被罰,隻是罰銀、罰物,銀子固然賠了不少,卻從來沒有受過降爵或削爵的重懲。
原因也簡單,阿巴泰一生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再加上他出身偏房,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以外,反而成全了阿巴泰。
一次次骨肉相殘的爭鬥,從來沒有波及到他。
另外,阿巴泰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在朝中享有很高聲望。對這位愛發牢騷的兄長,皇太極不能不有所寬容。
當然了,皇太極的寬容是有限度的,比如他對桀驁不馴的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就不講寬容,而是毫不留情地把他們置於死地。
他對阿巴泰網開一麵,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對他從來構不成威脅。
綜上種種,阿巴泰和皇太極雖齷齪不斷,可還能相安無事。
但是,從兄弟感情上講,阿巴泰其實還是和多爾袞親近。
所以說啊,蟎清皇室的關係亂的很,錯綜複雜。
豪格原本是阿巴泰的侄兒,可現在叫他饒餘貝勒,阿巴泰心裏不爽極了。
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極稱帝改元,定宗室世爵,幼弟多爾袞、多鐸及子侄輩的豪格、嶽托、阿濟格都晉封親王。
阿巴泰年齒徒長,仍封貝勒爵,隻是在貝勒爵位前加上了“饒餘”,滿語為富裕之意的美號,以示差異。
然而與親王比,貝勒爵位整低了兩級。對此,阿巴泰心懷芥蒂,對皇太極總有抵觸。
橫了豪格一眼,阿巴泰甕聲甕氣地說道:“本貝勒遲早要讓明軍付出代價!”
說完,不理豪格,自顧踏步前去,檢查損失。
跟這狗東西在一起,更加壞了心情。
豪格聳肩苦笑,沒辦法,老爹為了皇位,把兄弟都修理了一遍,得罪光了。
這些叔叔伯伯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能對他這個侄兒有好臉色才怪了。
他就是想討好他們,也沒用啊!
……
卯初時分,天已蒙亮,縷縷晨曦播灑而下,似有消除暴戾,寧神靜氣的作用。
方正化領軍,也是到了天亮,離開戰場幾十裏路後才鬆了口氣,不過精神仍舊緊繃,轉移到營地中,暫作休整。
夜爆肝,行軍、突襲、戰鬥下來,早已是身心俱疲,乏累似潮水一般湧了上來,但一點也不敢放鬆。
強行壓製著身體本能的困頓,方正化巡視撫慰軍士,尤其是那些受傷的士卒。
</p>
夜幕下,熊熊的火光中,已經被殺得毫無鬥誌的韃虜斥候,紛紛四處逃竄,躲避廠衛將士的追殺。
在這個時候,個人勇武全然發揮不了作用,反而隻有死得更快。
也有逃不掉被圍的韃虜,臨死前想拉一個墊背的,可是未等接近廠衛將士,便被手弩激射的箭矢釘在地上,死不瞑目。
方正化身處腹地居中指揮,同時欣賞著火光中修羅煉獄般的場景,微有陶醉。
這是他個人第一次指揮的戰鬥,戰果頗豐,足以為皇爺增光。
驀然,他察覺到地麵仿佛有些震動,遠處隱隱有一條火龍迤邐前來。
“清理戰場,按原計劃撤退!”
韃虜大軍來援了,時刻關注此事的方正化,立馬發出了撤退的軍令。
眾將轟然應諾,吳承鋒指揮一隊廠衛將士警戒斷後,董長青指揮人手清理戰果。
突然而至,猛然抽身,廠衛將士打了一場漂亮的偷襲戰,殲滅了四百多的韃虜斥候,滿載而歸。
留下的是一地狼藉,血染山丘,還有四百多具無頭的屍體。
刀兵交擊的廝殺聲已然平息,風聲碩碩中,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陣淒涼而悲慘的哭泣聲。
太慘了!
“到底是誰幹的,本貝勒要把他們碎屍萬段?”
當著殘留韃虜的麵,匆匆趕來的先鋒官阿巴泰悲憤地唿喊著。
憤怒的瞳孔中,閃動著不斷升騰的火焰,阿巴泰表情陰沉得可怕,手指甲幾乎掐到肉裏邊去。
這次損失太大了。
斥候營俱是騎射功夫出眾的精銳,其中還有幾個白甲兵充任統領,可現在卻不知被哪隻大明軍隊一鍋端了。
這在過去,絕無僅有!
他想要率軍反擊,以複其仇,以血其恥。
與阿巴泰抱有同樣想法的蟎清將領還不少,他們大清,何曾吃過這等虧,一定要報複迴去。
“饒餘貝勒,明軍僅占偷襲之利,方才重創斥候營,不足為慮。
當務之急,是查清哪裏突然冒出的一支明軍,居然敢虎口拔牙,吃了雄心豹子膽了冒犯咱們?”
說話的是皇太極的皇長子,封為肅親王的豪格。
此番入侵大明,睿親王多爾袞統領的左路軍,以阿巴泰為先鋒官,豪格為副將輔之。
之所以如此安排,明麵上因為他們都是正藍旗人,方便統兵。
可背地裏嘛,鬼才知道多爾袞怎麽想。
反正,多爾袞一向和豪格父子不對付。
反過來也一樣,皇太極也提防著多爾袞,才讓兒子豪格隨著左路軍入關。
其中之意,不言自明。
至於饒餘貝勒阿巴泰,皇太極、多爾袞都是他的小弟,按理手足同袍,理應一視同仁。
隻不過,皇太極登基,作為他的兄弟,不論是哥哥還是弟弟,都是他打擊的對象。
皇太極在位的時間裏,阿巴泰因各種過失受到的處罰不少於十次。
耐人尋味的是,他雖屢屢被罰,隻是罰銀、罰物,銀子固然賠了不少,卻從來沒有受過降爵或削爵的重懲。
原因也簡單,阿巴泰一生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再加上他出身偏房,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以外,反而成全了阿巴泰。
一次次骨肉相殘的爭鬥,從來沒有波及到他。
另外,阿巴泰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在朝中享有很高聲望。對這位愛發牢騷的兄長,皇太極不能不有所寬容。
當然了,皇太極的寬容是有限度的,比如他對桀驁不馴的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就不講寬容,而是毫不留情地把他們置於死地。
他對阿巴泰網開一麵,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對他從來構不成威脅。
綜上種種,阿巴泰和皇太極雖齷齪不斷,可還能相安無事。
但是,從兄弟感情上講,阿巴泰其實還是和多爾袞親近。
所以說啊,蟎清皇室的關係亂的很,錯綜複雜。
豪格原本是阿巴泰的侄兒,可現在叫他饒餘貝勒,阿巴泰心裏不爽極了。
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極稱帝改元,定宗室世爵,幼弟多爾袞、多鐸及子侄輩的豪格、嶽托、阿濟格都晉封親王。
阿巴泰年齒徒長,仍封貝勒爵,隻是在貝勒爵位前加上了“饒餘”,滿語為富裕之意的美號,以示差異。
然而與親王比,貝勒爵位整低了兩級。對此,阿巴泰心懷芥蒂,對皇太極總有抵觸。
橫了豪格一眼,阿巴泰甕聲甕氣地說道:“本貝勒遲早要讓明軍付出代價!”
說完,不理豪格,自顧踏步前去,檢查損失。
跟這狗東西在一起,更加壞了心情。
豪格聳肩苦笑,沒辦法,老爹為了皇位,把兄弟都修理了一遍,得罪光了。
這些叔叔伯伯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能對他這個侄兒有好臉色才怪了。
他就是想討好他們,也沒用啊!
……
卯初時分,天已蒙亮,縷縷晨曦播灑而下,似有消除暴戾,寧神靜氣的作用。
方正化領軍,也是到了天亮,離開戰場幾十裏路後才鬆了口氣,不過精神仍舊緊繃,轉移到營地中,暫作休整。
夜爆肝,行軍、突襲、戰鬥下來,早已是身心俱疲,乏累似潮水一般湧了上來,但一點也不敢放鬆。
強行壓製著身體本能的困頓,方正化巡視撫慰軍士,尤其是那些受傷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