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好,果然是英雄才俊,威武雄壯。”
待他們喝完杯中酒,崇禎皇帝龍眼掠過三人健碩的軀幹,微微點頭誇讚。
閻應元和陳明遇是掌管緝捕、監獄的典史,相當於縣城的公安局長和緝偵隊長,自然孔武有力。
而馮厚敦是學校訓導,一介文人,身體雖略顯單薄,可卻修長高大,說雄壯威武似乎也不過分。
隻是,接下來崇禎皇帝就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了。
“朕得錦衣密奏,聽聞卿等三人意氣相投,經常一起習文練武,熟讀兵書,以期報效朝廷,保境安民。
值此國家危難之際,朝廷正需國之棟梁挺身而出,驅逐韃虜,護佑黎民。”
沒辦法,崇禎皇帝隻能這樣說了。
不然,一個小縣的典吏、訓導想上達天聽,這不是開玩笑嗎?
那麽,隻有把這事歸屬到無孔不入的廠衛身上最合適了。
對於廠衛,崇禎皇帝還是挺有感情的。
廠衛建立之初,其目的就是收集各類情報,尤其是軍事情報,以保衛國家安全。
如萬曆三大征期間,錦衣衛的各級情報係統就為大軍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在朝鮮抗日戰場上以及西南邊疆,他們含冰臥雪或者在熱帶雨林中征戰,收集到的各類情報為大明作戰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後世蟎清統治者和投降的大明文官出於統治和名聲需要,對廠衛多有汙蔑。
稱廠衛是打擊正直人士、迫害百姓的黑暗勢力,於國於民毫無益處。
簡直是胡扯!
實際上,即使到了後世,又有哪個國家沒有廠衛?
廠衛終明一朝,隻收集各類情報打擊文官和士紳,從未對普通百姓出手。
而汙蔑他們的文官們,恰恰是真正迫害百姓的兇手。
如扳倒了嚴嵩的徐階家中土地幾萬畝,全是附近鄉民投效或者家人巧取豪奪而來。
這些文官,才往往是泄露國家機密和情報的罪魁禍首。
賊喊捉賊,混淆視聽,可恥!
“臣等願為朝廷效力,報效陛下!”
崇禎皇帝和聲細語溫勉有加的話,早已讓江陰三公心潮澎湃難以自製,他們跪伏在地,拜謝皇恩浩蕩。
“大善,平身!”
崇禎皇帝雙手砸拳,驀然大喝,興奮之情絲毫不加以掩飾。
其實,掩飾個屁,若不是自顧身份,崇禎皇帝還想仰天長嘯高歌一曲呢?
打仗有風險,作為帝王,禦駕親征,還要牽製前線將校的精力來保護他。
在將士們的眼裏,他其實是一個累贅。
如果有個萬一,對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這些,崇禎皇帝何嚐不知?
可是現在,有大明最頂級的防守專家護衛,這些顧慮統統都是浮雲?
而前線將士也可以放開手腳,盡情一戰,屠韃滅虜,重振軍威。
驀然轉身,興衝衝地迴到丹墀上,崇禎皇帝吩咐道:“擬旨,擢閻應元統領虎賁衛,授都指揮使一職。
陳明遇、馮厚敦二人,授副都統一職,協理閻應元。”
崇禎皇帝這封聖旨一下,殿內所有人都驚呆了。
陛下不按套路出牌啊!
陳奇瑜和李邦華二人,相顧無言,難掩駭然。
虎賁衛,屬於侍衛上直軍,既不隸屬於於五軍都督府,也不隸屬於兵部,而是掌握在陛下手裏,號稱天子親軍,大內禁衛。
其負責貼身保護陛下以及皇宮安危,天子在哪,虎賁在哪!軍中將士,多為勳貴之後,忠心耿耿。
首領一般由二品都督和從二品都指揮使擔任,副都統正三品。
如今陛下讓等同於白身的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三人統領虎賁衛,這簡直是一飛衝天啊!
同時也說明了三人不簡單,至少簡在帝心是肯定了。
隻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陛下縱然厚愛他們,可驟然簡拔於高位,在朝中沒有根基,虎賁將士又不是易於之輩,能夠服眾嗎?
陛下這樣安排,似乎有些輕率了。
而江陰三公站在殿內,亦是滿臉愕然,接旨也不是,不接旨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他們心裏暖洋洋的,很是感動,天子太厚愛了。
虎賁衛,一個無敵的傳說,隻要讀史之人都知道。
漢武帝時,北匈奴王率十五萬大軍侵犯大漢。漢武帝於是派遣三千虎賁軍夜襲匈奴,擊潰匈奴大軍。
且奔襲到營地屠殺兩萬匈奴士兵,接著沿途追擊殺兩萬,追到老窩殺了三萬,最後見敵就殺。
一直到殺死北匈奴王,逼迫匈奴軍隊後退幾千裏,再也不敢來犯。
可見,虎賁軍的虎虎雄威,所向披靡,英勇無畏,赫赫之功。
自此,曆朝曆代,把軍中善戰驍勇,有勇有謀的,都稱為虎賁。能被稱為虎賁的人和軍隊,都驍勇善戰,智謀雙全。
他們何德何能,蒙天子如此厚愛?
可惜,他們出身太低微了,恐難以承擔如此重責!
但陛下錯愛至此,他們今後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報效皇恩。
“怎麽,剛才還不是說要報效朝廷,膽怯了?”
丹墀上方,崇禎皇帝見江陰三公左右為難,調侃了一句,然後方才肅然鼓勵他們,“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三位愛卿乃錐處囊中,其形自現。又似珠玉蒙塵,難掩其芒。
現如今,朕不拘一格降人才,爾等何懼之有?
若是擔心威望不足,資曆尚淺,難以服眾,那就殺到服為止!”
冰冷無情的話飄蕩在大殿中,讓眾人再度愕然。
可是,閻應元一臉站出來堅毅答道:“臣領旨!”
ps:諸卿,今天有事耽擱更新了,不好意思,不過沒關係,每天兩更,有欠的就補上……
</p>
“好,果然是英雄才俊,威武雄壯。”
待他們喝完杯中酒,崇禎皇帝龍眼掠過三人健碩的軀幹,微微點頭誇讚。
閻應元和陳明遇是掌管緝捕、監獄的典史,相當於縣城的公安局長和緝偵隊長,自然孔武有力。
而馮厚敦是學校訓導,一介文人,身體雖略顯單薄,可卻修長高大,說雄壯威武似乎也不過分。
隻是,接下來崇禎皇帝就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了。
“朕得錦衣密奏,聽聞卿等三人意氣相投,經常一起習文練武,熟讀兵書,以期報效朝廷,保境安民。
值此國家危難之際,朝廷正需國之棟梁挺身而出,驅逐韃虜,護佑黎民。”
沒辦法,崇禎皇帝隻能這樣說了。
不然,一個小縣的典吏、訓導想上達天聽,這不是開玩笑嗎?
那麽,隻有把這事歸屬到無孔不入的廠衛身上最合適了。
對於廠衛,崇禎皇帝還是挺有感情的。
廠衛建立之初,其目的就是收集各類情報,尤其是軍事情報,以保衛國家安全。
如萬曆三大征期間,錦衣衛的各級情報係統就為大軍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在朝鮮抗日戰場上以及西南邊疆,他們含冰臥雪或者在熱帶雨林中征戰,收集到的各類情報為大明作戰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後世蟎清統治者和投降的大明文官出於統治和名聲需要,對廠衛多有汙蔑。
稱廠衛是打擊正直人士、迫害百姓的黑暗勢力,於國於民毫無益處。
簡直是胡扯!
實際上,即使到了後世,又有哪個國家沒有廠衛?
廠衛終明一朝,隻收集各類情報打擊文官和士紳,從未對普通百姓出手。
而汙蔑他們的文官們,恰恰是真正迫害百姓的兇手。
如扳倒了嚴嵩的徐階家中土地幾萬畝,全是附近鄉民投效或者家人巧取豪奪而來。
這些文官,才往往是泄露國家機密和情報的罪魁禍首。
賊喊捉賊,混淆視聽,可恥!
“臣等願為朝廷效力,報效陛下!”
崇禎皇帝和聲細語溫勉有加的話,早已讓江陰三公心潮澎湃難以自製,他們跪伏在地,拜謝皇恩浩蕩。
“大善,平身!”
崇禎皇帝雙手砸拳,驀然大喝,興奮之情絲毫不加以掩飾。
其實,掩飾個屁,若不是自顧身份,崇禎皇帝還想仰天長嘯高歌一曲呢?
打仗有風險,作為帝王,禦駕親征,還要牽製前線將校的精力來保護他。
在將士們的眼裏,他其實是一個累贅。
如果有個萬一,對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這些,崇禎皇帝何嚐不知?
可是現在,有大明最頂級的防守專家護衛,這些顧慮統統都是浮雲?
而前線將士也可以放開手腳,盡情一戰,屠韃滅虜,重振軍威。
驀然轉身,興衝衝地迴到丹墀上,崇禎皇帝吩咐道:“擬旨,擢閻應元統領虎賁衛,授都指揮使一職。
陳明遇、馮厚敦二人,授副都統一職,協理閻應元。”
崇禎皇帝這封聖旨一下,殿內所有人都驚呆了。
陛下不按套路出牌啊!
陳奇瑜和李邦華二人,相顧無言,難掩駭然。
虎賁衛,屬於侍衛上直軍,既不隸屬於於五軍都督府,也不隸屬於兵部,而是掌握在陛下手裏,號稱天子親軍,大內禁衛。
其負責貼身保護陛下以及皇宮安危,天子在哪,虎賁在哪!軍中將士,多為勳貴之後,忠心耿耿。
首領一般由二品都督和從二品都指揮使擔任,副都統正三品。
如今陛下讓等同於白身的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三人統領虎賁衛,這簡直是一飛衝天啊!
同時也說明了三人不簡單,至少簡在帝心是肯定了。
隻是……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陛下縱然厚愛他們,可驟然簡拔於高位,在朝中沒有根基,虎賁將士又不是易於之輩,能夠服眾嗎?
陛下這樣安排,似乎有些輕率了。
而江陰三公站在殿內,亦是滿臉愕然,接旨也不是,不接旨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他們心裏暖洋洋的,很是感動,天子太厚愛了。
虎賁衛,一個無敵的傳說,隻要讀史之人都知道。
漢武帝時,北匈奴王率十五萬大軍侵犯大漢。漢武帝於是派遣三千虎賁軍夜襲匈奴,擊潰匈奴大軍。
且奔襲到營地屠殺兩萬匈奴士兵,接著沿途追擊殺兩萬,追到老窩殺了三萬,最後見敵就殺。
一直到殺死北匈奴王,逼迫匈奴軍隊後退幾千裏,再也不敢來犯。
可見,虎賁軍的虎虎雄威,所向披靡,英勇無畏,赫赫之功。
自此,曆朝曆代,把軍中善戰驍勇,有勇有謀的,都稱為虎賁。能被稱為虎賁的人和軍隊,都驍勇善戰,智謀雙全。
他們何德何能,蒙天子如此厚愛?
可惜,他們出身太低微了,恐難以承擔如此重責!
但陛下錯愛至此,他們今後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報效皇恩。
“怎麽,剛才還不是說要報效朝廷,膽怯了?”
丹墀上方,崇禎皇帝見江陰三公左右為難,調侃了一句,然後方才肅然鼓勵他們,“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三位愛卿乃錐處囊中,其形自現。又似珠玉蒙塵,難掩其芒。
現如今,朕不拘一格降人才,爾等何懼之有?
若是擔心威望不足,資曆尚淺,難以服眾,那就殺到服為止!”
冰冷無情的話飄蕩在大殿中,讓眾人再度愕然。
可是,閻應元一臉站出來堅毅答道:“臣領旨!”
ps:諸卿,今天有事耽擱更新了,不好意思,不過沒關係,每天兩更,有欠的就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