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對於晉商,盧象升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得上熟悉二字。
大明九邊的糧食以及部分軍用物資,兩百多年來,皆由他們籌集供應。
作為宣大總督,總領宣府、大同兩鎮,盧象升少不了和他們打交道。
交接物資,發放關防,偶爾為天雄軍將士打秋風,年底請他們讚助一波,為將士們改善生活,這些都是免不了的事情。
投桃送李之下,邊關將士也會給予晉商一些便利。
一來二去,所謂的交情也就有了。
不獨是他,大明九邊的情況基本都是如此。
當然,令盧象升感到陣陣發寒的是,如果晉商私通建奴,九邊重鎮對於他們來說,那是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不說別的,從每月供應的糧草統計上,晉商就可以知道每個衛所、關隘有多少兵馬,且分毫不差。
如果晉商再有心一點,收買幾個將校,那將是及其簡單的事情,防無可防……一瞬間,盧象升心如墮入冰窟,都不敢繼續往下想了。
其實也不用想了,事情已經浮出水麵了。
薊遼監軍鄧希詔壽宴,大肆宴請軍中高級將領,繼而建奴突破天塹,殺死總督吳阿衡,入侵京畿……
這一切的一切,若說背後沒有人有意操控,任誰也不會相信。
“陛下,臣有負聖恩,請治臣之罪!”
盧象升一臉慘然,跪地俯身長輯不起。
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如果陛下要追究,禦史要彈劾,不但是他,所有的九邊將領都有失察之則。
“此乃國之弊,與卿無關!”
崇禎皇帝扶起盧象升,斬釘截鐵的說道。
開玩笑,都什麽時候了,還能追究這些細枝末節,把板子打到九邊將士身上,找死呐!
再說了,冤有頭債有主,關他們什麽事?
用商人運糧一事,本身就是有利有弊。
太祖在驅逐蒙元之後,為加強北部防務,大明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裏的北部邊防線上設立了九大軍事重鎮,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明九邊。
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
在九邊重鎮上,布置了近百萬的大軍防備韃虜異族。
大明的九邊重鎮,對於防禦北部敵人的襲擾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它還有一個隱藏屬性,那就是以關隘的形勢控製住了中原和草原兩邊的貿易。
中原地區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可是草原地區物產匱乏,對中原的依賴度非常高。
大明中後期正是通過控製貿易的方式,讓北方許多蒙古部落向明朝俯首稱臣,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可是,如此長的邊界線,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後勤補給壓力可想而知。
用商人運糧,減輕朝廷負擔,商人得利,將士安心,一舉三得,這是有利的一方麵。
但是,隨著大明財政困難,有些官員也很無賴,晉商跟政府做生意隻能賺點白條而已。
所以,本國的生意好像不好做了。
於是,他們把目光瞄向樂努爾哈赤。
晉商看中這一點,就以張家口為基地,從全囯各地采集商品,然後往返關內外,從事走私活動。
他們為建奴大量輸送糧食、衣物、炊具等基本生活物資。
老奴努爾哈赤也不虧待他們,把人參、鹿茸、獸皮等貴重物品交換給對方,讓這幫唯利是圖的奸商高興的不得了。
漸漸的,雙方建立了很深厚的利益關係,重視間諜戰的努爾哈赤就把雙方貿易內容從食品軍器擴大到情報。
賣了一次國,當了帶路黨,就相當於納了投名狀,再也無法脫身了。
就這樣,晉商和建奴就緊緊的綁在一起了。
可這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無疑就是致命之災,也是用商人為軍隊運糧的弊病。
商人趨利,失去了國家的監管,他們什麽東西都敢賣。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被晉商滲透的九邊將領配合他們賣國。
但是,不同於晉商,對於這些人,崇禎皇帝卻打算先放一放了。
九邊重鎮在此時的兵力有六十萬將士,如何追究責任,又怎麽清查?
如果真的跟二愣子一樣,不管不顧的,那簡直是跟所有邊關將領對抗,即使是皇帝,也要被碾壓成齏粉。
故而,現在盧象升請罪,崇禎皇帝一句輕飄飄的此乃國之弊,就算揭開了新的一頁。
盧象升一臉羞愧起身,繼而睜大眼睛,怒氣衝衝說道:“陛下,臣請旨,立即兵發張家口,緝拿全體晉商,為吳阿衡總督複仇,替朝廷鋤奸。”
崇禎皇帝搖搖頭,拒絕了盧象升的建議,說了一句,“現在還不是時候,也不是盧卿當下要做的事情。”
“陛下英明,是臣操切孟浪了。”
盧象升很快明白過來,知道自己怒急攻心,氣昏了頭腦。
作為天下兵馬總督,他的職責是率領大軍和韃虜戰鬥,而不是處理奸細。
那是廠衛要幹的事情。
而且,幹這些活,他們比軍隊好用。
望著氣定神閑的崇禎皇帝,盧象升這才相信這位年輕的陛下決定禦駕親征,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全盤的考慮。
說不定,陛下還想借此機會,掃清大明目前的一些痼疾。
接下來崇禎皇帝的布置,更是加深了盧象升的這個想法。
隻不過,盧象升明白了崇禎皇帝的意圖,可在千裏之外的孫傳庭,卻是在傳旨太監走後,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界。
ps:諸卿,例行求票中……
</p>
對於晉商,盧象升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得上熟悉二字。
大明九邊的糧食以及部分軍用物資,兩百多年來,皆由他們籌集供應。
作為宣大總督,總領宣府、大同兩鎮,盧象升少不了和他們打交道。
交接物資,發放關防,偶爾為天雄軍將士打秋風,年底請他們讚助一波,為將士們改善生活,這些都是免不了的事情。
投桃送李之下,邊關將士也會給予晉商一些便利。
一來二去,所謂的交情也就有了。
不獨是他,大明九邊的情況基本都是如此。
當然,令盧象升感到陣陣發寒的是,如果晉商私通建奴,九邊重鎮對於他們來說,那是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不說別的,從每月供應的糧草統計上,晉商就可以知道每個衛所、關隘有多少兵馬,且分毫不差。
如果晉商再有心一點,收買幾個將校,那將是及其簡單的事情,防無可防……一瞬間,盧象升心如墮入冰窟,都不敢繼續往下想了。
其實也不用想了,事情已經浮出水麵了。
薊遼監軍鄧希詔壽宴,大肆宴請軍中高級將領,繼而建奴突破天塹,殺死總督吳阿衡,入侵京畿……
這一切的一切,若說背後沒有人有意操控,任誰也不會相信。
“陛下,臣有負聖恩,請治臣之罪!”
盧象升一臉慘然,跪地俯身長輯不起。
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如果陛下要追究,禦史要彈劾,不但是他,所有的九邊將領都有失察之則。
“此乃國之弊,與卿無關!”
崇禎皇帝扶起盧象升,斬釘截鐵的說道。
開玩笑,都什麽時候了,還能追究這些細枝末節,把板子打到九邊將士身上,找死呐!
再說了,冤有頭債有主,關他們什麽事?
用商人運糧一事,本身就是有利有弊。
太祖在驅逐蒙元之後,為加強北部防務,大明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裏的北部邊防線上設立了九大軍事重鎮,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明九邊。
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
在九邊重鎮上,布置了近百萬的大軍防備韃虜異族。
大明的九邊重鎮,對於防禦北部敵人的襲擾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它還有一個隱藏屬性,那就是以關隘的形勢控製住了中原和草原兩邊的貿易。
中原地區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可是草原地區物產匱乏,對中原的依賴度非常高。
大明中後期正是通過控製貿易的方式,讓北方許多蒙古部落向明朝俯首稱臣,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可是,如此長的邊界線,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後勤補給壓力可想而知。
用商人運糧,減輕朝廷負擔,商人得利,將士安心,一舉三得,這是有利的一方麵。
但是,隨著大明財政困難,有些官員也很無賴,晉商跟政府做生意隻能賺點白條而已。
所以,本國的生意好像不好做了。
於是,他們把目光瞄向樂努爾哈赤。
晉商看中這一點,就以張家口為基地,從全囯各地采集商品,然後往返關內外,從事走私活動。
他們為建奴大量輸送糧食、衣物、炊具等基本生活物資。
老奴努爾哈赤也不虧待他們,把人參、鹿茸、獸皮等貴重物品交換給對方,讓這幫唯利是圖的奸商高興的不得了。
漸漸的,雙方建立了很深厚的利益關係,重視間諜戰的努爾哈赤就把雙方貿易內容從食品軍器擴大到情報。
賣了一次國,當了帶路黨,就相當於納了投名狀,再也無法脫身了。
就這樣,晉商和建奴就緊緊的綁在一起了。
可這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無疑就是致命之災,也是用商人為軍隊運糧的弊病。
商人趨利,失去了國家的監管,他們什麽東西都敢賣。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被晉商滲透的九邊將領配合他們賣國。
但是,不同於晉商,對於這些人,崇禎皇帝卻打算先放一放了。
九邊重鎮在此時的兵力有六十萬將士,如何追究責任,又怎麽清查?
如果真的跟二愣子一樣,不管不顧的,那簡直是跟所有邊關將領對抗,即使是皇帝,也要被碾壓成齏粉。
故而,現在盧象升請罪,崇禎皇帝一句輕飄飄的此乃國之弊,就算揭開了新的一頁。
盧象升一臉羞愧起身,繼而睜大眼睛,怒氣衝衝說道:“陛下,臣請旨,立即兵發張家口,緝拿全體晉商,為吳阿衡總督複仇,替朝廷鋤奸。”
崇禎皇帝搖搖頭,拒絕了盧象升的建議,說了一句,“現在還不是時候,也不是盧卿當下要做的事情。”
“陛下英明,是臣操切孟浪了。”
盧象升很快明白過來,知道自己怒急攻心,氣昏了頭腦。
作為天下兵馬總督,他的職責是率領大軍和韃虜戰鬥,而不是處理奸細。
那是廠衛要幹的事情。
而且,幹這些活,他們比軍隊好用。
望著氣定神閑的崇禎皇帝,盧象升這才相信這位年輕的陛下決定禦駕親征,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全盤的考慮。
說不定,陛下還想借此機會,掃清大明目前的一些痼疾。
接下來崇禎皇帝的布置,更是加深了盧象升的這個想法。
隻不過,盧象升明白了崇禎皇帝的意圖,可在千裏之外的孫傳庭,卻是在傳旨太監走後,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界。
ps:諸卿,例行求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