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賑災
穿書後我成了男主毒唯 作者:鈕咕嚕瓜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蕭濯和杭以冬的嚴防死守下,寧君騏沒有再找到對付他們的機會。
除了太子派係偶爾會在早朝上擠兌擠兌寧君騏,其他一切正常,雖然寧君騏之前的陰毒行事他們沒有辦法反擊,不代表他們不能在父皇麵前光明正大地“好心”指出寧君騏的錯處。
日子就這麽風平浪靜地過了下去,一轉眼就來到了七月。
在在這段日子裏,太子和督察院左督禦史棠大人家的嫡女成了婚,而寧君騏也同時娶了兵部侍郎的嫡女和宋聽荷。
不過這個新晉的三皇子妃十分看不上宋聽荷的農女身份,處處擠兌她,三皇子為了穩住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是耗費了不少的心力,倒是讓太子看了一場好戲。
夜晚,書房。
寧君騏看著桌上最新傳遞來的消息,嘴角勾起了微微的弧度,看上去似笑非笑,一雙眼睛帶著狠毒。
一個計謀在寧君騏的腦中浮現。
第二日,早朝。
皇帝最近消瘦得有些厲害,早朝上一直用明黃色的手帕捂著自己的嘴悶聲咳嗽。
一邊的大太監無比地擔憂,想要上前查看皇帝的情況,卻被皇帝用一個眼神製住了。
大太監不得已,對著底下的大臣道:“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一位臣子就從整齊的隊列裏站了出來:“微臣有事啟奏。”
“今年的梅雨季時間過長,降雨量也比往年更多,尤其江南地區,微臣昨日剛剛接到消息,說是江南部分沿海地區已被洪水淹沒,無數的房屋遭到了損害,百姓也有不少傷亡的狀況,請陛下派人前往江南賑災。”
皇帝聽到這位大臣的話,眉頭不自覺皺了起來,今年是怎麽迴事?現是旱災,如今又是洪災,難道是因為自己這個皇帝做的不夠格,所以上天降下了懲罰嗎?
趁著皇帝沉思的片刻,寧君騏給自己派係的官員使了個眼色,那人瞬間明了,上前幾步道:“陛下,微臣這裏有一個人選,就是戶部的秦大人,他之前有過賑災的經驗,若是派他前往,定能夠早日結束災情。”
皇帝聽著他的話,捋了捋自己灰白的胡子,像是在考慮這間事情的可行性。
太子微微皺了皺眉,這個秦大人他之前聽過一耳朵,之前是二皇子的手下,前幾年因為饑荒,去西部賑災,任務看上去完成得很漂亮,隻是西部的地區死了最多的百姓。
而二黃子倒台之後,這個秦大人便轉頭進入了寧君騏的陣營,寧君騏派出這個人,是何居心?但不管他在打什麽鬼主意,他都不可能讓寧君騏如願的。
此時,站在大殿內的杭以軒和蕭濯不著痕跡地對視了一眼,隻見杭以軒輕輕對這蕭濯搖了搖頭,蕭濯的眼神立馬變得凝重了起來。
太子看了看一眼堅定地看著他的蕭濯,下定了決心,於是對著皇帝恭敬道:“父皇,兒臣以為,這件事情可以交由蕭統領去辦,當初西北的情況那般惡劣,蕭統領和瀟華淑人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將事情都完美解決了,我相信,此次的洪災他定能處理得更好。”
太子話音剛落,就聽得那個舉薦秦大人的臣子反駁道:“太子殿下話可不能這麽說,秦大人之前可就是有過賑災經驗的,而據我所知,蕭統領現在也隻完成過擊退北牧這一件功勞,根本沒有賑過災,百姓國難當前,太子殿下可不能這般輕率。皇上,微臣還是舉薦蕭大人。”
太子冷哼了一聲:“連大人,難道您是生而知之,不用上學堂就能斷文識字?我看不是吧?每個人都是經過學習才會辯是非,明事理,您日日都說年輕一輩兒的官員不可靠,可若您連這個成長的機會都不給我們這些年輕人,他們又如何成長到您認可的高度呢?”
“還是說,這一切隻是您不想讓蕭統領前往江南賑災的借口?難道說,江南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太子這麽一連串的問題下來,那連大人滿臉惱怒,大聲道:“太子殿下,難道您是覺得百姓的性命,大雍的國土都是用來給年輕的官員實驗的嗎?您這般行狀,莫不是根本沒有將百姓放在心上!”
兩個愈發劍拔弩張,皇帝見狀,狠狠地拍了拍自己的龍椅,隨後一手扶著龍椅的把手,一手捂住口鼻,想要掩蓋住從喉嚨裏發出的一連串咳嗽聲,大太監趕忙上去扶住了皇帝。
底下的大臣一陣騷動。
太子不再和連大人對峙,擔憂地看向了在高處的皇帝:“父皇……”
皇帝撐著自己的身子,推開了大太監的攙扶,對著底下的兩人道:“行了,不要再吵了!”
“蕭濯,出來!”
蕭濯站了出來,雙手緊貼,微垂著頭,一副恭敬的模樣。
“蕭濯,我且問你,你可願意去江南賑災?”
聽到了皇帝的問話,那連大人臉上一陣焦急,而垂著頭的三皇子嘴角卻翹起了一抹不顯眼的弧度。
“微臣願意。”
聽到了蕭濯肯定的迴答,皇帝沒有立即下決定,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又對著站在一邊的定國大將軍詢問道:“將軍,你可願意讓蕭濯前往江南?”
“陛下,您是大雍的主子,不管是什麽事情,陛下自己決定就好,無需顧忌我和蕭濯之間的關係。”
仿佛皇帝的試探在定國大將軍的口中就變成了皇帝對於他和蕭濯之間父子關係的在意。
得到了定國大將軍的迴答之後,皇帝直接道:“既如此,那此時就交由蕭濯去辦吧,下朝。”
說完,皇帝又開始劇烈的咳嗽起來,還是大太監攙扶著他往大殿後走去。
見皇帝也走了,殿中的官員陸陸續續地都開始離開。
蕭濯和定國大將軍打過招唿之後,就快步走到了太子和杭以軒的身邊,三人一起走出了大殿,剛走了幾步,蕭濯就直接對著杭以軒道:“你是不是知道這秦大人的事情?不然為何剛剛要對我搖頭。”
就連一旁的太子也好奇地探過頭來,雖然他知道這秦大人有問題,但也找不出什麽證據,此時聽到了蕭濯的問話,立馬詢問:“他做了什麽?”
杭以軒看著這兩個人一副好奇寶寶的模樣,杭以軒不禁搖了搖頭:“你們在朝中的時間都比我久,難道連地方手底下人的情況都沒摸清?”你們這幅模樣,跟沒有帶槍就上了戰場的兵有什麽區別?
看著杭以軒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兩人都尷尬地笑了笑,隨後太子義正言辭道:“這不是有你嗎?我決定,以後打探的這些事情就全部交給你了。”
杭以軒一臉偽笑,表示自己得到太子的重用並不高興。
打鬧過後,杭以軒正了正神色,道:“這秦大人行事高調,昨日還在戶部宣稱自己剛娶了第七房小妾。這樣德行的一個人,隨便打探打探,就知道這人不可靠了。”
“這秦大人最愛去青樓喝酒,據那青樓的一個妓子說,那秦大人有一天喝醉了酒,是她照顧的秦大人,據說秦大人說夢話的時候,說自己曾經在賑災的時候私下吞了三百萬兩賑災白銀,隻留下了幾萬兩白銀送往了災區嚴重的地方。”
“依我來看,這事兒的可信度極高。所以才希望你們能夠阻止此次秦大人前往江南。”
杭以軒看了看太子和蕭濯,隻見兩人都用一種“你這麽這樣”的表情看著杭以軒,杭以軒不明所以,詢問道:“你們這麽看著我幹嘛?”
“你去青樓了?”
“稀罕啊稀罕,我一直以為你是一個正人君子,沒想到啊,嘖嘖嘖。”
這三個“嘖嘖嘖”,十分地有靈魂。
杭以軒無語,完全不明白自己身邊的兩個人是什麽腦迴路,明明在談著正事,但是下一秒就讓他無話可說。
知道玩笑不能開太過的蕭濯立馬恢複了一臉嚴肅,對著他道:“我知道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這三皇子明知道這秦大人有問題,為何要將他派出來?之前他一直一副珍惜羽毛的樣子,我們也抓不住他的把柄,怎麽如今也想著要斂財了?”
太子眼神一凜,對啊,之前寧君騏那般謹慎,如今怎麽可能將這麽大一個漏洞擺在他們麵前?莫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大殿內,寧君騏看著三人漸行漸遠的背影,神色莫名。
連大人愧疚地走到寧君騏的身邊,低著頭道:“三殿下,是小的沒用,連您吩咐的這點小事都沒辦好。”
連大人已經做好了被寧君騏責問的準備,卻沒想到下一秒,一道溫和的聲音就從連大人的耳邊響起:“沒有,你做的很好。”
一雙大掌還拍了拍連大人的肩膀。
連大人沒有反應過來,一抬頭就看見了笑得一臉溫和的三皇子,隻見三皇子繼續開口道:“繼續加油!”隨後,便轉身離開,隻是在寧君騏轉身的那一刻,那溫暖陽光的表情立馬變成了陰謀詭計得逞的笑。
而連大人站在大殿裏,淚汪汪地看著三皇子的背影,心想,三皇子真是個好人。
除了太子派係偶爾會在早朝上擠兌擠兌寧君騏,其他一切正常,雖然寧君騏之前的陰毒行事他們沒有辦法反擊,不代表他們不能在父皇麵前光明正大地“好心”指出寧君騏的錯處。
日子就這麽風平浪靜地過了下去,一轉眼就來到了七月。
在在這段日子裏,太子和督察院左督禦史棠大人家的嫡女成了婚,而寧君騏也同時娶了兵部侍郎的嫡女和宋聽荷。
不過這個新晉的三皇子妃十分看不上宋聽荷的農女身份,處處擠兌她,三皇子為了穩住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是耗費了不少的心力,倒是讓太子看了一場好戲。
夜晚,書房。
寧君騏看著桌上最新傳遞來的消息,嘴角勾起了微微的弧度,看上去似笑非笑,一雙眼睛帶著狠毒。
一個計謀在寧君騏的腦中浮現。
第二日,早朝。
皇帝最近消瘦得有些厲害,早朝上一直用明黃色的手帕捂著自己的嘴悶聲咳嗽。
一邊的大太監無比地擔憂,想要上前查看皇帝的情況,卻被皇帝用一個眼神製住了。
大太監不得已,對著底下的大臣道:“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一位臣子就從整齊的隊列裏站了出來:“微臣有事啟奏。”
“今年的梅雨季時間過長,降雨量也比往年更多,尤其江南地區,微臣昨日剛剛接到消息,說是江南部分沿海地區已被洪水淹沒,無數的房屋遭到了損害,百姓也有不少傷亡的狀況,請陛下派人前往江南賑災。”
皇帝聽到這位大臣的話,眉頭不自覺皺了起來,今年是怎麽迴事?現是旱災,如今又是洪災,難道是因為自己這個皇帝做的不夠格,所以上天降下了懲罰嗎?
趁著皇帝沉思的片刻,寧君騏給自己派係的官員使了個眼色,那人瞬間明了,上前幾步道:“陛下,微臣這裏有一個人選,就是戶部的秦大人,他之前有過賑災的經驗,若是派他前往,定能夠早日結束災情。”
皇帝聽著他的話,捋了捋自己灰白的胡子,像是在考慮這間事情的可行性。
太子微微皺了皺眉,這個秦大人他之前聽過一耳朵,之前是二皇子的手下,前幾年因為饑荒,去西部賑災,任務看上去完成得很漂亮,隻是西部的地區死了最多的百姓。
而二黃子倒台之後,這個秦大人便轉頭進入了寧君騏的陣營,寧君騏派出這個人,是何居心?但不管他在打什麽鬼主意,他都不可能讓寧君騏如願的。
此時,站在大殿內的杭以軒和蕭濯不著痕跡地對視了一眼,隻見杭以軒輕輕對這蕭濯搖了搖頭,蕭濯的眼神立馬變得凝重了起來。
太子看了看一眼堅定地看著他的蕭濯,下定了決心,於是對著皇帝恭敬道:“父皇,兒臣以為,這件事情可以交由蕭統領去辦,當初西北的情況那般惡劣,蕭統領和瀟華淑人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將事情都完美解決了,我相信,此次的洪災他定能處理得更好。”
太子話音剛落,就聽得那個舉薦秦大人的臣子反駁道:“太子殿下話可不能這麽說,秦大人之前可就是有過賑災經驗的,而據我所知,蕭統領現在也隻完成過擊退北牧這一件功勞,根本沒有賑過災,百姓國難當前,太子殿下可不能這般輕率。皇上,微臣還是舉薦蕭大人。”
太子冷哼了一聲:“連大人,難道您是生而知之,不用上學堂就能斷文識字?我看不是吧?每個人都是經過學習才會辯是非,明事理,您日日都說年輕一輩兒的官員不可靠,可若您連這個成長的機會都不給我們這些年輕人,他們又如何成長到您認可的高度呢?”
“還是說,這一切隻是您不想讓蕭統領前往江南賑災的借口?難道說,江南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太子這麽一連串的問題下來,那連大人滿臉惱怒,大聲道:“太子殿下,難道您是覺得百姓的性命,大雍的國土都是用來給年輕的官員實驗的嗎?您這般行狀,莫不是根本沒有將百姓放在心上!”
兩個愈發劍拔弩張,皇帝見狀,狠狠地拍了拍自己的龍椅,隨後一手扶著龍椅的把手,一手捂住口鼻,想要掩蓋住從喉嚨裏發出的一連串咳嗽聲,大太監趕忙上去扶住了皇帝。
底下的大臣一陣騷動。
太子不再和連大人對峙,擔憂地看向了在高處的皇帝:“父皇……”
皇帝撐著自己的身子,推開了大太監的攙扶,對著底下的兩人道:“行了,不要再吵了!”
“蕭濯,出來!”
蕭濯站了出來,雙手緊貼,微垂著頭,一副恭敬的模樣。
“蕭濯,我且問你,你可願意去江南賑災?”
聽到了皇帝的問話,那連大人臉上一陣焦急,而垂著頭的三皇子嘴角卻翹起了一抹不顯眼的弧度。
“微臣願意。”
聽到了蕭濯肯定的迴答,皇帝沒有立即下決定,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又對著站在一邊的定國大將軍詢問道:“將軍,你可願意讓蕭濯前往江南?”
“陛下,您是大雍的主子,不管是什麽事情,陛下自己決定就好,無需顧忌我和蕭濯之間的關係。”
仿佛皇帝的試探在定國大將軍的口中就變成了皇帝對於他和蕭濯之間父子關係的在意。
得到了定國大將軍的迴答之後,皇帝直接道:“既如此,那此時就交由蕭濯去辦吧,下朝。”
說完,皇帝又開始劇烈的咳嗽起來,還是大太監攙扶著他往大殿後走去。
見皇帝也走了,殿中的官員陸陸續續地都開始離開。
蕭濯和定國大將軍打過招唿之後,就快步走到了太子和杭以軒的身邊,三人一起走出了大殿,剛走了幾步,蕭濯就直接對著杭以軒道:“你是不是知道這秦大人的事情?不然為何剛剛要對我搖頭。”
就連一旁的太子也好奇地探過頭來,雖然他知道這秦大人有問題,但也找不出什麽證據,此時聽到了蕭濯的問話,立馬詢問:“他做了什麽?”
杭以軒看著這兩個人一副好奇寶寶的模樣,杭以軒不禁搖了搖頭:“你們在朝中的時間都比我久,難道連地方手底下人的情況都沒摸清?”你們這幅模樣,跟沒有帶槍就上了戰場的兵有什麽區別?
看著杭以軒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兩人都尷尬地笑了笑,隨後太子義正言辭道:“這不是有你嗎?我決定,以後打探的這些事情就全部交給你了。”
杭以軒一臉偽笑,表示自己得到太子的重用並不高興。
打鬧過後,杭以軒正了正神色,道:“這秦大人行事高調,昨日還在戶部宣稱自己剛娶了第七房小妾。這樣德行的一個人,隨便打探打探,就知道這人不可靠了。”
“這秦大人最愛去青樓喝酒,據那青樓的一個妓子說,那秦大人有一天喝醉了酒,是她照顧的秦大人,據說秦大人說夢話的時候,說自己曾經在賑災的時候私下吞了三百萬兩賑災白銀,隻留下了幾萬兩白銀送往了災區嚴重的地方。”
“依我來看,這事兒的可信度極高。所以才希望你們能夠阻止此次秦大人前往江南。”
杭以軒看了看太子和蕭濯,隻見兩人都用一種“你這麽這樣”的表情看著杭以軒,杭以軒不明所以,詢問道:“你們這麽看著我幹嘛?”
“你去青樓了?”
“稀罕啊稀罕,我一直以為你是一個正人君子,沒想到啊,嘖嘖嘖。”
這三個“嘖嘖嘖”,十分地有靈魂。
杭以軒無語,完全不明白自己身邊的兩個人是什麽腦迴路,明明在談著正事,但是下一秒就讓他無話可說。
知道玩笑不能開太過的蕭濯立馬恢複了一臉嚴肅,對著他道:“我知道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這三皇子明知道這秦大人有問題,為何要將他派出來?之前他一直一副珍惜羽毛的樣子,我們也抓不住他的把柄,怎麽如今也想著要斂財了?”
太子眼神一凜,對啊,之前寧君騏那般謹慎,如今怎麽可能將這麽大一個漏洞擺在他們麵前?莫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大殿內,寧君騏看著三人漸行漸遠的背影,神色莫名。
連大人愧疚地走到寧君騏的身邊,低著頭道:“三殿下,是小的沒用,連您吩咐的這點小事都沒辦好。”
連大人已經做好了被寧君騏責問的準備,卻沒想到下一秒,一道溫和的聲音就從連大人的耳邊響起:“沒有,你做的很好。”
一雙大掌還拍了拍連大人的肩膀。
連大人沒有反應過來,一抬頭就看見了笑得一臉溫和的三皇子,隻見三皇子繼續開口道:“繼續加油!”隨後,便轉身離開,隻是在寧君騏轉身的那一刻,那溫暖陽光的表情立馬變成了陰謀詭計得逞的笑。
而連大人站在大殿裏,淚汪汪地看著三皇子的背影,心想,三皇子真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