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軍定期要給皇帝寫奏報,為了不讓蘇遂在皇帝麵前揭露他做下的種種,就惡人先告狀,寫了很多蘇遂的壞話,說他故意收買將士,讓將士對他忠心,而不是對朝廷忠心,說他決策有問題,不好好打仗,玩一些陰謀詭計等等。
皇帝看到這些內容,心裏十分惱火,對蘇遂的勢力更加害怕,他在朝堂上說了監軍編造的這些內容,說要把蘇遂召迴。
大臣們有的支持皇帝的決定,但大部分大臣都知道蘇遂的為人,他絕對不會有私心,讓將士們忠心才能團結一心擰成一股力量抗擊敵人,難道非要一盤散沙,沒人聽蘇遂的話才能打好仗嗎?
蘇遂是武將中的頂梁柱,這麽多年打了多少次勝仗,他的決策自然有他的道理,否則那些勝仗都是胡搞亂搞打出來的嗎?
雖說平日裏大臣們爾虞我詐,鬥個不停,但麵對蘇遂的時候,大家的意見卻十分統一,因為把蘇遂召迴,他們就沒法安生在京城呆著了,派別的將領他們都不放心。
在大臣們一片反對聲中,皇帝想了個折中的辦法,派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將前去做統帥,蘇遂成了副統帥,他做的一切決定都要得到大統帥的同意才行,這也是為了試探軍營中的將士們是不是都隻終於蘇遂而不終於朝廷。
老將前往軍中,在實地了解蘇遂的做法和為人之後並不覺得他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妥,反而極為優秀,就沒有對蘇遂有過苛責。
沒多久,老將年邁傷病的身體終於經不住簡陋軍營生活的折騰,一下就病倒了,蘇遂安排軍醫為他治療,本人對他也頗為關心。
老將見自己根本起不到作用,還怕反而會耽誤戰事,就暗中把軍權又交給了蘇遂,在對皇帝的奏報中也沒有絲毫提及。
而此時的皇城中,太後所居仁善宮裏,皇帝跪在太後麵前,懇請太後留在宮中。
太後一直吃齋念佛,最近感覺朝中暗流湧動,有人又找上他,想要拉攏她,攪得她不能靜心。
她看出朝廷將來可能會有更大的動蕩,她並不想卷入其中,也不想娘家人卷進去,幹脆做了決定,要出家為尼。
“母後若離去,徹底不問政事,朕肩上扛著這麽重的擔子,想要找個指點迷津,找個傾訴的人都沒有。朕讓你去了那清苦的地方,不能好好盡孝不說,您讓兒子怎麽忍心。”
太後手裏撚著佛珠,站起來扶起皇帝,把他按在椅子上坐了,對他說:“後宮本就不得幹政,母後從來對政事都索然,母後年老了,隻想過幾天清靜日子。皇後一族的下場母後都看到了,為了不讓皇帝以後難辦,母後還是遠遠地離開了的好。”
皇帝想插嘴,太後製止了他,對他說:你先聽我把話說完。”
皇帝隻好順從。
太後又說:“母後這些年節儉慣了,並不覺得那地方清苦。皇帝隻要能好好治理國家,親近忠臣,遠離小人,把國家管理得一片清明太平就是對母後最大的孝順。母後此去,不光為了自己的清靜,也為了皇帝和子孫後代的安康喜樂,更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平安祈福。所以母後身上的擔子也很重大,皇帝就別再勸母後了。”
皇帝這才說出他剛才想說的:“母後家族一直謹守本分,不會像皇後一族那樣,兒子對這一點還是很清楚的。”
他見太後意已決,知道勸說無用也就不再勸了,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勸說太後,但每次太後都絲毫不動搖決心,他隻好放棄,答應了太後的請求。
迴到自己宮中,卻對著內侍大發脾氣,意有所指地說太後一意孤行,根本不考慮他的立場,一國太後竟然出宮為尼,這說出去讓百姓知道了會怎麽想他,了解的說是太後自願的,不了解的肯定以為他苛待太後,跟太後不親,或者太後犯了什麽辱沒皇家的罪責被他罰出宮去。
但無論他怎麽想,太後定下日子就會離開皇宮,為了體現對太後的重視,皇帝又讓京城豪門女眷去寺中恭送太後。
蘇婉言自然也在前往的女眷之列,她的車架排在太子妃邱雨琳後麵,隨著由香車寶馬組成的浩蕩車隊緩慢前行,從一大早走到下午才到。
如今皇後去世,邱雨琳就是皇家地位最高的女眷,因此下車後她就去伺候太後了,蘇婉言也差不多,連忙上趕著去幫忙攙扶太後下車,跟邱雨琳左右陪著太後走進正覺寺。
正覺寺是京城附近最大的收納尼姑的寺院,而正覺寺裏的尼姑一部分是出自皇家被貶的妃嬪,還有一大部分是官家女眷。
早就有主持領著僧眾來迎接太後,對太後見禮,一係列禮儀按部就班地舉行完了之後,女眷們才能在寺中暫時休息,有願意即刻迴京的就徑自迴京,還有些覺得奔波勞累的可以留下歇息一晚。
蘇婉言自是不可能馬上迴京,要等到太後安頓下來才能離開。
天黑後,她伺候完了太後迴到給自己安排的院子歇息,剛坐定就看到端木睿突然開門進來。
“你怎麽也來了?”蘇婉言心裏一喜,笑問道。
“皇帝派我暗中護送太後,沒想到遭遇刺客追殺,我被困在寺中了。”端木睿說著警惕地從窗戶往外看了看。
蘇婉言震驚,“莫不又是皇帝的花招?”
“除了他還有誰。”端木睿關心地問她,“怎麽樣,今天辛苦嗎?”
蘇婉言噘著嘴,“辛苦倒算不上,就是要一直陪著。”
她能表現出這個態度,是因為太後不是端木睿的親生母親,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很疏遠。
端木睿揉了揉她的發頂,安撫著她:“明天就可以迴去,忍一忍就是了。”
蘇婉言點頭,沒再說什麽。
就在這間隙,突然有人從外麵射箭,穿過窗戶直接射向蘇婉言,蘇婉言靈巧地躲避開了。
端木睿一看射箭的人就在對麵屋頂,拉著蘇婉言躲開了窗戶正對的位置,然後隨後又從窗戶闖入幾個刺客,對著他們一陣亂砍,兩人合力應對,刺客們倒是奈何不了他們。
他們趁機破壞了後牆,從後麵跑了出去,跑了一段,又遭遇了刺殺端木睿的人,刺殺蘇婉言的刺客也很快趕了上來,端木睿看了一眼後山,拉著蘇婉言跑過去,今天被追殺的過程中他發現了那裏有一處地勢對他們極為有利。
跑近了之後,蘇婉言也發現這裏的好處,後山有一個狹小的坑穀,他們倆穿過坑穀跑到山上,刺殺他們的兩批人一起追趕過來,看到他們在半山腰的懸崖邊站著,似乎已經無路可逃,隻要通過這個狹小的坑穀上去就能得手。
雙方心急,都想先通過坑穀完成任務,一時間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就打了起來。
端木睿和蘇婉言在上麵看著他們廝殺,都覺得好笑,甚至從山上推下了許多石頭滾下去,很快就聽到下麵一片哀嚎,趁著這個機會,兩人又從其他路跑迴了寺裏。
路上時,端木睿就說:“他們可能要爭鬥一會兒,你迴去就去稟告太後,找護衛幫忙,等他們發現中計又迴來找你,你就不用怕了。”
“你呢?你身邊的護衛怎麽沒跟著來?”蘇婉言奇怪道。
“我是臨時被皇帝派來的,他們有別的任務,不過應該很快就能趕來,再說沒有他們我也不會有事,你放心吧。”
蘇婉言迴到寺裏,發現剛才的動靜已經驚動了女眷們,都聚在一起在討論此事。她立刻去太後跟前稟報自己被人刺殺的事,太後一個勁念“阿彌陀佛”,命令護衛們務必保護女眷們的安危,其他的她沒有過問,大概根本也不關心。
雙方刺客很快反應過來就迅速趕迴了寺中,發現不對,皇家護衛就護著眾多女眷離開這裏,往寺中安全的地方跑去,情急之中,大家你推我搡,都顧著自己逃命,這種慌亂的情形,連護衛都無法控製。
蘇婉言因為擔心端木睿,行動有點遲緩,好像被人推了一下,她摔倒在地,天黑護衛沒有發現,就把那扇院門關上,有人從外麵鎖上了。
在混亂中蘇婉言沒看見是誰推的她,但院門是邱雨琳鎖上的,還假意問有沒有人沒出來,然後就迅速鎖了門,從門縫看著蘇婉言一角身影,嘴角露出陰險的一笑。
兩方人馬除了已經死傷的,還有七八個人,蘇婉言一個人艱難地支撐了一會兒,端木睿就尋聲趕了過來,他的手下也來了,他們這一方很快就站了上風,端木睿暗中打手勢讓留下一兩個活口。
正在這時,突然不知從哪裏朝著蘇婉言射過來一支暗箭,蘇婉言不查,眼看就要中箭,端木睿下意識把她推開,那支箭正中他的胸口。
箭的力道很大,把端木睿推著往後退了幾步,整支箭貫穿了他胸腔,從背後透出。
蘇婉言震驚,又害怕得顫抖,她連忙上前扶住了端木睿,他嘴角已經湧出一股血來,隨即就昏迷了過去。
見他受傷,他的手下分出了兩人去尋找射箭的人,剩下的加快了攻擊速度,最後抓了一個活口,準備留下逼供。
蘇婉言檢查了端木睿的箭傷,幸好沒有傷到他的心髒,但肺部肯定被貫穿了。她連忙去稟報了太後,在太後允許之後跟他的手下一起小心翼翼地連夜把他送迴了王府。
當晚,蘇婉言在端木睿護衛的幫助下就把他身上的箭取了出來,少不了流了很多血,端木睿看起來更加虛弱。
他肺部受傷,唿吸不暢,如果是在現代就可以馬上用唿吸機,但這古代根本沒有這些,而且還要防止受傷部位發生感染,如果內部傷口擴散,很有可能會唿吸窘迫而死。
蘇婉言見他唿吸雖然有點困難,但還可以維持,就趕緊配了許多具有消炎效果的草藥熬了之後給端木睿喝。
倒黴的是,最近南宮秋倪遠遊在外,不在府內,她的醫術更好,否則蘇婉言也不會這麽著急。
第二天一早,端木睿手下審訊那個刺客就有了結果,他是皇帝那一方派來的,自然也隻供出了皇帝,這對蘇婉言來說隻能在心裏來一句“果然如此”,別的什麽作用也沒有。
端木睿重傷的事不得不跟皇帝稟報,蘇婉言親自進了宮,皇帝趁此機會讓她接近端木睿,取得他的信任,好以後從他這裏探聽消息。
皇帝看到這些內容,心裏十分惱火,對蘇遂的勢力更加害怕,他在朝堂上說了監軍編造的這些內容,說要把蘇遂召迴。
大臣們有的支持皇帝的決定,但大部分大臣都知道蘇遂的為人,他絕對不會有私心,讓將士們忠心才能團結一心擰成一股力量抗擊敵人,難道非要一盤散沙,沒人聽蘇遂的話才能打好仗嗎?
蘇遂是武將中的頂梁柱,這麽多年打了多少次勝仗,他的決策自然有他的道理,否則那些勝仗都是胡搞亂搞打出來的嗎?
雖說平日裏大臣們爾虞我詐,鬥個不停,但麵對蘇遂的時候,大家的意見卻十分統一,因為把蘇遂召迴,他們就沒法安生在京城呆著了,派別的將領他們都不放心。
在大臣們一片反對聲中,皇帝想了個折中的辦法,派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將前去做統帥,蘇遂成了副統帥,他做的一切決定都要得到大統帥的同意才行,這也是為了試探軍營中的將士們是不是都隻終於蘇遂而不終於朝廷。
老將前往軍中,在實地了解蘇遂的做法和為人之後並不覺得他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妥,反而極為優秀,就沒有對蘇遂有過苛責。
沒多久,老將年邁傷病的身體終於經不住簡陋軍營生活的折騰,一下就病倒了,蘇遂安排軍醫為他治療,本人對他也頗為關心。
老將見自己根本起不到作用,還怕反而會耽誤戰事,就暗中把軍權又交給了蘇遂,在對皇帝的奏報中也沒有絲毫提及。
而此時的皇城中,太後所居仁善宮裏,皇帝跪在太後麵前,懇請太後留在宮中。
太後一直吃齋念佛,最近感覺朝中暗流湧動,有人又找上他,想要拉攏她,攪得她不能靜心。
她看出朝廷將來可能會有更大的動蕩,她並不想卷入其中,也不想娘家人卷進去,幹脆做了決定,要出家為尼。
“母後若離去,徹底不問政事,朕肩上扛著這麽重的擔子,想要找個指點迷津,找個傾訴的人都沒有。朕讓你去了那清苦的地方,不能好好盡孝不說,您讓兒子怎麽忍心。”
太後手裏撚著佛珠,站起來扶起皇帝,把他按在椅子上坐了,對他說:“後宮本就不得幹政,母後從來對政事都索然,母後年老了,隻想過幾天清靜日子。皇後一族的下場母後都看到了,為了不讓皇帝以後難辦,母後還是遠遠地離開了的好。”
皇帝想插嘴,太後製止了他,對他說:你先聽我把話說完。”
皇帝隻好順從。
太後又說:“母後這些年節儉慣了,並不覺得那地方清苦。皇帝隻要能好好治理國家,親近忠臣,遠離小人,把國家管理得一片清明太平就是對母後最大的孝順。母後此去,不光為了自己的清靜,也為了皇帝和子孫後代的安康喜樂,更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平安祈福。所以母後身上的擔子也很重大,皇帝就別再勸母後了。”
皇帝這才說出他剛才想說的:“母後家族一直謹守本分,不會像皇後一族那樣,兒子對這一點還是很清楚的。”
他見太後意已決,知道勸說無用也就不再勸了,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勸說太後,但每次太後都絲毫不動搖決心,他隻好放棄,答應了太後的請求。
迴到自己宮中,卻對著內侍大發脾氣,意有所指地說太後一意孤行,根本不考慮他的立場,一國太後竟然出宮為尼,這說出去讓百姓知道了會怎麽想他,了解的說是太後自願的,不了解的肯定以為他苛待太後,跟太後不親,或者太後犯了什麽辱沒皇家的罪責被他罰出宮去。
但無論他怎麽想,太後定下日子就會離開皇宮,為了體現對太後的重視,皇帝又讓京城豪門女眷去寺中恭送太後。
蘇婉言自然也在前往的女眷之列,她的車架排在太子妃邱雨琳後麵,隨著由香車寶馬組成的浩蕩車隊緩慢前行,從一大早走到下午才到。
如今皇後去世,邱雨琳就是皇家地位最高的女眷,因此下車後她就去伺候太後了,蘇婉言也差不多,連忙上趕著去幫忙攙扶太後下車,跟邱雨琳左右陪著太後走進正覺寺。
正覺寺是京城附近最大的收納尼姑的寺院,而正覺寺裏的尼姑一部分是出自皇家被貶的妃嬪,還有一大部分是官家女眷。
早就有主持領著僧眾來迎接太後,對太後見禮,一係列禮儀按部就班地舉行完了之後,女眷們才能在寺中暫時休息,有願意即刻迴京的就徑自迴京,還有些覺得奔波勞累的可以留下歇息一晚。
蘇婉言自是不可能馬上迴京,要等到太後安頓下來才能離開。
天黑後,她伺候完了太後迴到給自己安排的院子歇息,剛坐定就看到端木睿突然開門進來。
“你怎麽也來了?”蘇婉言心裏一喜,笑問道。
“皇帝派我暗中護送太後,沒想到遭遇刺客追殺,我被困在寺中了。”端木睿說著警惕地從窗戶往外看了看。
蘇婉言震驚,“莫不又是皇帝的花招?”
“除了他還有誰。”端木睿關心地問她,“怎麽樣,今天辛苦嗎?”
蘇婉言噘著嘴,“辛苦倒算不上,就是要一直陪著。”
她能表現出這個態度,是因為太後不是端木睿的親生母親,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很疏遠。
端木睿揉了揉她的發頂,安撫著她:“明天就可以迴去,忍一忍就是了。”
蘇婉言點頭,沒再說什麽。
就在這間隙,突然有人從外麵射箭,穿過窗戶直接射向蘇婉言,蘇婉言靈巧地躲避開了。
端木睿一看射箭的人就在對麵屋頂,拉著蘇婉言躲開了窗戶正對的位置,然後隨後又從窗戶闖入幾個刺客,對著他們一陣亂砍,兩人合力應對,刺客們倒是奈何不了他們。
他們趁機破壞了後牆,從後麵跑了出去,跑了一段,又遭遇了刺殺端木睿的人,刺殺蘇婉言的刺客也很快趕了上來,端木睿看了一眼後山,拉著蘇婉言跑過去,今天被追殺的過程中他發現了那裏有一處地勢對他們極為有利。
跑近了之後,蘇婉言也發現這裏的好處,後山有一個狹小的坑穀,他們倆穿過坑穀跑到山上,刺殺他們的兩批人一起追趕過來,看到他們在半山腰的懸崖邊站著,似乎已經無路可逃,隻要通過這個狹小的坑穀上去就能得手。
雙方心急,都想先通過坑穀完成任務,一時間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就打了起來。
端木睿和蘇婉言在上麵看著他們廝殺,都覺得好笑,甚至從山上推下了許多石頭滾下去,很快就聽到下麵一片哀嚎,趁著這個機會,兩人又從其他路跑迴了寺裏。
路上時,端木睿就說:“他們可能要爭鬥一會兒,你迴去就去稟告太後,找護衛幫忙,等他們發現中計又迴來找你,你就不用怕了。”
“你呢?你身邊的護衛怎麽沒跟著來?”蘇婉言奇怪道。
“我是臨時被皇帝派來的,他們有別的任務,不過應該很快就能趕來,再說沒有他們我也不會有事,你放心吧。”
蘇婉言迴到寺裏,發現剛才的動靜已經驚動了女眷們,都聚在一起在討論此事。她立刻去太後跟前稟報自己被人刺殺的事,太後一個勁念“阿彌陀佛”,命令護衛們務必保護女眷們的安危,其他的她沒有過問,大概根本也不關心。
雙方刺客很快反應過來就迅速趕迴了寺中,發現不對,皇家護衛就護著眾多女眷離開這裏,往寺中安全的地方跑去,情急之中,大家你推我搡,都顧著自己逃命,這種慌亂的情形,連護衛都無法控製。
蘇婉言因為擔心端木睿,行動有點遲緩,好像被人推了一下,她摔倒在地,天黑護衛沒有發現,就把那扇院門關上,有人從外麵鎖上了。
在混亂中蘇婉言沒看見是誰推的她,但院門是邱雨琳鎖上的,還假意問有沒有人沒出來,然後就迅速鎖了門,從門縫看著蘇婉言一角身影,嘴角露出陰險的一笑。
兩方人馬除了已經死傷的,還有七八個人,蘇婉言一個人艱難地支撐了一會兒,端木睿就尋聲趕了過來,他的手下也來了,他們這一方很快就站了上風,端木睿暗中打手勢讓留下一兩個活口。
正在這時,突然不知從哪裏朝著蘇婉言射過來一支暗箭,蘇婉言不查,眼看就要中箭,端木睿下意識把她推開,那支箭正中他的胸口。
箭的力道很大,把端木睿推著往後退了幾步,整支箭貫穿了他胸腔,從背後透出。
蘇婉言震驚,又害怕得顫抖,她連忙上前扶住了端木睿,他嘴角已經湧出一股血來,隨即就昏迷了過去。
見他受傷,他的手下分出了兩人去尋找射箭的人,剩下的加快了攻擊速度,最後抓了一個活口,準備留下逼供。
蘇婉言檢查了端木睿的箭傷,幸好沒有傷到他的心髒,但肺部肯定被貫穿了。她連忙去稟報了太後,在太後允許之後跟他的手下一起小心翼翼地連夜把他送迴了王府。
當晚,蘇婉言在端木睿護衛的幫助下就把他身上的箭取了出來,少不了流了很多血,端木睿看起來更加虛弱。
他肺部受傷,唿吸不暢,如果是在現代就可以馬上用唿吸機,但這古代根本沒有這些,而且還要防止受傷部位發生感染,如果內部傷口擴散,很有可能會唿吸窘迫而死。
蘇婉言見他唿吸雖然有點困難,但還可以維持,就趕緊配了許多具有消炎效果的草藥熬了之後給端木睿喝。
倒黴的是,最近南宮秋倪遠遊在外,不在府內,她的醫術更好,否則蘇婉言也不會這麽著急。
第二天一早,端木睿手下審訊那個刺客就有了結果,他是皇帝那一方派來的,自然也隻供出了皇帝,這對蘇婉言來說隻能在心裏來一句“果然如此”,別的什麽作用也沒有。
端木睿重傷的事不得不跟皇帝稟報,蘇婉言親自進了宮,皇帝趁此機會讓她接近端木睿,取得他的信任,好以後從他這裏探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