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京城的安王收到傳信後,一刻沒有敢耽擱,立刻派遣親信快馬加鞭地將消息傳遞給了楊國府的老太君。
楊國府內,老太君正端坐在堂前,手中拿著一串佛珠,神色安詳。當她聽到下人稟報說安王派人送來了重要信件時,連忙放下手中的佛珠,示意下人將信呈上來。
打開信封,仔細閱讀完信中的內容後,老太君的臉上露出了欣喜之色,她不禁高興地說道:“明澔這孩子竟然前往邊關了!”
一旁的大夫人聽聞此言,也是喜不自禁,笑著說道:“真是太好了,我們楊家終於又能看到希望了,可以延續往日的輝煌和榮耀啦!”
然而,國公夫人卻麵露疑惑之色,問道:“明澔之前不是跟隨陛下一同前往關東了嗎?怎會突然改去邊關了呢?”
這時,二夫人插話道:“我原本還以為皇上會等到國公大人凱旋歸來之後,再安排其他人頂上這個位置呢,看來倒是我小心眼了,想得太多。”
老太君聽了二夫人的話,臉色微微一沉,嚴肅地說道:“日後可不許再有這樣的想法了。皇上向來眷顧咱們楊家,知道咱家就明澔這一根獨苗苗,不忍心讓他涉險,所以才一直壓著不讓他去邊關。你怎麽總是不相信皇上對咱們家的一片好意呢?”
二夫人趕忙低頭認錯,輕聲說道:“娘啊,都是兒媳不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請您莫要怪罪。”
老太君輕輕歎了口氣,接著說道:“此次明澔能夠前往邊關,還是多虧了皇太女殿下慧眼識珠。殿下見明澔武藝高強、身手不凡,實在不忍心讓如此良材被埋沒,認為他若是去到邊關,跟隨老三必定能夠有所作為,於是便向皇上懇請讓明澔前去。”眾人聞言,皆對皇太女殿下的賞識感激不已。
二夫人撇撇嘴,嘟囔道:“那不還是因為儲君,明澔那小子才有機會去的嘛,可別說是因為皇上!”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與埋怨。
坐在一旁的大夫人皺起眉頭,輕聲說道:“二弟妹,話可不能這麽講。如果皇上不同意,即便儲君有心讓明澔前往邊關,也是無法成行的呀。”大夫人的話語溫和而理智,試圖平息二夫人的抱怨情緒。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老太君緩緩開口:“你啊,平日裏為人倒是不錯,但就是說話時欠考慮,不動腦子好好想想其中的緣由。”老太君雖然語氣溫和,但責備之意不言而喻。
二夫人連忙點頭應道:“是是是,兒媳知錯了,請母親息怒。”她臉上露出惶恐之色,深知自己剛才的言語有些失當。
老太君轉頭看向國公夫人,安慰道:“老三媳婦,你也不必過於擔憂。雖說澔兒年紀還小,不過他自幼習武,武藝高強,定能有所作為。再者,到了邊關還有老三照看著他,不會出什麽岔子的。”
然而,老太君的這番話並未完全消除國公夫人心中的憂慮。隻見她微微頷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娘,兒媳知道您是一片好心。其實兒媳心裏是高興的,澔兒終於能夠去到他父親身邊一展身手,成就一番事業,身為母親又怎會不支持呢?隻是一想到孩子此去路途遙遠,邊關戰事又兇險萬分,難免會有些擔心罷了。”
此言一出,原本就略顯沉悶的堂內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大夫人和二夫人不禁迴想起自己那些早已戰死沙場的丈夫和兒子,眼眶漸漸泛紅,心中一陣酸楚湧上心頭。她們默默地低下頭,暗自神傷,往昔的悲痛迴憶如潮水般湧來,令整個大堂陷入了一片哀傷之中。
國公夫人滿臉愁容地望著傷心欲絕的大嫂和二嫂,心中一陣慌亂,竟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們才好。
而一旁的老太君雖然同樣悲痛難耐,但畢竟曆經風雨,見多識廣,深知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堅強前行。於是,她深吸一口氣,強打起精神,試圖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信上還說了一件事,如果我們有心想要去邊關的話,可以先告知安王一聲,然後便可前往邊關助力。”
國公夫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忙不迭問道:“這可是當真?”語氣中滿是難以置信。
二夫人激動得雙手緊握,眼眶微紅,顫聲說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想當年,我也曾是軍中一員女將呢,隻是這些年來久居府中,未曾有機會再上戰場。如今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實在叫人懷念往昔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啊!”
大夫人亦是連連點頭附和道:“可不是嘛,遙想當年咱們姐妹幾個在邊關並肩作戰、踏馬殺敵之時,那是何等的英姿颯爽、威風凜凜啊!隻可惜時光荏苒,如今想來,恍若隔世一般……”說著,不禁微微歎息。
老太君見狀,朗聲道:“既然姐妹們都有意前往,那咱們便趕緊收拾行裝吧!待一切準備妥當後,向安王道個別,即刻啟程奔赴邊關!”眾人紛紛應和,表示讚同。
於是,眾人各自迴房開始忙碌地收拾起來。國公夫人一邊整理衣物,一邊叮囑丫鬟多備些藥材,想著邊關戰事吃緊,定有不少傷員。二夫人則翻出了多年未用的戰甲,輕輕撫摸上麵的紋路,眼中滿是追憶之色,嘴角不自覺上揚,仿佛又看到了曾經那個英勇無畏的自己。
大夫人也沒閑著,仔細盤點著家中的兵器,挑選出幾樣趁手的,還特意讓人重新打磨鋒利。
沒過幾日,一切準備就緒。她們來到皇宮辭行。安王本就敬佩這些巾幗英雄,親自送出城十裏。
楊國府內,老太君正端坐在堂前,手中拿著一串佛珠,神色安詳。當她聽到下人稟報說安王派人送來了重要信件時,連忙放下手中的佛珠,示意下人將信呈上來。
打開信封,仔細閱讀完信中的內容後,老太君的臉上露出了欣喜之色,她不禁高興地說道:“明澔這孩子竟然前往邊關了!”
一旁的大夫人聽聞此言,也是喜不自禁,笑著說道:“真是太好了,我們楊家終於又能看到希望了,可以延續往日的輝煌和榮耀啦!”
然而,國公夫人卻麵露疑惑之色,問道:“明澔之前不是跟隨陛下一同前往關東了嗎?怎會突然改去邊關了呢?”
這時,二夫人插話道:“我原本還以為皇上會等到國公大人凱旋歸來之後,再安排其他人頂上這個位置呢,看來倒是我小心眼了,想得太多。”
老太君聽了二夫人的話,臉色微微一沉,嚴肅地說道:“日後可不許再有這樣的想法了。皇上向來眷顧咱們楊家,知道咱家就明澔這一根獨苗苗,不忍心讓他涉險,所以才一直壓著不讓他去邊關。你怎麽總是不相信皇上對咱們家的一片好意呢?”
二夫人趕忙低頭認錯,輕聲說道:“娘啊,都是兒媳不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請您莫要怪罪。”
老太君輕輕歎了口氣,接著說道:“此次明澔能夠前往邊關,還是多虧了皇太女殿下慧眼識珠。殿下見明澔武藝高強、身手不凡,實在不忍心讓如此良材被埋沒,認為他若是去到邊關,跟隨老三必定能夠有所作為,於是便向皇上懇請讓明澔前去。”眾人聞言,皆對皇太女殿下的賞識感激不已。
二夫人撇撇嘴,嘟囔道:“那不還是因為儲君,明澔那小子才有機會去的嘛,可別說是因為皇上!”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與埋怨。
坐在一旁的大夫人皺起眉頭,輕聲說道:“二弟妹,話可不能這麽講。如果皇上不同意,即便儲君有心讓明澔前往邊關,也是無法成行的呀。”大夫人的話語溫和而理智,試圖平息二夫人的抱怨情緒。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老太君緩緩開口:“你啊,平日裏為人倒是不錯,但就是說話時欠考慮,不動腦子好好想想其中的緣由。”老太君雖然語氣溫和,但責備之意不言而喻。
二夫人連忙點頭應道:“是是是,兒媳知錯了,請母親息怒。”她臉上露出惶恐之色,深知自己剛才的言語有些失當。
老太君轉頭看向國公夫人,安慰道:“老三媳婦,你也不必過於擔憂。雖說澔兒年紀還小,不過他自幼習武,武藝高強,定能有所作為。再者,到了邊關還有老三照看著他,不會出什麽岔子的。”
然而,老太君的這番話並未完全消除國公夫人心中的憂慮。隻見她微微頷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娘,兒媳知道您是一片好心。其實兒媳心裏是高興的,澔兒終於能夠去到他父親身邊一展身手,成就一番事業,身為母親又怎會不支持呢?隻是一想到孩子此去路途遙遠,邊關戰事又兇險萬分,難免會有些擔心罷了。”
此言一出,原本就略顯沉悶的堂內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大夫人和二夫人不禁迴想起自己那些早已戰死沙場的丈夫和兒子,眼眶漸漸泛紅,心中一陣酸楚湧上心頭。她們默默地低下頭,暗自神傷,往昔的悲痛迴憶如潮水般湧來,令整個大堂陷入了一片哀傷之中。
國公夫人滿臉愁容地望著傷心欲絕的大嫂和二嫂,心中一陣慌亂,竟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們才好。
而一旁的老太君雖然同樣悲痛難耐,但畢竟曆經風雨,見多識廣,深知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堅強前行。於是,她深吸一口氣,強打起精神,試圖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信上還說了一件事,如果我們有心想要去邊關的話,可以先告知安王一聲,然後便可前往邊關助力。”
國公夫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忙不迭問道:“這可是當真?”語氣中滿是難以置信。
二夫人激動得雙手緊握,眼眶微紅,顫聲說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想當年,我也曾是軍中一員女將呢,隻是這些年來久居府中,未曾有機會再上戰場。如今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實在叫人懷念往昔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啊!”
大夫人亦是連連點頭附和道:“可不是嘛,遙想當年咱們姐妹幾個在邊關並肩作戰、踏馬殺敵之時,那是何等的英姿颯爽、威風凜凜啊!隻可惜時光荏苒,如今想來,恍若隔世一般……”說著,不禁微微歎息。
老太君見狀,朗聲道:“既然姐妹們都有意前往,那咱們便趕緊收拾行裝吧!待一切準備妥當後,向安王道個別,即刻啟程奔赴邊關!”眾人紛紛應和,表示讚同。
於是,眾人各自迴房開始忙碌地收拾起來。國公夫人一邊整理衣物,一邊叮囑丫鬟多備些藥材,想著邊關戰事吃緊,定有不少傷員。二夫人則翻出了多年未用的戰甲,輕輕撫摸上麵的紋路,眼中滿是追憶之色,嘴角不自覺上揚,仿佛又看到了曾經那個英勇無畏的自己。
大夫人也沒閑著,仔細盤點著家中的兵器,挑選出幾樣趁手的,還特意讓人重新打磨鋒利。
沒過幾日,一切準備就緒。她們來到皇宮辭行。安王本就敬佩這些巾幗英雄,親自送出城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