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王爺莫要說笑了,糧食怎麽可能會憑空造出來?”
趙晚洲又不是傻子,若糧食能造出來,那麽帝國每年又何以餓死數十萬人!
“我說可以,就一定可以。”李運自信篤定地說。
“如今莊稼地裏麵荒蕪一片,蝗蟲啃食的莊稼連秸稈都吃光了,下官讀書少,您可別騙我。”
城外的莊稼地可以用一窮二白形容,麥子和水稻的穗子還未成熟便被啃食的幹淨,老百姓顆粒無收,哪裏去造糧食?!
趙晚洲原以為李運會有好的辦法,卻不料想說了個異想天開的注意。
“本王從不說大話,當然此為應急之策,無奈之舉,不到萬不得一不可行之。”
李運也懶得解釋什麽,若被他們知道了方法,一定會覺得自己是瘋子,這個話題拋卻不說,先要論證當下的局勢,並吩咐接下來要做的。
“眼下情形刻不容緩,關於籌措糧食的問題,本王會給河南道刺史寫信請求放糧,與此同時,我需你增派人手,安撫民心,不可再生事端。”
“隻要百姓們吃飽了,他們便不會鬧事,所以眼下穩定民心最快爆發就是想辦法解決吃飯的問題。”
趙晚洲點頭示意,李運又言:“所以從今天開始,本王要宣布幾條命令,即日起,府衙所有官員一律下沉到民間,所有府衙開支花銷一律切斷,將府衙倉庫剩下的糧食全部拿出來賑濟百姓。”
雖說府衙無糧,但多少還是有著些許存糧,這些存糧是供官差所用。
“啊?府衙餘糧都發放出去?那咱們吃什麽?”趙晚洲說道。
“本王吃什麽,你們就吃什麽?”李運說道,見其他官員皆是麵帶為難,李運怒道:“怎麽?本王都能吃的,你們吃不了?難不成爾等的身軀比我還嬌貴?”
誰敢說自己比王爺尊貴,那便是找死的表現,人家可是皇子,倘若皇子都能吃糠咽菜,別人又怎敢說吃不了?
這群人哪敢說個不字。
……
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法。
自從李運頒布了命令之後,潁州的所有官員都放下了官架子,下沉至百姓中間,與他們同吃住。
這群吃慣了大魚大肉,哪裏遭得住沒有油水的粗糧?吃了不過幾天,各個都是麵色蠟黃。
也正因如此,本來極為不受待見的官員,也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連當官的都吃不上喝不上,他們還有什麽理由抱怨呢?
起初,李運走在街上,都會有人朝他扔石子,卻如今,李運來到貧民窟,得到了當地百姓們的愛戴。
人家可是堂堂的王爺,天之驕子,能夠屈尊來此,那是何等的殊榮?
試問古今又有幾個人做到這樣?
如此的雲王又怎會不受百姓們愛戴和追捧?!而且他開倉將府衙剩餘的糧食全部分給百姓,這樣的王爺,百姓又怎會不愛呢?
然而……杯水車薪,潁州剩下的糧食數日時間便是吃光了,李運不得不感歎人多力量大。
很不幸,李運的一紙書信根本沒有起到作用,河南道刺史壓根就沒有把李運放在眼裏。
人家可是太子的人,太子和雲王是死對頭,又怎會開倉放糧。
“王爺,您的請求被駁迴了。”
趙晚洲拿著刺史府的駁迴信箋,心中五味雜陳,連雲王的親筆書信都行不通,他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方法。
“預料中的事情,既然刺史府不肯開倉救糧,那咱們就自救,至於潁州災情一事,本王如數上報朝廷,趙大人不必或許擔憂,此錯不在你。”
趙晚洲也是欣慰的鬆了一口氣,又說道:“王爺說的自救可是要自己造糧食?”
“沒錯!此乃應急之法,既然求糧無果,那便自己想辦法。”李運說道。
“不知大人的辦法是?”
趙晚洲早就想問了,可李運一直秘而不宣。
李運招了招手,趙晚洲湊上前來,李運在其耳旁瞧瞧地說了些什麽,聽完後,趙晚洲的臉都白了。
“啊!!大人所說的方法竟是這個?!”趙晚洲驚愕道。
“去吧!聽我的準是沒錯,與其活活餓死,還不如冒險嚐試,你覺得呢?”李運反問。
趙晚洲也哭的我在理,反正橫豎都是死,與其活活餓死,還不如試一試。
“下官這就派人。”
“還有一件事,你前去搭個祭台。”李運吩咐道。
“搭台做甚?”
“當然是求雨了。”李運說道。
盡管求雨這種事情他不相信,但他相信科學,近來程處默腿腳不便,痛的厲害。
經過診斷才知道,他竟然有著風濕病,說明空氣中水分增多,由此李運斷言,最近降雨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了,這隻是經過合理的推算,至於成功與否就看老天爺了。
“求雨?王爺您可知潁州已經一年多沒有下過一滴雨,下官也多次派巫師求雨,可結果都沒有成功下雨。”趙晚洲說道。
“又不是讓你求雨,本王要親自上祭台,趕緊去準備。”
“是!!”
……
翌日,潁州的衙役們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讓所有百姓為之瘋狂。
捕蝗蟲!!
自古以來,蝗蟲皆被古人視為不詳的存在,每年各地都會爆發蝗災,而麵對這些蝗蟲們,老百姓們無不是避而遠之,生怕惹上不詳的東西。
久而久之,蝗蟲也被視為上蒼派去人間懲罰人類的使者,更別說捕蝗蟲了。
不過,他們連命都快沒有了,還會在乎這些,不少人都加入了捕蝗蟲的大軍,短短一天時間,便是捕捉了足足上千斤。
蝗蟲被放在菜市口,李運則親來至此,百姓們不知王爺想要做什麽,唯獨趙晚洲嚇的吞咽著口氣,不是饞嘴,而是恐懼。
“來人呐!支鍋!!”
……
------
------
長安,上書房。
李世民已經接到了從東邊傳來的書信。信中所載乃是看完李運在蒲州的經曆後,李世民痛快的說:“殺得好!如此惡官,殺了一了百了。”
對於李運在蒲州的表現十分滿意。
“雲王,現身在何處?”李世民問。
“潁州!!”
“在潁州做什麽?”
“祈雨,救災。”
</p>
“王爺莫要說笑了,糧食怎麽可能會憑空造出來?”
趙晚洲又不是傻子,若糧食能造出來,那麽帝國每年又何以餓死數十萬人!
“我說可以,就一定可以。”李運自信篤定地說。
“如今莊稼地裏麵荒蕪一片,蝗蟲啃食的莊稼連秸稈都吃光了,下官讀書少,您可別騙我。”
城外的莊稼地可以用一窮二白形容,麥子和水稻的穗子還未成熟便被啃食的幹淨,老百姓顆粒無收,哪裏去造糧食?!
趙晚洲原以為李運會有好的辦法,卻不料想說了個異想天開的注意。
“本王從不說大話,當然此為應急之策,無奈之舉,不到萬不得一不可行之。”
李運也懶得解釋什麽,若被他們知道了方法,一定會覺得自己是瘋子,這個話題拋卻不說,先要論證當下的局勢,並吩咐接下來要做的。
“眼下情形刻不容緩,關於籌措糧食的問題,本王會給河南道刺史寫信請求放糧,與此同時,我需你增派人手,安撫民心,不可再生事端。”
“隻要百姓們吃飽了,他們便不會鬧事,所以眼下穩定民心最快爆發就是想辦法解決吃飯的問題。”
趙晚洲點頭示意,李運又言:“所以從今天開始,本王要宣布幾條命令,即日起,府衙所有官員一律下沉到民間,所有府衙開支花銷一律切斷,將府衙倉庫剩下的糧食全部拿出來賑濟百姓。”
雖說府衙無糧,但多少還是有著些許存糧,這些存糧是供官差所用。
“啊?府衙餘糧都發放出去?那咱們吃什麽?”趙晚洲說道。
“本王吃什麽,你們就吃什麽?”李運說道,見其他官員皆是麵帶為難,李運怒道:“怎麽?本王都能吃的,你們吃不了?難不成爾等的身軀比我還嬌貴?”
誰敢說自己比王爺尊貴,那便是找死的表現,人家可是皇子,倘若皇子都能吃糠咽菜,別人又怎敢說吃不了?
這群人哪敢說個不字。
……
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法。
自從李運頒布了命令之後,潁州的所有官員都放下了官架子,下沉至百姓中間,與他們同吃住。
這群吃慣了大魚大肉,哪裏遭得住沒有油水的粗糧?吃了不過幾天,各個都是麵色蠟黃。
也正因如此,本來極為不受待見的官員,也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連當官的都吃不上喝不上,他們還有什麽理由抱怨呢?
起初,李運走在街上,都會有人朝他扔石子,卻如今,李運來到貧民窟,得到了當地百姓們的愛戴。
人家可是堂堂的王爺,天之驕子,能夠屈尊來此,那是何等的殊榮?
試問古今又有幾個人做到這樣?
如此的雲王又怎會不受百姓們愛戴和追捧?!而且他開倉將府衙剩餘的糧食全部分給百姓,這樣的王爺,百姓又怎會不愛呢?
然而……杯水車薪,潁州剩下的糧食數日時間便是吃光了,李運不得不感歎人多力量大。
很不幸,李運的一紙書信根本沒有起到作用,河南道刺史壓根就沒有把李運放在眼裏。
人家可是太子的人,太子和雲王是死對頭,又怎會開倉放糧。
“王爺,您的請求被駁迴了。”
趙晚洲拿著刺史府的駁迴信箋,心中五味雜陳,連雲王的親筆書信都行不通,他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方法。
“預料中的事情,既然刺史府不肯開倉救糧,那咱們就自救,至於潁州災情一事,本王如數上報朝廷,趙大人不必或許擔憂,此錯不在你。”
趙晚洲也是欣慰的鬆了一口氣,又說道:“王爺說的自救可是要自己造糧食?”
“沒錯!此乃應急之法,既然求糧無果,那便自己想辦法。”李運說道。
“不知大人的辦法是?”
趙晚洲早就想問了,可李運一直秘而不宣。
李運招了招手,趙晚洲湊上前來,李運在其耳旁瞧瞧地說了些什麽,聽完後,趙晚洲的臉都白了。
“啊!!大人所說的方法竟是這個?!”趙晚洲驚愕道。
“去吧!聽我的準是沒錯,與其活活餓死,還不如冒險嚐試,你覺得呢?”李運反問。
趙晚洲也哭的我在理,反正橫豎都是死,與其活活餓死,還不如試一試。
“下官這就派人。”
“還有一件事,你前去搭個祭台。”李運吩咐道。
“搭台做甚?”
“當然是求雨了。”李運說道。
盡管求雨這種事情他不相信,但他相信科學,近來程處默腿腳不便,痛的厲害。
經過診斷才知道,他竟然有著風濕病,說明空氣中水分增多,由此李運斷言,最近降雨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了,這隻是經過合理的推算,至於成功與否就看老天爺了。
“求雨?王爺您可知潁州已經一年多沒有下過一滴雨,下官也多次派巫師求雨,可結果都沒有成功下雨。”趙晚洲說道。
“又不是讓你求雨,本王要親自上祭台,趕緊去準備。”
“是!!”
……
翌日,潁州的衙役們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讓所有百姓為之瘋狂。
捕蝗蟲!!
自古以來,蝗蟲皆被古人視為不詳的存在,每年各地都會爆發蝗災,而麵對這些蝗蟲們,老百姓們無不是避而遠之,生怕惹上不詳的東西。
久而久之,蝗蟲也被視為上蒼派去人間懲罰人類的使者,更別說捕蝗蟲了。
不過,他們連命都快沒有了,還會在乎這些,不少人都加入了捕蝗蟲的大軍,短短一天時間,便是捕捉了足足上千斤。
蝗蟲被放在菜市口,李運則親來至此,百姓們不知王爺想要做什麽,唯獨趙晚洲嚇的吞咽著口氣,不是饞嘴,而是恐懼。
“來人呐!支鍋!!”
……
------
------
長安,上書房。
李世民已經接到了從東邊傳來的書信。信中所載乃是看完李運在蒲州的經曆後,李世民痛快的說:“殺得好!如此惡官,殺了一了百了。”
對於李運在蒲州的表現十分滿意。
“雲王,現身在何處?”李世民問。
“潁州!!”
“在潁州做什麽?”
“祈雨,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