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長孫無忌聽後,冷汗直冒,有句話怎麽說的來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長孫衝做的肮髒事他可是如數家珍,為了保全家族清譽,諸多事情皆是被他壓了下來。
能用錢解決的基本都解決了,可偏有些不識趣的人,無奈之下,長孫無忌隻得痛下殺手,以“失足墜崖”了結此事,可謂是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可天網恢恢,總有疏漏,就算是長孫無忌亦做不到完美無懈。
長孫無忌虛掩著額頭上的冷汗,官袍之下看似平淡無奇,可實則雙腿發軟,欲將傾倒,而那雙持笏板的雙手,不知何時竟也微弱的抖動起來。
自始至終,房玄齡默不作聲,未插一語,他斜眼撇見長孫無忌的細微動作,眉眼間透露出一抹悅意。
……
約莫一個時辰過後,秦懷道便是將李運的證人全部帶來,證人皆是尋常百姓人家,初登廟堂,便被一種無形的威壓所壓迫。
各個都是害怕的跪在地上,低著頭不敢抬目對視龍顏。
“陛下!臣已經按照雲王所說,將全部證人帶到,請您審訊。”秦懷道行禮。
李世民手微微一擺,秦懷道便是退卻至一旁,靜觀其中。
此時,李世民看向李運,言道:“李運,這便是你所說的證人?”
李運正襟道:“啟奏皇上,這些人老叟婦孺的家人們便是被長孫衝迫害的證人,如若您不信的話,盡可問之。”
說完之後,李運又對那些證人們說:“老人家,如今你們有什麽冤屈都說出來吧,今吾皇在此,定會為你們主持公道的。”
起初,這些證人們畏懼長孫無忌,可得到李世民的支持後,他們才敢鬥膽直言。
此刻,一位老叟站了出來,他身邊還領著一位五六歲的小孫子,那雙枯槁消瘦的雙手,滿頭蒼白的話發,連走路都是顫巍難行。
“皇帝陛下,您一定要為草民做主啊。”老叟兩鬢斑白,幾乎泣不成聲,多年的憤恨終於得以訴說,此刻心中唯有“激動”二字才可形容。
李世民端目而視,威嚴道:“說來。”
老叟姓趙,家中本是五口之人,生有一子,後兒子成親生下孫兒,可謂幸福美滿,可就在兩年前,趙老叟的兒媳前往集市置辦年關用品,結果被長孫衝撞見後,長孫衝貪戀趙家兒媳美色,百般調戲羞辱,最後欲強暴之,趙家兒媳不堪受辱,為保全清譽撞死於南牆上,後來趙家兒子得知此事,前去尋找長孫衝理論,可一去不複返。
數日後,趙老叟報官後才是得知,原來自己的兒子莫名的墜落懸崖,年關將近,本應闔家歡樂,可趙家一夜失去兒子兒媳,老叟的老伴難忍沉重打擊,一病不起,半月後就此病逝,如今隻剩下他和年小的孫兒。
後來,長孫家為了怕事跡敗露,便是派人威脅趙老叟,若他敢將此事說出,便要了他孫兒的性命,老叟害怕便從此不敢多說一句話,可天無絕人之路,老叟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給了他們些盤纏,從此隱居山野之中消失在長安。
聽完老叟的詳述之後,李世民麵色陰沉地厲害,他問道:“你此話可是當真?”
“老叟要是說謊,讓我和我的孫兒都不得好死。”老叟哭著說道。
待老叟說完之後,又站出來一位婦人,他的丈夫就是死在長孫衝的手下,原因他的丈夫不小心在街上踩到了長孫衝的腳,便是被長孫衝的下人活生生打死。
婦人說完,又是老嫗,老嫗說完後是一中年男子,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李世民幾乎將長孫衝這些年來犯下的罪過聽了一個遍。
聽完之後,李世民整個人都徹底的怒了,他了解長孫衝的為人,亦知此子有些紈絝,可縱觀貴族子弟,又有幾個身上沒有紈絝之氣呢。
可沒想到,長孫衝頑劣至此,花天酒地倒也作罷,想不到他更是草菅人命,如此劣跡斑斑,簡直罄竹難書。
最最關鍵的是,發生了這麽多惡性事情而李世民卻從未聽說過,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有人在故意隱瞞此事,欺君罔上。
很顯然,與此事有關,且在朝中有此本事的人,怕隻有一個人,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
李世民終於是怒了,他身為國舅,封至國公,又官拜尚書左仆射,可謂是貞觀年代少有的寵臣之一,可他做了什麽?!
“陛下息怒,犬子冤枉啊,這些都是李運陷害犬子,他明知犬子死無對證,才故意買通這些人造偽證。”
李世民不是傻子,這些老幼婦孺們是否說謊他如何看不出來,若非家中喪妻喪子,他們何以這般哭的肝腸寸斷,決計是偽裝不出來的,而且他自有辦法判斷他們說的話是否作假。
“哼!都什麽時候啦,你敢狡辯?!”
李世民震怒,整個朝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死寂狀態,仿若心髒跳動的聲音都覺太大,諸大臣們皆是屏氣凝神,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陛下,臣是……”
“朕不想聽你再說。”
憤怒的李世民根本不給長孫無忌說話的機會,他將目光落在一人身上,那雙凜冽的眼神好似要將人殺了一樣,道:“京兆府尹何在!”
“臣……臣在。”
京兆府尹譚文靜嚇的兩腿發軟,亦知此事鬧大,身為京兆府尹的他,管理上京治安,發生這種大事,京兆府曆年案件皆登記造冊,他知情不報自然難逃罪責。
“譚文靜,你身為京兆府尹,照管上京治安,城內發生這麽大的事情,你京兆府不可能沒有登記在冊,你為何知情不報。”
譚文靜虛汗直冒,他顫顫巍巍地說:“是臣……臣……疏……疏忽了。”,說話過程中,他偷看了一眼長孫無忌,如此小動作如何躲得過李世民的法眼,這使得李世民很生氣。
何時自己的臣子說話竟然要畏懼當朝國舅。
“看來你這京兆府尹也是當到頭了,來人呐,譚文靜欺君罔上,摘取他的官帽,於午門外斬首示眾,株連三族,決不輕饒。”
譚文靜一定株連三族,瞬間慌了,主謀無事,他這個從犯先死,此刻也顧不得其他,喊道:“陛下饒命,臣知罪,這些都是長孫大人逼著微臣幹的,是他脅迫微臣將這些案件壓了下來,若非如此,就算陛下借臣熊心豹子膽也斷然不敢欺君罔上的。”
自己都要被殺了,長孫無忌連給自己求情都沒有,譚文靜當然是不會再護著他,正所謂:死貧道不如死道友,譚文靜可還沒有跟長孫無忌有著過命交情。
見譚文靜如實招來,李世民自然也不會再殺他,方才也僅是嚇唬他的,說道:“譚文靜事屬從犯,故不至死,即日罷免他京兆尹一職。”
被罷官總比被殺來的好些,至少人活著,對此譚文靜也是非常滿足。
“謝陛下不殺之恩,謝陛下不殺之恩,……”
譚文靜被帶下去之後,長孫無忌心如死灰,他本來是到朝堂上狀告李運,可結果呢?李運反將一軍,讓整個長孫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長孫無忌知道李世民不可能真的殺了自己,畢竟還有皇後和太子的支持,但從今往後,長孫無忌隻怕再難被李世民所重用。
“長孫無忌,這次你還有什麽話要說?”
“臣,無話可說。”
“來人呐,長孫無忌罪不可輕饒,但念及有功,罷去尚書左仆射一職,改任翰林供奉。”李世民說道。
何為翰林供奉,說白了就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職,甚至連官都不算。
長孫無忌心有憤恨,卻不能言說,他隻能咬牙說:“謝陛下……不殺之恩。”
長孫無忌偷雞不成蝕把米,狀告李運不成,反而自己丟了重要官職,對於李運而言,實在大快人心。
而此刻,李運和房玄齡餘光碰在一起,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們的計劃當中。
被平反昭雪的百姓們,對李世民可謂是感恩戴德,一直誇讚李世民聖明,乃千古最仁義的君主。
李運也不忘稱讚一句:“皇上聖明,真乃社稷之福。”
朝堂退去後,那些離開的證人們沒有就此離去,而是在皇城外等候良久,待李運出來之後,他們紛紛給李運磕頭。
“雲王殿下的恩情,小老兒銘記於心。”
“老人家,你這是何必呢?為你們平反冤情的人是皇上,可不是本王。”
“殿下,若非是您的話,皇上也不會得知此事,皇上的恩情不能忘,但殿下的恩情更不能忘。”
說著話,那群妻兒被殺的人,無不對李運感恩戴德,在他們心中,李運就是神明。
等他們都離去後,一直苦苦守在皇城外的林清竹才敢上前,他親眼目睹了百姓們感激李運的畫麵,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能讓百姓心甘情願的磕頭,足以證明李運跟那些紈絝子弟不一樣,是個好人。
“我說過吧,我會平安無事的。”
林清竹露出了少見的笑容,李運見了,說:“明明你笑起來挺好看的,幹嘛整天板著臉,女孩子就應該多笑一笑才會有人喜歡。”
林清竹笑容戛然而止,露出一絲羞澀。
李運無奈的搖頭,說道:“咱們走吧。”
“去哪兒?”林清竹問道。
“去我家。”
林清竹登時警惕起來,李運知她心中所想,解釋道:“女孩子就應該打扮的漂漂亮亮,整天打扮的跟個乞丐似的,去我家給你捯飭一番。”
說罷,也不管她樂意與否,拉著林清竹的手便是朝著王府走去。
</p>
長孫無忌聽後,冷汗直冒,有句話怎麽說的來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長孫衝做的肮髒事他可是如數家珍,為了保全家族清譽,諸多事情皆是被他壓了下來。
能用錢解決的基本都解決了,可偏有些不識趣的人,無奈之下,長孫無忌隻得痛下殺手,以“失足墜崖”了結此事,可謂是做的神不知鬼不覺。
可天網恢恢,總有疏漏,就算是長孫無忌亦做不到完美無懈。
長孫無忌虛掩著額頭上的冷汗,官袍之下看似平淡無奇,可實則雙腿發軟,欲將傾倒,而那雙持笏板的雙手,不知何時竟也微弱的抖動起來。
自始至終,房玄齡默不作聲,未插一語,他斜眼撇見長孫無忌的細微動作,眉眼間透露出一抹悅意。
……
約莫一個時辰過後,秦懷道便是將李運的證人全部帶來,證人皆是尋常百姓人家,初登廟堂,便被一種無形的威壓所壓迫。
各個都是害怕的跪在地上,低著頭不敢抬目對視龍顏。
“陛下!臣已經按照雲王所說,將全部證人帶到,請您審訊。”秦懷道行禮。
李世民手微微一擺,秦懷道便是退卻至一旁,靜觀其中。
此時,李世民看向李運,言道:“李運,這便是你所說的證人?”
李運正襟道:“啟奏皇上,這些人老叟婦孺的家人們便是被長孫衝迫害的證人,如若您不信的話,盡可問之。”
說完之後,李運又對那些證人們說:“老人家,如今你們有什麽冤屈都說出來吧,今吾皇在此,定會為你們主持公道的。”
起初,這些證人們畏懼長孫無忌,可得到李世民的支持後,他們才敢鬥膽直言。
此刻,一位老叟站了出來,他身邊還領著一位五六歲的小孫子,那雙枯槁消瘦的雙手,滿頭蒼白的話發,連走路都是顫巍難行。
“皇帝陛下,您一定要為草民做主啊。”老叟兩鬢斑白,幾乎泣不成聲,多年的憤恨終於得以訴說,此刻心中唯有“激動”二字才可形容。
李世民端目而視,威嚴道:“說來。”
老叟姓趙,家中本是五口之人,生有一子,後兒子成親生下孫兒,可謂幸福美滿,可就在兩年前,趙老叟的兒媳前往集市置辦年關用品,結果被長孫衝撞見後,長孫衝貪戀趙家兒媳美色,百般調戲羞辱,最後欲強暴之,趙家兒媳不堪受辱,為保全清譽撞死於南牆上,後來趙家兒子得知此事,前去尋找長孫衝理論,可一去不複返。
數日後,趙老叟報官後才是得知,原來自己的兒子莫名的墜落懸崖,年關將近,本應闔家歡樂,可趙家一夜失去兒子兒媳,老叟的老伴難忍沉重打擊,一病不起,半月後就此病逝,如今隻剩下他和年小的孫兒。
後來,長孫家為了怕事跡敗露,便是派人威脅趙老叟,若他敢將此事說出,便要了他孫兒的性命,老叟害怕便從此不敢多說一句話,可天無絕人之路,老叟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給了他們些盤纏,從此隱居山野之中消失在長安。
聽完老叟的詳述之後,李世民麵色陰沉地厲害,他問道:“你此話可是當真?”
“老叟要是說謊,讓我和我的孫兒都不得好死。”老叟哭著說道。
待老叟說完之後,又站出來一位婦人,他的丈夫就是死在長孫衝的手下,原因他的丈夫不小心在街上踩到了長孫衝的腳,便是被長孫衝的下人活生生打死。
婦人說完,又是老嫗,老嫗說完後是一中年男子,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李世民幾乎將長孫衝這些年來犯下的罪過聽了一個遍。
聽完之後,李世民整個人都徹底的怒了,他了解長孫衝的為人,亦知此子有些紈絝,可縱觀貴族子弟,又有幾個身上沒有紈絝之氣呢。
可沒想到,長孫衝頑劣至此,花天酒地倒也作罷,想不到他更是草菅人命,如此劣跡斑斑,簡直罄竹難書。
最最關鍵的是,發生了這麽多惡性事情而李世民卻從未聽說過,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有人在故意隱瞞此事,欺君罔上。
很顯然,與此事有關,且在朝中有此本事的人,怕隻有一個人,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
李世民終於是怒了,他身為國舅,封至國公,又官拜尚書左仆射,可謂是貞觀年代少有的寵臣之一,可他做了什麽?!
“陛下息怒,犬子冤枉啊,這些都是李運陷害犬子,他明知犬子死無對證,才故意買通這些人造偽證。”
李世民不是傻子,這些老幼婦孺們是否說謊他如何看不出來,若非家中喪妻喪子,他們何以這般哭的肝腸寸斷,決計是偽裝不出來的,而且他自有辦法判斷他們說的話是否作假。
“哼!都什麽時候啦,你敢狡辯?!”
李世民震怒,整個朝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死寂狀態,仿若心髒跳動的聲音都覺太大,諸大臣們皆是屏氣凝神,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陛下,臣是……”
“朕不想聽你再說。”
憤怒的李世民根本不給長孫無忌說話的機會,他將目光落在一人身上,那雙凜冽的眼神好似要將人殺了一樣,道:“京兆府尹何在!”
“臣……臣在。”
京兆府尹譚文靜嚇的兩腿發軟,亦知此事鬧大,身為京兆府尹的他,管理上京治安,發生這種大事,京兆府曆年案件皆登記造冊,他知情不報自然難逃罪責。
“譚文靜,你身為京兆府尹,照管上京治安,城內發生這麽大的事情,你京兆府不可能沒有登記在冊,你為何知情不報。”
譚文靜虛汗直冒,他顫顫巍巍地說:“是臣……臣……疏……疏忽了。”,說話過程中,他偷看了一眼長孫無忌,如此小動作如何躲得過李世民的法眼,這使得李世民很生氣。
何時自己的臣子說話竟然要畏懼當朝國舅。
“看來你這京兆府尹也是當到頭了,來人呐,譚文靜欺君罔上,摘取他的官帽,於午門外斬首示眾,株連三族,決不輕饒。”
譚文靜一定株連三族,瞬間慌了,主謀無事,他這個從犯先死,此刻也顧不得其他,喊道:“陛下饒命,臣知罪,這些都是長孫大人逼著微臣幹的,是他脅迫微臣將這些案件壓了下來,若非如此,就算陛下借臣熊心豹子膽也斷然不敢欺君罔上的。”
自己都要被殺了,長孫無忌連給自己求情都沒有,譚文靜當然是不會再護著他,正所謂:死貧道不如死道友,譚文靜可還沒有跟長孫無忌有著過命交情。
見譚文靜如實招來,李世民自然也不會再殺他,方才也僅是嚇唬他的,說道:“譚文靜事屬從犯,故不至死,即日罷免他京兆尹一職。”
被罷官總比被殺來的好些,至少人活著,對此譚文靜也是非常滿足。
“謝陛下不殺之恩,謝陛下不殺之恩,……”
譚文靜被帶下去之後,長孫無忌心如死灰,他本來是到朝堂上狀告李運,可結果呢?李運反將一軍,讓整個長孫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長孫無忌知道李世民不可能真的殺了自己,畢竟還有皇後和太子的支持,但從今往後,長孫無忌隻怕再難被李世民所重用。
“長孫無忌,這次你還有什麽話要說?”
“臣,無話可說。”
“來人呐,長孫無忌罪不可輕饒,但念及有功,罷去尚書左仆射一職,改任翰林供奉。”李世民說道。
何為翰林供奉,說白了就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職,甚至連官都不算。
長孫無忌心有憤恨,卻不能言說,他隻能咬牙說:“謝陛下……不殺之恩。”
長孫無忌偷雞不成蝕把米,狀告李運不成,反而自己丟了重要官職,對於李運而言,實在大快人心。
而此刻,李運和房玄齡餘光碰在一起,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們的計劃當中。
被平反昭雪的百姓們,對李世民可謂是感恩戴德,一直誇讚李世民聖明,乃千古最仁義的君主。
李運也不忘稱讚一句:“皇上聖明,真乃社稷之福。”
朝堂退去後,那些離開的證人們沒有就此離去,而是在皇城外等候良久,待李運出來之後,他們紛紛給李運磕頭。
“雲王殿下的恩情,小老兒銘記於心。”
“老人家,你這是何必呢?為你們平反冤情的人是皇上,可不是本王。”
“殿下,若非是您的話,皇上也不會得知此事,皇上的恩情不能忘,但殿下的恩情更不能忘。”
說著話,那群妻兒被殺的人,無不對李運感恩戴德,在他們心中,李運就是神明。
等他們都離去後,一直苦苦守在皇城外的林清竹才敢上前,他親眼目睹了百姓們感激李運的畫麵,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能讓百姓心甘情願的磕頭,足以證明李運跟那些紈絝子弟不一樣,是個好人。
“我說過吧,我會平安無事的。”
林清竹露出了少見的笑容,李運見了,說:“明明你笑起來挺好看的,幹嘛整天板著臉,女孩子就應該多笑一笑才會有人喜歡。”
林清竹笑容戛然而止,露出一絲羞澀。
李運無奈的搖頭,說道:“咱們走吧。”
“去哪兒?”林清竹問道。
“去我家。”
林清竹登時警惕起來,李運知她心中所想,解釋道:“女孩子就應該打扮的漂漂亮亮,整天打扮的跟個乞丐似的,去我家給你捯飭一番。”
說罷,也不管她樂意與否,拉著林清竹的手便是朝著王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