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深入,你永遠不知道那個神情隱匿,表象寡淡的女子到底經曆過什麽,挖掘的背後,始終有故事——祖凝!】


    那是她最近一直跟訪的第七代掐絲景泰藍文化的女傳人,是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子,孕期已出三月,儀態姣好,氣質溫婉。


    她人性子靜,除了采訪她的時候,她大多坐在桌前忙碌,話不多,不愛笑。


    即使這樣清淨的性子,依舊無法阻礙她的溫婉。


    不止一次,祖凝想過大概隻有這樣性子沉穩,寂靜寡淡的人才能日複一日的在這裏做著文化的傳承,讓非遺完整保留,讓文化代代相傳。


    而不是到了哪一代突然斷檔,無處可尋。


    有些文化是根,是淵源,是曆史的印證,是民族的脊梁。


    最初,祖凝以為掐絲,和景泰藍是兩中藝術文化形式。


    直到,她見到第七代掐絲景泰藍文化的傳人,柳笙,才知道原來掐絲是景泰藍諸多技藝裏最必不可缺的一種。


    要想真正將這道工藝練好,最初並不是練習景泰藍技藝,還是對花、鳥、魚、蟲一切美好景物的觀察,從靜態到動態,從描摹到寫生。


    那些一坐就是一下午的時光,不僅僅是遊山玩水,更是耐力的培養。


    那個女人,人如其名,她叫柳笙,笙,中國古代樂器之王。


    笙字原就代指,“毅力驚人、穩重、踏實。”


    “任勞任怨、自主性強。”


    可在惡劣的環境中求生存,適應性強,認命而順命。


    隻有有犧牲和奉獻精神,深諳能舍才有得的道理。


    常做重複的事,犯同樣的錯誤,行事結果好壞各走極端,人生必須曆經磨煉方能出頭,過程艱辛。


    外表堅強,內心空虛,具孤獨感。


    那個女人啊,表麵看上去沒有絲毫生氣,隻有說起景泰藍工藝時,才好像被注入了靈魂,有了仙氣。


    當她看見她抬起頭,一瞬間,原本無神無痕的目光忽然變得清淺起來,如同一道投擲水波中的石子好像忽然就掀起了層層波瀾。


    這份美不似剛剛那樣空洞的無神。


    她定睛的看了好一會。


    才聽見她說:“最初的景泰藍技藝,很繁瑣,卻又很單調,你看這花紋上,除了牡丹、秋菊,便沒了旁的技藝。”


    “百花齊放才是美的根源,才讓美了有了魂魄,美的動人,美的傾心不是嗎?”


    祖凝看了眼她手上的瓶子,確實富麗有餘,但顯得少了些煙火氣。


    是一件工藝品,且是一件足夠珍貴的工藝品,沒了生氣,好像就隻是一個物件,充其量能撐麵子的擺件。


    祖凝沒擅自開口,她從鬱老那學到的最大的財富就是人貴語遲,水深流緩。


    緊開口,慢開言到底有多重要。


    老人說:“人力太過渺小,珍惜,珍重,敬畏每一個自己不清楚的事物到底有多重要?你會發現,未來它可能是你人生寶貴的一筆財富。”


    所以她沒有妄自斷言,更多的做的是一個傾聽者,聽眼前這個人說,聽她去闡述。


    這麽源遠流長的技藝,它的輝煌和發展。


    “祖小姐大概不知道,我的。”她頓了一下,眼底的神色忽然暗了暗。


    半晌,頰邊忽然勾著笑意,極淡,像是讓前程往事,塵歸塵,土歸土,


    女人撚盡眉心情緒,緩緩開口,細細介紹:“我的老師,她曾在花紋上做過創新。”


    三言兩語。


    身後賦予的意義是不簡單的。


    創新意味著革故。


    以一己之力革故,勢必要受到多少冷遇和難熬的經曆,不用感同身受就能感受到她的艱難。


    “抱歉,我是不是說的太多?”


    “沒有,我隻是想到那她這一生注定是不順遂,突然有些心疼你的老師,不知道我有沒有那個立場?”祖凝謙遜的問。


    目光一直聚焦在她的臉上,試圖從她水波不驚的麵上瞧出點風向。


    “是啊,自然辛苦,又怎麽會不辛苦呢?”


    “她從一開始,就選了一條極不好走的路,注定會是條不歸路。”


    輕輕淺淺的聲音裏,一開口,就帶著濃濃的滄桑感。


    柳笙緩緩抬頭,看向前方,抽離的神情下多了那麽一點不真實感。


    “起初景泰藍多的是瓶、盤、碗、灌,自從她在花紋上創新之後,花紋不再是傳統樣式,還增加了各式文具、燈具、茶具、筷架、名片匣、首飾盒、調味盒、電子座鍾、壁掛、桌凳、屏風、獎杯等。”


    “真正做到將景泰藍運用到了實際,走入了百姓的生活,成為百姓的一種需要,因為有需求才會購買,如果景泰藍技藝僅僅成為高端,時間久了,注定會消失在曆史長河而不複存在。”


    “基於這一點,景泰藍人也一直想將其做不同層次的推廣和應用,以保持滿足各個層次的需要,從而讓世人記住。”


    祖凝點頭。


    “我懂了,所以你們現在所創造出來的景泰藍工藝,不再隻局限於高端,而是想著如何推廣,如何讓人記住它?”


    她拿起一架小小的首飾盒。


    端放在手中,細細打量。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藍色,表麵打磨的十分光滑,四周鑲嵌著金屬工藝的盒子為其增添了幾分色彩。


    不同形狀的盒身,更是突出其多元化。


    她看了祖凝一眼,見她驚詫,又很是喜歡。


    女人笑了笑,“你手上的這不是傳統的景泰藍技藝。”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給人一種繁瑣累贅的感覺,特別是在花紋上麵,要求‘嚴絲合縫’,否則就會影響整體的景泰藍。”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創造一些簡單圖案的景泰藍呢?”


    “由此靈感出發,我的老師才決定挑戰傳統,做一些簡單圖案的景泰藍,這樣從本質上減少製作景泰藍的工作量,又符合現代的審美觀。”柳笙看著她手上小小的裝飾盒,耐心的告訴她,這些工藝背後的故事,和它的由來。


    “所以有了思路,創新就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祖凝戀戀不舍,從掌心的小玩意抬頭,看向柳笙。


    “是啊,創新,曆來都是一條曆久彌新的路。”


    “那是凝聚幾代人心血,同時,又承上起來的東西。”柳笙朝她笑了笑,毫不避諱的說。


    “傳統的景泰藍花紋之所以要‘嚴絲合縫,’繁瑣累贅,之所以要這樣小心,是因為這樣做才不會,‘崩藍,’不會讓景泰藍表麵出現‘玻璃碎’狀的裂痕。”


    祖凝一邊聽,一邊記錄。


    見她眉宇上神思緊擰,柳笙猜她應該不知道‘崩藍’是什麽。


    “其實,你可以打斷我的,隔行如隔山。”


    祖凝感激她的理解,她笑笑,“我本來想著記錄下來,到時候一起問你,也可以。”


    理解,是啊,她這些年,學到的最大的本領,就是理解。


    她試圖去理解很多人,卻從未被理解過。


    柳笙輕籲一口氣,麻木的心上泛不起絲毫浪花。


    “景泰藍的釉料比較粗、厚,礦物質石料在磨碎的過程中又無法做到100%的沒有雜質,常常在燒藍的過程中,若不夠精細,相容性就會差點,會出現雜質爆裂、碳化的現象,從而導致成品出現崩藍、砂眼、黑斑之類的情況。”


    “這個,在故宮的館藏景泰藍器物中表現的特別明顯。”


    “正常情況下,麵積大的釉麵更容易出現崩藍,可釉料的好壞也占到了重要因素。”


    “你手上的這組景泰藍工藝,就是後來經過創新的。”


    “這一組工藝上,刻畫了梅蘭竹菊,也象征了民族脊梁,和中華氣節。”


    祖凝驚唿。


    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這份逐漸失蹤的文化,竟被賦予了這樣多。


    從最初的文化傳承,僅僅隻是王公貴族的擺件。


    到尋常人家如今也可以把玩到的小玩意,真正做到了,文化是全民的,隻有傳承和全民化才能真正做到飛入尋常百姓家。


    “祖小姐很喜歡這個?”


    “是啊,很喜歡,它們真的好漂亮。”祖凝發自肺腑的讚歎,它的美。


    內涵美的事物,又有幾個女孩能夠不喜歡呢?


    她小心翼翼放下了手上的東西。


    “柳小姐,雖然我對掐絲景泰藍有了初步的了解,不知道我有沒有這個榮幸,能看見一次完整的景泰藍製作,也讓我有個直觀的印象?”


    女人笑笑,和她約定好時間。


    那是她第一次見到她工作的地方,房子不大,但物料和工具卻擺放的十分整齊。


    “哪怕隻是一個簡單的工藝,製作景泰藍,一個人也無法完成,它需要多人的合作和協助。”


    “所有的成品都需要設計紙稿。”


    “它不是匠人們隨意發揮,而是有專門的設計師設計胎圖、絲工圖紙、藍圖(點藍的色稿),用於工序應用。”


    兩人一邊走,柳笙一邊給她介紹,每一步具體所需的步驟,和操作方式。


    “設計稿定型,開始進行胎型製作。”


    “所謂銅胎掐絲琺琅,要有銅胎才能進行下麵的步驟,手藝人要按照圖紙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並用鐵錘一錘一錘地敲打成,將紫銅板製成形狀各異的銅胎,燒焊成型。”


    她一邊說,祖凝一邊拍照記錄,一邊點頭。


    “我通常呢,是負責掐絲和燒藍。”


    祖凝大致有些懂了。


    經過上一次,她有了經驗,指著桌麵上的未竣工的殘品,問道:“景泰藍上的銅絲就是掐絲的原材料吧?”


    女人點點頭,“是的。”


    她拿起一縷銅絲遞到祖凝手中。


    祖凝接過,反複看了看,有些興奮的說道:“這銅絲是軟的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標榆醫生又想被我采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諾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諾槿並收藏雙標榆醫生又想被我采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