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分工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炕上,賈蓉花和胡喜容比畫來比畫去,兩個人還是覺得在村裏挑幾個針線好、又信得過的女人過來她家做活,一起繡比較好。
紀永靈一聽她娘和她四嬸的決定,就搖頭不讚同。
如果她家接了石景秀鋪子裏的成衣繡活,幾個人來做活肯定不行的,畢竟往衣服上繡花做起來又慢又精細。
這種給鋪子送來的成衣上直接繡花,一旦繡不好,一件衣服就廢了。
雖然立體刺繡不像雙麵繡那麽細密,高難度,但是也是手藝活,對技藝要求不會太低。況且村裏的女人不是專門的繡娘,家裏時不時還有其他活要做,根本不可能完全待在她家做針線。
而且以她的想法,這種立體刺繡剛出現,肯定會迎來一個熱潮,她們一定要抓住剛開始這個階段掙著錢,打出一些名氣,那麽村裏越多的女人參與進來才越好。
城裏能接給成衣繡花活計的一般都是專門的繡坊,她們這種村裏女人納個鞋底,縫製幾件普通衣裳肯定沒問題。但是繡花本身就是精細活,隨便給自己穿的衣裳繡一繡,很多女人也會。
但給人家鋪子花錢做好的衣裳上繡花,那可得再仔細不過。鋪子裏的有些衣裳本身可能就是富貴人家定製的,一旦繡壞,錢可能沒掙到,還得倒貼不菲的衣裳錢。
所以前期的培訓工作必不可少。
紀永靈提議道:“娘,四嬸。我想,咱還是把每種針法都教給村裏的姑娘嬸子,再選幾種常繡的花草,把配線和繡法組合一起教給大家。等大家熟練了,我們再給鋪子裏繡衣裳。”
“這——”賈蓉花有一些疑慮,道,“這立體刺繡是你好不容易想出來的,旁人都不會。你這麽教給人,人家學會咧,不給咱繡咋弄?”
紀永靈搖搖頭,說:“娘,咱嫑怕泄露技巧。無論是刺繡,還是其他活,技術都是要不斷創新才能長久。咱這種立體刺繡,旁人能學去的是基本方法,或者照著咱的成品來做。但是有錢人家的衣裳最看重的是啥?是新,是與眾不同。所以,這立體刺繡不斷翻新花樣子,更新針法,這些才是最關鍵,是旁人學不去的。”
“是這麽個理兒!就像你跟場裏念書娃娃說的,把本事學到自己手裏才是最好的。聰明的腦子旁人可學不去。”胡喜容點點頭,讚同道,“嫂子,上次靈兒想出來的那個荷葉褡褡(兜兜,包包),不過就是拿兩片柏綠的布,先剪成兩個大荷葉的樣子,用線在上頭走成莖蔓的樣子,再交叉縫在一起,就成了新鮮好看的荷葉褡褡。這在縣裏肯定是頭一份,旁人想不到,就做不出來。”
這個荷葉包是之前紀永靈設計了,準備做出來過年送給石景秀的。
如今跟霍縣令也算搭上線,看樣子這也是一位實幹的父母官。所以,她想年後把造紙的事和霍縣令提上一提,那走動的理由之一就是給石景秀送年禮。
女人之間的交往,理由好找一些。
賈蓉花想了想,說:“靈兒,你是個主意正的,比你娘和你嬸子有想法,有本事!我們聽你的!”
“就是,聽你的!誰有本事聽誰的,不是誰年齡大聽誰的。”胡喜容讚同道。
紀永靈輕輕一笑,說:“娘,你嫑這麽說。你和我四嬸拉扯大這麽些娃娃,把一家人的吃穿都照顧的沃沃野野,就是一種本事咧。不要小看這些本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好。”
“就是,咱女人家的本事就是這些麽!還要咋有本事哩?”胡喜容惹逗了一下炕上吃手的紀永安,說道。
賈蓉花慈愛地看著紀永靈,說:“你說我們有本事,那我們就是有本事。”
“娘,你要相信自己!”紀永靈鼓勵賈蓉花道。
順手,她又拿起賈蓉花繡的一塊布,說:“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先繡幾個固定的樣式做樣品,讓鋪子管事從中選,哪些衣裳要繡哪些樣式。”
“難道不是他說繡啥樣的,咱就繡啥樣的?”胡喜容不理解地問。
紀永靈搖頭說:“不那麽弄!那種按他要求,不同衣裳繡不同花樣子的弄法叫私人訂製。咱這立體刺繡跟以前的繡法不一樣,不同的花和葉,用到的針法完全不同。這種私人訂製要先設計花樣子,人家對花樣子滿意了才能動工。
本身立體的東西設計不是和以前繡花一樣,簡單地把花樣子畫上去就能繡,還得設計配色,組合針法和墊物。做起來太耗時耗力,那得是另外高價才能接的活。我們如今就先繡固定的樣式,這樣村裏女人隻要學會這幾樣就能接活,我們也不怕輕易繡壞衣裳。”
賈蓉花有些猶豫,問:“那這樣,人家管事可以選的樣式就少了,人家能答應嗎?”
紀永靈無所謂道:“不答應,我們就不接他的生意唄。你情我願的事,他有他的要求,我有我的規則。而且這些樣式我們也會不斷換新的,每次更換新樣式前都要讓村裏女人先學會,繡熟才成。這樣一更新樣式,村裏女人就可以直接上手。”
胡喜容點點頭,讚同道:“我覺得靈兒這個想法不錯,咱不能讓人牽著咱走,而且每個新花樣子都是費腦子想出來的,不可能他鋪子掌櫃說咋繡就咋繡。這立體刺繡講究一個立體,他也不懂,按他要求,繡完看不出立體咋辦?他還會給咱工錢嗎?”
賈蓉花想了一下,明白過來,立刻拿起布說:“那行,咱就按這樣弄,先弄幾個樣式出來,再尋村裏女人過來學。”
紀永靈按住賈蓉花的手,說:“不急,咱先把這繡法歸一下類,這啥時候用平針、迴針、劈針,啥時候用人形針、山形針、十字針,還有鎖鏈繡、魚骨繡、羽毛繡、結粒繡、肋骨蛛網繡……到時候你們要先把這些針法一一教給村裏女人們。”
“成,你咋說,我們咋弄!”胡喜容和賈蓉花高興地支持道。
紀永靈一聽她娘和她四嬸的決定,就搖頭不讚同。
如果她家接了石景秀鋪子裏的成衣繡活,幾個人來做活肯定不行的,畢竟往衣服上繡花做起來又慢又精細。
這種給鋪子送來的成衣上直接繡花,一旦繡不好,一件衣服就廢了。
雖然立體刺繡不像雙麵繡那麽細密,高難度,但是也是手藝活,對技藝要求不會太低。況且村裏的女人不是專門的繡娘,家裏時不時還有其他活要做,根本不可能完全待在她家做針線。
而且以她的想法,這種立體刺繡剛出現,肯定會迎來一個熱潮,她們一定要抓住剛開始這個階段掙著錢,打出一些名氣,那麽村裏越多的女人參與進來才越好。
城裏能接給成衣繡花活計的一般都是專門的繡坊,她們這種村裏女人納個鞋底,縫製幾件普通衣裳肯定沒問題。但是繡花本身就是精細活,隨便給自己穿的衣裳繡一繡,很多女人也會。
但給人家鋪子花錢做好的衣裳上繡花,那可得再仔細不過。鋪子裏的有些衣裳本身可能就是富貴人家定製的,一旦繡壞,錢可能沒掙到,還得倒貼不菲的衣裳錢。
所以前期的培訓工作必不可少。
紀永靈提議道:“娘,四嬸。我想,咱還是把每種針法都教給村裏的姑娘嬸子,再選幾種常繡的花草,把配線和繡法組合一起教給大家。等大家熟練了,我們再給鋪子裏繡衣裳。”
“這——”賈蓉花有一些疑慮,道,“這立體刺繡是你好不容易想出來的,旁人都不會。你這麽教給人,人家學會咧,不給咱繡咋弄?”
紀永靈搖搖頭,說:“娘,咱嫑怕泄露技巧。無論是刺繡,還是其他活,技術都是要不斷創新才能長久。咱這種立體刺繡,旁人能學去的是基本方法,或者照著咱的成品來做。但是有錢人家的衣裳最看重的是啥?是新,是與眾不同。所以,這立體刺繡不斷翻新花樣子,更新針法,這些才是最關鍵,是旁人學不去的。”
“是這麽個理兒!就像你跟場裏念書娃娃說的,把本事學到自己手裏才是最好的。聰明的腦子旁人可學不去。”胡喜容點點頭,讚同道,“嫂子,上次靈兒想出來的那個荷葉褡褡(兜兜,包包),不過就是拿兩片柏綠的布,先剪成兩個大荷葉的樣子,用線在上頭走成莖蔓的樣子,再交叉縫在一起,就成了新鮮好看的荷葉褡褡。這在縣裏肯定是頭一份,旁人想不到,就做不出來。”
這個荷葉包是之前紀永靈設計了,準備做出來過年送給石景秀的。
如今跟霍縣令也算搭上線,看樣子這也是一位實幹的父母官。所以,她想年後把造紙的事和霍縣令提上一提,那走動的理由之一就是給石景秀送年禮。
女人之間的交往,理由好找一些。
賈蓉花想了想,說:“靈兒,你是個主意正的,比你娘和你嬸子有想法,有本事!我們聽你的!”
“就是,聽你的!誰有本事聽誰的,不是誰年齡大聽誰的。”胡喜容讚同道。
紀永靈輕輕一笑,說:“娘,你嫑這麽說。你和我四嬸拉扯大這麽些娃娃,把一家人的吃穿都照顧的沃沃野野,就是一種本事咧。不要小看這些本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好。”
“就是,咱女人家的本事就是這些麽!還要咋有本事哩?”胡喜容惹逗了一下炕上吃手的紀永安,說道。
賈蓉花慈愛地看著紀永靈,說:“你說我們有本事,那我們就是有本事。”
“娘,你要相信自己!”紀永靈鼓勵賈蓉花道。
順手,她又拿起賈蓉花繡的一塊布,說:“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先繡幾個固定的樣式做樣品,讓鋪子管事從中選,哪些衣裳要繡哪些樣式。”
“難道不是他說繡啥樣的,咱就繡啥樣的?”胡喜容不理解地問。
紀永靈搖頭說:“不那麽弄!那種按他要求,不同衣裳繡不同花樣子的弄法叫私人訂製。咱這立體刺繡跟以前的繡法不一樣,不同的花和葉,用到的針法完全不同。這種私人訂製要先設計花樣子,人家對花樣子滿意了才能動工。
本身立體的東西設計不是和以前繡花一樣,簡單地把花樣子畫上去就能繡,還得設計配色,組合針法和墊物。做起來太耗時耗力,那得是另外高價才能接的活。我們如今就先繡固定的樣式,這樣村裏女人隻要學會這幾樣就能接活,我們也不怕輕易繡壞衣裳。”
賈蓉花有些猶豫,問:“那這樣,人家管事可以選的樣式就少了,人家能答應嗎?”
紀永靈無所謂道:“不答應,我們就不接他的生意唄。你情我願的事,他有他的要求,我有我的規則。而且這些樣式我們也會不斷換新的,每次更換新樣式前都要讓村裏女人先學會,繡熟才成。這樣一更新樣式,村裏女人就可以直接上手。”
胡喜容點點頭,讚同道:“我覺得靈兒這個想法不錯,咱不能讓人牽著咱走,而且每個新花樣子都是費腦子想出來的,不可能他鋪子掌櫃說咋繡就咋繡。這立體刺繡講究一個立體,他也不懂,按他要求,繡完看不出立體咋辦?他還會給咱工錢嗎?”
賈蓉花想了一下,明白過來,立刻拿起布說:“那行,咱就按這樣弄,先弄幾個樣式出來,再尋村裏女人過來學。”
紀永靈按住賈蓉花的手,說:“不急,咱先把這繡法歸一下類,這啥時候用平針、迴針、劈針,啥時候用人形針、山形針、十字針,還有鎖鏈繡、魚骨繡、羽毛繡、結粒繡、肋骨蛛網繡……到時候你們要先把這些針法一一教給村裏女人們。”
“成,你咋說,我們咋弄!”胡喜容和賈蓉花高興地支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