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多打三鬥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咧,明年咱就這麽收,稈子留在地裏正好曬幹了再割迴來,冬裏天還能喂騾子。”紀老爺子拍板道。
穀子穗曬幹了,紀滿川又套上騾子掛上碌碡開始碾穀子,把穀粒從穀穗上打下來,所以這個脫粒過程也叫打穀。
經過無數次的轉圈碾場,穀粒就會從穀穗中分離出來。然後就是等風揚場,把空穀穗弄出來。揚淨的穀粒才真正被稱為穀,收倉入庫,等到吃時才去碾成小米。
家裏的穀子入倉了,紀滿川和紀滿慶估算著收成,高興地說,今年一畝地能打近一擔,比往年都好。
紀老爺點點頭:“這一畝地比往年能多打三鬥,算是極好的收成咧!這麽些年,誰聽說過一畝地能打一擔穀?”
紀滿慶激動的搓搓手:“哎呀,這要是年年都像這麽個收成,哪怕隻是比往常多打一鬥哩,都是大好事啊。”
楊氏有些得意,說:“這怕保不準,是咱靈兒弄的那堆肥起了大用咧?”
“興許就是!往年沒有這堆肥,這穀的收成不就是一畝地打六七鬥嘛!”紀滿川笑的一臉慈祥道。
紀老爺子點頭讚同道:“我問了她六爺和裏正幾個老家夥,他們幾家子除了玉米不像咱追肥的時候就用上這堆肥咧,但是後頭的豆子、穀都用了這堆肥。家家也都說,今年的穀確實是比往年能多打些,但是都還沒秤出來,估計一畝地多打個兩鬥左右應該是有的。”
“哎呀,咱靈兒今年可是做了個大事,大好事!高低也能叫一句糞把式咧!”紀滿慶拍拍紀永靈的肩,誇獎道。
胡喜容瞪一眼紀滿慶,不滿道:“啥糞把式,難聽滴勁大!還是叫糞娘子好聽!”
........
紀永靈情願被人叫糞把式。
其實聽到村裏人的穀子都多打了些,她的心裏也是高興至極。
對於莊稼人來說,一畝地多打三鬥,十畝地就多打三擔,那麽就不用擔心青黃不接的時候會餓肚子了。
她抿唇想了想,單靠牛家莊口口相傳把這堆肥的效果傳出去,還是太慢,那需要多少年才能讓全寧平縣都知道堆肥的好處?
而且隻有牛家莊糧食多產,還是遠遠不夠。
她想要更多的黃土地都豐產,她想要更多的人不餓肚子。
可是她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家丫頭,她沒有一唿百應的能力,也沒有隨便說句話就能讓人信服的本事。
聽縣裏人說,霍縣令是個關心莊稼和百姓的好官。如果她把堆肥的做法和價值告訴霍誌遠,不知道能不能被霍縣令采納?
玉米穀子收完,就輪到黃豆了。黃豆成熟的晚,地裏都已經落過幾迴霜。
俗話說:“麥忙不算忙,就怕豆葉黃。”
地裏黃豆稈上的葉子都已經幹枯脫落,再不收割,豆莢裏的豆子就會劈裏啪啦地掉出來,落在地裏。那這一季的莊稼就白種了。
不過豆子排在穀子玉米這些農作物之後收割,也是有好處的。
因為大西北幹燥,豆子拉迴去一時沒有場地脫碾,堆放在一起,也不怕發黴壞掉。秋天的莊稼種類多,要一樣一樣拾掇好才能入倉。在純人力收割的時候,壯勞力格外寶貴,總有些人家人手不夠。
所以不少人家的豆子收迴去後,都是堆在場裏,等穀子糜子脫碾、曬幹、分戶和歸倉後,再鋪開晾曬、碾脫。
和掰玉米相比,收豆子可以說是整個秋收最艱苦的活了。
因為豆莢很是紮手,而且豆子要早上很早就開始收割,這時候豆稈子上還掛著霜,凍的手冰涼冰涼的。
當然割豆子也很考驗腰力,豆子的個頭矮,需要人不停地彎腰、起立。對於肚癟細腰的紀永靈來說,常年練棍帶來的好處就是身子火氣大、腰力好,不怕涼氣入骨,不怕低頭彎腰。
但是對於楊氏就不行了。早上的寒氣讓她在豆子地裏彎腰割了一陣,就覺得後背僵直,站不起來,隻能勉強靠著鐮刀把支撐著直起腰。
紀永靈見狀,連忙攙扶著楊氏,讓她坐在一旁休息,不要再繼續割豆子。自己則咬著牙,抓著豆稈子,“哢哢”一頓用力揮鐮砍割。
到最後,她都不知道手指裏頭紮進去多少豆莢尖,反正沒有手套的保護,這雙手越來越糙,再加上豆稈子冰涼,她已經感知不到豆莢尖紮進去的疼痛了。
這些時日繁累的秋收,讓她整個人對於收莊稼這件事趨於麻木和機械化。她的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早些讓地裏的莊稼顆粒歸倉。
跟在紀永靈屁股後頭的還有紀永寧和紀永周,這兩人在賣力拾豆子,就是把割完的豆茬地裏因豆莢炸裂而掉在地上的豆子,一粒粒拾起來。
因為這塊地當初是紀永靈跟楊氏種的,所以她主動要求過來收割。
或許是以前做研究養成的習慣,她總喜歡自己親自去確認不同方法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就像現在,她想要掌握第一手資料,對比不同種子和不同耕種方法對黃豆產量及質量的影響。
另外塬上用傳統簍車種的幾畝豆子,因為種的畝數多,由紀老爺子和紀滿川幾個壯丁去收割,鍋娃和勺娃也跟在那邊拾豆子。
鐮刀割過的黃豆茬很是鋒利,即使穿著布鞋,那黃豆茬也可能紮破鞋底,但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娃娃都是在土裏地裏摔打慣的,皮實得很。
所以,紀永寧和紀永周兩人根本不擔心豆茬紮腳,兩人脖子裏掛著布袋子,像掃雷專家一樣,頭都不抬一下,黑撲撲的眼睛認真地掃射著每一寸豆子地。
紀永靈看著這兩個認真幹活的皮小子,露出連她都覺察不到的慈母微笑,喊道:“你倆給咱好好幹,仔細搜尋,爭取不落下一粒豆子在地裏!”
“放心!麽麻達!”兩兄弟高聲迴應著。
可能是人力收割時間耽誤的久的原因,掉在地裏的豆子真是不少,看紀永周兩兄弟胸前的布袋子,估計兩人能拾半斤左右的豆子。
穀子穗曬幹了,紀滿川又套上騾子掛上碌碡開始碾穀子,把穀粒從穀穗上打下來,所以這個脫粒過程也叫打穀。
經過無數次的轉圈碾場,穀粒就會從穀穗中分離出來。然後就是等風揚場,把空穀穗弄出來。揚淨的穀粒才真正被稱為穀,收倉入庫,等到吃時才去碾成小米。
家裏的穀子入倉了,紀滿川和紀滿慶估算著收成,高興地說,今年一畝地能打近一擔,比往年都好。
紀老爺點點頭:“這一畝地比往年能多打三鬥,算是極好的收成咧!這麽些年,誰聽說過一畝地能打一擔穀?”
紀滿慶激動的搓搓手:“哎呀,這要是年年都像這麽個收成,哪怕隻是比往常多打一鬥哩,都是大好事啊。”
楊氏有些得意,說:“這怕保不準,是咱靈兒弄的那堆肥起了大用咧?”
“興許就是!往年沒有這堆肥,這穀的收成不就是一畝地打六七鬥嘛!”紀滿川笑的一臉慈祥道。
紀老爺子點頭讚同道:“我問了她六爺和裏正幾個老家夥,他們幾家子除了玉米不像咱追肥的時候就用上這堆肥咧,但是後頭的豆子、穀都用了這堆肥。家家也都說,今年的穀確實是比往年能多打些,但是都還沒秤出來,估計一畝地多打個兩鬥左右應該是有的。”
“哎呀,咱靈兒今年可是做了個大事,大好事!高低也能叫一句糞把式咧!”紀滿慶拍拍紀永靈的肩,誇獎道。
胡喜容瞪一眼紀滿慶,不滿道:“啥糞把式,難聽滴勁大!還是叫糞娘子好聽!”
........
紀永靈情願被人叫糞把式。
其實聽到村裏人的穀子都多打了些,她的心裏也是高興至極。
對於莊稼人來說,一畝地多打三鬥,十畝地就多打三擔,那麽就不用擔心青黃不接的時候會餓肚子了。
她抿唇想了想,單靠牛家莊口口相傳把這堆肥的效果傳出去,還是太慢,那需要多少年才能讓全寧平縣都知道堆肥的好處?
而且隻有牛家莊糧食多產,還是遠遠不夠。
她想要更多的黃土地都豐產,她想要更多的人不餓肚子。
可是她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家丫頭,她沒有一唿百應的能力,也沒有隨便說句話就能讓人信服的本事。
聽縣裏人說,霍縣令是個關心莊稼和百姓的好官。如果她把堆肥的做法和價值告訴霍誌遠,不知道能不能被霍縣令采納?
玉米穀子收完,就輪到黃豆了。黃豆成熟的晚,地裏都已經落過幾迴霜。
俗話說:“麥忙不算忙,就怕豆葉黃。”
地裏黃豆稈上的葉子都已經幹枯脫落,再不收割,豆莢裏的豆子就會劈裏啪啦地掉出來,落在地裏。那這一季的莊稼就白種了。
不過豆子排在穀子玉米這些農作物之後收割,也是有好處的。
因為大西北幹燥,豆子拉迴去一時沒有場地脫碾,堆放在一起,也不怕發黴壞掉。秋天的莊稼種類多,要一樣一樣拾掇好才能入倉。在純人力收割的時候,壯勞力格外寶貴,總有些人家人手不夠。
所以不少人家的豆子收迴去後,都是堆在場裏,等穀子糜子脫碾、曬幹、分戶和歸倉後,再鋪開晾曬、碾脫。
和掰玉米相比,收豆子可以說是整個秋收最艱苦的活了。
因為豆莢很是紮手,而且豆子要早上很早就開始收割,這時候豆稈子上還掛著霜,凍的手冰涼冰涼的。
當然割豆子也很考驗腰力,豆子的個頭矮,需要人不停地彎腰、起立。對於肚癟細腰的紀永靈來說,常年練棍帶來的好處就是身子火氣大、腰力好,不怕涼氣入骨,不怕低頭彎腰。
但是對於楊氏就不行了。早上的寒氣讓她在豆子地裏彎腰割了一陣,就覺得後背僵直,站不起來,隻能勉強靠著鐮刀把支撐著直起腰。
紀永靈見狀,連忙攙扶著楊氏,讓她坐在一旁休息,不要再繼續割豆子。自己則咬著牙,抓著豆稈子,“哢哢”一頓用力揮鐮砍割。
到最後,她都不知道手指裏頭紮進去多少豆莢尖,反正沒有手套的保護,這雙手越來越糙,再加上豆稈子冰涼,她已經感知不到豆莢尖紮進去的疼痛了。
這些時日繁累的秋收,讓她整個人對於收莊稼這件事趨於麻木和機械化。她的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早些讓地裏的莊稼顆粒歸倉。
跟在紀永靈屁股後頭的還有紀永寧和紀永周,這兩人在賣力拾豆子,就是把割完的豆茬地裏因豆莢炸裂而掉在地上的豆子,一粒粒拾起來。
因為這塊地當初是紀永靈跟楊氏種的,所以她主動要求過來收割。
或許是以前做研究養成的習慣,她總喜歡自己親自去確認不同方法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就像現在,她想要掌握第一手資料,對比不同種子和不同耕種方法對黃豆產量及質量的影響。
另外塬上用傳統簍車種的幾畝豆子,因為種的畝數多,由紀老爺子和紀滿川幾個壯丁去收割,鍋娃和勺娃也跟在那邊拾豆子。
鐮刀割過的黃豆茬很是鋒利,即使穿著布鞋,那黃豆茬也可能紮破鞋底,但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娃娃都是在土裏地裏摔打慣的,皮實得很。
所以,紀永寧和紀永周兩人根本不擔心豆茬紮腳,兩人脖子裏掛著布袋子,像掃雷專家一樣,頭都不抬一下,黑撲撲的眼睛認真地掃射著每一寸豆子地。
紀永靈看著這兩個認真幹活的皮小子,露出連她都覺察不到的慈母微笑,喊道:“你倆給咱好好幹,仔細搜尋,爭取不落下一粒豆子在地裏!”
“放心!麽麻達!”兩兄弟高聲迴應著。
可能是人力收割時間耽誤的久的原因,掉在地裏的豆子真是不少,看紀永周兩兄弟胸前的布袋子,估計兩人能拾半斤左右的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