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麥花娘的前塵往事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豐氏氣唿唿地進了院子,一屁股坐在炕上。
柳桃花見豐氏依舊是黑著臉,便說:“娘,別氣咧,麥花姐去掙錢不是好事嗎?反正掙多掙少都是給你的,你應該高興才對,不然氣出病來就不美咧。”
豐氏哼一聲,說:“你說她咋就死不了呢,命真是硬得很,隨她那短命娘早早死了,去享福不好嗎?”
柳桃花笑笑,也坐到炕沿上,說:“娘,您就不要生氣咧。有人能給你掙錢,活著可比死了有用多咧。”
豐氏白了柳桃花一眼,說:“反正我一看著她,打心底就日眼(討厭)的不行。”
柳桃花依舊笑得恰到好處,說:“娘,她從小日眼到大咧,又不差這一年半載的。”
豐氏一聽麥花還要再在家裏待一年半載,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她一個被休的棄婦,還要再在家賴一年半載,想耽誤你的親事嗎?當初被休迴來,我說不收留,你非說留下,以後準備留到老嗎?”
柳桃花扯著豐氏的袖子晃了晃,說:“娘,這麽多年咧,您咋還這麽大氣性呢?親事是我的,誰都耽誤不了,之前咱不是說讓麥花姐給我當陪嫁嘛,其實我打心底不是很想要,她長得好看,當陪嫁,萬一被收入房了咋辦?所以啊,麥花姐年輕還是再嫁的好,你這當娘的,不得給好好尋摸尋摸嗎?”
豐氏聽了女兒的話,稍微平複了些情緒,將身子坐正,眼珠子翻了一下,冷笑道:“哼,我這當娘的一定給她好好尋摸尋摸,這被休棄的女子再嫁,什麽瘸子、拐子、瞎子,能有個人要就不錯咧。再說咧,被休的女人也就隻能在這些人裏挑挑揀揀,村裏人也不會說啥。”
柳桃花繼續保持標準笑容,眼神深幽,看不出絲毫情緒。
其實豐氏嫁給楊老三這個莊稼漢之前,是個秀才娘子,住在縣裏的宅子裏,豐衣足食,受人尊敬,她的女兒柳桃花作為秀才女兒,也算讀書人家的小姐,自然也是衣食無憂。然而,自從柳秀才去世後,她們的生活就變得困頓難堪。
雖然在柳秀才在考中秀才前,豐氏過得也很是辛苦,那時候柳秀才讀書都是靠她做繡活或者給人漿洗衣裳供養。
後來柳秀才考中秀才,家中寬裕不少,也不需要豐氏再去做工,甚至還有餘錢請人來家裏幫忙做事。
一直以來,柳秀才對豐氏也是尊重有加,最主要的是柳秀才本人也不是那種到處拈花惹草的風流讀書人。隻要不是友人相約,柳秀才都是在家讀書或者教女兒念書。所以豐氏一直認為自己過得非常幸福,惹得曾經的姐妹羨慕不已。
可是有一次,豐氏從娘家探親迴來,聽鄰居說,柳秀才一人跑去了牛家莊。她當時雖有不解,但也沒有在意,以為柳秀才是去會友,因為柳家和她娘家都沒有牛家屯的親戚。
直到後來,她無意發現柳秀才讓人捎帶東西去牛家莊,於是她便花錢從那跑腿之人嘴裏探聽了些消息。
不問還好,一問,豐氏的血氣直衝天靈蓋。
原來柳秀才在和豐氏成親前,有個青梅竹馬,就是麥花的娘。當時柳秀才家裏窮,去求娶麥花娘時,麥花外爺(外公)不僅嫌棄他拿不出二兩銀子的聘禮,還嫌棄他考了兩次都未考中童生,便把他推出了院門。
後來麥花外爺收了楊老三的三兩銀子,把麥花娘嫁來了牛家莊,柳秀才對此耿耿於懷。當時豐氏的爹比較有眼光,覺得柳秀才有些前途,所以並未要多少聘禮便把豐氏嫁給了柳秀才。
柳秀才成親後沒兩年便考中秀才,又想起了在牛家莊吃糠咽菜的麥花娘,於是偷偷跑去牛家屯。當時他躲在樹後,看見麥花娘扛著百十斤重的柴火,腰被壓的都直不起來,身上的衣服也打滿了各色補丁,全然不見當初的水靈和朝氣,他覺得麥花娘過得太苦,迴來情緒低落了好一陣子。
柳秀才思索再三,在街上找了人,想偷摸送些碎銀子給麥花娘,結果卻被豐氏發現。
豐氏從那跑腿之人嘴裏知道麥花娘的存在後,又去柳秀才老家村子裏找了個碎嘴婆子打聽。知道柳秀才和麥花娘的過往後,豐氏嫉妒得渾身顫抖,她曾想當麵質問柳秀才,又怕柳秀才跟她翻臉。
過了兩年,豐氏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思索再三,她去街上花錢雇了個私窯的老鴇,讓她去牛家莊鬧事,就說麥花娘勾引外邊的男人。
楊老三一聽自己媳婦勾引外麵的男人,二話不說,對麥花娘一頓拳打腳踢。誰知麥花娘當時已經懷有兩個多月的身孕,在楊老三的暴打下,撒手人寰。
柳秀才得知麥花娘去世的消息,整整三天,茶不思飯不想,還流著淚為麥花娘寫了祭文。
豐氏見了恨不得原地去世。
在豐氏看來,柳秀才的悲痛和祭文,是對她的挑釁和背叛。她覺得自己為柳秀才付出了一切,而他卻為了一個死去的女人如此傷心,這讓她無法接受。可是麥花娘已經去世,她連報複的機會都沒有了。
就在豐氏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柳秀才會淡忘麥花娘的時候,柳秀才的身體卻出了問題,豐氏隻能陪著柳秀才尋醫問藥。可是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柳秀才的身體卻還是不見好轉,且日漸衰敗。
柳秀才臨終前,對豐氏說,他已經為他們的女兒柳桃花定下一樁親事。
原來當初柳秀才趕考時,有位同鄉得了風寒,這位同窗也是家境貧寒,身上幾乎沒有抓藥的銀子,柳秀才把剩餘的吃飯錢拿出來給這位同窗看病,不承想這位同窗真的緩了過來。
多年過去,柳秀才已經忘記這事,可是這位同窗得知柳秀才病重,特意趕來看望。兩人說起前塵往事,柳秀才得知,這位同窗的兒子小小年紀便能夠過目不忘,過耳成誦,出口成章,便起了心思。於是他向同窗哭訴,怕自己故去後,媳婦和孩子無人照應,求對方照應一二。
柳桃花見豐氏依舊是黑著臉,便說:“娘,別氣咧,麥花姐去掙錢不是好事嗎?反正掙多掙少都是給你的,你應該高興才對,不然氣出病來就不美咧。”
豐氏哼一聲,說:“你說她咋就死不了呢,命真是硬得很,隨她那短命娘早早死了,去享福不好嗎?”
柳桃花笑笑,也坐到炕沿上,說:“娘,您就不要生氣咧。有人能給你掙錢,活著可比死了有用多咧。”
豐氏白了柳桃花一眼,說:“反正我一看著她,打心底就日眼(討厭)的不行。”
柳桃花依舊笑得恰到好處,說:“娘,她從小日眼到大咧,又不差這一年半載的。”
豐氏一聽麥花還要再在家裏待一年半載,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她一個被休的棄婦,還要再在家賴一年半載,想耽誤你的親事嗎?當初被休迴來,我說不收留,你非說留下,以後準備留到老嗎?”
柳桃花扯著豐氏的袖子晃了晃,說:“娘,這麽多年咧,您咋還這麽大氣性呢?親事是我的,誰都耽誤不了,之前咱不是說讓麥花姐給我當陪嫁嘛,其實我打心底不是很想要,她長得好看,當陪嫁,萬一被收入房了咋辦?所以啊,麥花姐年輕還是再嫁的好,你這當娘的,不得給好好尋摸尋摸嗎?”
豐氏聽了女兒的話,稍微平複了些情緒,將身子坐正,眼珠子翻了一下,冷笑道:“哼,我這當娘的一定給她好好尋摸尋摸,這被休棄的女子再嫁,什麽瘸子、拐子、瞎子,能有個人要就不錯咧。再說咧,被休的女人也就隻能在這些人裏挑挑揀揀,村裏人也不會說啥。”
柳桃花繼續保持標準笑容,眼神深幽,看不出絲毫情緒。
其實豐氏嫁給楊老三這個莊稼漢之前,是個秀才娘子,住在縣裏的宅子裏,豐衣足食,受人尊敬,她的女兒柳桃花作為秀才女兒,也算讀書人家的小姐,自然也是衣食無憂。然而,自從柳秀才去世後,她們的生活就變得困頓難堪。
雖然在柳秀才在考中秀才前,豐氏過得也很是辛苦,那時候柳秀才讀書都是靠她做繡活或者給人漿洗衣裳供養。
後來柳秀才考中秀才,家中寬裕不少,也不需要豐氏再去做工,甚至還有餘錢請人來家裏幫忙做事。
一直以來,柳秀才對豐氏也是尊重有加,最主要的是柳秀才本人也不是那種到處拈花惹草的風流讀書人。隻要不是友人相約,柳秀才都是在家讀書或者教女兒念書。所以豐氏一直認為自己過得非常幸福,惹得曾經的姐妹羨慕不已。
可是有一次,豐氏從娘家探親迴來,聽鄰居說,柳秀才一人跑去了牛家莊。她當時雖有不解,但也沒有在意,以為柳秀才是去會友,因為柳家和她娘家都沒有牛家屯的親戚。
直到後來,她無意發現柳秀才讓人捎帶東西去牛家莊,於是她便花錢從那跑腿之人嘴裏探聽了些消息。
不問還好,一問,豐氏的血氣直衝天靈蓋。
原來柳秀才在和豐氏成親前,有個青梅竹馬,就是麥花的娘。當時柳秀才家裏窮,去求娶麥花娘時,麥花外爺(外公)不僅嫌棄他拿不出二兩銀子的聘禮,還嫌棄他考了兩次都未考中童生,便把他推出了院門。
後來麥花外爺收了楊老三的三兩銀子,把麥花娘嫁來了牛家莊,柳秀才對此耿耿於懷。當時豐氏的爹比較有眼光,覺得柳秀才有些前途,所以並未要多少聘禮便把豐氏嫁給了柳秀才。
柳秀才成親後沒兩年便考中秀才,又想起了在牛家莊吃糠咽菜的麥花娘,於是偷偷跑去牛家屯。當時他躲在樹後,看見麥花娘扛著百十斤重的柴火,腰被壓的都直不起來,身上的衣服也打滿了各色補丁,全然不見當初的水靈和朝氣,他覺得麥花娘過得太苦,迴來情緒低落了好一陣子。
柳秀才思索再三,在街上找了人,想偷摸送些碎銀子給麥花娘,結果卻被豐氏發現。
豐氏從那跑腿之人嘴裏知道麥花娘的存在後,又去柳秀才老家村子裏找了個碎嘴婆子打聽。知道柳秀才和麥花娘的過往後,豐氏嫉妒得渾身顫抖,她曾想當麵質問柳秀才,又怕柳秀才跟她翻臉。
過了兩年,豐氏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思索再三,她去街上花錢雇了個私窯的老鴇,讓她去牛家莊鬧事,就說麥花娘勾引外邊的男人。
楊老三一聽自己媳婦勾引外麵的男人,二話不說,對麥花娘一頓拳打腳踢。誰知麥花娘當時已經懷有兩個多月的身孕,在楊老三的暴打下,撒手人寰。
柳秀才得知麥花娘去世的消息,整整三天,茶不思飯不想,還流著淚為麥花娘寫了祭文。
豐氏見了恨不得原地去世。
在豐氏看來,柳秀才的悲痛和祭文,是對她的挑釁和背叛。她覺得自己為柳秀才付出了一切,而他卻為了一個死去的女人如此傷心,這讓她無法接受。可是麥花娘已經去世,她連報複的機會都沒有了。
就在豐氏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柳秀才會淡忘麥花娘的時候,柳秀才的身體卻出了問題,豐氏隻能陪著柳秀才尋醫問藥。可是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柳秀才的身體卻還是不見好轉,且日漸衰敗。
柳秀才臨終前,對豐氏說,他已經為他們的女兒柳桃花定下一樁親事。
原來當初柳秀才趕考時,有位同鄉得了風寒,這位同窗也是家境貧寒,身上幾乎沒有抓藥的銀子,柳秀才把剩餘的吃飯錢拿出來給這位同窗看病,不承想這位同窗真的緩了過來。
多年過去,柳秀才已經忘記這事,可是這位同窗得知柳秀才病重,特意趕來看望。兩人說起前塵往事,柳秀才得知,這位同窗的兒子小小年紀便能夠過目不忘,過耳成誦,出口成章,便起了心思。於是他向同窗哭訴,怕自己故去後,媳婦和孩子無人照應,求對方照應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