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紀滿囤父子來幫忙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蓉花看了看成型的藥囊袋子,說:“娘,要不用剛剛剪下來的邊角給我爹縫個煙葉袋子吧,這樣掛煙鍋子上,取煙葉子也方便很多。”
紀永靈看看剛剪裁下來的邊角,最大不過一個礦泉水瓶蓋大小,要用這些碎料縫一個巴掌大小的煙葉袋子,難度大小不說,這種節儉程度,真是讓人歎服。
難怪楊氏把這些碎布頭子叫“破破”,果然是夠“破”。
做到這一步,藥囊還未完工,最後還要在袋子開口上方縫一根可以掛在身上的細繩子。
這個時代用的綁衣服的繩子都是家裏女人用一股股細線擰合而成的,有棉線,也有絲線或者納鞋底的麻線,當然絲線一般家庭肯定是用不起的。
為了美觀,紀永靈選用了棉線,但是老紀家的棉線都是自己紡的白線,並沒上色。於是紀永靈隻能從儲備倉的物流倉裏拿出一些染料,先把棉線染色。
好在工業染料操作方便,而且家裏的棉線也不是很多,半天時間就染好晾幹了。
幾個女人圍在賈蓉花炕邊,按照紀永靈說的流水做工。不一會,七八個簡單素淨的藥囊袋子便做成了。
楊氏越看這藥囊袋子,越覺得可以做成錢袋子去集市上售賣,不過被紀永靈拒絕了。
她說:“奶,這些碎布頭都是王掌櫃帶來的,雖然王掌櫃沒說做全做成樣品,但是拿去做成別的東西去賣也不好。等明兒去縣裏問問王掌櫃,這剩下的布頭子他若是不要了,咱再做別的。”
其實楊氏心裏也清楚,這碎布頭子也是要花錢買的,她就是覺得那麽大鋪子的掌櫃,肯定整匹布都用不完,不會再要這剩下的“破破”了。
胡喜容見紀永靈染色的棉線用手使勁摩挲,甚至蘸水都不掉色,便問:“靈兒,你這染料哪裏來的,顏色又亮淨,還不掉色。嘖嘖,真是好看啊。要是還有,給四嬸倒點,我染點紅頭繩給你和茹兒綁頭發。”
賈蓉花猜到這染料可能是女兒從“天倉”拿的,便說:“這麽好的東西肯定是沒多少的。”
紀永靈想了想,反正物流倉的染色劑都是準備發往國外的,還有不少存貨,便說:“還有一些,晚點我倒些給你,不過我不要紅頭繩。”她還想說,她打算剪掉頭發,但是忍住了。
第二日,老紀家院子門剛打開,就看到已經有村裏人拉著架子車或者背著成捆藥材在門外等著了。
紀滿川和紀滿慶顧不上趕騾車去外村,就先把院門完全打開,接待前來賣藥材的村民。
不多時,紀滿囤帶著紀永柏和紀永樺也來了。
鑒於上次收艾葉的事,這次紀老爺子特意安排紀永寧去了一趟紀滿囤家,說了收藥材的事,也讓趙雲霞通知娘家有藥材早點送過來。其他兩個媳婦的娘家,他打算讓紀滿川和紀滿慶專門走一趟。
紀滿囤晚上到家,聽說老院子那邊又開始收藥材,量還不小,想著肯定缺人手,就不打算再去扛木頭,所以一大早便帶著紀永柏和紀永樺來幫忙。
此時,紀家老院子已經熱火朝天了。
紀老爺子和紀滿川在檢查藥材的成色、曬幹程度;胡喜容和楊氏在收拾空置的窯洞,準備存放藥材;紀永寧和紀永周在幫忙找繩子,拿扁籠。
隻有紀滿慶一個人負責搬來搬去稱重,眼珠子都要累出來了。
不多時,院子裏就堆滿了各種藥材,有艾葉、當歸、三星草(半夏)、黨參等。
紀永靈見二伯幾個來幫忙,來不及問候,直接指揮紀滿囤幫著紀滿慶稱重。而紀永柏和紀永樺則被她叫來身邊幫忙。
紀永柏見紀永靈左手拿著一疊上墳用的黃紙,右手拿著一根粗雞毛,時不時地在矮凳上的一個破碗裏蘸點黑顏料,便好奇地問:“永靈,你這是畫啥符哩?”
紀永靈邊在黃紙上寫寫畫畫,邊迴答道:“二哥,我這是在記賬,你和三哥都學一下,晌午我還得去趟縣裏,到時你們幫我接著記。”隨後又將已經記滿字的一頁紙遞給紀永柏翻看。
因為家裏沒有多餘的紙筆,紀永靈便找紀老爺子要了這種黃紙來用,心疼得紀老爺子直牙疼。
紀永柏和紀永樺看不明白黃紙上的格子,問:“靈兒,這是格子是弄啥的?”
紀永靈用雞毛指著那些格子說:“這是表格,這最上麵一行是表頭,按照表頭的內容,依次把日期、種類、重量、金額、送貨人和收貨人填到對應的豎行裏就行咧。”
紀永柏看得認真,點點頭:“這樣記錄確實簡單明了很多哇。這是誰想出來的,我怎麽沒想到這樣記?”
紀永靈笑笑沒說話。
紀永柏繼續看著黃紙上的表格,時不時和紀永樺探討兩句,又拿雞毛蘸點顏料在手背上畫兩下,感覺這雞毛寫字也挺好用,寫得快,還不暈。便想問問這是啥顏料,結果一時看表格入了迷,竟忘了。
他反複看了幾遍這表格上的記錄,內心深深感歎這樣記錄的精妙。雖然上麵有些字丟筆少點,字也寫得不是多好看,沒有風骨,但是看內容卻清晰明了。
他跟他爹扛木頭時,也見過趙財主家賬房記賬,一大堆字,記得慢不說,還容易寫錯,一般人也看不懂。但是現在這樣記就很簡單,就算是他這個念書不多,不懂記賬的生瓜蛋子也都看得懂。
紀永靈見紀永柏已經領悟,便在紀滿慶送來剛稱好的藥材時,讓紀永柏試著記了一單,見並無差錯,就交由紀永柏記賬,自己專管算賬付錢。
院子裏送藥材的人來來往往,村裏幾個已經賣了藥材的老漢不願走,一直蹲在邊上看紀老爺子驗收藥材。紀老爺子一邊翻動村裏人送來的藥材,一邊抽空和幾個老漢說話,臉上的笑容就沒下去過。
楊氏也是東一下,西一下,一會喊著藥材別亂放,一會喊著誰誰誰幫忙幹點啥啥,看似忙得像陀螺一般在院子裏直轉,但是誰也不知道她到底忙了啥。
紀永靈看看剛剪裁下來的邊角,最大不過一個礦泉水瓶蓋大小,要用這些碎料縫一個巴掌大小的煙葉袋子,難度大小不說,這種節儉程度,真是讓人歎服。
難怪楊氏把這些碎布頭子叫“破破”,果然是夠“破”。
做到這一步,藥囊還未完工,最後還要在袋子開口上方縫一根可以掛在身上的細繩子。
這個時代用的綁衣服的繩子都是家裏女人用一股股細線擰合而成的,有棉線,也有絲線或者納鞋底的麻線,當然絲線一般家庭肯定是用不起的。
為了美觀,紀永靈選用了棉線,但是老紀家的棉線都是自己紡的白線,並沒上色。於是紀永靈隻能從儲備倉的物流倉裏拿出一些染料,先把棉線染色。
好在工業染料操作方便,而且家裏的棉線也不是很多,半天時間就染好晾幹了。
幾個女人圍在賈蓉花炕邊,按照紀永靈說的流水做工。不一會,七八個簡單素淨的藥囊袋子便做成了。
楊氏越看這藥囊袋子,越覺得可以做成錢袋子去集市上售賣,不過被紀永靈拒絕了。
她說:“奶,這些碎布頭都是王掌櫃帶來的,雖然王掌櫃沒說做全做成樣品,但是拿去做成別的東西去賣也不好。等明兒去縣裏問問王掌櫃,這剩下的布頭子他若是不要了,咱再做別的。”
其實楊氏心裏也清楚,這碎布頭子也是要花錢買的,她就是覺得那麽大鋪子的掌櫃,肯定整匹布都用不完,不會再要這剩下的“破破”了。
胡喜容見紀永靈染色的棉線用手使勁摩挲,甚至蘸水都不掉色,便問:“靈兒,你這染料哪裏來的,顏色又亮淨,還不掉色。嘖嘖,真是好看啊。要是還有,給四嬸倒點,我染點紅頭繩給你和茹兒綁頭發。”
賈蓉花猜到這染料可能是女兒從“天倉”拿的,便說:“這麽好的東西肯定是沒多少的。”
紀永靈想了想,反正物流倉的染色劑都是準備發往國外的,還有不少存貨,便說:“還有一些,晚點我倒些給你,不過我不要紅頭繩。”她還想說,她打算剪掉頭發,但是忍住了。
第二日,老紀家院子門剛打開,就看到已經有村裏人拉著架子車或者背著成捆藥材在門外等著了。
紀滿川和紀滿慶顧不上趕騾車去外村,就先把院門完全打開,接待前來賣藥材的村民。
不多時,紀滿囤帶著紀永柏和紀永樺也來了。
鑒於上次收艾葉的事,這次紀老爺子特意安排紀永寧去了一趟紀滿囤家,說了收藥材的事,也讓趙雲霞通知娘家有藥材早點送過來。其他兩個媳婦的娘家,他打算讓紀滿川和紀滿慶專門走一趟。
紀滿囤晚上到家,聽說老院子那邊又開始收藥材,量還不小,想著肯定缺人手,就不打算再去扛木頭,所以一大早便帶著紀永柏和紀永樺來幫忙。
此時,紀家老院子已經熱火朝天了。
紀老爺子和紀滿川在檢查藥材的成色、曬幹程度;胡喜容和楊氏在收拾空置的窯洞,準備存放藥材;紀永寧和紀永周在幫忙找繩子,拿扁籠。
隻有紀滿慶一個人負責搬來搬去稱重,眼珠子都要累出來了。
不多時,院子裏就堆滿了各種藥材,有艾葉、當歸、三星草(半夏)、黨參等。
紀永靈見二伯幾個來幫忙,來不及問候,直接指揮紀滿囤幫著紀滿慶稱重。而紀永柏和紀永樺則被她叫來身邊幫忙。
紀永柏見紀永靈左手拿著一疊上墳用的黃紙,右手拿著一根粗雞毛,時不時地在矮凳上的一個破碗裏蘸點黑顏料,便好奇地問:“永靈,你這是畫啥符哩?”
紀永靈邊在黃紙上寫寫畫畫,邊迴答道:“二哥,我這是在記賬,你和三哥都學一下,晌午我還得去趟縣裏,到時你們幫我接著記。”隨後又將已經記滿字的一頁紙遞給紀永柏翻看。
因為家裏沒有多餘的紙筆,紀永靈便找紀老爺子要了這種黃紙來用,心疼得紀老爺子直牙疼。
紀永柏和紀永樺看不明白黃紙上的格子,問:“靈兒,這是格子是弄啥的?”
紀永靈用雞毛指著那些格子說:“這是表格,這最上麵一行是表頭,按照表頭的內容,依次把日期、種類、重量、金額、送貨人和收貨人填到對應的豎行裏就行咧。”
紀永柏看得認真,點點頭:“這樣記錄確實簡單明了很多哇。這是誰想出來的,我怎麽沒想到這樣記?”
紀永靈笑笑沒說話。
紀永柏繼續看著黃紙上的表格,時不時和紀永樺探討兩句,又拿雞毛蘸點顏料在手背上畫兩下,感覺這雞毛寫字也挺好用,寫得快,還不暈。便想問問這是啥顏料,結果一時看表格入了迷,竟忘了。
他反複看了幾遍這表格上的記錄,內心深深感歎這樣記錄的精妙。雖然上麵有些字丟筆少點,字也寫得不是多好看,沒有風骨,但是看內容卻清晰明了。
他跟他爹扛木頭時,也見過趙財主家賬房記賬,一大堆字,記得慢不說,還容易寫錯,一般人也看不懂。但是現在這樣記就很簡單,就算是他這個念書不多,不懂記賬的生瓜蛋子也都看得懂。
紀永靈見紀永柏已經領悟,便在紀滿慶送來剛稱好的藥材時,讓紀永柏試著記了一單,見並無差錯,就交由紀永柏記賬,自己專管算賬付錢。
院子裏送藥材的人來來往往,村裏幾個已經賣了藥材的老漢不願走,一直蹲在邊上看紀老爺子驗收藥材。紀老爺子一邊翻動村裏人送來的藥材,一邊抽空和幾個老漢說話,臉上的笑容就沒下去過。
楊氏也是東一下,西一下,一會喊著藥材別亂放,一會喊著誰誰誰幫忙幹點啥啥,看似忙得像陀螺一般在院子裏直轉,但是誰也不知道她到底忙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