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計看到譚樹成站在堂內四處張望,趕忙滿臉堆笑地走上前來,微微彎腰行禮後,禮貌地詢問:“兩位,請問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嗎?”
譚樹成目光從那些精美的藥材上收迴,轉而看著夥計說道:“小哥,我找劉鶴年,劉老,勞煩通報一聲。”
“請問,有預約嗎?”
一般情況下,劉鶴年是不會輕易給人瞧病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家族傳承的古老醫書之中。
逐字逐句地研讀、批注,探尋先輩們留下的醫學智慧,反複琢磨各種病症的診療思路,力求將家族醫術融會貫通、推陳出新。
“沒有!”
夥計一聽,臉上的笑容依舊不減,但語氣中帶著一絲歉意:“實在不好意思,我們劉老一般不見客,如果沒有預約的話……”
“我叫譚樹成,我有極為重要的事情要與劉老商議,煩請你去通報一下,他會見我的。”
夥計看得出來,譚樹成也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之人,不敢輕易怠慢:“兩位,你們先在這兒稍等片刻,我這就去通報。”
過了大概五六分鍾,夥計匆匆返迴,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說道:“譚先生,劉老有請,請隨我來。”
譚樹成微微點頭,示意趙宇在此等候,便跟著夥計向後院走去。
踏入後院,仿佛進入了另一個靜謐的世界。
眼前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四合院,青石板路蜿蜒其間,周圍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偶爾還能聽到幾聲清脆的鳥鳴。
沿著長長的走廊前行,木質的廊柱散發著淡淡的木香,廊簷下掛著的紅燈籠隨風輕輕搖曳。
院子裏,夥計停下腳步,輕聲說道:“譚先生,劉老就在裏麵,您請。”
“謝了!”
“不客氣!”
譚樹成看著前麵的房間,稍微整了整衣衫,因為房間門是開著的,直接抬步走了進去!
屋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墨香與紙張的氣息,隻見劉鶴年正端坐在書桌前,麵前堆滿了古籍醫書。
他身著一襲月白色的長衫,頭發花白卻梳理得一絲不苟,正低頭看著手中的書卷,似乎並未察覺到譚樹成的到來。
譚樹成見狀,不敢驚擾,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劉鶴年抬起頭來。
等了許久,劉鶴年還是沒有反應,眉頭時而緊蹙,時而散開,不知道是看什麽入迷了!
譚樹成來到書架前,目光被一本古樸且略顯破舊的醫書所吸引,紙張已經泛黃發脆,邊角處還略有殘缺。
拿起一看,封麵寫著《青囊秘錄》幾個模糊的古體大字,傳說此書為東漢末年神醫華佗所著。
曆經歲月的洗禮,戰火紛飛與朝代更迭,諸多磨難致使其大部分版本都已失傳,僅存的一些殘篇斷簡也散落在民間,蹤跡難尋。
譚樹成手裏這本《青囊秘錄》,紙張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暗黃色,輕輕翻動,那脆弱的紙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
書中不僅有對各類疑難雜症如“症瘕積聚”“癱痿風痹”等極為獨到的見解,還詳細記載了一些以針灸、推拿配合奇藥的治療方劑,像以天山雪蓮、深海珍珠、百年首烏等珍稀藥材為主藥,佐以特殊炮製手法製成的“迴天再造丸”,專用於治療嚴重的中風偏癱。
還有利用多種秘製草藥製成的膏劑,塗抹於特定穴位治療頑疾痹痛等療法,皆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譚樹成直接看入迷了,既為劉鶴年能擁有如此稀世珍寶而驚歎,又暗自慶幸自己能有機會一飽眼福。
就在譚樹成沉浸於這本醫書的奇妙世界時,劉鶴年似乎終於從沉思中迴過神來,他微微抬起頭,看到站在書架前的譚樹成以及他手中的醫書,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譚老弟手裏這本《青囊秘錄》,乃是我劉家先輩偶然所得,據說當年先輩雲遊四方,在一處深山古寺中遇到一位高僧。
那高僧見先輩心懷蒼生且對醫術極為癡迷,便將這本珍藏多年的醫書相贈,稱其與先輩有緣,望能將書中醫術發揚光大,救治更多受苦之人。
自那以後,這本書便在我劉家代代相傳,成為了家族最為珍貴的寶物之一。我每日都會研習其中的醫理,可無奈歲月侵蝕,書中不少內容都已模糊難辨,但即便如此,仍能從中獲取無盡的智慧與靈感。”
劉鶴年年近七十,記憶力比二十來歲的年輕小夥子還要好,隻見過譚樹成一兩次,卻能清楚記得他的姓名和外貌。
譚樹成急忙把書放迴原位,臉上滿是歉意地說道:“劉老,實在對不住,未得您許可便擅自拿去翻閱。
”劉鶴年輕輕擺了擺手,笑著說道:“無妨,你我皆是醫道中人,對這等醫書有興趣再正常不過。”
譚樹成微微鬆了口氣,劉鶴年和江曉一樣,都是他敬佩的人,劉鶴年的情況還不大一樣!
作為中醫世家出身的劉鶴年,年輕的時候就出名了,在滇海市中醫界,劉鶴年絕對是傳說級別的存在。
更何況,劉鶴年的資曆擺在這兒:“劉老,我今日前來,是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事情想與您商議。”
“嗯,你說!”
“劉老,你可還記得治好齊家大小姐怪病的那位年輕人?”
劉鶴年當然記得,不時還能聽到他的一些事跡:“你是說,那位和已故的天才醫生江曉同名同姓的年輕人?”
“對,就是他!”
“您也知道,腎衰竭一直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江醫生他想邀請你與顧有為顧老參加探討治療腎衰的方案,不知您意下如何?”
劉鶴年目光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露出和藹的笑容:“果然,英雄出少年啊,江曉竟有如此雄心壯誌,想要挑戰這醫學難關,勇氣可嘉,若真能有新的中醫治療方案問世,那無疑是造福蒼生之舉。”
“那您是同意了?”
劉鶴年點頭:“江曉既然能提出這樣的設想,想必心中已有一些獨到的想法和初步方案。我也確實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思路,敢劍指這一世界難題。”
譚樹成目光從那些精美的藥材上收迴,轉而看著夥計說道:“小哥,我找劉鶴年,劉老,勞煩通報一聲。”
“請問,有預約嗎?”
一般情況下,劉鶴年是不會輕易給人瞧病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家族傳承的古老醫書之中。
逐字逐句地研讀、批注,探尋先輩們留下的醫學智慧,反複琢磨各種病症的診療思路,力求將家族醫術融會貫通、推陳出新。
“沒有!”
夥計一聽,臉上的笑容依舊不減,但語氣中帶著一絲歉意:“實在不好意思,我們劉老一般不見客,如果沒有預約的話……”
“我叫譚樹成,我有極為重要的事情要與劉老商議,煩請你去通報一下,他會見我的。”
夥計看得出來,譚樹成也是有一定身份地位之人,不敢輕易怠慢:“兩位,你們先在這兒稍等片刻,我這就去通報。”
過了大概五六分鍾,夥計匆匆返迴,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說道:“譚先生,劉老有請,請隨我來。”
譚樹成微微點頭,示意趙宇在此等候,便跟著夥計向後院走去。
踏入後院,仿佛進入了另一個靜謐的世界。
眼前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四合院,青石板路蜿蜒其間,周圍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偶爾還能聽到幾聲清脆的鳥鳴。
沿著長長的走廊前行,木質的廊柱散發著淡淡的木香,廊簷下掛著的紅燈籠隨風輕輕搖曳。
院子裏,夥計停下腳步,輕聲說道:“譚先生,劉老就在裏麵,您請。”
“謝了!”
“不客氣!”
譚樹成看著前麵的房間,稍微整了整衣衫,因為房間門是開著的,直接抬步走了進去!
屋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墨香與紙張的氣息,隻見劉鶴年正端坐在書桌前,麵前堆滿了古籍醫書。
他身著一襲月白色的長衫,頭發花白卻梳理得一絲不苟,正低頭看著手中的書卷,似乎並未察覺到譚樹成的到來。
譚樹成見狀,不敢驚擾,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劉鶴年抬起頭來。
等了許久,劉鶴年還是沒有反應,眉頭時而緊蹙,時而散開,不知道是看什麽入迷了!
譚樹成來到書架前,目光被一本古樸且略顯破舊的醫書所吸引,紙張已經泛黃發脆,邊角處還略有殘缺。
拿起一看,封麵寫著《青囊秘錄》幾個模糊的古體大字,傳說此書為東漢末年神醫華佗所著。
曆經歲月的洗禮,戰火紛飛與朝代更迭,諸多磨難致使其大部分版本都已失傳,僅存的一些殘篇斷簡也散落在民間,蹤跡難尋。
譚樹成手裏這本《青囊秘錄》,紙張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暗黃色,輕輕翻動,那脆弱的紙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
書中不僅有對各類疑難雜症如“症瘕積聚”“癱痿風痹”等極為獨到的見解,還詳細記載了一些以針灸、推拿配合奇藥的治療方劑,像以天山雪蓮、深海珍珠、百年首烏等珍稀藥材為主藥,佐以特殊炮製手法製成的“迴天再造丸”,專用於治療嚴重的中風偏癱。
還有利用多種秘製草藥製成的膏劑,塗抹於特定穴位治療頑疾痹痛等療法,皆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譚樹成直接看入迷了,既為劉鶴年能擁有如此稀世珍寶而驚歎,又暗自慶幸自己能有機會一飽眼福。
就在譚樹成沉浸於這本醫書的奇妙世界時,劉鶴年似乎終於從沉思中迴過神來,他微微抬起頭,看到站在書架前的譚樹成以及他手中的醫書,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譚老弟手裏這本《青囊秘錄》,乃是我劉家先輩偶然所得,據說當年先輩雲遊四方,在一處深山古寺中遇到一位高僧。
那高僧見先輩心懷蒼生且對醫術極為癡迷,便將這本珍藏多年的醫書相贈,稱其與先輩有緣,望能將書中醫術發揚光大,救治更多受苦之人。
自那以後,這本書便在我劉家代代相傳,成為了家族最為珍貴的寶物之一。我每日都會研習其中的醫理,可無奈歲月侵蝕,書中不少內容都已模糊難辨,但即便如此,仍能從中獲取無盡的智慧與靈感。”
劉鶴年年近七十,記憶力比二十來歲的年輕小夥子還要好,隻見過譚樹成一兩次,卻能清楚記得他的姓名和外貌。
譚樹成急忙把書放迴原位,臉上滿是歉意地說道:“劉老,實在對不住,未得您許可便擅自拿去翻閱。
”劉鶴年輕輕擺了擺手,笑著說道:“無妨,你我皆是醫道中人,對這等醫書有興趣再正常不過。”
譚樹成微微鬆了口氣,劉鶴年和江曉一樣,都是他敬佩的人,劉鶴年的情況還不大一樣!
作為中醫世家出身的劉鶴年,年輕的時候就出名了,在滇海市中醫界,劉鶴年絕對是傳說級別的存在。
更何況,劉鶴年的資曆擺在這兒:“劉老,我今日前來,是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事情想與您商議。”
“嗯,你說!”
“劉老,你可還記得治好齊家大小姐怪病的那位年輕人?”
劉鶴年當然記得,不時還能聽到他的一些事跡:“你是說,那位和已故的天才醫生江曉同名同姓的年輕人?”
“對,就是他!”
“您也知道,腎衰竭一直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江醫生他想邀請你與顧有為顧老參加探討治療腎衰的方案,不知您意下如何?”
劉鶴年目光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露出和藹的笑容:“果然,英雄出少年啊,江曉竟有如此雄心壯誌,想要挑戰這醫學難關,勇氣可嘉,若真能有新的中醫治療方案問世,那無疑是造福蒼生之舉。”
“那您是同意了?”
劉鶴年點頭:“江曉既然能提出這樣的設想,想必心中已有一些獨到的想法和初步方案。我也確實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思路,敢劍指這一世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