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像是個好日子,黃道平日,萬事可行。
從草頭村的田舒厚到戴雨農,再到飛升城的金身小人和戴玉岱好似都開卷有功,一點就通。
既然萬事可行,羋老頭自然萬事都要謀劃一番。
草頭村的戴雨農好似因為宋清阿走了就閑了下來。
而飛升城的羋老頭卻恰恰相反,如果燕青在的時候,借她的手明裏暗裏操持一番或許也不至於如今這麽忙。
就例如替草頭村擴建一事,就相當麻煩。
從小事將一城擴建,得講究當地風土人情,祭祀神明,還得細細查閱當地記載看看此地有沒有先人墳塚好及時搬遷。
大事上並是錢財勞工,地理風水,地質土質,城牆改道重建等等等,諸事繁雜。
但好在君旭卸任那天,不知是受了高人指點,還是開了竅將“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這句話理解的很透徹,把在任期間受惠的錢財寶物盡數上繳城主府內庫之中隻留給三四成,權當他自己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有了君旭這筆神仙錢,後麵幾樣幾乎都不是問題,就算沒錢光靠麵子也能聚攏一大批人。
今天在城主府的書房裏,議事的隻有這位三九學府的副院長另外一個如他如膠似漆的副城主早就被羋老頭給支走了。
這位從三九學府調配至飛升城,掌管飛升城財政的副城主與那位白鹿洞書院的副院長相比更顯得雍容華貴。
這兩人出身於不同書院,其根腳也大不同,這位姓彥名舒字綬謙的副院長,乃是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家中幾代人都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家纏萬貫,藏書甚富。
他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於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與那位寒門出身姓名陶乾字雲博的白鹿洞副院長有著明顯區別。
一位管財政,一位擅人事,涇渭分明。
一位書香門第,一位寒門子弟,雲泥之別。
但兩人卻同為學府,書院的副院長,一座飛升城的副城主。
陶乾與彥舒在這座飛升城共事這麽久,雖然如今身份相近,但陶乾並未覺得彥舒出身高貴如今卻與他平起平坐而生出輕蔑之意。
其實陶乾第一次與彥舒相識更多的是一種拘謹,他打心裏還是覺得自己這個寒門出身的副院長始終要位卑於彥舒這樣的世家子弟。
就像方雲洲廟堂之上,一個宰相之子,一個六部之子,同為侍郎當真就可以平起平坐?
‘你彥舒書香門第又如何?打小沉浸名書萬卷中又如何?如今不還是與他一般隻是一個副院長?副城主?’這種念頭陶乾一次都沒起過。反而從第一次相見就對彥舒很是欽佩。
因為當時的彥舒快步走向陶乾握著他的手問道:“閣下可是‘寒門貴子’陶乾大學士?”陶乾本以為彥舒對自己要麽不冷不熱,再受一些冷言冷語,沒想到彥舒卻是這般熱絡。
這讓陶乾很是受寵若驚,三九學府位於方雲洲,深受廟堂風氣影響,大學士這三個字在當地可是很高的虛榮,就例如劍修被稱為劍仙。
起先陶乾自以為彥舒是沽名釣譽假裝如此,可是接下來一起共事的日子彥舒不僅傳授陶乾‘為官之道’,更是多次不恥下問,反正對陶乾而言打小就讀遍萬卷書的彥舒,這就是不恥下問。
就例如前些日子羋正則高升城主府之職之後,彥舒就特意問過陶乾,問他到底是穿正統儒衫還是隨意平常既好?
其實彥舒心中當時早有打算隻是有些拿不準,心裏想著反正日後一起共事抬頭不見低頭見,就不必裝腔作勢該怎麽樣就怎麽樣算了。
可陶乾卻告訴他,與一般人打交道當然真實隨性極好,可這位老先生卻是生在周禮崩塌不久的春秋,即便過去萬年之久,風骨依然在,你穿什麽都無所謂,但是著儒衫肯定好感更多。果不其然當日陶乾與彥舒兩人都能隨性,當著羋正則的麵喝了個酣暢淋漓。
不得不說這位寒門骨子人事之精不可謂不是一大家。
但同樣掌櫃財政彥舒同樣不是泛泛之輩。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悉用其力這一點,文廟向來是把握的爐火純青。
“綬謙啊,我的錢你可是都收了的,這飛升城擴建一事的花費你可不能小氣。”
彥舒一愣,這是哪跟哪?什麽時候收了您老人一分錢了?從您老人家走馬上任第一天起,喝的第一頓酒吃的一頓飯還是我和陶乾兩人自掏腰包讓溫酒樓趕著熱乎送過來的!
“老先生您這是從何說起?”迴過神的彥舒坐不住了趕緊問道,都說下麵人行賄上司的,可沒聽過上峰行賄下麵人,而且他們這等儒家弟子最是看重名譽二字了這口黑鍋他可不背。
羋老頭嘿了一聲,擺出一副你小子揣著明白裝糊塗找罵的模樣說道:“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他匹夫君旭都懂你不懂?
這一下可是把彥舒給嚇了一跳,老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眼前這老先生上任這麽久,別說三把火了,連縷青煙都沒冒出來過,這會怎麽一把火要燒到他頭上的感覺?
彥舒心中揣揣,得虧現在沒坐著不然年幼時書上學的那些‘坐如針氈’什麽的這類詞語這會就得用到自己身上了。
彥舒剛要開口說話,羋老頭趕緊就繼續開口,想要不饒人那得先得理才行,他能讓彥舒開口辯解?
羋老頭麵色一變,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從書案後頭走了出來,按住彥舒的肩膀硬生生又把彥舒給‘塞’迴了座位上,和顏悅色開始敦敦教導“綬謙啊,你仔細想想,他君旭在任期間那就是大肆斂財,你看看這書房,我可是原封原樣一把椅子都沒動過。”羋老頭指了指這間書房,彥舒這會跟著將書房打量了一遍。
都不需要仔細看就知道從文房四寶到書案書架再到椅子茶桌茶杯,樣樣都是價格不菲,就如先前彥舒手捧的那盞茶杯並是被譽為最為正統的“官窯”有‘肉腐留骨’美譽,估計除了這飛升城城主府外也就朝歌城與文物兩廟三處還能再見著了。
由此可見,君旭吃相是有多難看。
看著彥舒這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羋老頭笑了笑,好小子孺子可教。
“你仔細琢磨,君旭上任那會吃相都這麽難看,這會兒臨了臨了拍屁股走人了,會把吃的東西都給吐出來還給你飛升城?還給你這個財政大臣?還給文廟?他要是還給文廟的,他早先就不會這麽貪了。他就不怕老夫認為他這是窮驢計窮,不得已散盡家財收買人心?他就不怕活著走不出這飛升城?你以為他當初哐哐哐給我磕幾個響頭就能換到我一顆粽子?”
羋老頭這一連串問題算是把本就坐立不安的彥舒給徹底問懵了,當真是把黑的說成白的,把一位副院長副城主給嚇唬成了白丁。
羋老頭話鋒一轉又道:“這筆錢你收進內庫上報給文廟也行,你這邊收了錢到時候即便君旭這匹夫迴來找你算賬你一樣有文廟給你撐腰,沒什麽大問題。”
羋老頭忽的又好似記起了什麽“哦,就怕到時候君旭在長城外殺妖有功,仗著厚厚的功勞簿要找你麻煩,那就不好了。”
說完這句羋老頭又是一副醍醐灌頂的模樣拍了拍他的肩膀:“沒事沒事,估計這副城主當不了幾時,你再迴去就是一位位正兒八經的院長了,到時候君旭估摸著還真不敢怎麽著你。”
羋老頭這一驚一乍就像是握住了彥舒的心髒緊緊地捏了下又緩緩鬆開,徹底讓他心驚膽寒,再加上羋老頭話裏話外都是話裏有話,不僅讓彥舒喘不過氣更是有些腦子都轉不過了。
他君旭要是僅僅隻是兩儀山弟子,他彥舒還不怕君旭找他的麻煩,可君旭上了城頭待個幾年還能活著迴來,那可還真說不準。
彥舒身子一軟整個人都差點從椅子上溜了下去。
“喲,這是咋了?身子不舒服?”
羋老頭見狀,看著臉色煞白的彥舒朝外頭嚷嚷了一嗓子,當即就有婢女走進書房將他給扶了出去。
彥舒走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陶乾便不請自來。
羋老頭眉頭一皺,這兩老小子還真是捆在一起了怎麽著?好不容易單獨約見了彥舒,前腳剛走,後腳陶乾自己就來了。
羋老頭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沒讓陶乾吃這趟閉門羹,他倒是要看看,這寒門貴子到底是如何個人精。
風塵仆仆的陶乾走進書房,也不客套隨便行禮之後就上前把藏在袖子裏的圖紙攤開在書案上。
陶乾也不客氣,擺好圖紙看見一旁茶幾上還放著一杯茶端起來就喝了個幹淨笑道:“老先生,您瞧瞧這飛升城的圖紙我可是好不容易從熊玉先那小子那套迴來的。”
熊玉先墨家瓦匠,這飛升城當年能紮根在這,他那個已逝去的師傅居功至偉,而如今這飛升城的圖紙自然而然就遺留他了他的手裏。
有了圖紙,飛升城擴建一事可就事半功倍了,最起碼花錢那方麵就省了許多啊。
羋老頭看了一眼圖紙又瞅了眼陶乾,笑道:“剛才還在綬謙那連哄帶騙,你這會就來替他解圍?你們哥倆感情深啊!”
陶乾立馬擺了擺手道:“老先生您這是什麽話?您老人家要擴建飛升城,我們倆身為副城主肯定得著手上點心不是?綬謙他就是肚子裏墨水多,扒拉算盤還行,寫字好看,這才當得起財政一職,老家夥迂腐您可別跟他計較。”
羋老頭哈哈大笑:“不迂腐不迂腐,幾句話就點通了機靈著呢。”
陶乾唯唯諾諾:“那就好,那就好。”
“雲博,老夫剛才和綬謙好好聊了聊,這會也想聽聽你的意見,錢我可是都給你們備的齊齊的一點不少,動工這事你可得多多操持操持。”
陶乾連連點頭道:“老先生發現,圖紙都給您拿過來了,錢備足了,天王老子來了那也肯定得動工。不過。”
說到這,陶乾麵露難色,止住了話。
羋老頭豪氣幹雲道:“但說無妨。”
“我這也是受人之托。”
“是那熊玉先吧?”
陶乾點點頭道:“圖紙雖然在他哪,可是如今他卻已經不是瓦匠,所以有個不情之請,希望老先生能答應擴建一事交於他,也算是讓他如了他師傅的遺願繼續完成這個工程。”
羋老頭摸了摸下巴問道:“這人怎麽樣?”
陶乾如實稟報:“人不怎麽樣,您如果要是不用他呢,圖紙要麽還他也可以留著,但日後肯定麻煩不斷。”
羋老頭輕輕敲擊著書案,熊玉先這人他知道的,雖然已經丟了瓦匠的行頭身份,但要論影響力在飛升城的瓦匠行裏還是挺有話語權,他要是真想找麻煩,估計飛升城瓦匠行那些人一半都會給這次飛升城擴建使絆子,除非羋老頭舍了他們不用,重新招一批瓦匠行遠赴釣台,可那樣的話,這麽多人穿行兩座天下,還是繞不開文廟。
陶乾繼續說道:“事歸事,人歸人,他做了什麽事丟了瓦匠這個身份您可以不管,做事的能力我陶乾可以給您打包票。”
“說服您的理由呢,我這有兩條,一是他能力夠,現在是想重振其業。二呢是因為這座飛升城與他師傅有著莫大幹係,出於情分,他肯定會這件事傾注更大的心血,這點您也不必懷疑。”
羋老頭猶豫後說道:“既然你有提議,那肯定是有你的考慮,隻要他能落實好這次工程,他的帽子我能想辦法重新給他戴上。”
陶乾既然不饒彎子,羋老頭自然也爽快,至於那個熊玉先與陶乾之間有什麽情分他也不會管,陶乾人不錯。即便陶乾自個說熊玉先人不怎麽樣,那肯定不會真的就不怎麽樣。
至於陶乾是欣賞這個熊玉先的能力,還是兩人之前有什麽淵源,他更是懶得摻和,他就是想做個甩手掌櫃,今天與彥舒和陶乾說這些,隻是點明了告訴他們,飛升城擴建這件事如今才是重中之重,天王老子來了這飛升城也得動工。
沒錢?我羋正則就當著你的麵跟文廟搶。你沒幹勁?你們要什麽我都可以給,活了一大把年紀攢下的香火情還是有的。
送走陶乾,扯下山水禁製書房猛地一暗,這才發現已經夜深人靜,羋老頭重新拉起一座玄妙道法,頓時書房內亮如白晝。
他歎了口氣,重新坐迴椅子雙目有些失神,沒有陸抗在的日子好似每天都是黃道吉日萬事順遂。
草頭村裏,戴雨農點著一根燭火,微弱的燭光可以照亮書案一角卻照不亮內心深處的陰沉,還得是手裏的書。
這本雜記已經看完了,他的內心深處那股患得患失,對於未來的迷茫好似在合上書,吐口氣的時候一同煙消雲散。
沒有詹先生在身邊,好像有些路他自己也可以嚐試走走。
在書的結尾處,詹拮城留下這麽一段話:“我平生四恨,一恨鯽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人情如紙,四恨小人猖獗。”
戴雨農腦子一直都在迴響著這四句話,甚至腦子裏都已經有了當初詹拮城寫下這四句話是怎樣一副場景。
他戴雨農很明白詹拮城為什麽一恨鯽魚多刺,老嫗生於上江村,被上江養育,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是吃鯽魚長大的,從小就愛吃,從小就容易被魚刺卡到喉嚨,按老嫗的說法她小時候的命就是鯽魚給的,不吃鯽魚那是對不起鯽魚。
所以從鐵冠道一路走到上江村,老嫗好幾次差點就被魚刺給卡死。
二恨海棠無香,是詹拮城再迴上江村後來到那顆梨樹下時,隻聞梨花香不覺海棠寒。
三恨人情如紙,是因為他最敬仰最愛戴最欽佩的先生不知為何從未去上江村看一眼那顆梨樹。
四恨小人猖獗,是恨那些沽名釣譽之輩,辱罵自家師姐‘不知羞恥’更有人評價其詞功為‘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
可沒人記得當年老嫗詞壓詩一頭。
於是當年,從道家轉入儒家的詹拮城取了一個很不文雅的字,點血。
詹拮城字點血。
出自‘海棠明處看,滴滴萬點血’。
戴雨農重新打開最後一頁,他有些不明白,像詹先生這樣的人為何記恨這四樣小事?不該是天道不公?不該是民不聊生?不該是禮崩樂壞?不該是聖人不仁?
“掌櫃的?”門被推開,遊延濟探進來一個腦袋。
來得好,不如來得巧。
戴雨農朝著遊延濟招了招手,讓他看最後一頁那四句話。問道:“你覺得詹先生這四恨從何而來?”
遊延濟沉默了片刻,眉頭皺了又展,然後搖頭再次皺起。
戴雨農歎了口氣,的確他和遊延濟那能懂詹先生的心思。
見到戴雨農有些失望,遊延濟終究給出了一個最不適合做答案的答案。
他更像是在問。
“恨俗世,應當是在俗世中受了不少委屈吧?”
遊延濟又補充道:“應該是身邊的人。”
戴雨農眸子有些黯淡,燭光好似也因此變得有些快要餘燼。
他想起當日那個名叫齊茂營說的那番話,又想起那日詹拮城上說的那句“沒精力,累得很。”
應該是很疼才對,可結果想找個椅子靠靠都沒有。
從草頭村的田舒厚到戴雨農,再到飛升城的金身小人和戴玉岱好似都開卷有功,一點就通。
既然萬事可行,羋老頭自然萬事都要謀劃一番。
草頭村的戴雨農好似因為宋清阿走了就閑了下來。
而飛升城的羋老頭卻恰恰相反,如果燕青在的時候,借她的手明裏暗裏操持一番或許也不至於如今這麽忙。
就例如替草頭村擴建一事,就相當麻煩。
從小事將一城擴建,得講究當地風土人情,祭祀神明,還得細細查閱當地記載看看此地有沒有先人墳塚好及時搬遷。
大事上並是錢財勞工,地理風水,地質土質,城牆改道重建等等等,諸事繁雜。
但好在君旭卸任那天,不知是受了高人指點,還是開了竅將“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這句話理解的很透徹,把在任期間受惠的錢財寶物盡數上繳城主府內庫之中隻留給三四成,權當他自己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有了君旭這筆神仙錢,後麵幾樣幾乎都不是問題,就算沒錢光靠麵子也能聚攏一大批人。
今天在城主府的書房裏,議事的隻有這位三九學府的副院長另外一個如他如膠似漆的副城主早就被羋老頭給支走了。
這位從三九學府調配至飛升城,掌管飛升城財政的副城主與那位白鹿洞書院的副院長相比更顯得雍容華貴。
這兩人出身於不同書院,其根腳也大不同,這位姓彥名舒字綬謙的副院長,乃是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家中幾代人都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家纏萬貫,藏書甚富。
他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於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與那位寒門出身姓名陶乾字雲博的白鹿洞副院長有著明顯區別。
一位管財政,一位擅人事,涇渭分明。
一位書香門第,一位寒門子弟,雲泥之別。
但兩人卻同為學府,書院的副院長,一座飛升城的副城主。
陶乾與彥舒在這座飛升城共事這麽久,雖然如今身份相近,但陶乾並未覺得彥舒出身高貴如今卻與他平起平坐而生出輕蔑之意。
其實陶乾第一次與彥舒相識更多的是一種拘謹,他打心裏還是覺得自己這個寒門出身的副院長始終要位卑於彥舒這樣的世家子弟。
就像方雲洲廟堂之上,一個宰相之子,一個六部之子,同為侍郎當真就可以平起平坐?
‘你彥舒書香門第又如何?打小沉浸名書萬卷中又如何?如今不還是與他一般隻是一個副院長?副城主?’這種念頭陶乾一次都沒起過。反而從第一次相見就對彥舒很是欽佩。
因為當時的彥舒快步走向陶乾握著他的手問道:“閣下可是‘寒門貴子’陶乾大學士?”陶乾本以為彥舒對自己要麽不冷不熱,再受一些冷言冷語,沒想到彥舒卻是這般熱絡。
這讓陶乾很是受寵若驚,三九學府位於方雲洲,深受廟堂風氣影響,大學士這三個字在當地可是很高的虛榮,就例如劍修被稱為劍仙。
起先陶乾自以為彥舒是沽名釣譽假裝如此,可是接下來一起共事的日子彥舒不僅傳授陶乾‘為官之道’,更是多次不恥下問,反正對陶乾而言打小就讀遍萬卷書的彥舒,這就是不恥下問。
就例如前些日子羋正則高升城主府之職之後,彥舒就特意問過陶乾,問他到底是穿正統儒衫還是隨意平常既好?
其實彥舒心中當時早有打算隻是有些拿不準,心裏想著反正日後一起共事抬頭不見低頭見,就不必裝腔作勢該怎麽樣就怎麽樣算了。
可陶乾卻告訴他,與一般人打交道當然真實隨性極好,可這位老先生卻是生在周禮崩塌不久的春秋,即便過去萬年之久,風骨依然在,你穿什麽都無所謂,但是著儒衫肯定好感更多。果不其然當日陶乾與彥舒兩人都能隨性,當著羋正則的麵喝了個酣暢淋漓。
不得不說這位寒門骨子人事之精不可謂不是一大家。
但同樣掌櫃財政彥舒同樣不是泛泛之輩。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悉用其力這一點,文廟向來是把握的爐火純青。
“綬謙啊,我的錢你可是都收了的,這飛升城擴建一事的花費你可不能小氣。”
彥舒一愣,這是哪跟哪?什麽時候收了您老人一分錢了?從您老人家走馬上任第一天起,喝的第一頓酒吃的一頓飯還是我和陶乾兩人自掏腰包讓溫酒樓趕著熱乎送過來的!
“老先生您這是從何說起?”迴過神的彥舒坐不住了趕緊問道,都說下麵人行賄上司的,可沒聽過上峰行賄下麵人,而且他們這等儒家弟子最是看重名譽二字了這口黑鍋他可不背。
羋老頭嘿了一聲,擺出一副你小子揣著明白裝糊塗找罵的模樣說道:“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他匹夫君旭都懂你不懂?
這一下可是把彥舒給嚇了一跳,老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眼前這老先生上任這麽久,別說三把火了,連縷青煙都沒冒出來過,這會怎麽一把火要燒到他頭上的感覺?
彥舒心中揣揣,得虧現在沒坐著不然年幼時書上學的那些‘坐如針氈’什麽的這類詞語這會就得用到自己身上了。
彥舒剛要開口說話,羋老頭趕緊就繼續開口,想要不饒人那得先得理才行,他能讓彥舒開口辯解?
羋老頭麵色一變,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從書案後頭走了出來,按住彥舒的肩膀硬生生又把彥舒給‘塞’迴了座位上,和顏悅色開始敦敦教導“綬謙啊,你仔細想想,他君旭在任期間那就是大肆斂財,你看看這書房,我可是原封原樣一把椅子都沒動過。”羋老頭指了指這間書房,彥舒這會跟著將書房打量了一遍。
都不需要仔細看就知道從文房四寶到書案書架再到椅子茶桌茶杯,樣樣都是價格不菲,就如先前彥舒手捧的那盞茶杯並是被譽為最為正統的“官窯”有‘肉腐留骨’美譽,估計除了這飛升城城主府外也就朝歌城與文物兩廟三處還能再見著了。
由此可見,君旭吃相是有多難看。
看著彥舒這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羋老頭笑了笑,好小子孺子可教。
“你仔細琢磨,君旭上任那會吃相都這麽難看,這會兒臨了臨了拍屁股走人了,會把吃的東西都給吐出來還給你飛升城?還給你這個財政大臣?還給文廟?他要是還給文廟的,他早先就不會這麽貪了。他就不怕老夫認為他這是窮驢計窮,不得已散盡家財收買人心?他就不怕活著走不出這飛升城?你以為他當初哐哐哐給我磕幾個響頭就能換到我一顆粽子?”
羋老頭這一連串問題算是把本就坐立不安的彥舒給徹底問懵了,當真是把黑的說成白的,把一位副院長副城主給嚇唬成了白丁。
羋老頭話鋒一轉又道:“這筆錢你收進內庫上報給文廟也行,你這邊收了錢到時候即便君旭這匹夫迴來找你算賬你一樣有文廟給你撐腰,沒什麽大問題。”
羋老頭忽的又好似記起了什麽“哦,就怕到時候君旭在長城外殺妖有功,仗著厚厚的功勞簿要找你麻煩,那就不好了。”
說完這句羋老頭又是一副醍醐灌頂的模樣拍了拍他的肩膀:“沒事沒事,估計這副城主當不了幾時,你再迴去就是一位位正兒八經的院長了,到時候君旭估摸著還真不敢怎麽著你。”
羋老頭這一驚一乍就像是握住了彥舒的心髒緊緊地捏了下又緩緩鬆開,徹底讓他心驚膽寒,再加上羋老頭話裏話外都是話裏有話,不僅讓彥舒喘不過氣更是有些腦子都轉不過了。
他君旭要是僅僅隻是兩儀山弟子,他彥舒還不怕君旭找他的麻煩,可君旭上了城頭待個幾年還能活著迴來,那可還真說不準。
彥舒身子一軟整個人都差點從椅子上溜了下去。
“喲,這是咋了?身子不舒服?”
羋老頭見狀,看著臉色煞白的彥舒朝外頭嚷嚷了一嗓子,當即就有婢女走進書房將他給扶了出去。
彥舒走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陶乾便不請自來。
羋老頭眉頭一皺,這兩老小子還真是捆在一起了怎麽著?好不容易單獨約見了彥舒,前腳剛走,後腳陶乾自己就來了。
羋老頭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沒讓陶乾吃這趟閉門羹,他倒是要看看,這寒門貴子到底是如何個人精。
風塵仆仆的陶乾走進書房,也不客套隨便行禮之後就上前把藏在袖子裏的圖紙攤開在書案上。
陶乾也不客氣,擺好圖紙看見一旁茶幾上還放著一杯茶端起來就喝了個幹淨笑道:“老先生,您瞧瞧這飛升城的圖紙我可是好不容易從熊玉先那小子那套迴來的。”
熊玉先墨家瓦匠,這飛升城當年能紮根在這,他那個已逝去的師傅居功至偉,而如今這飛升城的圖紙自然而然就遺留他了他的手裏。
有了圖紙,飛升城擴建一事可就事半功倍了,最起碼花錢那方麵就省了許多啊。
羋老頭看了一眼圖紙又瞅了眼陶乾,笑道:“剛才還在綬謙那連哄帶騙,你這會就來替他解圍?你們哥倆感情深啊!”
陶乾立馬擺了擺手道:“老先生您這是什麽話?您老人家要擴建飛升城,我們倆身為副城主肯定得著手上點心不是?綬謙他就是肚子裏墨水多,扒拉算盤還行,寫字好看,這才當得起財政一職,老家夥迂腐您可別跟他計較。”
羋老頭哈哈大笑:“不迂腐不迂腐,幾句話就點通了機靈著呢。”
陶乾唯唯諾諾:“那就好,那就好。”
“雲博,老夫剛才和綬謙好好聊了聊,這會也想聽聽你的意見,錢我可是都給你們備的齊齊的一點不少,動工這事你可得多多操持操持。”
陶乾連連點頭道:“老先生發現,圖紙都給您拿過來了,錢備足了,天王老子來了那也肯定得動工。不過。”
說到這,陶乾麵露難色,止住了話。
羋老頭豪氣幹雲道:“但說無妨。”
“我這也是受人之托。”
“是那熊玉先吧?”
陶乾點點頭道:“圖紙雖然在他哪,可是如今他卻已經不是瓦匠,所以有個不情之請,希望老先生能答應擴建一事交於他,也算是讓他如了他師傅的遺願繼續完成這個工程。”
羋老頭摸了摸下巴問道:“這人怎麽樣?”
陶乾如實稟報:“人不怎麽樣,您如果要是不用他呢,圖紙要麽還他也可以留著,但日後肯定麻煩不斷。”
羋老頭輕輕敲擊著書案,熊玉先這人他知道的,雖然已經丟了瓦匠的行頭身份,但要論影響力在飛升城的瓦匠行裏還是挺有話語權,他要是真想找麻煩,估計飛升城瓦匠行那些人一半都會給這次飛升城擴建使絆子,除非羋老頭舍了他們不用,重新招一批瓦匠行遠赴釣台,可那樣的話,這麽多人穿行兩座天下,還是繞不開文廟。
陶乾繼續說道:“事歸事,人歸人,他做了什麽事丟了瓦匠這個身份您可以不管,做事的能力我陶乾可以給您打包票。”
“說服您的理由呢,我這有兩條,一是他能力夠,現在是想重振其業。二呢是因為這座飛升城與他師傅有著莫大幹係,出於情分,他肯定會這件事傾注更大的心血,這點您也不必懷疑。”
羋老頭猶豫後說道:“既然你有提議,那肯定是有你的考慮,隻要他能落實好這次工程,他的帽子我能想辦法重新給他戴上。”
陶乾既然不饒彎子,羋老頭自然也爽快,至於那個熊玉先與陶乾之間有什麽情分他也不會管,陶乾人不錯。即便陶乾自個說熊玉先人不怎麽樣,那肯定不會真的就不怎麽樣。
至於陶乾是欣賞這個熊玉先的能力,還是兩人之前有什麽淵源,他更是懶得摻和,他就是想做個甩手掌櫃,今天與彥舒和陶乾說這些,隻是點明了告訴他們,飛升城擴建這件事如今才是重中之重,天王老子來了這飛升城也得動工。
沒錢?我羋正則就當著你的麵跟文廟搶。你沒幹勁?你們要什麽我都可以給,活了一大把年紀攢下的香火情還是有的。
送走陶乾,扯下山水禁製書房猛地一暗,這才發現已經夜深人靜,羋老頭重新拉起一座玄妙道法,頓時書房內亮如白晝。
他歎了口氣,重新坐迴椅子雙目有些失神,沒有陸抗在的日子好似每天都是黃道吉日萬事順遂。
草頭村裏,戴雨農點著一根燭火,微弱的燭光可以照亮書案一角卻照不亮內心深處的陰沉,還得是手裏的書。
這本雜記已經看完了,他的內心深處那股患得患失,對於未來的迷茫好似在合上書,吐口氣的時候一同煙消雲散。
沒有詹先生在身邊,好像有些路他自己也可以嚐試走走。
在書的結尾處,詹拮城留下這麽一段話:“我平生四恨,一恨鯽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人情如紙,四恨小人猖獗。”
戴雨農腦子一直都在迴響著這四句話,甚至腦子裏都已經有了當初詹拮城寫下這四句話是怎樣一副場景。
他戴雨農很明白詹拮城為什麽一恨鯽魚多刺,老嫗生於上江村,被上江養育,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是吃鯽魚長大的,從小就愛吃,從小就容易被魚刺卡到喉嚨,按老嫗的說法她小時候的命就是鯽魚給的,不吃鯽魚那是對不起鯽魚。
所以從鐵冠道一路走到上江村,老嫗好幾次差點就被魚刺給卡死。
二恨海棠無香,是詹拮城再迴上江村後來到那顆梨樹下時,隻聞梨花香不覺海棠寒。
三恨人情如紙,是因為他最敬仰最愛戴最欽佩的先生不知為何從未去上江村看一眼那顆梨樹。
四恨小人猖獗,是恨那些沽名釣譽之輩,辱罵自家師姐‘不知羞恥’更有人評價其詞功為‘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
可沒人記得當年老嫗詞壓詩一頭。
於是當年,從道家轉入儒家的詹拮城取了一個很不文雅的字,點血。
詹拮城字點血。
出自‘海棠明處看,滴滴萬點血’。
戴雨農重新打開最後一頁,他有些不明白,像詹先生這樣的人為何記恨這四樣小事?不該是天道不公?不該是民不聊生?不該是禮崩樂壞?不該是聖人不仁?
“掌櫃的?”門被推開,遊延濟探進來一個腦袋。
來得好,不如來得巧。
戴雨農朝著遊延濟招了招手,讓他看最後一頁那四句話。問道:“你覺得詹先生這四恨從何而來?”
遊延濟沉默了片刻,眉頭皺了又展,然後搖頭再次皺起。
戴雨農歎了口氣,的確他和遊延濟那能懂詹先生的心思。
見到戴雨農有些失望,遊延濟終究給出了一個最不適合做答案的答案。
他更像是在問。
“恨俗世,應當是在俗世中受了不少委屈吧?”
遊延濟又補充道:“應該是身邊的人。”
戴雨農眸子有些黯淡,燭光好似也因此變得有些快要餘燼。
他想起當日那個名叫齊茂營說的那番話,又想起那日詹拮城上說的那句“沒精力,累得很。”
應該是很疼才對,可結果想找個椅子靠靠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