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前兩個月的業務提成的獎金發下來了,作為犒賞之一,和林子向往了好久的湘西鳳凰遊終於成行,同行的另外兩人是王健和師念。是的,他們兩個總算是在一起了,對王健來說是因禍得福。這迴唐璜絕對是沒意見了,你要換做他先去摔一下腦殼再抱得美人歸,他也不幹。
到了湘西境內我們換乘的旅遊大巴比較老式,兩側窗戶不是全密封的整塊大玻璃,而是那種可以推開的,由於山區溫度比較低又下雨,風吹在臉上很冷,大家都沒開窗。半路上車廂後麵一個老男人居然在抽煙,弄得整車人都是煙味,我正欲發飆,坐他前麵那個妹子先忍受不了了,迴頭對他說:“請您不要在車裏抽煙。”結果說了兩次他不理,妹怒吼了:“你再不把煙滅了,我就開槍了!”老男人嚇得手一抖,煙掉在了地上。其實她是想說:“你再不把煙滅了,我就開窗了!”妹子可能是個福建人,往南方海邊走大都是這樣的口音,普通話沒學好,看來也是有好處的。
路上還遇上了趕集,湘西稱之為“趕場”。不光附近幾個苗寨來此趕集,並且花垣、吉首、瀘溪、麻陽、貴州鬆桃、銅仁、重慶秀山的商販也常來此交易,可謂“三省趕一場”,產品豐富,價格便宜。這裏聚集了許多難得一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土特產,如蕨菜、山竹筍、香椿、天然鬆菌油、雞耳根等野菜,還有牛肝菌、幹茄子、幹香椿、幹苦瓜、等湘西特色的幹貨,以及苗家風味的臘肉、臘乳豬、酸魚、酸豆角、麻辣香椿等等。臨時停車時師念本準備買點帶走,林子說我們是來玩的,剛到就買這麽多東西,帶著不方便,先不要急,走的時候再買也不遲,應該鎮上的店裏都有買的。
入深山裏,道路蜿蜒起伏,下邊的小溪裏有人在天體沐浴嬉戲,真想跳下車去也加入其中。
不知道又晃了多久,車終於不走了,顛簸終於停止了,看見吊腳樓的那一刻,我知道鳳凰到了。沱江兩岸古樸而又錯落有致的吊腳樓群,是湘西鳳凰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居建築,它凝聚了苗家、土家乃至漢族等先民的智慧,占天不占地,占水不占路。我也是從沈從文的《邊城》裏第一次知道“吊腳樓”的,有學者考證,鳳凰古城的吊腳樓起源於唐宋時期,並認為年代更為久遠的“幹欄”,即是吊腳樓的前身。《魏書·僚傳》中說:“僚者,蓋南蠻之別稱……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欄。”如今的吊腳樓遠遠望去窗口都整齊的飄著一排白旗,走近些才發現是家庭旅館各自曬的白色床單。
鳳凰的風景非常的明信片。踏進古鳳凰城,心就立刻放得鬆鬆的,思就變得悠悠的,好像被清亮透徹沱江水浸過一樣。狹長幽深的小巷,高聳蔽日的老宅,翹著飛簷,白牆青瓦。千年青石板路曆經細雨無數次的清洗,積澱下厚厚的風情畫韻。身居其中,沒有爭鬥,少了虛榮,卻了煩惱,隻有安散庸懶的閑適。
裹著纏頭、墜著銀飾、身著蠟染的苗族婦女,坐在家門口納著那永遠納不完的鞋底。街頭巷口的薑糖作坊裏,飄蕩著香甜中夾著微糊和淡淡的辛辣味道,泛黃亮銀的大塊糖漿在老師傅的手中不停地折迴拉長,你的思緒也隨之變得綿長……
夜幕降臨,沿江的客棧挑起各式燈籠,“一頁情”“萍水相逢”“半醉人家”等江邊酒吧的霓虹燈光也映入水麵,將一江碧水皆籠罩在五彩斑斕之中,撲朔迷離。河岸上幾個小夥子輕彈吉它,哼唱著民謠,這是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絕沒有的清新舒意。閃光燈不時劃破夜空,留下美麗的倩影,吉它的哼唱和姑娘歡快的笑聲隨著江水流淌,虹橋倒映其中。客居酒樓,倚欄平眺,領略這迷人夜色,欣賞滿河漂遊的紅紅綠綠許願燈。顧不上一天的長途勞頓,夜坐烏篷沱江泛舟,船家在你身邊悠悠蕩著雙漿,夜色中的沱江煙籠霧罩,在燈影搖紅裏宛如猶抱琵琶的畫中仙。
第二天日出三竿時才起床,推開楓軒客棧木格窗欞對著寧靜的屋脊伸個舒服的懶腰,屐著拖鞋到小吃攤花上三、五元錢吃上一碗純正的米豆腐。我們嘴裏嚼著薑糖,漫無目的的在小巷裏閑逛,小巷窄得容不下兩張雨傘並排撐開,卻能撐住太陽的辣辣直射。帶著一身的清爽,漫漫瀏覽街兩旁琳琅滿目的紮染、苗族銀飾、熏黑蠟肉和印在t恤上的卡通漫畫。師念和林姿都買了一帕印滿碎白花藍色小頭巾裹在頭上。
走累了,撿一塊江邊的石階坐一會兒。江邊有拿著佳能相機擺著各式造型拍照的遊客,也有一群戴著鬥笠卷起褲腳拿著木棒槌洗衣的女人,甚至還有一個年輕的當地人在水裏洗摩托車,各自互不幹擾。人們都忍不住俯身用手去汲水,河水好涼,那清涼的感覺如電流一般從手尖傳遍全身,直通心窩,沁入骨髓。
掬一捧清水涼爽一下心情,看一看河麵跳岩上過往穿梭的遊人和頭戴尖梭身著粗布肩擔竹筐的當地苗民;聽一聽,近處水車攪動河溪清亮亮的流水聲和遠處伴著牛皮大鼓飄來的苗家妹子的甜甜山歌;感受那風風雨雨的曆史長河中,二老、牛保們奔放無拘的真趣,翠翠們秀麗嫻靜的品性,以及古城山水間深遠悠長的意境,哀婉動人的傳說。
</p>
前兩個月的業務提成的獎金發下來了,作為犒賞之一,和林子向往了好久的湘西鳳凰遊終於成行,同行的另外兩人是王健和師念。是的,他們兩個總算是在一起了,對王健來說是因禍得福。這迴唐璜絕對是沒意見了,你要換做他先去摔一下腦殼再抱得美人歸,他也不幹。
到了湘西境內我們換乘的旅遊大巴比較老式,兩側窗戶不是全密封的整塊大玻璃,而是那種可以推開的,由於山區溫度比較低又下雨,風吹在臉上很冷,大家都沒開窗。半路上車廂後麵一個老男人居然在抽煙,弄得整車人都是煙味,我正欲發飆,坐他前麵那個妹子先忍受不了了,迴頭對他說:“請您不要在車裏抽煙。”結果說了兩次他不理,妹怒吼了:“你再不把煙滅了,我就開槍了!”老男人嚇得手一抖,煙掉在了地上。其實她是想說:“你再不把煙滅了,我就開窗了!”妹子可能是個福建人,往南方海邊走大都是這樣的口音,普通話沒學好,看來也是有好處的。
路上還遇上了趕集,湘西稱之為“趕場”。不光附近幾個苗寨來此趕集,並且花垣、吉首、瀘溪、麻陽、貴州鬆桃、銅仁、重慶秀山的商販也常來此交易,可謂“三省趕一場”,產品豐富,價格便宜。這裏聚集了許多難得一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土特產,如蕨菜、山竹筍、香椿、天然鬆菌油、雞耳根等野菜,還有牛肝菌、幹茄子、幹香椿、幹苦瓜、等湘西特色的幹貨,以及苗家風味的臘肉、臘乳豬、酸魚、酸豆角、麻辣香椿等等。臨時停車時師念本準備買點帶走,林子說我們是來玩的,剛到就買這麽多東西,帶著不方便,先不要急,走的時候再買也不遲,應該鎮上的店裏都有買的。
入深山裏,道路蜿蜒起伏,下邊的小溪裏有人在天體沐浴嬉戲,真想跳下車去也加入其中。
不知道又晃了多久,車終於不走了,顛簸終於停止了,看見吊腳樓的那一刻,我知道鳳凰到了。沱江兩岸古樸而又錯落有致的吊腳樓群,是湘西鳳凰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居建築,它凝聚了苗家、土家乃至漢族等先民的智慧,占天不占地,占水不占路。我也是從沈從文的《邊城》裏第一次知道“吊腳樓”的,有學者考證,鳳凰古城的吊腳樓起源於唐宋時期,並認為年代更為久遠的“幹欄”,即是吊腳樓的前身。《魏書·僚傳》中說:“僚者,蓋南蠻之別稱……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欄。”如今的吊腳樓遠遠望去窗口都整齊的飄著一排白旗,走近些才發現是家庭旅館各自曬的白色床單。
鳳凰的風景非常的明信片。踏進古鳳凰城,心就立刻放得鬆鬆的,思就變得悠悠的,好像被清亮透徹沱江水浸過一樣。狹長幽深的小巷,高聳蔽日的老宅,翹著飛簷,白牆青瓦。千年青石板路曆經細雨無數次的清洗,積澱下厚厚的風情畫韻。身居其中,沒有爭鬥,少了虛榮,卻了煩惱,隻有安散庸懶的閑適。
裹著纏頭、墜著銀飾、身著蠟染的苗族婦女,坐在家門口納著那永遠納不完的鞋底。街頭巷口的薑糖作坊裏,飄蕩著香甜中夾著微糊和淡淡的辛辣味道,泛黃亮銀的大塊糖漿在老師傅的手中不停地折迴拉長,你的思緒也隨之變得綿長……
夜幕降臨,沿江的客棧挑起各式燈籠,“一頁情”“萍水相逢”“半醉人家”等江邊酒吧的霓虹燈光也映入水麵,將一江碧水皆籠罩在五彩斑斕之中,撲朔迷離。河岸上幾個小夥子輕彈吉它,哼唱著民謠,這是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絕沒有的清新舒意。閃光燈不時劃破夜空,留下美麗的倩影,吉它的哼唱和姑娘歡快的笑聲隨著江水流淌,虹橋倒映其中。客居酒樓,倚欄平眺,領略這迷人夜色,欣賞滿河漂遊的紅紅綠綠許願燈。顧不上一天的長途勞頓,夜坐烏篷沱江泛舟,船家在你身邊悠悠蕩著雙漿,夜色中的沱江煙籠霧罩,在燈影搖紅裏宛如猶抱琵琶的畫中仙。
第二天日出三竿時才起床,推開楓軒客棧木格窗欞對著寧靜的屋脊伸個舒服的懶腰,屐著拖鞋到小吃攤花上三、五元錢吃上一碗純正的米豆腐。我們嘴裏嚼著薑糖,漫無目的的在小巷裏閑逛,小巷窄得容不下兩張雨傘並排撐開,卻能撐住太陽的辣辣直射。帶著一身的清爽,漫漫瀏覽街兩旁琳琅滿目的紮染、苗族銀飾、熏黑蠟肉和印在t恤上的卡通漫畫。師念和林姿都買了一帕印滿碎白花藍色小頭巾裹在頭上。
走累了,撿一塊江邊的石階坐一會兒。江邊有拿著佳能相機擺著各式造型拍照的遊客,也有一群戴著鬥笠卷起褲腳拿著木棒槌洗衣的女人,甚至還有一個年輕的當地人在水裏洗摩托車,各自互不幹擾。人們都忍不住俯身用手去汲水,河水好涼,那清涼的感覺如電流一般從手尖傳遍全身,直通心窩,沁入骨髓。
掬一捧清水涼爽一下心情,看一看河麵跳岩上過往穿梭的遊人和頭戴尖梭身著粗布肩擔竹筐的當地苗民;聽一聽,近處水車攪動河溪清亮亮的流水聲和遠處伴著牛皮大鼓飄來的苗家妹子的甜甜山歌;感受那風風雨雨的曆史長河中,二老、牛保們奔放無拘的真趣,翠翠們秀麗嫻靜的品性,以及古城山水間深遠悠長的意境,哀婉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