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再走幾步就到了“宜芸館”,這是皇後居住的地方,隆裕太後和珍妃,謹妃都在此居住過。
我問林姿是不是你們女人都想當皇後,願意到這來住著?她想了一會說如果能上網的話可以考慮,哈哈……
進門兩邊的牆上均有石刻,是乾隆帝的禦筆親題。我也好書法,從小練過些字帖,覺得他的筆法應是學王趙,端莊清秀,勻稱適中。
在嶽麓書院裏,康熙寫的“學達性天”和乾隆寫的“道南正脈”都掛在那。你可以看得到其實他的祖父康熙帝的字雖不比他強多少,但是老康的字存世稀少,拍賣會上就賣得起價了!而老乾太愛顯擺了,傳世的書法作品也太多,以至於和他的詩作一樣的命運,不怎麽值錢了。
天下的理大都一樣,物以稀為貴,我問是林姿是不是愛給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她說相愛的人隻會嫌愛少的,沒有嫌多的……
第一次來的朋友,園子裏還有個地方一般都會去,就是那個融匯中西的特色的石舫,它真正的名字叫“清晏舫”。整個船體是中式的,而頂部的裝飾和船槳葉的模式是來源於西方。乾隆老兒將其建成一座石舫,好象大清的江山堅如磐石,無覆舟之憂。魏征引用東漢張衡的《二京賦》裏的“夫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之句,來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要以民為本。而今的“以人為本”,大概也是由此而來吧!
過了石舫,就要開始攀登萬壽山了。雖然不是很高,但是隻要到達“畫中遊”,你就會發現眼前豁然開朗,身心也為之一振。拾級而上,到達萬壽山的最頂峰“智慧海”,心中猶然生出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愜意。智慧海語出佛教的《無量壽經》中的“如來智慧海,深府無崖底”一句。在通住山頂的鱗峋怪石之間攀行,爬起來確實有一點累,但好在我們幾個還年輕,手腳並用,登上了頤和園的最高點。
在山尖上綠樹的掩映中憑欄遠眺,秋日的陽光照得湖麵波光粼粼。玉泉山的寶塔和香山,一片青黛之色。有深有淺,有濃有淡,似是一幅潑墨山水畫,濃重而不失淡雅,叫人心曠神怡,幾致物我兩忘。山上的佛香閣建於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緒十七年的時候重建,耗費了銀兩78萬多兩,是頤和園當中花費最多的工程。
我總是納悶那時的統治者怎麽這麽有閑功夫,花這麽多錢來修建園子,被痛揍了那麽多次後還是不長記性,不一心一意發展國防,多補充點軍費。
那個佛香閣是全園建築的中心,站在平台上,可以俯視整個昆明湖和排雲殿等。進去一看,牆上有清朝的太監的檔案,感覺好玩。在陽光的照射下,幾座西藏的樣式佛塔,顯得更加金壁輝黃,**肅穆!
我聽說這頤和園原叫“清漪園”,還是覺著原來的名字好聽。現在這名字聽著就憋氣,什麽“議和議和”的,明明就是求和,當年這裏被洋人毀了又修……林姿說這裏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皇上啊,妃子啊,佛爺啊,等等,都曾經在這裏留下許多許多的腳印,我們踩在這塊土地上時,說不定哪個腳印就正好印在皇上啊或者王爺的腳印上了,嗬嗬。
佛香閣的肅靜,七百裏長廊的典雅,橫垣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英法聯軍破壞的曆史痕跡也遺留在上。
園林藝術巧奪天,風輕雲淡思帝王。如鏡水麵船飄蕩,畫中取景憶滄桑。
迴來的時候彭羽和錢程還在爭著“頤和園”三個字,是不是光緒的手筆,我覺得這些問題其實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三個字承載的百年來的曆史,還有今天我們的足跡。
離開京城的前夜,大夥三五成群的輕鬆去了,我和錢程、彭羽等一起在新華社附近的瀟湘會館吃了頓算是比較正宗的湘菜。
小三子打來電話喊我們一同去ktv,小三子就是唐璜,隻是最近《康熙微服私訪》比較火,大家覺得他和裏麵的三德子很掛相,大家都愛這麽叫,習慣了。
他平日裏多和錢程一起出沒,總有人問錢程和他是不是兩兄弟,錢程每次聽到都一百個不樂意,你不如說我胖,像是彌勒還聽著舒服點,說我象太監?
特別是他那張圓臉上幹幹淨淨的基本上不張胡子,以前不覺得什麽,最近聽著別人這麽一喊,老覺得別扭。
</p>
再走幾步就到了“宜芸館”,這是皇後居住的地方,隆裕太後和珍妃,謹妃都在此居住過。
我問林姿是不是你們女人都想當皇後,願意到這來住著?她想了一會說如果能上網的話可以考慮,哈哈……
進門兩邊的牆上均有石刻,是乾隆帝的禦筆親題。我也好書法,從小練過些字帖,覺得他的筆法應是學王趙,端莊清秀,勻稱適中。
在嶽麓書院裏,康熙寫的“學達性天”和乾隆寫的“道南正脈”都掛在那。你可以看得到其實他的祖父康熙帝的字雖不比他強多少,但是老康的字存世稀少,拍賣會上就賣得起價了!而老乾太愛顯擺了,傳世的書法作品也太多,以至於和他的詩作一樣的命運,不怎麽值錢了。
天下的理大都一樣,物以稀為貴,我問是林姿是不是愛給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她說相愛的人隻會嫌愛少的,沒有嫌多的……
第一次來的朋友,園子裏還有個地方一般都會去,就是那個融匯中西的特色的石舫,它真正的名字叫“清晏舫”。整個船體是中式的,而頂部的裝飾和船槳葉的模式是來源於西方。乾隆老兒將其建成一座石舫,好象大清的江山堅如磐石,無覆舟之憂。魏征引用東漢張衡的《二京賦》裏的“夫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之句,來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要以民為本。而今的“以人為本”,大概也是由此而來吧!
過了石舫,就要開始攀登萬壽山了。雖然不是很高,但是隻要到達“畫中遊”,你就會發現眼前豁然開朗,身心也為之一振。拾級而上,到達萬壽山的最頂峰“智慧海”,心中猶然生出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愜意。智慧海語出佛教的《無量壽經》中的“如來智慧海,深府無崖底”一句。在通住山頂的鱗峋怪石之間攀行,爬起來確實有一點累,但好在我們幾個還年輕,手腳並用,登上了頤和園的最高點。
在山尖上綠樹的掩映中憑欄遠眺,秋日的陽光照得湖麵波光粼粼。玉泉山的寶塔和香山,一片青黛之色。有深有淺,有濃有淡,似是一幅潑墨山水畫,濃重而不失淡雅,叫人心曠神怡,幾致物我兩忘。山上的佛香閣建於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緒十七年的時候重建,耗費了銀兩78萬多兩,是頤和園當中花費最多的工程。
我總是納悶那時的統治者怎麽這麽有閑功夫,花這麽多錢來修建園子,被痛揍了那麽多次後還是不長記性,不一心一意發展國防,多補充點軍費。
那個佛香閣是全園建築的中心,站在平台上,可以俯視整個昆明湖和排雲殿等。進去一看,牆上有清朝的太監的檔案,感覺好玩。在陽光的照射下,幾座西藏的樣式佛塔,顯得更加金壁輝黃,**肅穆!
我聽說這頤和園原叫“清漪園”,還是覺著原來的名字好聽。現在這名字聽著就憋氣,什麽“議和議和”的,明明就是求和,當年這裏被洋人毀了又修……林姿說這裏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皇上啊,妃子啊,佛爺啊,等等,都曾經在這裏留下許多許多的腳印,我們踩在這塊土地上時,說不定哪個腳印就正好印在皇上啊或者王爺的腳印上了,嗬嗬。
佛香閣的肅靜,七百裏長廊的典雅,橫垣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英法聯軍破壞的曆史痕跡也遺留在上。
園林藝術巧奪天,風輕雲淡思帝王。如鏡水麵船飄蕩,畫中取景憶滄桑。
迴來的時候彭羽和錢程還在爭著“頤和園”三個字,是不是光緒的手筆,我覺得這些問題其實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三個字承載的百年來的曆史,還有今天我們的足跡。
離開京城的前夜,大夥三五成群的輕鬆去了,我和錢程、彭羽等一起在新華社附近的瀟湘會館吃了頓算是比較正宗的湘菜。
小三子打來電話喊我們一同去ktv,小三子就是唐璜,隻是最近《康熙微服私訪》比較火,大家覺得他和裏麵的三德子很掛相,大家都愛這麽叫,習慣了。
他平日裏多和錢程一起出沒,總有人問錢程和他是不是兩兄弟,錢程每次聽到都一百個不樂意,你不如說我胖,像是彌勒還聽著舒服點,說我象太監?
特別是他那張圓臉上幹幹淨淨的基本上不張胡子,以前不覺得什麽,最近聽著別人這麽一喊,老覺得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