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從哪裏來?”
李元啟問道。
“天安城富戶不少,周邊也有大量的農戶和地主,現在是農閑,他們家的工具都是閑置的,我們安排了人去借,另外,工部也在抓緊打造,工具不成問題!”
魯三通說道。
李元啟點點頭。
朝廷出麵,那些地主富戶還不至於吝嗇一些工具。
也是不敢。
“采石的人夠不夠,我看剛剛隻去了五千人的樣子!”
李元啟問道。
“暫時足夠了,我們在西邊和北邊開辟了數個采石場,還是那個問題,工具不足,人去多了沒用處,等工具足夠了,人手不夠的話隨時都可以增加。”
魯三通說道。
“好,此處就交給兩位大人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災民吃飽,這一點如果做不到,估計這以工代賑也進行不下去!”
李元啟沉聲說道。
“殿下放心,我們已經從各大商行籌糧了,而且,周邊各縣的官倉也會支持!”
王傳林說道。
“有勞兩位大人了,我去采石場看看!”
李元啟點點頭,帶著人去往采石場方向。
這以工代賑的法子一出,天安城百姓紛紛交口稱讚。
這個主意出的太好了,不需要征集徭役,就能將天安城修繕一新,而且還順帶著安置了城外的災民。
“據說這個主意是三皇子殿下出的,這三皇子殿下不愧是皇子,足智多謀啊!”
“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嗎?”
“最關鍵的是,三皇子殿下愛民如子啊,要不然,那麽多的災民聚集在城外,也沒見其他人關心過!”
“就是,也就是三皇子了,把這些災民放在心裏!”
“三皇子殿下是真不錯!”
天安城中,到處都在稱讚李元啟,尤其是那些災民們,更是感恩戴德,就差把三皇子李元啟供起來了。
以工代賑一開始實行,李元啟就狠狠的收獲了一大批民心。
其他的那些皇子們知道這些消息之後都氣壞了。
“秦少白,希望這個主意不是出自你之口,否則……”
李元成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他雖然也為朝廷立了一大功,暫時解決了遼國的問題,但是問題是,他出的那主意不能公開,否則,很容易引發遼國和蒙元聯合征討大靖。
從效果上講,他做的這件事比李元啟的以工代賑差遠了。
現階段,他們這些皇子們的爭鬥還沒有放在明麵上,能做的也就是多做事,招攬民心了。
現在,李元啟的這一手,為他收獲了大量的民心,而他做的那件事,隻有皇帝和少數的幾個人知道,其他人一無所知,對他來說,好處幾乎沒有。
也難怪他心裏不平衡了。
當天,工部就征調了大約三萬人進行勞作,除了修繕城牆,剩下的就是清理溝渠和河道。
這也是一項大工程,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同樣需要大量人工。
而隨著這件事的發酵,漸漸的,有一種聲音傳了出來,說是這三皇子之所以能夠提出這以工代賑的法子,是因為去過一趟西山,從西山那邊學到的。
“對啊,這事情還真有可能,你們想啊,那西山,收留了兩萬災民做事,管飯,發工錢,可不就是和以工代賑如出一轍嘛!”
“說來也是,這麽說來,這以工代賑還真是西山首創!”
“那秦家,還真是功德無量啊!”
“那也是三皇子聰慧,否則,人家西山都已經實行這麽久了,怎麽沒有其他人提出這個方法!”
李元啟問道。
“天安城富戶不少,周邊也有大量的農戶和地主,現在是農閑,他們家的工具都是閑置的,我們安排了人去借,另外,工部也在抓緊打造,工具不成問題!”
魯三通說道。
李元啟點點頭。
朝廷出麵,那些地主富戶還不至於吝嗇一些工具。
也是不敢。
“采石的人夠不夠,我看剛剛隻去了五千人的樣子!”
李元啟問道。
“暫時足夠了,我們在西邊和北邊開辟了數個采石場,還是那個問題,工具不足,人去多了沒用處,等工具足夠了,人手不夠的話隨時都可以增加。”
魯三通說道。
“好,此處就交給兩位大人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災民吃飽,這一點如果做不到,估計這以工代賑也進行不下去!”
李元啟沉聲說道。
“殿下放心,我們已經從各大商行籌糧了,而且,周邊各縣的官倉也會支持!”
王傳林說道。
“有勞兩位大人了,我去采石場看看!”
李元啟點點頭,帶著人去往采石場方向。
這以工代賑的法子一出,天安城百姓紛紛交口稱讚。
這個主意出的太好了,不需要征集徭役,就能將天安城修繕一新,而且還順帶著安置了城外的災民。
“據說這個主意是三皇子殿下出的,這三皇子殿下不愧是皇子,足智多謀啊!”
“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嗎?”
“最關鍵的是,三皇子殿下愛民如子啊,要不然,那麽多的災民聚集在城外,也沒見其他人關心過!”
“就是,也就是三皇子了,把這些災民放在心裏!”
“三皇子殿下是真不錯!”
天安城中,到處都在稱讚李元啟,尤其是那些災民們,更是感恩戴德,就差把三皇子李元啟供起來了。
以工代賑一開始實行,李元啟就狠狠的收獲了一大批民心。
其他的那些皇子們知道這些消息之後都氣壞了。
“秦少白,希望這個主意不是出自你之口,否則……”
李元成的臉色非常不好看。
他雖然也為朝廷立了一大功,暫時解決了遼國的問題,但是問題是,他出的那主意不能公開,否則,很容易引發遼國和蒙元聯合征討大靖。
從效果上講,他做的這件事比李元啟的以工代賑差遠了。
現階段,他們這些皇子們的爭鬥還沒有放在明麵上,能做的也就是多做事,招攬民心了。
現在,李元啟的這一手,為他收獲了大量的民心,而他做的那件事,隻有皇帝和少數的幾個人知道,其他人一無所知,對他來說,好處幾乎沒有。
也難怪他心裏不平衡了。
當天,工部就征調了大約三萬人進行勞作,除了修繕城牆,剩下的就是清理溝渠和河道。
這也是一項大工程,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同樣需要大量人工。
而隨著這件事的發酵,漸漸的,有一種聲音傳了出來,說是這三皇子之所以能夠提出這以工代賑的法子,是因為去過一趟西山,從西山那邊學到的。
“對啊,這事情還真有可能,你們想啊,那西山,收留了兩萬災民做事,管飯,發工錢,可不就是和以工代賑如出一轍嘛!”
“說來也是,這麽說來,這以工代賑還真是西山首創!”
“那秦家,還真是功德無量啊!”
“那也是三皇子聰慧,否則,人家西山都已經實行這麽久了,怎麽沒有其他人提出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