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淅淅瀝瀝的下了兩天,氣溫開始轉涼,關外迎來了漸濃的秋意。


    金黃的樹葉和絢爛的野花將遼東平原點綴的多姿多彩,讓天地間生出幾分詩情畫意。


    秋高氣爽、體感適宜,這本是一個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季節,然而後金行宮內的氛圍卻格外壓抑,所有人的臉上仿佛都蒙上了一層陰霾。


    努爾哈赤已經好多天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麵了,難免會引得王公貴戚們胡亂猜想,各種各樣的流言在遼陽城中不脛而走。


    終於在一個雨停雲散的午後,宮中的侍者給四大貝勒傳來口訊:汗王要召見他們。


    偌大的議事廳內,努爾哈赤身披黃袍端坐於大位上,他的表情像是被凍住了一樣,肅穆得有些僵硬,但眼神依舊如往常那般銳利。


    四大貝勒則老老實實的跪成一排,紛紛低頭看著地麵,姿態顯得十分謙卑。


    努爾哈赤抬手一揮,奴婢們全都退出大廳,隻留下幾個侍衛把守在大門外,談話正式開始。


    “代善。”


    “兒臣在。”


    “嶽托不小了,該讓他曆練一下了,把鑲紅旗交給他打理吧。”(嶽托是代善的長子)


    “謝父王。”代善鄭重的叩拜在地上,樣子做得極為恭順,但沒人知道他心裏是怎麽想的。


    雖說嶽托是他的親兒子,可畢竟分走了他手裏的權力,從表麵上看他掌控的軍事力量被直接拿掉了一半,地位已降到和其餘三位貝勒平級。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小本子”讓努爾哈赤丟盡了臉麵,身為男一號理應受到懲處。


    “阿敏。”


    “兒臣在。”(阿敏認努爾哈赤為義父,因而也可以自稱兒臣。)


    “朝鮮那邊有幾支明朝的散兵遊勇,你可有把握剿滅?”


    “迴父王,兒臣願往朝鮮剿平明軍。”


    阿敏在西平堡戰役中全程打醬油,致使熊廷弼輕鬆切斷了安費揚古的退路,按理說應該受到嚴懲,但努爾哈赤為穩定大局考慮,隻能派一份苦差事給他,以示警告。


    躲在朝鮮邊境上的明軍沒啥物資可搶,打贏了也是虧本買賣,不過打起來也輕鬆,跟打山賊沒有區別,阿敏倒也樂得接受這種低風險的任務。


    “皇太極。”


    “兒臣在。”


    “明日帶上你的正白旗移防沈陽。”


    “兒臣領旨。”


    努爾哈赤想了想又道:“下個月你要親自去一趟科爾沁部,懂我的意思嗎?”


    “兒臣明白。”


    皇太極領兵打仗的能力不咋樣,但搞外交很有一手,而今女真軍隊的實力受損嚴重,更應注意拉攏周邊勢力。


    蒙古科爾沁部與明朝曆來不對付,又緊鄰沈陽邊牆,努爾哈赤便想與之結成同盟,互為外援。


    “莽古爾泰。”


    “兒臣在。”


    “你移防蓋州,負責給阿敏供應軍需。”


    “是,父王。”


    莽古爾泰本來駐守沈陽,日子過得相當滋潤,其統領的正藍旗也具備很強的軍事實力,稱得上八旗精銳,移防蓋州著實有點大材小用的味道。


    奈何他在西平堡一戰中的表現太過拉垮,把父親的老本坑掉了大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可能得到重用,能給阿敏打個下手已經是父親法外開恩,他這會兒隻能夾起尾巴做人。


    其實要按努爾哈赤的脾氣,肯定會拿掉莽古爾泰的貝勒頭銜,可其餘王子又有誰能頂得上呢?


    阿濟格嗎?不行,太懦弱了。多爾袞的資質還不錯,但又太小了。(阿濟格和多爾袞都是阿巴亥的兒子。)


    西平堡的慘敗讓努爾哈赤的威望遭受到了空前打擊,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基本盤,不得不讓莽古爾泰繼續把持旗主之位,整頓內部的工作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誰說隻有明朝不團結啦,後金的內鬥同樣厲害,但凡是個權力機構就擺脫不了這一宿命,關鍵在於如何降低內耗造成的負麵影響。


    威權首領慣用功勳和其掌握的暴力壓服反對派,問題是威權體製有可持續性嗎?


    老子是英雄,兒子就一定是好漢嗎?


    未見得吧。


    當然就內鬥的水平和技巧而言,後金還處於小學肄業階段,真正的專家還得看我大明朝。


    西平堡的戰報傳迴京師後小皇帝很高興,當即表示要論功行賞,絕不能虧待了前方的將士。


    可誰立了功,功勞又有多大?這不還得朝臣們議過之後才能給出結論嗎?


    這裏先插一句:熊廷弼和方震儒上報的戰功人員名單中有周寧的名字,不過周寧的功勞僅限於與臨危受命督戰西平堡,至於揭發叛徒孫得功,以及設計引誘努爾哈赤的事情則隻字未提。


    倒不是熊廷弼想爭功,他在發戰報前就和周寧說明了這樣做的原因,其中的玄機暫且擱置一邊,到了該說的時候再來詳細解釋。


    咱們先來說說九月十六日的庭議都有哪些爭論。


    首先以張鶴鳴、左光鬥、楊漣為主的東林少壯派認為:熊廷弼有功,功在反應迅速、調度得力。


    王化貞有過,過在輕信讒言,但也有極大的功勞,比如操練士卒、改建西平堡、籌措軍需、引進紅夷大炮,乃至放權給秦良玉都是功勞,總而言之功大於過,理應嘉獎。


    至於像什麽趙率教、祁秉忠、侯世祿等諸位將領,雖有些許功績,然不應過分獎賞,以免滋生武將的驕縱心理。


    齊、楚兩黨的成員對東林群賢予以了嚴厲的駁斥,他們指出若非熊廷弼力挽狂瀾,王化貞早就把廣寧丟了,明軍此刻隻怕已退守山海關。


    而操練士卒、改建堡壘、引進火炮這類事誰不會做?就是隨便派一個兵部郎官也能把事情辦好。


    所以應將王化貞撤職罷官,交刑部論罪。


    另外無黨派人士也有微弱的聲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朱國祚就表示:王化貞同誌身為一名高級領導幹部,對皇帝和朝廷的忠誠毋庸置疑,隻是行事操切了一點兒,但在原則問題上沒有過失。


    因此功過相抵,應免於追究其領導責任。


    眾所周知,天啟年間的庭議基本是以吵架為主、論政為輔,誰的嗓門兒大誰就占理。


    鑒於東林清流具備人數優勢,又有一幹專業噴子(禦史言官)助陣,在第一輪交鋒中輕鬆拔得頭籌,把武將們的貢獻都定性為微末之功。


    對了,順便說一句,葉向高、孫承宗、劉一燝、韓爌四位閣臣未作任何表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在山峰的太陽並收藏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