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兩件大事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沈失陷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雖然遼東尚有數以十萬計的流民流離失所,但明帝國好歹穩住了局勢,朝臣們也能稍稍鬆一口氣了。
借著這個喘息的機會,朝廷一連辦了兩件大事。
首先是皇帝的大婚。
明史給朱由校的評價非常糟糕,完全可以用“聲名狼藉”來形容,不過他的皇後張嫣卻擁有極好的名聲。
一來這位張皇後曾多次勸勉朱由校遠離客、魏二人,在政治立場上沒有瑕疵,二來她的美貌也被公認為明朝曆代皇後之最,連惜字如金的正史都不吝溢美之詞。
也難怪她能在層層選秀中脫穎而出,以巨大的優勢登頂皇後寶座,其餘秀女或許各有千秋,但在天命之女麵前都要稍遜一籌。
那她究竟有多美呢?
宮官的原文記錄如下:
後年十五,體頎秀而豐整,麵如觀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鬢如春雲,眼如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齒細潔…領白而長,肩圓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青雲出岫,吐音如流水滴泉,無黑子創陷。
看不懂不要緊,總之按照諸位想象中最美少女的模樣上靠就行了,反正是美到了極點,美到無以複加,全身上下就找不到一處缺陷。
這裏稍微解釋一下,給秀女體檢的宮官都是女性,所有參加選秀的女孩都要脫得幹幹淨淨給她們檢查,而且每一輪篩選均是如此,總共要進行八輪篩選,也有人說是十一輪。(參加選秀的少女不得少於5000人。)
另外明朝選妃與其他朝代都不同,為了防止外戚篡權,所有妃嬪必須是平民出身,也就是說她們沒法拚爹,比的全是硬件。
比如像萬曆朝的鄭貴妃,她隻是一個屠戶家的女兒,但因其的確生得明媚嬌豔,同樣被選進了後宮,這在其他朝代是不敢想象的。
在此種海選製度下選出來的皇後,能被稱為二百多年明朝曆史上的第一美女,想來其容貌已無需再多做贅述了吧。
隻可惜她對小皇帝的影響力仍舊不及客氏,由此可見朱由校的戀母情結有多重。
皇帝大婚的過程沒什麽好說的,全是些繁瑣的禮儀,看著就叫人頭疼,反倒是客印月的態度值得一提。
這位熟婦本來應該吃醋才對,但由於周寧的出現,她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嫉妒心理已遠不如過去那麽重了。
當然,她對美到不可方物的小皇後肯定抱有敵意,隻不過周寧曾叫她要先學會隱忍,等抓到對方的把柄後再徐徐圖之,故而她也沒有鬧脾氣。(曆史上客氏在小皇帝大婚的當晚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話,搞得所有人都很尷尬,這些話後來傳到了外廷,很快就引發了言官們的新一輪彈劾,差點兒沒把她再次攆出宮。)
皇帝的大婚先放一邊。
朝廷的第二件大事指的是葉向高在收到皇帝的邀請後,終於答應出任內閣首輔主持大局,同時趙南星也接受了左光鬥、楊漣等人的舉薦,迴朝擔任太常寺少卿。
兩位東林巨頭的迴歸使東林黨人紛紛歡唿雀躍、奔走相告,那股激動勁兒貌似比出席皇帝的大婚典禮更加興奮。
趙南星是從老家直接去的京城,一到京城便去見了鄒元標,兩位老友一直密談到深夜。
次日,左光鬥、周朝瑞、楊漣、袁化中、魏大中等人先後上書,向朝廷建議改任趙南星為工部右侍郎,上允。
而葉向高則沒有選擇直奔京師,他先去了趟南直隸,與王安見了一麵。
前首輔向前內相征詢了一些對時下朝局的看法,以及宮中的大致情形,又了解了一下客、魏二人的過往經曆和政治立場,最後聊到了周寧。
王安也說不清周寧的為人,隻覺得其品行還算不錯,做事知道留有餘地,並且能在某種程度上對客、魏二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葉向高當了七年的“獨相”,深知內外廷保持和睦的重要性,更明白朝中的東林後輩不會容忍內廷幹政。
可問題是內廷本身就屬於皇權的一部分,不許內廷幹政不就等同於不許皇帝涉政嗎?哪兒有這樣的道理。
葉向高此次出山的目的從表麵上看是為了扭轉遼東危局,整肅朝堂、清明吏治,實則他是想重新搭建一個穩定的執政格局,消弭派係之間的紛爭,使朝政走上正軌。
對於執政者而言穩定才是高於一切的存在,腐敗問題在穩定麵前根本不值一提,失去了穩定執政格局的清明吏治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符合封建專製政治製度的運行邏輯。
他的個人威望是很高,短時間內足以壓製各派的爭鬥,但不管是清流還是濁流,大家爭奪的核心是利益,大夥兒不可能因為他這張老臉就放棄各自的利益,這是不現實的。
他必須要找到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做後盾。
皇權是可以依靠的力量,隻是如果把自己和皇權綁在一起,難保不會成為第二個嚴嵩。
借助東林黨的勢力來打壓群臣也有可操作性,但朝廷若隻剩下一個聲音,那他早晚會步楊廷和的後塵,福清葉家上上下下還有兩百餘口人,難道也一起給他陪葬嗎?
要知道官僚集團不可能做到鐵板一塊,文武百官中永遠不缺乏張璁那種投機分子。(張璁是嘉靖朝前期的內閣大臣,他在皇帝的支持下掀翻了權傾朝野的楊廷和。)
至於張居正的那套玩法,他連想都不敢想。
葉向高不想做“惡人”,他得給子孫後代留一條生路,還是讓宦官來“做惡”更合適,他們不在乎死後洪水滔天。
既然這個周寧能影響宮中的宦官,那就值得留心關注一下。
兩件大事說完再順帶提兩件小事:
一是徐光啟在皇帝大婚那天從老家啟程前往廣寧。
二是周寧晉升詹事府錄事,正九品。
別小瞧了這個不入流的官職,還是小皇帝拜托孫師傅去吏部走了後門才辦成的。畢竟外派還不到一個月就升官,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借著這個喘息的機會,朝廷一連辦了兩件大事。
首先是皇帝的大婚。
明史給朱由校的評價非常糟糕,完全可以用“聲名狼藉”來形容,不過他的皇後張嫣卻擁有極好的名聲。
一來這位張皇後曾多次勸勉朱由校遠離客、魏二人,在政治立場上沒有瑕疵,二來她的美貌也被公認為明朝曆代皇後之最,連惜字如金的正史都不吝溢美之詞。
也難怪她能在層層選秀中脫穎而出,以巨大的優勢登頂皇後寶座,其餘秀女或許各有千秋,但在天命之女麵前都要稍遜一籌。
那她究竟有多美呢?
宮官的原文記錄如下:
後年十五,體頎秀而豐整,麵如觀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鬢如春雲,眼如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齒細潔…領白而長,肩圓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青雲出岫,吐音如流水滴泉,無黑子創陷。
看不懂不要緊,總之按照諸位想象中最美少女的模樣上靠就行了,反正是美到了極點,美到無以複加,全身上下就找不到一處缺陷。
這裏稍微解釋一下,給秀女體檢的宮官都是女性,所有參加選秀的女孩都要脫得幹幹淨淨給她們檢查,而且每一輪篩選均是如此,總共要進行八輪篩選,也有人說是十一輪。(參加選秀的少女不得少於5000人。)
另外明朝選妃與其他朝代都不同,為了防止外戚篡權,所有妃嬪必須是平民出身,也就是說她們沒法拚爹,比的全是硬件。
比如像萬曆朝的鄭貴妃,她隻是一個屠戶家的女兒,但因其的確生得明媚嬌豔,同樣被選進了後宮,這在其他朝代是不敢想象的。
在此種海選製度下選出來的皇後,能被稱為二百多年明朝曆史上的第一美女,想來其容貌已無需再多做贅述了吧。
隻可惜她對小皇帝的影響力仍舊不及客氏,由此可見朱由校的戀母情結有多重。
皇帝大婚的過程沒什麽好說的,全是些繁瑣的禮儀,看著就叫人頭疼,反倒是客印月的態度值得一提。
這位熟婦本來應該吃醋才對,但由於周寧的出現,她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嫉妒心理已遠不如過去那麽重了。
當然,她對美到不可方物的小皇後肯定抱有敵意,隻不過周寧曾叫她要先學會隱忍,等抓到對方的把柄後再徐徐圖之,故而她也沒有鬧脾氣。(曆史上客氏在小皇帝大婚的當晚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話,搞得所有人都很尷尬,這些話後來傳到了外廷,很快就引發了言官們的新一輪彈劾,差點兒沒把她再次攆出宮。)
皇帝的大婚先放一邊。
朝廷的第二件大事指的是葉向高在收到皇帝的邀請後,終於答應出任內閣首輔主持大局,同時趙南星也接受了左光鬥、楊漣等人的舉薦,迴朝擔任太常寺少卿。
兩位東林巨頭的迴歸使東林黨人紛紛歡唿雀躍、奔走相告,那股激動勁兒貌似比出席皇帝的大婚典禮更加興奮。
趙南星是從老家直接去的京城,一到京城便去見了鄒元標,兩位老友一直密談到深夜。
次日,左光鬥、周朝瑞、楊漣、袁化中、魏大中等人先後上書,向朝廷建議改任趙南星為工部右侍郎,上允。
而葉向高則沒有選擇直奔京師,他先去了趟南直隸,與王安見了一麵。
前首輔向前內相征詢了一些對時下朝局的看法,以及宮中的大致情形,又了解了一下客、魏二人的過往經曆和政治立場,最後聊到了周寧。
王安也說不清周寧的為人,隻覺得其品行還算不錯,做事知道留有餘地,並且能在某種程度上對客、魏二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葉向高當了七年的“獨相”,深知內外廷保持和睦的重要性,更明白朝中的東林後輩不會容忍內廷幹政。
可問題是內廷本身就屬於皇權的一部分,不許內廷幹政不就等同於不許皇帝涉政嗎?哪兒有這樣的道理。
葉向高此次出山的目的從表麵上看是為了扭轉遼東危局,整肅朝堂、清明吏治,實則他是想重新搭建一個穩定的執政格局,消弭派係之間的紛爭,使朝政走上正軌。
對於執政者而言穩定才是高於一切的存在,腐敗問題在穩定麵前根本不值一提,失去了穩定執政格局的清明吏治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符合封建專製政治製度的運行邏輯。
他的個人威望是很高,短時間內足以壓製各派的爭鬥,但不管是清流還是濁流,大家爭奪的核心是利益,大夥兒不可能因為他這張老臉就放棄各自的利益,這是不現實的。
他必須要找到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做後盾。
皇權是可以依靠的力量,隻是如果把自己和皇權綁在一起,難保不會成為第二個嚴嵩。
借助東林黨的勢力來打壓群臣也有可操作性,但朝廷若隻剩下一個聲音,那他早晚會步楊廷和的後塵,福清葉家上上下下還有兩百餘口人,難道也一起給他陪葬嗎?
要知道官僚集團不可能做到鐵板一塊,文武百官中永遠不缺乏張璁那種投機分子。(張璁是嘉靖朝前期的內閣大臣,他在皇帝的支持下掀翻了權傾朝野的楊廷和。)
至於張居正的那套玩法,他連想都不敢想。
葉向高不想做“惡人”,他得給子孫後代留一條生路,還是讓宦官來“做惡”更合適,他們不在乎死後洪水滔天。
既然這個周寧能影響宮中的宦官,那就值得留心關注一下。
兩件大事說完再順帶提兩件小事:
一是徐光啟在皇帝大婚那天從老家啟程前往廣寧。
二是周寧晉升詹事府錄事,正九品。
別小瞧了這個不入流的官職,還是小皇帝拜托孫師傅去吏部走了後門才辦成的。畢竟外派還不到一個月就升官,多少有點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