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二人選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月十一日,從山海關出發的援軍抵達廣寧,明朝在關外的駐軍人數達到了一個新高,總計超過十二萬。
其中有五萬人是雜兵,守衛城池和營壘的城防部隊接近四萬人,野戰部隊多達三萬三千人。
雜兵和城防部隊散布於從山海關到廣寧的二十餘處衛所,僅廣寧城內就超過了兩萬多人,而這三萬三千人的野戰部隊全都分布在廣寧方圓一百公裏範圍內。
單就紙麵實力而言,明軍在遼東占據了壓倒性優勢,可相對應的是朝廷的財政負擔進一步加大,根本無力長期維持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前線將士的待遇必然會大幅下降。
待遇下降會削弱戰鬥力,這是一條不爭的事實,糧餉若打了折扣,士兵又憑什麽要拚命呢?
你可以用一個月3000塊的工資雇來老頭當保安,但你絕不可能用這點兒錢雇來特種兵當保鏢,道理就這麽簡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武英殿內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首先發聲的依舊是東林黨中的少壯派,他們的代表是兵部右侍郎張鶴鳴和左副都禦史楊漣。(這裏需要解釋一下,所謂少壯派並非以年齡來區分,而是依據其所站的政治立場,少壯派的立場相對激進。)
楊漣本是檢察係統的官員,按理說不該來參加軍政會議,但由於其在“移宮案”中的突出表現,故而被特許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
他第一個站出來向小皇帝執了一禮,肅聲道:“陛下,臣聞從各地派往遼東的客軍已逾六萬,每月僅糧餉的消耗就超過了三十二萬兩,若繼續與建奴對峙下去,恐非長久之計。”
“楊愛卿有何高見?”
“愚臣以為既然我軍的兵力占優,就當主動出擊尋求與建奴決戰的機會,即便不能一戰奠定勝局,至少也能重創建奴,從而扭轉眼下的被動局麵。”
如果明軍能與女真軍隊打出1比1的戰損比,楊漣的觀點自然沒問題。不就是死人嗎?我大明有的是人,就算拿人命去填,也能把努爾哈赤給活埋了。
朱由校在一個月之前也是這樣想的,不過現在就沒那麽樂觀了,他將目光投向了兵部尚書崔景榮。
可崔大人並不想發表任何意見,隻是默不作聲的站在原地,神色凝重的看著地麵。要走的人哪兒還有心思建功立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求個平穩落地。
張鶴鳴見狀,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楊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主動出擊方為上策,然代理經略薛國用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且已多次上書請辭,恐難當重任。”
朱由校已看過薛國用的請辭奏疏,同時也想好了換誰去經略遼東,但為了表現出從善如流的姿態,便又望向了師傅。
孫承宗暗自歎了口氣,心道:老夫是真的難啊。他先瞥了瞥崔景榮,再與韓爌對視了一眼,淡淡道:“臣以為遼東的局麵才剛剛穩定下來,數十萬流民尚未得到妥善安置,既然薛國用告病請辭,朝廷的確需要盡快物色一人頂替經略之職。”
用流民問題隱晦否定主動出擊的策略,先站穩道德製高點,孫大學士也真夠雞賊的。
朱由校趕緊追問道:“孫師傅可有舉薦人選?”師傅雞賊,做徒弟的也不傻。
小皇帝明明已派人召熊廷弼進京,這會兒卻玩起了裝傻充愣的把戲。
孫承宗已料到徒弟會來這一手,隻能把心一橫,慨然道:“臣舉薦……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
當官要賊,但也不能太賊,皇帝將話都遞到嘴邊了,你總不能也打馬虎眼吧?以後還想不想在朝廷裏混了。
可也不能把同僚都得罪了。
於是他頓了頓又道:“臣另舉薦王化貞巡撫遼東,協助熊廷弼籌備兵事。”
劉一燝和韓爌不約而同的微微頷首,其餘閣臣也唿出一口氣,這正是內閣的一致意見。
崔景榮也沒啥好埋怨的,他比誰都清楚熊廷弼更適合擔任遼東經略,當初推舉王化貞隻是想給張鶴鳴一個麵子,以便讓自個兒能夠平穩落地。如果王化貞能坐上巡撫的位置,他也算給了張鶴鳴一個交代。
楊漣的表情紋絲不動,他對熊廷弼沒啥好感,但還是認可對方的能力。遼東這個無底洞能盡快堵上就好,其餘都是小事。
最憤怒的人毫無疑問是張鶴鳴,他知道小皇帝對師傅言聽計從,王化貞的經略之位肯定黃了。
他就不明白,大夥兒都是東林君子,怎麽能推薦一個楚黨的骨幹去坐那麽重要的位置,遼東事關大明的半壁江山,楚黨完全可以借此東山再起。
不行,這事兒還沒完,必須把熊廷弼壓下去。
朱由校環視了一圈群臣,見無人反駁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那就讓內閣擬一份條陳,命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王化貞由代理巡撫廣寧改為巡撫遼東。”
第一項議程討論完畢,劉一燝隨即執禮道:“陛下,臣奏請複起葉向高出任吏部尚書,並進入內閣,趙南星出任太常寺少卿。”
韓爌、朱國祚、孫承宗等閣臣一起執禮道:“臣附議。”
接著崔景榮、張鶴鳴、楊漣、周朝瑞等人也執禮道:“臣附議。”
如果說複起趙南星的提議還有少數人持保留意見的話,那請葉向高出山絕對是全票通過,哪怕是其他黨派的官員也不會有異議。
東林黨的人期盼葉向高複起很好理解,畢竟是本派係的旗幟性人物,入閣立刻就能挑起朝廷的大梁,為自己人爭取更多利益。
其他派係的官員同樣希望這位大佬主持大局,因為至少在他當政的那幾年,朝廷內部鬥得不像現在這樣厲害,彼此多少都會留點兒餘地,不至於斬盡殺絕。
可惜葉向高根本不想迴來!
劉一燝、韓爌,包括孫承宗這些人都明白是怎麽迴事,可如今國事每況愈下,必須得找個能力出眾又德高望重的人物來撐住局麵才行,葉向高就是不二人選。
既然內閣請不動大佬,那就隻能讓皇帝親自出麵了。
其中有五萬人是雜兵,守衛城池和營壘的城防部隊接近四萬人,野戰部隊多達三萬三千人。
雜兵和城防部隊散布於從山海關到廣寧的二十餘處衛所,僅廣寧城內就超過了兩萬多人,而這三萬三千人的野戰部隊全都分布在廣寧方圓一百公裏範圍內。
單就紙麵實力而言,明軍在遼東占據了壓倒性優勢,可相對應的是朝廷的財政負擔進一步加大,根本無力長期維持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前線將士的待遇必然會大幅下降。
待遇下降會削弱戰鬥力,這是一條不爭的事實,糧餉若打了折扣,士兵又憑什麽要拚命呢?
你可以用一個月3000塊的工資雇來老頭當保安,但你絕不可能用這點兒錢雇來特種兵當保鏢,道理就這麽簡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武英殿內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首先發聲的依舊是東林黨中的少壯派,他們的代表是兵部右侍郎張鶴鳴和左副都禦史楊漣。(這裏需要解釋一下,所謂少壯派並非以年齡來區分,而是依據其所站的政治立場,少壯派的立場相對激進。)
楊漣本是檢察係統的官員,按理說不該來參加軍政會議,但由於其在“移宮案”中的突出表現,故而被特許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
他第一個站出來向小皇帝執了一禮,肅聲道:“陛下,臣聞從各地派往遼東的客軍已逾六萬,每月僅糧餉的消耗就超過了三十二萬兩,若繼續與建奴對峙下去,恐非長久之計。”
“楊愛卿有何高見?”
“愚臣以為既然我軍的兵力占優,就當主動出擊尋求與建奴決戰的機會,即便不能一戰奠定勝局,至少也能重創建奴,從而扭轉眼下的被動局麵。”
如果明軍能與女真軍隊打出1比1的戰損比,楊漣的觀點自然沒問題。不就是死人嗎?我大明有的是人,就算拿人命去填,也能把努爾哈赤給活埋了。
朱由校在一個月之前也是這樣想的,不過現在就沒那麽樂觀了,他將目光投向了兵部尚書崔景榮。
可崔大人並不想發表任何意見,隻是默不作聲的站在原地,神色凝重的看著地麵。要走的人哪兒還有心思建功立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求個平穩落地。
張鶴鳴見狀,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楊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主動出擊方為上策,然代理經略薛國用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且已多次上書請辭,恐難當重任。”
朱由校已看過薛國用的請辭奏疏,同時也想好了換誰去經略遼東,但為了表現出從善如流的姿態,便又望向了師傅。
孫承宗暗自歎了口氣,心道:老夫是真的難啊。他先瞥了瞥崔景榮,再與韓爌對視了一眼,淡淡道:“臣以為遼東的局麵才剛剛穩定下來,數十萬流民尚未得到妥善安置,既然薛國用告病請辭,朝廷的確需要盡快物色一人頂替經略之職。”
用流民問題隱晦否定主動出擊的策略,先站穩道德製高點,孫大學士也真夠雞賊的。
朱由校趕緊追問道:“孫師傅可有舉薦人選?”師傅雞賊,做徒弟的也不傻。
小皇帝明明已派人召熊廷弼進京,這會兒卻玩起了裝傻充愣的把戲。
孫承宗已料到徒弟會來這一手,隻能把心一橫,慨然道:“臣舉薦……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
當官要賊,但也不能太賊,皇帝將話都遞到嘴邊了,你總不能也打馬虎眼吧?以後還想不想在朝廷裏混了。
可也不能把同僚都得罪了。
於是他頓了頓又道:“臣另舉薦王化貞巡撫遼東,協助熊廷弼籌備兵事。”
劉一燝和韓爌不約而同的微微頷首,其餘閣臣也唿出一口氣,這正是內閣的一致意見。
崔景榮也沒啥好埋怨的,他比誰都清楚熊廷弼更適合擔任遼東經略,當初推舉王化貞隻是想給張鶴鳴一個麵子,以便讓自個兒能夠平穩落地。如果王化貞能坐上巡撫的位置,他也算給了張鶴鳴一個交代。
楊漣的表情紋絲不動,他對熊廷弼沒啥好感,但還是認可對方的能力。遼東這個無底洞能盡快堵上就好,其餘都是小事。
最憤怒的人毫無疑問是張鶴鳴,他知道小皇帝對師傅言聽計從,王化貞的經略之位肯定黃了。
他就不明白,大夥兒都是東林君子,怎麽能推薦一個楚黨的骨幹去坐那麽重要的位置,遼東事關大明的半壁江山,楚黨完全可以借此東山再起。
不行,這事兒還沒完,必須把熊廷弼壓下去。
朱由校環視了一圈群臣,見無人反駁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那就讓內閣擬一份條陳,命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王化貞由代理巡撫廣寧改為巡撫遼東。”
第一項議程討論完畢,劉一燝隨即執禮道:“陛下,臣奏請複起葉向高出任吏部尚書,並進入內閣,趙南星出任太常寺少卿。”
韓爌、朱國祚、孫承宗等閣臣一起執禮道:“臣附議。”
接著崔景榮、張鶴鳴、楊漣、周朝瑞等人也執禮道:“臣附議。”
如果說複起趙南星的提議還有少數人持保留意見的話,那請葉向高出山絕對是全票通過,哪怕是其他黨派的官員也不會有異議。
東林黨的人期盼葉向高複起很好理解,畢竟是本派係的旗幟性人物,入閣立刻就能挑起朝廷的大梁,為自己人爭取更多利益。
其他派係的官員同樣希望這位大佬主持大局,因為至少在他當政的那幾年,朝廷內部鬥得不像現在這樣厲害,彼此多少都會留點兒餘地,不至於斬盡殺絕。
可惜葉向高根本不想迴來!
劉一燝、韓爌,包括孫承宗這些人都明白是怎麽迴事,可如今國事每況愈下,必須得找個能力出眾又德高望重的人物來撐住局麵才行,葉向高就是不二人選。
既然內閣請不動大佬,那就隻能讓皇帝親自出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