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王守仁出馬
我的探墓筆記:1949 作者:靈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路是三尺寬的山間小路,這種小路是絕對不能走車的,不過在山區有車也不好用,最好用的還是騾馬驢這樣的大牲口。
我們走在山間小路上,路邊已經長出來綠油油的山菜,驢見到山菜就不想走了,紛紛低著頭啃,拉都拉不動。
就算是用力拽開,走幾步,還會低下頭啃了起來。
老趙說:“幹脆,讓他們吃飽了再走。驢要是餓著啊,是不肯走路的。”
我說:“還真的是蠢驢,又不是不給它們吃,到時間了給它們卸貨,輕輕鬆鬆吃不好嗎?”
書生笑著說:“要不你和驢商量一下。”
我看著周圍說:“你們發現沒有,這裏比外麵要綠很多,這裏比外麵暖和。”
老趙指著山穀盡頭的高山說:“那座山把西北風全擋住了,在這裏形成了小氣候。這裏不隻是氣溫高,降水量也比別處要大很多,你看這兩旁的鬆樹,普遍比外麵的要粗壯得多。還有這山穀,這都是千百萬年的雨水衝刷出來的。”
驢在路邊吃的很香,我們牽著驢慢慢往前走,一邊走一邊吃。
驢是真貪吃啊,最後把肚子都吃歪了,才算是肯趕路了。
不過這時候也就晌午了,我們在山穀裏的河邊找到了一片沙灘,這裏是河流的拐角處。
沙子很粗,但是很幹淨。很明顯,這是在雨季發水的時候,從上遊衝下來的,在這裏一拐彎,沙子就都被窩在了這裏。
我們在沙灘上把驢身上的物資卸下來,驢開始在地上打滾兒。
老趙支起來大鐵鍋,然後說去找點柴火。
我自告奮勇和老趙一起去,我倆上山沒多遠就看到了一棵枯萎的鬆樹,老趙一腳踹倒,我倆一人拽一根樹杈,拉著就迴來了。
老趙拿出來一把柴刀,幾下就把鬆樹給分解了。
針葉用來點火別提多好使了,最關鍵的是氣味好,燒著了有一種汽油味,讓人聞了上癮。
吃完飯休息一個小時,兩點鍾我們繼續出發。
反正又不是急著去救火,沒必要太趕。
我們倒是可以抱著旅遊的心態,這樣的話,就不會覺得累。
一邊走一邊看看風景啥的挺好的,偏偏這山穀兩側的山坡上全是墳,我們這一路下來,墳就沒斷過。估摸著,得有上萬個墳頭。
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如果這裏以前有個鎮子,風調雨順,食物充足,有幾萬人不奇怪,一代人就能有一萬座墳。要是都埋在山穀兩側,看起來可不是密密麻麻的嘛!
畢竟這裏是山區,就這麽點地方,都埋在一起自然而然。
就這樣一直走到了天快黑的時候,我們轉過一個彎的時候,突然在我們麵前就出現了一座很大的建築,遠遠看,像是一座城堡。
最關鍵的是,這座城堡一樣的建築的屋頂,是用藍色的瓦片覆蓋的。
我興奮地指著說:“你們看,大瓦房!”
城堡的牆體是用黃崗岩修建而成,縫隙裏是白灰,遠遠看去,建築完好無損。
不過當我們靠近的時候,聞到了羊糞的氣味。
這建築現在的用途是一座羊圈。
建築的門是用木柵欄擋著的,木柵欄開著,在建築物前麵有大量的羊糞球。走路的時候想躲都躲不開。
書生走到了建築物下,用手摸著牆體說:“這建築有年頭了,這用來填充縫隙的三合土是明代的工藝,成分是石灰,陶粉和河沙。清代的成分和明代的不一樣,清代裏麵會加黏土,有的還會加爐灰渣。看來我們這次是找到地方了。”
就是這時候,我們聽到了羊倌揮動鞭子的聲音。
很快,我們聽到了大量的羊叫的聲音。
羊群在羊倌和牧羊犬的護送下迴來了,就像是一群孩子一樣,跌跌撞撞進了大瓦房。
羊倌姓張,叫張金,他是個光棍漢,這地方也是他祖先發現的,從大清朝的時候就在這裏放羊。到了他這一代,就隻剩下他自己和這群羊了。
他的生活來源就是羊群,從他的體型看得出,他在這裏過得還是很滋潤的,長得健碩,衣食無憂。
同時他也很熱情地招待了我們,殺了一隻羊。
老趙要用做四川菜的方式把這隻羊變成食物,不過張金拒絕了,他告訴我們,最好的吃法其實就是用白水煮。
白水煮完了,粘上香油和蒜蓉,一口咬下去,真鮮啊!
不過老趙做的蘸水也不錯,大人不做選擇,我換著吃。
就在吃飯的時候,書生問:“張大哥,附近有沒有什麽村子啊!”
“有啊,不過房子都沒了,好像是著了大火。轉過見麵那小山包就到了村裏。”
我急著問:“對了,你在附近發現過道觀嗎?”
張金手裏抓著羊腿在往下撕肉呢,一聽我這話,頓時放下了手裏的羊肉,指著外麵說:“北邊的高山你看到了吧,那是鳳凰山,在那半山腰有一座不大的道觀,叫白雲觀,不過沒有道士了,早就荒廢了。從那出去到外麵,起碼要走一天一夜,現在的人吃不了這個苦了。最關鍵的是,那山上時常下大霧,年紀大一些的人,一不注意就摔死了。”
我說:“那前麵被火燒了的村叫啥村你知道嗎?”
“牛家莊啊!這兩邊的墳地你們沒看嗎?墓碑上都寫得清清楚楚。”
書生聽了之後,一拍大腿說:“沒錯了,就是這裏。”
我說:“我就說吧,我這夢準著呢,這都是狐三太爺指點迷津,不然我們肯定就錯過了。”
老趙也撓著頭皮說:“這可是真的邪了嘿!”
蕭安笑著說:“這還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王守仁,看來你是個幸運星啊!”
我把胸脯拍得砰砰響,我說:“我是誰啊,我可是王大少!”
我們對張金說是來研究中華曆史古跡的,張金頓時對我們肅然起敬起來。
最後我們還是拿了三塊現大洋給張金,算是我們這頓飯的夥食費。張金開始的時候不收,但是我們執意給,張金開開心心收下了。
兄弟們千萬要明白一個道理,錢,誰都喜歡。
我也沒想到會這麽順利就找到了,這還真的是,王守仁出馬,一個頂倆啊!
我們走在山間小路上,路邊已經長出來綠油油的山菜,驢見到山菜就不想走了,紛紛低著頭啃,拉都拉不動。
就算是用力拽開,走幾步,還會低下頭啃了起來。
老趙說:“幹脆,讓他們吃飽了再走。驢要是餓著啊,是不肯走路的。”
我說:“還真的是蠢驢,又不是不給它們吃,到時間了給它們卸貨,輕輕鬆鬆吃不好嗎?”
書生笑著說:“要不你和驢商量一下。”
我看著周圍說:“你們發現沒有,這裏比外麵要綠很多,這裏比外麵暖和。”
老趙指著山穀盡頭的高山說:“那座山把西北風全擋住了,在這裏形成了小氣候。這裏不隻是氣溫高,降水量也比別處要大很多,你看這兩旁的鬆樹,普遍比外麵的要粗壯得多。還有這山穀,這都是千百萬年的雨水衝刷出來的。”
驢在路邊吃的很香,我們牽著驢慢慢往前走,一邊走一邊吃。
驢是真貪吃啊,最後把肚子都吃歪了,才算是肯趕路了。
不過這時候也就晌午了,我們在山穀裏的河邊找到了一片沙灘,這裏是河流的拐角處。
沙子很粗,但是很幹淨。很明顯,這是在雨季發水的時候,從上遊衝下來的,在這裏一拐彎,沙子就都被窩在了這裏。
我們在沙灘上把驢身上的物資卸下來,驢開始在地上打滾兒。
老趙支起來大鐵鍋,然後說去找點柴火。
我自告奮勇和老趙一起去,我倆上山沒多遠就看到了一棵枯萎的鬆樹,老趙一腳踹倒,我倆一人拽一根樹杈,拉著就迴來了。
老趙拿出來一把柴刀,幾下就把鬆樹給分解了。
針葉用來點火別提多好使了,最關鍵的是氣味好,燒著了有一種汽油味,讓人聞了上癮。
吃完飯休息一個小時,兩點鍾我們繼續出發。
反正又不是急著去救火,沒必要太趕。
我們倒是可以抱著旅遊的心態,這樣的話,就不會覺得累。
一邊走一邊看看風景啥的挺好的,偏偏這山穀兩側的山坡上全是墳,我們這一路下來,墳就沒斷過。估摸著,得有上萬個墳頭。
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如果這裏以前有個鎮子,風調雨順,食物充足,有幾萬人不奇怪,一代人就能有一萬座墳。要是都埋在山穀兩側,看起來可不是密密麻麻的嘛!
畢竟這裏是山區,就這麽點地方,都埋在一起自然而然。
就這樣一直走到了天快黑的時候,我們轉過一個彎的時候,突然在我們麵前就出現了一座很大的建築,遠遠看,像是一座城堡。
最關鍵的是,這座城堡一樣的建築的屋頂,是用藍色的瓦片覆蓋的。
我興奮地指著說:“你們看,大瓦房!”
城堡的牆體是用黃崗岩修建而成,縫隙裏是白灰,遠遠看去,建築完好無損。
不過當我們靠近的時候,聞到了羊糞的氣味。
這建築現在的用途是一座羊圈。
建築的門是用木柵欄擋著的,木柵欄開著,在建築物前麵有大量的羊糞球。走路的時候想躲都躲不開。
書生走到了建築物下,用手摸著牆體說:“這建築有年頭了,這用來填充縫隙的三合土是明代的工藝,成分是石灰,陶粉和河沙。清代的成分和明代的不一樣,清代裏麵會加黏土,有的還會加爐灰渣。看來我們這次是找到地方了。”
就是這時候,我們聽到了羊倌揮動鞭子的聲音。
很快,我們聽到了大量的羊叫的聲音。
羊群在羊倌和牧羊犬的護送下迴來了,就像是一群孩子一樣,跌跌撞撞進了大瓦房。
羊倌姓張,叫張金,他是個光棍漢,這地方也是他祖先發現的,從大清朝的時候就在這裏放羊。到了他這一代,就隻剩下他自己和這群羊了。
他的生活來源就是羊群,從他的體型看得出,他在這裏過得還是很滋潤的,長得健碩,衣食無憂。
同時他也很熱情地招待了我們,殺了一隻羊。
老趙要用做四川菜的方式把這隻羊變成食物,不過張金拒絕了,他告訴我們,最好的吃法其實就是用白水煮。
白水煮完了,粘上香油和蒜蓉,一口咬下去,真鮮啊!
不過老趙做的蘸水也不錯,大人不做選擇,我換著吃。
就在吃飯的時候,書生問:“張大哥,附近有沒有什麽村子啊!”
“有啊,不過房子都沒了,好像是著了大火。轉過見麵那小山包就到了村裏。”
我急著問:“對了,你在附近發現過道觀嗎?”
張金手裏抓著羊腿在往下撕肉呢,一聽我這話,頓時放下了手裏的羊肉,指著外麵說:“北邊的高山你看到了吧,那是鳳凰山,在那半山腰有一座不大的道觀,叫白雲觀,不過沒有道士了,早就荒廢了。從那出去到外麵,起碼要走一天一夜,現在的人吃不了這個苦了。最關鍵的是,那山上時常下大霧,年紀大一些的人,一不注意就摔死了。”
我說:“那前麵被火燒了的村叫啥村你知道嗎?”
“牛家莊啊!這兩邊的墳地你們沒看嗎?墓碑上都寫得清清楚楚。”
書生聽了之後,一拍大腿說:“沒錯了,就是這裏。”
我說:“我就說吧,我這夢準著呢,這都是狐三太爺指點迷津,不然我們肯定就錯過了。”
老趙也撓著頭皮說:“這可是真的邪了嘿!”
蕭安笑著說:“這還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王守仁,看來你是個幸運星啊!”
我把胸脯拍得砰砰響,我說:“我是誰啊,我可是王大少!”
我們對張金說是來研究中華曆史古跡的,張金頓時對我們肅然起敬起來。
最後我們還是拿了三塊現大洋給張金,算是我們這頓飯的夥食費。張金開始的時候不收,但是我們執意給,張金開開心心收下了。
兄弟們千萬要明白一個道理,錢,誰都喜歡。
我也沒想到會這麽順利就找到了,這還真的是,王守仁出馬,一個頂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