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有點不適應,特別是對一個平時比較溫和,不愛表達的人。
在這種情緒探索的過程中,最好有一個知心信任的朋友陪伴,他能夠耐心地鼓勵和傾聽,對你的感情適當共鳴,但不進行過多的判斷和評價(這個工作在諮詢室是諮詢師做的)。
【接著,在說出自己的感覺以後,試著列出,引起自己這種感覺的類似情景。】
這種列出情景的方法,就像在迴答問題一樣,這是高珮抄下解決問題的第二個辦法,內心產生的念頭。
【可以使用電視節目、流行歌曲、小說文學中的人際情景,試著在這裏麵,發現類似的主題,然後迴憶自己的這種情緒,引起了哪些記憶。】
高珮把後綴的句子一並抄了下來,邊抄邊內心不住的感歎,這書呀,是好書!內容也杠杠滴!
就是,這三兩句簡短地句子,抄起來也不短。
特別是有關自己童年生活的記憶,試著大聲說出這些記憶,並試著發現這些記憶讓你產生的想法,找到裏麵的某種,自我貶低或傷害的思維方式(不合理思維),然後私下釋放這些壓抑的情緒。
情緒需要通過釋放,才能緩解。
有些不適合公開表達的憤怒,可以私下針對假想對象,進行自我訴說(類似格式塔療法中的空椅技術),或者進行一些激烈的體育運動。
有些人情緒不好時去跑步健身,有些人也會使用寫作和幽默的方式。
隻有在原先淤積的憤怒,排解幹淨以後,才能更恰當地應對,可能引發憤怒的新場景。
學會“溫柔”地公開表達憤怒。
高珮邊摘抄邊迴憶文中描寫的內容,內心深處泛起一圈一圈漣漪。
溫柔並不等於沒有憤怒,也不等於壓抑憤怒。
相反,它是一個誠實理智麵對憤怒的姿態,通過聰明合適的方式把憤怒排解出去。
通過文字,高珮感覺自己在慢慢被治愈。
這裏推薦一個表達感覺中的“i”message,先描述相關人物的行為,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比如,一個朋友以不合適的方式,公開批評你,你感覺到了不滿,但沒必要臭罵他一頓。
“你是個不夠意思厚顏無恥的混蛋!”相反可以這麽說。
“你在別人麵前批評時,我感到很不舒服,有種背叛的感覺。”
表達情緒的過程中,你需要明確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負責。
避免把個人的看法當做完全的事實,同時要描述事情發生的具體場景,小心描述時,過度概括化和絕對化。
你也可以進一步指出,希望怎樣的改變,比如“批評前,最好和我商量一下,口氣不要那麽尖銳刻薄”。
這樣表達憤怒的方式,或許比直接爆發更加有效,也許這些認知自助方法,一開始會運用得比較生硬。
但是慢慢的,你會發現,它會代替你原有的不合理思維,你也可以更輕鬆自如地,消除和控製憤怒。
另外,想探索和緩解負麵自我的朋友,也可以去尋找合適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看到這裏,高珮把書闔上了,看了幾個小時的書,眼睛都有點酸澀腫脹了,得起來活動,出門走走。
走著走著,就到了蕊寶家門前。
“蕊寶~蕊寶~”高珮大聲唿喊。
“蕊寶,蕊寶!”高珮叫了好幾聲,沒人應答。
“蕊寶!蕊寶!”高珮站在東街的馬路上,衝著樓上,喊了半天,樓上還是沒反應。
看著窗簾那都沒動靜,高珮判斷,蕊寶應該是不在家。
高珮提起的興致,一下子矮了下去。
“唉,迴家吧!”高珮懨懨地往迴走。
走著走著,就想起以前和蕊寶相處的情節。
蕊寶曾經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名言’來,她說:“作為女兒,隻要家裏有兒子,爸媽就不可能最愛你。”
“但即便如此,父母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這兩個結論,經常在高珮心裏倒來倒去,讓她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辛酸。
該心涼,還是該心暖。
該滿足,還是該聲討。
高珮家裏除了高珮一個女兒,還有一個男丁,老大是高珮的兄長,高珮是妹妹。
小時候,哥哥和高珮就不大對付,總是吵架,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爭吵個不停,似乎要比較出個高低。
父母為此操碎了不少心。
高珮性格要乖張點,每次被哥哥打趣,或是捉弄了,被哥哥氣到不行,拿哥哥沒辦法的時候,高珮就會忍不住大聲吼叫。
“啊!!!”聲音分貝高亢而尖銳。
聽在媽媽耳裏麵,就會覺得作為妹妹的高珮,實在是太不懂事了!
特別是媽媽很忙的時候,無暇分身來照看其他的事物,高珮兄妹倆鬧得動靜大,高珮媽媽就氣不打一出來。
覺得高珮吵鬧到了她做事,然後停下手中的活計,順手抄起小棍子,站起身,就朝著高珮走過來。
媽媽生氣的時候,誰也阻擋不了媽媽,尤其是,媽媽一副“誰敢阻擋我”的架勢。
高珮打心眼兒裏,說不怕是假的。
有時候,也會受到劈頭蓋臉的一頓打,甚至脖頸,麵部,都會無辜受到波及。
疼嗎?高珮內心聽到有個聲音在問自己。
在當時的小高珮眼裏麵,當然疼!
隻要媽媽拿起小棍子來,一頓打是免不了的了。
高珮總是被開打的那個,眼淚噙出眼眶的時候,要有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特別是沒人幫助你,站出來和你保持在同一陣營線上,好像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
高珮感覺自己就像一條流浪狗。
這種感覺糟透了。真心糟透了!
委屈的時候,高珮就會忍不住叫嚷。
“媽媽,這不公平!”
“哥哥也有錯,為什麽不打他!”
“憑什麽每次挨揍的都是我!”
“媽媽,你偏心……”
“媽媽隻愛哥哥不愛我……”
“高珮珮是撿來的,哥哥才是媽媽親生的……”
開始,高珮的控詞還是起作用的。
每次,高珮被哥哥捉弄的鬼吼鬼叫。
媽媽知道哥哥才是始作俑者,所以哥哥也免不了一頓棍棒的伺候。
看到哥哥挨揍,高珮算是如意了。
哥哥在旁邊挨揍時,高珮得意的眯起了眼,朝哥哥又是點頭,又是吐舌頭,擠眉弄眼的。
一副“小人得誌”模樣,把哥哥氣的不行。
有時候會氣急敗壞的衝高珮說:“哼!笑什麽笑。你這個多舌怪、偷告豬……”
現在想來,以前的那些形容詞還是挺搞笑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高珮漸漸在長大。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高珮心裏慢慢冒出了想法。
高珮上小學時,班裏的同學是各種各樣。
有家庭條件優沃的,也有家境貧寒的,有素質良好的學生,也有出口成“髒”的同學。
有脾氣暴躁,難以接近的同學。
自然就有乖巧,平易近人又討人喜歡的小夥伴。
可不巧。
高珮所在的班級裏,沒有多少好相處的同學。
大家不會因為你是某個人某個身份,就對你多高看一眼。
因為高珮是轉學來的,所以免不了被原班同學欺生。
雖然沒有多少善良的同學存在,但隻求不落井下石真的已經很好了。
那會兒,高珮班裏的同學比較調皮,基於男生。
有好事的同學,為捉弄高珮,就給高珮起了些外號。
雖然沒有給高珮帶來多少影響,但在學校裏,隻要聽見那些同學叫著這些外號,就連女生也跟著稱唿,高珮還是覺得有點困擾。
高珮記得,自己轉學來沒多久,就被同學起綽號。
每天早晨,來學校的同學差不多的時候,一大幫人跑到教室外麵,走廊上的窗子邊,隔著窗子起哄。
“荷包蛋,鵪鶉蛋,炸雞蛋,煮雞蛋,雞棒腿、蛋炒飯……”
沒錯,高珮被人起的綽號就叫“荷包蛋”。
唿聲最高,喊的次數最多的綽號也是“荷包蛋”。
這讓高珮很是鬱悶。
這得多愛吃雞蛋呐!起那麽多和雞蛋相關的綽號,要不就是蛋。
如果是換做其他人,女生的話,早就承受不住這般起綽號的壓力,而羞愧的要哭了。
可,高珮,不在這一列。
剛開始,高珮采取不理睬的態度。
想著是新鮮感的緣故吧,過一陣子,就好了。
不知後來,是誰傳出去的,好像高年級、低年級的學姐和學弟們,都知道了“荷包蛋”(高珮)的存在。
那些一年級的“小屁孩兒”們,聽見高珮同班的同學們,這樣叫高珮。
想是好奇,覺得好玩,也會衝著高珮來一句“荷包蛋”……
有幾次,高珮鬱悶的反問那些小學弟們。
“你們知道什麽是‘荷包蛋’嗎?”
“嗯,不知道。”
弄得高珮哭笑不得,真是一群小孩子呀。
放學迴到家,高珮打開作業本,準備寫作業。
“珮珮,來幫媽媽搭把手,去拿個碗來盛菜……”
高珮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彎腰從櫥櫃裏,拿出個碗,遞給媽媽。
轉身坐下,拿起筆,接著完成作業,媽媽的聲音又響起。
“高珮,幫媽媽撿出香菜來……”
高珮把筆放下,擱下作業,走到媽媽跟前,認真的撿起香菜來。
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撿菜的光榮使命。
“媽媽,我弄好了。”
“好。”媽媽隨口答道。
“那我寫作業去啦。”
高珮撒歡兒跑到桌子旁,繼續把作業拾起來接著寫。
還沒寫多少呢,作業還有一大半沒完成,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高珮!”
“媽媽,我在。有什麽事?”
“幫媽媽拿出點鹽來,沒鹽了。”
鍋裏的菜滋啦滋啦地歡快唱著歌。
媽媽拿著炒菜的鏟子在鍋裏奮力地揮舞著。
箭在弦上。
高珮明白,這一刻,媽媽等著放鹽的焦急心態。
迅速打開櫥櫃第二層,果然在右下角,發現了沒剪開包裝袋的鹽。
高珮手一伸,就把鹽拿在手裏,沿著包裝袋的邊角剪開了一個斜口,把鹽倒進盛鹽的盒子裏,剩下的就擺放在櫃子裏。
每天的日子都是不厭其煩的重複上一天的所有過程。
如同磨坊主人家裏的那個石磨旁邊的那頭小驢。
一個勁兒,圍著石磨,轉呀轉。
不停歇。
高珮覺得自己仿佛變成了那頭小驢中的一員。
是不是花眼了。
怎麽作業還沒寫完呢。
恍惚著,一天的日子又悄悄地溜過去。
</p>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有點不適應,特別是對一個平時比較溫和,不愛表達的人。
在這種情緒探索的過程中,最好有一個知心信任的朋友陪伴,他能夠耐心地鼓勵和傾聽,對你的感情適當共鳴,但不進行過多的判斷和評價(這個工作在諮詢室是諮詢師做的)。
【接著,在說出自己的感覺以後,試著列出,引起自己這種感覺的類似情景。】
這種列出情景的方法,就像在迴答問題一樣,這是高珮抄下解決問題的第二個辦法,內心產生的念頭。
【可以使用電視節目、流行歌曲、小說文學中的人際情景,試著在這裏麵,發現類似的主題,然後迴憶自己的這種情緒,引起了哪些記憶。】
高珮把後綴的句子一並抄了下來,邊抄邊內心不住的感歎,這書呀,是好書!內容也杠杠滴!
就是,這三兩句簡短地句子,抄起來也不短。
特別是有關自己童年生活的記憶,試著大聲說出這些記憶,並試著發現這些記憶讓你產生的想法,找到裏麵的某種,自我貶低或傷害的思維方式(不合理思維),然後私下釋放這些壓抑的情緒。
情緒需要通過釋放,才能緩解。
有些不適合公開表達的憤怒,可以私下針對假想對象,進行自我訴說(類似格式塔療法中的空椅技術),或者進行一些激烈的體育運動。
有些人情緒不好時去跑步健身,有些人也會使用寫作和幽默的方式。
隻有在原先淤積的憤怒,排解幹淨以後,才能更恰當地應對,可能引發憤怒的新場景。
學會“溫柔”地公開表達憤怒。
高珮邊摘抄邊迴憶文中描寫的內容,內心深處泛起一圈一圈漣漪。
溫柔並不等於沒有憤怒,也不等於壓抑憤怒。
相反,它是一個誠實理智麵對憤怒的姿態,通過聰明合適的方式把憤怒排解出去。
通過文字,高珮感覺自己在慢慢被治愈。
這裏推薦一個表達感覺中的“i”message,先描述相關人物的行為,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比如,一個朋友以不合適的方式,公開批評你,你感覺到了不滿,但沒必要臭罵他一頓。
“你是個不夠意思厚顏無恥的混蛋!”相反可以這麽說。
“你在別人麵前批評時,我感到很不舒服,有種背叛的感覺。”
表達情緒的過程中,你需要明確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負責。
避免把個人的看法當做完全的事實,同時要描述事情發生的具體場景,小心描述時,過度概括化和絕對化。
你也可以進一步指出,希望怎樣的改變,比如“批評前,最好和我商量一下,口氣不要那麽尖銳刻薄”。
這樣表達憤怒的方式,或許比直接爆發更加有效,也許這些認知自助方法,一開始會運用得比較生硬。
但是慢慢的,你會發現,它會代替你原有的不合理思維,你也可以更輕鬆自如地,消除和控製憤怒。
另外,想探索和緩解負麵自我的朋友,也可以去尋找合適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看到這裏,高珮把書闔上了,看了幾個小時的書,眼睛都有點酸澀腫脹了,得起來活動,出門走走。
走著走著,就到了蕊寶家門前。
“蕊寶~蕊寶~”高珮大聲唿喊。
“蕊寶,蕊寶!”高珮叫了好幾聲,沒人應答。
“蕊寶!蕊寶!”高珮站在東街的馬路上,衝著樓上,喊了半天,樓上還是沒反應。
看著窗簾那都沒動靜,高珮判斷,蕊寶應該是不在家。
高珮提起的興致,一下子矮了下去。
“唉,迴家吧!”高珮懨懨地往迴走。
走著走著,就想起以前和蕊寶相處的情節。
蕊寶曾經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名言’來,她說:“作為女兒,隻要家裏有兒子,爸媽就不可能最愛你。”
“但即便如此,父母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這兩個結論,經常在高珮心裏倒來倒去,讓她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辛酸。
該心涼,還是該心暖。
該滿足,還是該聲討。
高珮家裏除了高珮一個女兒,還有一個男丁,老大是高珮的兄長,高珮是妹妹。
小時候,哥哥和高珮就不大對付,總是吵架,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爭吵個不停,似乎要比較出個高低。
父母為此操碎了不少心。
高珮性格要乖張點,每次被哥哥打趣,或是捉弄了,被哥哥氣到不行,拿哥哥沒辦法的時候,高珮就會忍不住大聲吼叫。
“啊!!!”聲音分貝高亢而尖銳。
聽在媽媽耳裏麵,就會覺得作為妹妹的高珮,實在是太不懂事了!
特別是媽媽很忙的時候,無暇分身來照看其他的事物,高珮兄妹倆鬧得動靜大,高珮媽媽就氣不打一出來。
覺得高珮吵鬧到了她做事,然後停下手中的活計,順手抄起小棍子,站起身,就朝著高珮走過來。
媽媽生氣的時候,誰也阻擋不了媽媽,尤其是,媽媽一副“誰敢阻擋我”的架勢。
高珮打心眼兒裏,說不怕是假的。
有時候,也會受到劈頭蓋臉的一頓打,甚至脖頸,麵部,都會無辜受到波及。
疼嗎?高珮內心聽到有個聲音在問自己。
在當時的小高珮眼裏麵,當然疼!
隻要媽媽拿起小棍子來,一頓打是免不了的了。
高珮總是被開打的那個,眼淚噙出眼眶的時候,要有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特別是沒人幫助你,站出來和你保持在同一陣營線上,好像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
高珮感覺自己就像一條流浪狗。
這種感覺糟透了。真心糟透了!
委屈的時候,高珮就會忍不住叫嚷。
“媽媽,這不公平!”
“哥哥也有錯,為什麽不打他!”
“憑什麽每次挨揍的都是我!”
“媽媽,你偏心……”
“媽媽隻愛哥哥不愛我……”
“高珮珮是撿來的,哥哥才是媽媽親生的……”
開始,高珮的控詞還是起作用的。
每次,高珮被哥哥捉弄的鬼吼鬼叫。
媽媽知道哥哥才是始作俑者,所以哥哥也免不了一頓棍棒的伺候。
看到哥哥挨揍,高珮算是如意了。
哥哥在旁邊挨揍時,高珮得意的眯起了眼,朝哥哥又是點頭,又是吐舌頭,擠眉弄眼的。
一副“小人得誌”模樣,把哥哥氣的不行。
有時候會氣急敗壞的衝高珮說:“哼!笑什麽笑。你這個多舌怪、偷告豬……”
現在想來,以前的那些形容詞還是挺搞笑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高珮漸漸在長大。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高珮心裏慢慢冒出了想法。
高珮上小學時,班裏的同學是各種各樣。
有家庭條件優沃的,也有家境貧寒的,有素質良好的學生,也有出口成“髒”的同學。
有脾氣暴躁,難以接近的同學。
自然就有乖巧,平易近人又討人喜歡的小夥伴。
可不巧。
高珮所在的班級裏,沒有多少好相處的同學。
大家不會因為你是某個人某個身份,就對你多高看一眼。
因為高珮是轉學來的,所以免不了被原班同學欺生。
雖然沒有多少善良的同學存在,但隻求不落井下石真的已經很好了。
那會兒,高珮班裏的同學比較調皮,基於男生。
有好事的同學,為捉弄高珮,就給高珮起了些外號。
雖然沒有給高珮帶來多少影響,但在學校裏,隻要聽見那些同學叫著這些外號,就連女生也跟著稱唿,高珮還是覺得有點困擾。
高珮記得,自己轉學來沒多久,就被同學起綽號。
每天早晨,來學校的同學差不多的時候,一大幫人跑到教室外麵,走廊上的窗子邊,隔著窗子起哄。
“荷包蛋,鵪鶉蛋,炸雞蛋,煮雞蛋,雞棒腿、蛋炒飯……”
沒錯,高珮被人起的綽號就叫“荷包蛋”。
唿聲最高,喊的次數最多的綽號也是“荷包蛋”。
這讓高珮很是鬱悶。
這得多愛吃雞蛋呐!起那麽多和雞蛋相關的綽號,要不就是蛋。
如果是換做其他人,女生的話,早就承受不住這般起綽號的壓力,而羞愧的要哭了。
可,高珮,不在這一列。
剛開始,高珮采取不理睬的態度。
想著是新鮮感的緣故吧,過一陣子,就好了。
不知後來,是誰傳出去的,好像高年級、低年級的學姐和學弟們,都知道了“荷包蛋”(高珮)的存在。
那些一年級的“小屁孩兒”們,聽見高珮同班的同學們,這樣叫高珮。
想是好奇,覺得好玩,也會衝著高珮來一句“荷包蛋”……
有幾次,高珮鬱悶的反問那些小學弟們。
“你們知道什麽是‘荷包蛋’嗎?”
“嗯,不知道。”
弄得高珮哭笑不得,真是一群小孩子呀。
放學迴到家,高珮打開作業本,準備寫作業。
“珮珮,來幫媽媽搭把手,去拿個碗來盛菜……”
高珮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彎腰從櫥櫃裏,拿出個碗,遞給媽媽。
轉身坐下,拿起筆,接著完成作業,媽媽的聲音又響起。
“高珮,幫媽媽撿出香菜來……”
高珮把筆放下,擱下作業,走到媽媽跟前,認真的撿起香菜來。
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撿菜的光榮使命。
“媽媽,我弄好了。”
“好。”媽媽隨口答道。
“那我寫作業去啦。”
高珮撒歡兒跑到桌子旁,繼續把作業拾起來接著寫。
還沒寫多少呢,作業還有一大半沒完成,時間一點一點流逝。
“高珮!”
“媽媽,我在。有什麽事?”
“幫媽媽拿出點鹽來,沒鹽了。”
鍋裏的菜滋啦滋啦地歡快唱著歌。
媽媽拿著炒菜的鏟子在鍋裏奮力地揮舞著。
箭在弦上。
高珮明白,這一刻,媽媽等著放鹽的焦急心態。
迅速打開櫥櫃第二層,果然在右下角,發現了沒剪開包裝袋的鹽。
高珮手一伸,就把鹽拿在手裏,沿著包裝袋的邊角剪開了一個斜口,把鹽倒進盛鹽的盒子裏,剩下的就擺放在櫃子裏。
每天的日子都是不厭其煩的重複上一天的所有過程。
如同磨坊主人家裏的那個石磨旁邊的那頭小驢。
一個勁兒,圍著石磨,轉呀轉。
不停歇。
高珮覺得自己仿佛變成了那頭小驢中的一員。
是不是花眼了。
怎麽作業還沒寫完呢。
恍惚著,一天的日子又悄悄地溜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