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似乎都歸於平靜。這幾天小紅那邊好象也不再做什麽噩夢。但若男心裏卻十分清楚—一肯定還會有事情發生。
她也不再堅持去否定什麽東西了,因為她越否定,得到的結論卻越肯定,如果再去否定它,那就是在自己欺騙自己了。
這些天,若男買了好多《周易》方麵的書,仔細研讀。她要從中找出一些答案來,可《易經》何其深奧,她又是剛剛接觸,要找出答案來談何容易。
若男媽媽在市文化局工作,見若男研究這些好生奇怪。一個從不信神信鬼的人居然能對《易經》感興趣。便再三追問。若男隻是推說《易經》是一門非常深奧的科學,自己想研究研究,多學點知識總沒壞處吧。
“科學?”若男媽媽不屑一顧地說,“我們單位的幾個老夫子們成天沒事幹,探討什麽《易經》啦,八卦啦,還說起什麽鬼呀神的,不務正業。我試著讓他們給算算,結果沒一樣靈的,我看你還是趁早別看這東西,免得走火入魔。”
市文化局的工作不忙,平時遲到、早退、沒事請假不來上班是常事,自然閑人較多。若男想:這些閑人都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他們研究的結果肯定錯不了,和他們交流一下一定會事半功倍。想到這兒,便和媽媽撒嬌道:“爸爸都邀請我去他們單位玩兒了,你也不讓我去你們單位,我今天就要去。”
“去我們單位?”若男媽媽不知她要幹什麽,“我們單位成天就是喝茶水、看報紙、
沒事幹瞎聊天,你要是不嫌悶就去。“
市文化局就在離市中心不遠的一座三層舊樓上,後麵還有一個小院,地方不大,卻顯得古樸、寧靜。
這裏的確象若男媽媽所說的情況,都快到九點半了,人還沒到齊,到了也無事可做。
若男找了個借口,便到各屋轉了起來。
她雖是個女孩子,可性格向來活潑大方,跟誰都自來熟。不一會就和隔壁的兩個老學究聊上了。
“現在的年輕人找人算卦的多,但學算卦的少,你這個小女娃倒是與眾不同哇。”靠窗坐的姓齊的老頭兒說。
若男知道,和這些文謅謅的老頭們打交道,得裝得謙恭。好學的樣子,便說:“我也是初學,有好多不懂的,想向您幾位老前輩請教。”
“但不知你要請教何事?”坐在老齊頭對麵的姓金的老頭說。
現在就開拽了,若男心道。嘴上卻趕忙說:“現在的這些風水術、麻衣神像、驅鬼畫符等,據說都起源於《易經》,那麽《易經》中是否也包含了鬼神之術呢?”對若男來說,與其說是在研究《易經》,不如說是在研究鬼神,她想盡快找到小紅那件事的答案。
先是謙讓了一番,老金頭便開口道:“按說呢,你前麵說的這幾種都是具體的運用方法,《易經》才是基本理論,當然了,《易經》的科學性是不容懷疑的,而那幾種嘛,有人說那是封建糟粕,值得探討,值得探討。”
若男覺得老頭說的挺沒道理,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便道:“照您的話說,基本理論是科學的,而運用方法卻是糟粕了?”
這就是代溝。經曆的不同,往往帶來思想方法的不同,以及看問題角度的不同。若男沒有那麽複雜的經曆,自然不能理解老金頭的想法。
見若男的話讓老金有些難以迴答,老齊便插話道:“人家小女娃跟你求教點事,你就別拿一把了,現在又不是那個年代了,說說怕什麽,還怕有人抓你辮子?”
老金見周圍沒別人,便開口說:“好吧,那我就說說。”
他下意識地把手裏的書、筆往旁邊推了推,若男看出他是準備高談闊論了。
“照我的理解,象奇門遁甲、陰陽風水等都是很有道理的,現在許多搞建築的、搞設計的還都在使用著。雖然國家不提倡,但是誰也不願觸黴頭,都想平安順達。畢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呀。至於驅鬼畫符這類東西嘛,就很難說了。有些東西用現代人的觀點是很難解釋得通的。”
若男見他說到關鍵處停下來,連忙問:“那您說這鬼神之說到底是真是假呢?”
老金想了一下,說:“《易經》實際上是介於宗教神學和哲學之間的理論經典,也就是說,《易經》是在肯定存在鬼神的基礎上才創造出的理論。神、鬼、人分處天界、冥界、凡界,這三界互有邊界,各有戒律。古代人認為占卦、卜噬就是神鬼之術,因此占卦前都要祭祀鬼神、天地。”
“您剛才說三界各有邊界,有沒有冥界越界到凡界的情況出現呢?”若男的問話越來越接近主題。
“傳說中是有的。最典型的,就是張天師的傳說了,這些傳說所反映的都是在冥界、凡界缺乏約束時的事。”
“是什麽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呢?”
“你說的是見鬼的情況。”老齊好象有點不甘寂寞,便插話道,“這種情況的傳說就太多了,至於原因嘛,”他看了看老金,似乎有所謙讓,老金連忙說:“這方麵還是你講得透些。”
老齊謙讓了幾句,便不再客氣,講道:“冥界的越界,我認為主要是來自人間的影響,傳說中的冤魂厲鬼,哪一個不是由人間悲劇引發的呢?”
說到這,老齊似乎有些激動,若男覺得他不象在說鬼神,倒象在說人間的不平,似乎他本人就有著不平的經曆。
老齊喝了口水,接著說道:“人間的冤無處去伸,有的人便去求神,有的人就去求鬼。鬼神的越界竟成了人間的需求。我們西南地區過去傳說有‘巫蠱之術’,照我的理解,就是凡界的人啟動冥界的力量,傷害他人甚至索取他人性命。沒有人間的不平,誰敢去動用冥界的力量呢?對了,這‘巫蠱之術’的說法有點象東南亞地區的‘降頭’。”
巫蠱?難道小紅被人用巫蠱之術詛咒了?若男過去曾聽說過巫蠱、魘鎮的事,如用針刺小布人,可沒相信過這類事情,現在把它和小紅的事聯係起來,竟讓她有點毛骨悚然。
“巫蠱之術現在已經失傳了吧。”若男見老齊停頓下來,便趕忙再提起這個話題。
“不好說。”老齊有些諱莫如深。
“那傳說中的巫蠱之術是怎麽用的?用的後果又是什麽?”若男對這個話題緊追不舍。她認定,小紅的事很可能跟這類事情有關。
“古人追求懲罰的公平,要同態複仇。我認為,這可能跟巫蠱的起源有關,至於具體施巫蠱之術的方法嘛,還沒有文獻記載,也沒聽說誰見過怎麽用。”
這時老金插話道:“從這裏也能看出為人處世之道,多與人為善,少得罪人。看著不起眼的人,沒準兒會這一手,得罪了他,給你來一下,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對了,我們說的是不是遠了點,還是說《易經》吧。”
和兩人聊了一會,不知不覺的一上午便過去了,若男媽媽推門進來:“我就知道你會在這兒,這迴你們可有的聊了。”
老齊知道她不信這些,便又象開玩笑,又象故意氣她道:“令千金既然有事求教,老朽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令千金可是聰明的緊呐。”
“真不知道她怎麽對這些虛無的事情感興趣了。”若男媽媽咕噥道。
“可不能這麽說。”老齊說道。
若男怕媽媽和二人打上嘴仗,連忙辭謝二人,和媽媽一起出來,摟著媽媽說:“中午我想吃紅燒魚,你給我做吧。”
她也不再堅持去否定什麽東西了,因為她越否定,得到的結論卻越肯定,如果再去否定它,那就是在自己欺騙自己了。
這些天,若男買了好多《周易》方麵的書,仔細研讀。她要從中找出一些答案來,可《易經》何其深奧,她又是剛剛接觸,要找出答案來談何容易。
若男媽媽在市文化局工作,見若男研究這些好生奇怪。一個從不信神信鬼的人居然能對《易經》感興趣。便再三追問。若男隻是推說《易經》是一門非常深奧的科學,自己想研究研究,多學點知識總沒壞處吧。
“科學?”若男媽媽不屑一顧地說,“我們單位的幾個老夫子們成天沒事幹,探討什麽《易經》啦,八卦啦,還說起什麽鬼呀神的,不務正業。我試著讓他們給算算,結果沒一樣靈的,我看你還是趁早別看這東西,免得走火入魔。”
市文化局的工作不忙,平時遲到、早退、沒事請假不來上班是常事,自然閑人較多。若男想:這些閑人都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他們研究的結果肯定錯不了,和他們交流一下一定會事半功倍。想到這兒,便和媽媽撒嬌道:“爸爸都邀請我去他們單位玩兒了,你也不讓我去你們單位,我今天就要去。”
“去我們單位?”若男媽媽不知她要幹什麽,“我們單位成天就是喝茶水、看報紙、
沒事幹瞎聊天,你要是不嫌悶就去。“
市文化局就在離市中心不遠的一座三層舊樓上,後麵還有一個小院,地方不大,卻顯得古樸、寧靜。
這裏的確象若男媽媽所說的情況,都快到九點半了,人還沒到齊,到了也無事可做。
若男找了個借口,便到各屋轉了起來。
她雖是個女孩子,可性格向來活潑大方,跟誰都自來熟。不一會就和隔壁的兩個老學究聊上了。
“現在的年輕人找人算卦的多,但學算卦的少,你這個小女娃倒是與眾不同哇。”靠窗坐的姓齊的老頭兒說。
若男知道,和這些文謅謅的老頭們打交道,得裝得謙恭。好學的樣子,便說:“我也是初學,有好多不懂的,想向您幾位老前輩請教。”
“但不知你要請教何事?”坐在老齊頭對麵的姓金的老頭說。
現在就開拽了,若男心道。嘴上卻趕忙說:“現在的這些風水術、麻衣神像、驅鬼畫符等,據說都起源於《易經》,那麽《易經》中是否也包含了鬼神之術呢?”對若男來說,與其說是在研究《易經》,不如說是在研究鬼神,她想盡快找到小紅那件事的答案。
先是謙讓了一番,老金頭便開口道:“按說呢,你前麵說的這幾種都是具體的運用方法,《易經》才是基本理論,當然了,《易經》的科學性是不容懷疑的,而那幾種嘛,有人說那是封建糟粕,值得探討,值得探討。”
若男覺得老頭說的挺沒道理,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便道:“照您的話說,基本理論是科學的,而運用方法卻是糟粕了?”
這就是代溝。經曆的不同,往往帶來思想方法的不同,以及看問題角度的不同。若男沒有那麽複雜的經曆,自然不能理解老金頭的想法。
見若男的話讓老金有些難以迴答,老齊便插話道:“人家小女娃跟你求教點事,你就別拿一把了,現在又不是那個年代了,說說怕什麽,還怕有人抓你辮子?”
老金見周圍沒別人,便開口說:“好吧,那我就說說。”
他下意識地把手裏的書、筆往旁邊推了推,若男看出他是準備高談闊論了。
“照我的理解,象奇門遁甲、陰陽風水等都是很有道理的,現在許多搞建築的、搞設計的還都在使用著。雖然國家不提倡,但是誰也不願觸黴頭,都想平安順達。畢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呀。至於驅鬼畫符這類東西嘛,就很難說了。有些東西用現代人的觀點是很難解釋得通的。”
若男見他說到關鍵處停下來,連忙問:“那您說這鬼神之說到底是真是假呢?”
老金想了一下,說:“《易經》實際上是介於宗教神學和哲學之間的理論經典,也就是說,《易經》是在肯定存在鬼神的基礎上才創造出的理論。神、鬼、人分處天界、冥界、凡界,這三界互有邊界,各有戒律。古代人認為占卦、卜噬就是神鬼之術,因此占卦前都要祭祀鬼神、天地。”
“您剛才說三界各有邊界,有沒有冥界越界到凡界的情況出現呢?”若男的問話越來越接近主題。
“傳說中是有的。最典型的,就是張天師的傳說了,這些傳說所反映的都是在冥界、凡界缺乏約束時的事。”
“是什麽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呢?”
“你說的是見鬼的情況。”老齊好象有點不甘寂寞,便插話道,“這種情況的傳說就太多了,至於原因嘛,”他看了看老金,似乎有所謙讓,老金連忙說:“這方麵還是你講得透些。”
老齊謙讓了幾句,便不再客氣,講道:“冥界的越界,我認為主要是來自人間的影響,傳說中的冤魂厲鬼,哪一個不是由人間悲劇引發的呢?”
說到這,老齊似乎有些激動,若男覺得他不象在說鬼神,倒象在說人間的不平,似乎他本人就有著不平的經曆。
老齊喝了口水,接著說道:“人間的冤無處去伸,有的人便去求神,有的人就去求鬼。鬼神的越界竟成了人間的需求。我們西南地區過去傳說有‘巫蠱之術’,照我的理解,就是凡界的人啟動冥界的力量,傷害他人甚至索取他人性命。沒有人間的不平,誰敢去動用冥界的力量呢?對了,這‘巫蠱之術’的說法有點象東南亞地區的‘降頭’。”
巫蠱?難道小紅被人用巫蠱之術詛咒了?若男過去曾聽說過巫蠱、魘鎮的事,如用針刺小布人,可沒相信過這類事情,現在把它和小紅的事聯係起來,竟讓她有點毛骨悚然。
“巫蠱之術現在已經失傳了吧。”若男見老齊停頓下來,便趕忙再提起這個話題。
“不好說。”老齊有些諱莫如深。
“那傳說中的巫蠱之術是怎麽用的?用的後果又是什麽?”若男對這個話題緊追不舍。她認定,小紅的事很可能跟這類事情有關。
“古人追求懲罰的公平,要同態複仇。我認為,這可能跟巫蠱的起源有關,至於具體施巫蠱之術的方法嘛,還沒有文獻記載,也沒聽說誰見過怎麽用。”
這時老金插話道:“從這裏也能看出為人處世之道,多與人為善,少得罪人。看著不起眼的人,沒準兒會這一手,得罪了他,給你來一下,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對了,我們說的是不是遠了點,還是說《易經》吧。”
和兩人聊了一會,不知不覺的一上午便過去了,若男媽媽推門進來:“我就知道你會在這兒,這迴你們可有的聊了。”
老齊知道她不信這些,便又象開玩笑,又象故意氣她道:“令千金既然有事求教,老朽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令千金可是聰明的緊呐。”
“真不知道她怎麽對這些虛無的事情感興趣了。”若男媽媽咕噥道。
“可不能這麽說。”老齊說道。
若男怕媽媽和二人打上嘴仗,連忙辭謝二人,和媽媽一起出來,摟著媽媽說:“中午我想吃紅燒魚,你給我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