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另有隱情
狂撩病嬌九千歲後,王妃要和離 作者:漪瀾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卿國公一字一句,試圖以這些證據構建起不容辯駁的事實。
然而,九王爺依舊保持著那份超乎常人的鎮定,他緩緩踱步至物證之前,逐一審視,隨後一一反駁:“卿國公所言差矣,此等書信,筆跡雖似,卻極易模仿偽造,況且內容含糊,既無明確日期,亦無本王署名,何足為信?至於人證,卿國公或許不知,本王府中並未養過幕僚。”
九王爺話音剛落,以卿國公和三皇子為首的眾人皆是一驚,先帝曾經在時便一直聽他說九王爺不同尋常,今日一見,果真不同凡響。
連幕僚都不養,便能手握天佑的軍政總權,難怪人在京城,便能派奇兵拿下他國過境數城,這縝密的心思和超凡的能力,何人能及?!
不想,九王爺根本不給他們思考的機會,便讓手下冷月逐一詢問那些所謂的人證,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細節的把握,很快便在證人口供中找到了前後矛盾之處,使他們支吾其詞,無法自圓其說。
朝堂之上,形勢急轉直下,原本看似確鑿的證據,瞬間變得漏洞百出。
皇帝的眉頭越皺越緊,顯然對這一連串的反轉感到不滿。
最終,他拍案而起,怒聲道:“卿國公、三皇子,朕本以為爾等身為朝中重臣,行事必慎之又慎,未料今日之舉,竟是如此草率!證據不足,妄加指責,不僅損及九王爺之名譽,更是動搖了朝綱!”
皇帝的訓斥如同驚雷,震得整個大殿一片死寂。
卿國公與三皇子麵露尷尬之色,連忙伏地請罪,不敢抬頭,跟隨他們的人也連忙緊跟著趴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
這場風波,最終以九王爺的從容應對和皇上的嚴厲訓斥告一段落,但也讓所有人意識到,宮廷鬥爭的水,遠比表麵看起來要深得多。
而九王爺的氣度與智慧,在這場風波中,更顯得尤為突出。
卿國公府中,一處幽靜院東中,燭光搖曳,卿國公與卿初妍正密謀於書房內。
卿國公想到今日在朝堂上受辱遭訓斥之事,便一臉陰騭,語氣低沉:“初妍,我已無退路,必須徹底扳倒九王爺。你精通藥理,須得盡快研製一種能令人暫時迷失心智的藥,事成之後,你便是大功一件。”
敬誠公鄭忠勤雖死,可他死前卻是跟九王爺徹夜長談,誰知道他說了什麽?!
但想到今日九王爺在朝堂之上特意針對話裏有話的模樣,讓卿國公更加確定,鄭忠勤定是將他的秘密告訴了九王爺。
所以,他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置九王爺於死地。
而且,上次毒死鄭忠勤便用的是卿初妍的藥,隻要毒用的好,卿夢遲也隻能束手無策。
卿初妍秀眉微蹙,內心掙紮,可麵對卿國公的命令,她雖然並不能盡數明白其中緣由,但終是點頭應允。
然而,這一切並未逃過秦家姐弟的耳目。
秦家作為九王爺和九王妃的忠實盟友,一直暗中關注著朝堂的風吹草動。
自得知卿國公想要汙蔑九王爺之後,秦家姐弟便派人打探卿國公府的消息,秦慕雲和秦慕風得知此事後,立刻決定夜赴九王府,將此危機告知。
月黑風高之夜,秦家姐弟快馬加鞭,穿過曲折的京城小巷,來到了戒備森嚴的九王府前。
門衛見是秦家姐弟,連忙通報,不久,九王爺親自迎了出來,神色凝重。
“九王爺,事態緊急,卿國公已設計陷害於您,我們得到消息,雖不太確定,但還是決定告知,讓王爺和王妃能提前做準備。”
九王爺一改白日裏的冷漠無情,側身迎秦家姐弟進門。
“多謝二位提前相告,王妃在府中設宴,請二位進府小聚。”
剛一進門見到卿夢遲,秦慕雲便急切地將所得消息全盤托出,言語間滿是擔憂。
“九王妃,我們秦家的一個小斯正好娶的妻子是卿國公府書房侍衛的妹妹,隻打聽到一些細節末節便告訴了我們,我們猜測,卿國公欲借其女卿初妍之手,製迷藥,意圖對九王爺與鄭鴻彥不利。”
卿夢遲聽罷,眉頭緊鎖,卻未顯慌亂:“多謝二們及時相告。此事王爺自有計較,但你們也要注意保全自身。”
秦家姐弟鄭重的點了點頭,“我們秦府是先帝之師,卿國公暫時還不敢動我們。”
九王爺隨即吩咐下去,加強王府的警戒,同時密令冷月暗中調查卿初妍的行蹤,力求在對方動手之前,掌握主動。
而秦家姐弟也被留在王府,一邊跟卿夢遲和陸今安共進晚膳,一邊共同商討對策。
與此同時,九王爺也派暗衛通知了鄭鴻彥,讓他務必小心提防,不可落入敵人的圈套,更要確保敬誠伯鄭忠勤的安全。
一場圍繞著宮廷權謀與忠誠背叛的較量,就此悄然展開。
此時的九王府的密室內,燭火昏黃,映照著秦家姐弟與陸今安、卿夢遲嚴肅的臉龐。
他們圍坐一桌,討論著如何破解卿國公的陰謀,同時保護王府和敬誠伯府免受侵害。
對於朝中之事卿夢遲並不太感興趣,一直靜默聆聽,忽然,她眉頭一挑,似是發現了什麽重要線索。
“諸位,我們是否過於專注於南疆國與西嶺國這兩條線索,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卿夢遲的聲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卿國公與三皇子在朝堂和京城之中,屢次指摘王爺與南疆、西嶺私通,但我天佑國除了南邊和西邊有鄰國,還北鄰北戎國,東臨蒼瀾國,若是通敵叛國,他們為何從未提及這兩國?”
一語驚醒夢中人。
陸今安當即投來讚同的目光,“卿國公和三皇子之所以揪住此事不放,不是因為本王派奇兵攻下西嶺和南疆的城池,而是不惜代價的想給本王安上個通敵賣國之罪讓整個九王府盡數鏟平,之所以不提起北戎國和蒼瀾國原因隻有一個,他們自己跟另外兩國其中之一或是兩國皆有聯係。”
然而,九王爺依舊保持著那份超乎常人的鎮定,他緩緩踱步至物證之前,逐一審視,隨後一一反駁:“卿國公所言差矣,此等書信,筆跡雖似,卻極易模仿偽造,況且內容含糊,既無明確日期,亦無本王署名,何足為信?至於人證,卿國公或許不知,本王府中並未養過幕僚。”
九王爺話音剛落,以卿國公和三皇子為首的眾人皆是一驚,先帝曾經在時便一直聽他說九王爺不同尋常,今日一見,果真不同凡響。
連幕僚都不養,便能手握天佑的軍政總權,難怪人在京城,便能派奇兵拿下他國過境數城,這縝密的心思和超凡的能力,何人能及?!
不想,九王爺根本不給他們思考的機會,便讓手下冷月逐一詢問那些所謂的人證,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細節的把握,很快便在證人口供中找到了前後矛盾之處,使他們支吾其詞,無法自圓其說。
朝堂之上,形勢急轉直下,原本看似確鑿的證據,瞬間變得漏洞百出。
皇帝的眉頭越皺越緊,顯然對這一連串的反轉感到不滿。
最終,他拍案而起,怒聲道:“卿國公、三皇子,朕本以為爾等身為朝中重臣,行事必慎之又慎,未料今日之舉,竟是如此草率!證據不足,妄加指責,不僅損及九王爺之名譽,更是動搖了朝綱!”
皇帝的訓斥如同驚雷,震得整個大殿一片死寂。
卿國公與三皇子麵露尷尬之色,連忙伏地請罪,不敢抬頭,跟隨他們的人也連忙緊跟著趴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
這場風波,最終以九王爺的從容應對和皇上的嚴厲訓斥告一段落,但也讓所有人意識到,宮廷鬥爭的水,遠比表麵看起來要深得多。
而九王爺的氣度與智慧,在這場風波中,更顯得尤為突出。
卿國公府中,一處幽靜院東中,燭光搖曳,卿國公與卿初妍正密謀於書房內。
卿國公想到今日在朝堂上受辱遭訓斥之事,便一臉陰騭,語氣低沉:“初妍,我已無退路,必須徹底扳倒九王爺。你精通藥理,須得盡快研製一種能令人暫時迷失心智的藥,事成之後,你便是大功一件。”
敬誠公鄭忠勤雖死,可他死前卻是跟九王爺徹夜長談,誰知道他說了什麽?!
但想到今日九王爺在朝堂之上特意針對話裏有話的模樣,讓卿國公更加確定,鄭忠勤定是將他的秘密告訴了九王爺。
所以,他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置九王爺於死地。
而且,上次毒死鄭忠勤便用的是卿初妍的藥,隻要毒用的好,卿夢遲也隻能束手無策。
卿初妍秀眉微蹙,內心掙紮,可麵對卿國公的命令,她雖然並不能盡數明白其中緣由,但終是點頭應允。
然而,這一切並未逃過秦家姐弟的耳目。
秦家作為九王爺和九王妃的忠實盟友,一直暗中關注著朝堂的風吹草動。
自得知卿國公想要汙蔑九王爺之後,秦家姐弟便派人打探卿國公府的消息,秦慕雲和秦慕風得知此事後,立刻決定夜赴九王府,將此危機告知。
月黑風高之夜,秦家姐弟快馬加鞭,穿過曲折的京城小巷,來到了戒備森嚴的九王府前。
門衛見是秦家姐弟,連忙通報,不久,九王爺親自迎了出來,神色凝重。
“九王爺,事態緊急,卿國公已設計陷害於您,我們得到消息,雖不太確定,但還是決定告知,讓王爺和王妃能提前做準備。”
九王爺一改白日裏的冷漠無情,側身迎秦家姐弟進門。
“多謝二位提前相告,王妃在府中設宴,請二位進府小聚。”
剛一進門見到卿夢遲,秦慕雲便急切地將所得消息全盤托出,言語間滿是擔憂。
“九王妃,我們秦家的一個小斯正好娶的妻子是卿國公府書房侍衛的妹妹,隻打聽到一些細節末節便告訴了我們,我們猜測,卿國公欲借其女卿初妍之手,製迷藥,意圖對九王爺與鄭鴻彥不利。”
卿夢遲聽罷,眉頭緊鎖,卻未顯慌亂:“多謝二們及時相告。此事王爺自有計較,但你們也要注意保全自身。”
秦家姐弟鄭重的點了點頭,“我們秦府是先帝之師,卿國公暫時還不敢動我們。”
九王爺隨即吩咐下去,加強王府的警戒,同時密令冷月暗中調查卿初妍的行蹤,力求在對方動手之前,掌握主動。
而秦家姐弟也被留在王府,一邊跟卿夢遲和陸今安共進晚膳,一邊共同商討對策。
與此同時,九王爺也派暗衛通知了鄭鴻彥,讓他務必小心提防,不可落入敵人的圈套,更要確保敬誠伯鄭忠勤的安全。
一場圍繞著宮廷權謀與忠誠背叛的較量,就此悄然展開。
此時的九王府的密室內,燭火昏黃,映照著秦家姐弟與陸今安、卿夢遲嚴肅的臉龐。
他們圍坐一桌,討論著如何破解卿國公的陰謀,同時保護王府和敬誠伯府免受侵害。
對於朝中之事卿夢遲並不太感興趣,一直靜默聆聽,忽然,她眉頭一挑,似是發現了什麽重要線索。
“諸位,我們是否過於專注於南疆國與西嶺國這兩條線索,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卿夢遲的聲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卿國公與三皇子在朝堂和京城之中,屢次指摘王爺與南疆、西嶺私通,但我天佑國除了南邊和西邊有鄰國,還北鄰北戎國,東臨蒼瀾國,若是通敵叛國,他們為何從未提及這兩國?”
一語驚醒夢中人。
陸今安當即投來讚同的目光,“卿國公和三皇子之所以揪住此事不放,不是因為本王派奇兵攻下西嶺和南疆的城池,而是不惜代價的想給本王安上個通敵賣國之罪讓整個九王府盡數鏟平,之所以不提起北戎國和蒼瀾國原因隻有一個,他們自己跟另外兩國其中之一或是兩國皆有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