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開書鋪的兄弟
在下是仵作,長得娘點不影響就業 作者:一隻瓢蟲出牆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珩往裏走,初九小步跑著跟上。
看到有客人進來,掌櫃的也隻是抬眸看了一眼,淡淡介紹道。
“詩會出的詩文合集,今日到貨了,在右邊書架上,這邊..”
掌櫃的隨意伸手一指。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排排整齊不高的書架上,橫著擺放了好些書。
而正中間的架子上,還供奉著梓潼帝君,不過隻放了貢品,未曾燃著香,兩旁放置著精巧的銅鼎,銅鼎裏有燒盡的香灰。
最令初九覺得震驚的。
是那書架之下,蹲坐著好幾人,而在這幾人不遠處,還擺著一張小桌。
桌上備著簡單的茶水。
桌兩旁擺著竹榻。
而竹榻之上....
這人怎麽這麽眼熟?
似乎是察覺到有目光看過來,陳歆韞也抬眸,見是初九二人,眼中流露出欣喜,他起身正待說話。
但又察覺到不當,看了一圈後,方才笑盈盈朝著初九二人走來。
抱拳行禮。
“謝兄,初九兄,你二人也來此看書?亦或是買書?”
見陳歆韞與二人相識,書鋪掌櫃有些驚訝問道。
“梓賦,你認識嗎?”
陳歆韞點頭。
“兄長,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謝兄,陳郡謝家,這位是初九兄,是我朋友,還是名仵作,詩才驚豔。”
兄長?
初九這才端詳起掌櫃的,發現他年歲也不算大,可能二十五六,不過唇邊留著些胡茬。
陳郡謝家?
是他所聽說的那個陳郡謝家??
那名小兄弟,看著如此秀氣年少,竟然是一名仵作?
陳萬卷從櫃台走出來,笑了笑,抱拳道。
“沒想到我家梓賦竟能認識二位如此優秀的朋友,快坐吧,我去給二位倒茶。”
“書鋪雖小,但好在陽光敞亮,也算安靜。”
陳萬卷熱情將二人帶到桌旁,三人剛好圍坐著,這竹席鋪著,倒也清涼。
初九好奇看著陳歆韞,說道。
“沒想到,梓賦兄家中是開書鋪的...”
陳歆韞麵前還攤著一本詩集,看上去是現抄錄的。
他見初九開口,笑著說道。
“是啊,家父喜書,曾去通州遊學,說這通州許多好書之人閱書於肆,迴家之後也就有了開書鋪的心思。”
“梓賦,你家的書鋪,未曾取名?”
謝珩淡淡開口。
這還叫上字號了。
初九疑惑看了一眼謝珩,人家梓賦剛剛介紹了,你老人家來自陳郡謝家,我才是人家朋友!!聽明白了嗎!
陳歆韞也依然有些驚訝,但他聽到謝珩這麽叫他,臉龐的笑容也越發真摯。
“是啊,家父說,何必題字,隻要喜書,買書之人,能理解此處是幹嘛的,那目的便達到了...”
謝珩若有所思。
“令尊倒是通透豁達之人。”
陳萬卷也剛好端著一壺熱水,旁邊還放著新茶走過來,笑著接過話。
“是啊,家父瀟灑習慣了,開了書鋪也沒好好經營過,反而鼓搗這那,咱家這書鋪啊,規模也就如此了...”
說著,陳萬卷將茶水放在桌上,陳歆韞麵前。
再囑咐道。
“梓賦,你好好招待著,聲音淺些就是。”
“我還要再算算賬目,就不陪著二位了。”
正當陳萬卷說完這話。
門口又進來一人,進來就開口問。
“掌櫃的,這詩會的詩集抄出來了嗎?”
聲音也依然不大,想來也是老客了。
陳萬卷輕輕應了一聲,隨即又看了陳歆韞一眼,見陳歆韞點頭,方才又跟謝珩二人行了個禮,往櫃台走去。
謝珩看著陳歆韞。
“看來,你兄長還挺忙的,你們家書鋪生意還不錯啊。”
陳歆韞的目光從陳萬卷的背影上收迴,拿起水壺將茶杯燙了燙,將水倒在茶盤夾層。
將水衝入後,茶香起。
陳歆韞一邊倒茶,一邊迴應。
“兄長利索能幹,多虧他,我才可以安心在先生處學習。”
多虧他?
初九心中思稱,莫非,這兩兄弟的父母....
正當初九心中糾結該不該問時。
謝珩開口了。
“不知道梓賦其父...”
“嗬嗬,父親離開得很早,十五歲,兄長就接手父親的書鋪了,說實話,我對父親沒有太多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兄長說與我的。”
初九“...”你好歹看看氣氛啊!
見謝珩和初九沉默下來。
陳歆韞疑惑,隨即展顏一笑。
“無礙的,兩位不必難過,爹雖然走得早,但他留下了很多書,還留下了書鋪,我與兄長也沒有風吹雨淋過,生活得很好。”
“就是兄長可能辛苦些,嗬嗬,雖然他常與我說,不辛苦...”
“好啦,不說這個,兩位怎麽來這裏了,若是買書,福澤書鋪裏的書品類更齊全...”
“字書,日曆,書畫,詩集,佛經,小說...不瞞二位,我也經常去福澤書鋪逛逛,就是貴了些,嗬嗬。”
謝珩端起品茗杯,淡然抿了一口。
“梓賦,你在抄書?”
陳歆韞點頭,隨即又搖頭,溫潤的臉龐多了些不好意思。
“是嚐試著,將自己的詩寫成合集,怎敢稱書,畢竟也無人會買,嗬嗬。”
初九看了一眼工整的字跡。
認真抬眸看著陳歆韞。
“梓賦你少年天才,沒有仲永之傷,如今在澤縣更是人人稱讚,為何要妄自菲薄?”
陳歆韞見初九一臉理所應當,心中微暖,但眼裏仍有些疑慮。
“不知初九兄,仲永之傷是何典故?梓賦好奇不已,還望不吝賜教。”
啊對。
阿娘說的很多故事。
不在大頤境內流傳。
初九看了一眼謝珩,見謝珩冷淡的臉上也隱約有些想知曉的樣子..再細看,又好像沒啥變化。
初九點頭。
“仲永之傷,是這樣一個故事...”
“金溪有一民,名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嚐識書具。”
“....”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此為,仲永之傷。”
看到有客人進來,掌櫃的也隻是抬眸看了一眼,淡淡介紹道。
“詩會出的詩文合集,今日到貨了,在右邊書架上,這邊..”
掌櫃的隨意伸手一指。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排排整齊不高的書架上,橫著擺放了好些書。
而正中間的架子上,還供奉著梓潼帝君,不過隻放了貢品,未曾燃著香,兩旁放置著精巧的銅鼎,銅鼎裏有燒盡的香灰。
最令初九覺得震驚的。
是那書架之下,蹲坐著好幾人,而在這幾人不遠處,還擺著一張小桌。
桌上備著簡單的茶水。
桌兩旁擺著竹榻。
而竹榻之上....
這人怎麽這麽眼熟?
似乎是察覺到有目光看過來,陳歆韞也抬眸,見是初九二人,眼中流露出欣喜,他起身正待說話。
但又察覺到不當,看了一圈後,方才笑盈盈朝著初九二人走來。
抱拳行禮。
“謝兄,初九兄,你二人也來此看書?亦或是買書?”
見陳歆韞與二人相識,書鋪掌櫃有些驚訝問道。
“梓賦,你認識嗎?”
陳歆韞點頭。
“兄長,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謝兄,陳郡謝家,這位是初九兄,是我朋友,還是名仵作,詩才驚豔。”
兄長?
初九這才端詳起掌櫃的,發現他年歲也不算大,可能二十五六,不過唇邊留著些胡茬。
陳郡謝家?
是他所聽說的那個陳郡謝家??
那名小兄弟,看著如此秀氣年少,竟然是一名仵作?
陳萬卷從櫃台走出來,笑了笑,抱拳道。
“沒想到我家梓賦竟能認識二位如此優秀的朋友,快坐吧,我去給二位倒茶。”
“書鋪雖小,但好在陽光敞亮,也算安靜。”
陳萬卷熱情將二人帶到桌旁,三人剛好圍坐著,這竹席鋪著,倒也清涼。
初九好奇看著陳歆韞,說道。
“沒想到,梓賦兄家中是開書鋪的...”
陳歆韞麵前還攤著一本詩集,看上去是現抄錄的。
他見初九開口,笑著說道。
“是啊,家父喜書,曾去通州遊學,說這通州許多好書之人閱書於肆,迴家之後也就有了開書鋪的心思。”
“梓賦,你家的書鋪,未曾取名?”
謝珩淡淡開口。
這還叫上字號了。
初九疑惑看了一眼謝珩,人家梓賦剛剛介紹了,你老人家來自陳郡謝家,我才是人家朋友!!聽明白了嗎!
陳歆韞也依然有些驚訝,但他聽到謝珩這麽叫他,臉龐的笑容也越發真摯。
“是啊,家父說,何必題字,隻要喜書,買書之人,能理解此處是幹嘛的,那目的便達到了...”
謝珩若有所思。
“令尊倒是通透豁達之人。”
陳萬卷也剛好端著一壺熱水,旁邊還放著新茶走過來,笑著接過話。
“是啊,家父瀟灑習慣了,開了書鋪也沒好好經營過,反而鼓搗這那,咱家這書鋪啊,規模也就如此了...”
說著,陳萬卷將茶水放在桌上,陳歆韞麵前。
再囑咐道。
“梓賦,你好好招待著,聲音淺些就是。”
“我還要再算算賬目,就不陪著二位了。”
正當陳萬卷說完這話。
門口又進來一人,進來就開口問。
“掌櫃的,這詩會的詩集抄出來了嗎?”
聲音也依然不大,想來也是老客了。
陳萬卷輕輕應了一聲,隨即又看了陳歆韞一眼,見陳歆韞點頭,方才又跟謝珩二人行了個禮,往櫃台走去。
謝珩看著陳歆韞。
“看來,你兄長還挺忙的,你們家書鋪生意還不錯啊。”
陳歆韞的目光從陳萬卷的背影上收迴,拿起水壺將茶杯燙了燙,將水倒在茶盤夾層。
將水衝入後,茶香起。
陳歆韞一邊倒茶,一邊迴應。
“兄長利索能幹,多虧他,我才可以安心在先生處學習。”
多虧他?
初九心中思稱,莫非,這兩兄弟的父母....
正當初九心中糾結該不該問時。
謝珩開口了。
“不知道梓賦其父...”
“嗬嗬,父親離開得很早,十五歲,兄長就接手父親的書鋪了,說實話,我對父親沒有太多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兄長說與我的。”
初九“...”你好歹看看氣氛啊!
見謝珩和初九沉默下來。
陳歆韞疑惑,隨即展顏一笑。
“無礙的,兩位不必難過,爹雖然走得早,但他留下了很多書,還留下了書鋪,我與兄長也沒有風吹雨淋過,生活得很好。”
“就是兄長可能辛苦些,嗬嗬,雖然他常與我說,不辛苦...”
“好啦,不說這個,兩位怎麽來這裏了,若是買書,福澤書鋪裏的書品類更齊全...”
“字書,日曆,書畫,詩集,佛經,小說...不瞞二位,我也經常去福澤書鋪逛逛,就是貴了些,嗬嗬。”
謝珩端起品茗杯,淡然抿了一口。
“梓賦,你在抄書?”
陳歆韞點頭,隨即又搖頭,溫潤的臉龐多了些不好意思。
“是嚐試著,將自己的詩寫成合集,怎敢稱書,畢竟也無人會買,嗬嗬。”
初九看了一眼工整的字跡。
認真抬眸看著陳歆韞。
“梓賦你少年天才,沒有仲永之傷,如今在澤縣更是人人稱讚,為何要妄自菲薄?”
陳歆韞見初九一臉理所應當,心中微暖,但眼裏仍有些疑慮。
“不知初九兄,仲永之傷是何典故?梓賦好奇不已,還望不吝賜教。”
啊對。
阿娘說的很多故事。
不在大頤境內流傳。
初九看了一眼謝珩,見謝珩冷淡的臉上也隱約有些想知曉的樣子..再細看,又好像沒啥變化。
初九點頭。
“仲永之傷,是這樣一個故事...”
“金溪有一民,名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嚐識書具。”
“....”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此為,仲永之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