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國最近這些天的朝會上,順國皇帝李策淩聽著自己的臣子們的議論,看著他們因為猜測而驚慌的狀態。
表麵上並沒有附和他們的觀點,甚至還讓他們不要胡思亂想。
但是李策淩自己的心中,其實和臣子們一樣驚愕,同樣想要問:現在怎麽是好?
麵對大明現在的進攻方法,順國到底要怎麽辦才好,其實很多臣子現在都想說,怎麽辦都沒有用了!
大明已經有數量眾多的恐怖飛行機器了,已經能夠向整個印度數千公裏範圍內投放炸彈了。
如果大明真的還有直接控製瘟疫爆發的手段,那順國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勝算了。
正常情況下偶然爆發的瘟疫,經常能直接讓一城一地死傷枕籍。
在傳統國家的朝廷而言,應對瘟疫的手段通常是封鎖,將瘟疫控製在爆發當地之外,避免瘟疫向外地傳播。
最終的結果,通常是瘟疫爆發當地人死傷大半,瘟疫失去了傳染源之後自然消退。
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真正解決瘟疫的方法,隻能控製。
相當於哪裏生病將哪裏割掉。
現在大明真的可以隨意選擇瘟疫爆發地點的話,那傳統國家朝廷唯一能應對瘟疫的手段也將失效。
李策淩心中嘀咕,如果自己是大明的皇帝,自己甚至不會讓地麵部隊發起正麵進攻。
自會要求大明軍隊堵住印度的海岸線和北方的出入關口,投放瘟疫然後等著印度人自己死光就行了。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這樣的手段當然是不合適的,因為人口就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也是最為直接的稅收財富來源。
讓印度人全部死光了,就算是占領了印度,印度本身也已經沒有價值了。
唯有大明不同,大明從來都不缺乏人口,所以也不需要印度的人口,甚至還要想辦法清理印度的人口。
但是李策淩不能將心中的考量說出來,甚至覺得自己不能參加相關的討論。
自己一旦參與討論,這件事情就會被擺在台麵上,本來就不多的士氣和軍心,都會再次加倍的動搖。
李策淩覺得自己隻能繼續強撐著,就算是想要求和也得私下裏來。
就連李策淩也不準備求和。
如果順國真的隻是一個海外番邦,在當前的類似局勢下還可以考慮投降的問題。
就像奧斯曼和俄國,現在他們投降的話,君主還能落個郡公的爵位。
但是順國不行,順國本來就是神洲天朝體係內的成員。
順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完全獨立,要麽當大明的臣子和藩國,要麽就隻能當反賊和叛軍了,沒有互不相幹的選項。
關鍵是在這次戰爭開始之前,自己拒絕執行皇帝的命令,可以算是徹底激怒了大明皇帝。
大明在過去的幾年裏麵,針對順國做了充分的宣傳和動員。
現在就算是自己願意投降,大明皇帝也願意饒恕自己,大明的文臣、武將、百姓也無法接受,那會讓大明皇帝的威嚴受損。
所以對於大明而言,順國必須滅,自己必須死。
所以哪怕越來越清晰的看到了順國與大明的差距,李策淩仍然要想盡辦法繼續維持順國上下對抗大明的信念。
隻要順國官員、將領、百姓仍然能夠繼續抵抗,那自己就還能在這裏繼續當皇帝。
所以李策淩繼續表現的格外強硬和自負,絕大部分順國官員隻能服從和應付,繼續想辦法對抗大明的進攻。
隻不過他們的想到的手段,絕大部分都是徒勞無功的。
在這種奇特的氛圍之中,遭到襲擊的地方越來越多,順國朝廷地方衙門的效率越來越低。
到了天工二十二年底的時候,開始有地方衙門失聯了。
進入天工二十三年之後,失聯的地方衙門數量開始不斷增長,順國中央朝廷能管轄和控製的範圍不斷縮小。
有些是因為驛路中斷,投送轉交朝廷公函的驛站機構爆發了瘟疫,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跑了。
有些是因為當地的瘟疫不斷散播,縣衙和府衙內的官吏大部分都被感染,相應的衙門機構本身已經癱瘓了。
也有些是當地的城市直接完蛋了,大量民眾直接死亡,剩下的也四散逃亡了。
在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的認知中,如果他們自己生活的地方爆發了瘟疫,最佳的選擇就是往外跑。
因為沒有人會去瘟疫爆發的地方救援,這個時代也沒有真正救援診治的手段,留在瘟疫爆發的當地隻有等死。
隻有逃出瘟疫爆發的區域,他們有機會扛過疫病,有機會活下來。
但是,如果是傳染性不強的疫病還好,分散逃難之後還能得到更多的救治資源。
但是對於傳染性強的疫病而言,逃跑的結果就是擴大傳播範圍。
現在順國的這種情況,在大量不同地區同時爆發疫病的情況下,這樣亂跑更是會導致交叉感染。
本來這些逃出來的人群,都是已經適應了自己老家疫病,總體上已經基本穩定下來了,他們存活的概率已經很高了。
但是他們卻沒有適應其他地方的疫病。
來自不同地方的難民匯合接觸,在其他地區疫病的影響下,看上去還算健康的兩撥人可能全部死光。
別說順國的普通人不了解這些了,順國朝廷的官員也都未必有這樣的認知和經驗。
順國中央朝廷的部分官員就算是有認知,也沒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維持地方上的控製和管製了。
所以順國的局勢經過四個月的醞釀之後,天工二十二年底的時候開始迅速惡化,
他們對麵的大明陸軍,按照印度戰區總督劉彪最初選定的作戰計劃,占領海岸線之後並沒有急於繼續向內陸地區進攻。
而是在控製區有了一定的縱深之後,就開始建設更多的營地和防禦線。
他們不進攻,反而準備防禦。
他們用鐵絲網和塹壕組建隔離網,搭配哨塔和機槍控製防線,用機動車輛和飛機負責偵察和預警。
隨時發現並驅散所有靠近塹壕帶的印度人。
他們這是在建立隔離帶,將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圈起來,將印度人堵在印度。
與此同時,俄國沙皇亞曆山大和自己的臣子們,也來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他們必須盡快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按照上一次與大明談判的結果,大明要求俄國在年前就正式向大明投降,或者自己繼續抵抗下去。
這種問題沒有答案,亞曆山大和自己的大臣們在會議上議論爭執了很久,亞曆山大自己都始終拿不定主意。
主要是有人心存幻想,覺得俄國還沒有山窮水盡。
特別是西線的大明軍隊前進速度過於緩慢,而南線的大明軍隊在難民湧入之後也停止了進攻。
讓有些人覺得,大明的力量也到極限了,俄國繼續扛下去有機會贏。
他們覺得最起碼不會輸的很難靠近。
亞曆山大與李策淩不同,他自己對自己的國家並沒有特別清晰的認知,經常會受到擺在眼前的各種信息幹擾。
跟大臣們討論的越多,亞曆山大就越是猶豫拿不定主意。
長期猶豫基本可以等同於拒絕,在俄國投降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一直到天工二十二年結束,亞曆山大都沒有決定。
在大明的將領們看來,這就是再次拒絕了最後通牒了,也意味著大明必須對他們痛下殺手了。
從天公二十二年八月份開始,大明與順國、俄國、奧斯曼三國的戰爭正式爆發,三國就進入了截然不同的三種狀態。
如果一個國家是一隻野獸,那奧斯曼就是被突然性的直接切斷了喉嚨,隨即迅速進入了死亡狀態。
隻剩下四肢還有可能發生細微的條件反射,整個身體本身已經沒有掙紮的能力了。
俄國像是落入了陷阱,被繩套拴住了手腳,失去了自由活動的能力,獵人拿出刀子來給它放血。
它仍然能夠繼續猛掙紮,但隻是在繩套的範圍內活動,身體力量也正在迅速的減弱。
順國就是中了毒藥,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慢漫無目的猛烈掙紮,但是藥勁上來之後就會慢慢安靜下來的。
到了天工二十三年,大明各個戰區的指揮官們,也根據戰場上的情況和氣候變化,開始了各自的新行動。
巴爾幹和天方戰區的稍微轉暖之後,休整過的軍隊繼續向內陸挺進,接管剩餘的原奧斯曼地方機構。
天工二十三年夏天到來之前,整個巴爾幹半島和兩河流域,都已經完全落入了大明的控製之下。
俄國南方戰線方麵,崔國棟指揮南方軍團等到了春天到來的時候,就用正規軍帶著冬天組建起來的俄國軍團“迴家”了。
去年躲過了轟炸的俄國南方守軍和小貴族們,在去年冬天失去了大部分過冬的物資,熬過冬天之後已經精疲力了。
現在最為熟悉他們也最憎恨他們的人,帶著令他們最為恐懼的敵人,神完氣足的來到了他們的麵前。
狀態極差的俄國正規軍,在大明的飛機和裝甲車壓製下,幾乎全都是一觸即潰,正麵戰鬥基本都沒有任何懸念。
然後,俄國農奴組成的仆從軍團分成一個個的小隊,在少量大明陸軍小隊的監督和指揮下,衝向他們自己家鄉的貴族莊園。
俄國仆從軍扛著槍一擁而上,將貴族家庭的仆人和護衛直接打倒在地,然後衝進了莊園主人的房間。
他們將驚慌失措的貴族從他們的床上拖出來,在莊園的院子裏麵聚集剩下的所有農奴,當著所有農奴的麵吊死這些貴族。
大明軍官站在貴族的屍體前麵,宣布以後這裏屬於大明皇帝。
同時大明皇帝將授予所有農奴以自由民身份,並且將被處死的貴族的土地分給本地的農奴們。
接下來,大明的後勤部隊會陸續趕來,用蒸汽船和汽車送來糧食種子和化肥。
等他們完成第一年的收獲,當地的基層組織就建立起來了。
同時也不需要大明朝廷再提供直接支持了。
大明俄國南方戰區指揮官崔國棟,本來就和田意明納爾遜一樣,都著急在這最後的大戰中搶功,爭取獲得盡可能高的爵位。
所以做好了一個冬天的準備之後,南方軍團的進攻模式就開始大開大合了。
主力部隊乘車或者騎自行車迅速向內陸挺進,隻負責擊潰本來就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的俄國地方軍隊。
後續的俘虜處理、地方占領,全都等著隨後趕來的後勤和仆從軍來負責。
大明俄國南方軍團去年的突然襲擊和持續空襲,讓俄國人沒有機會破壞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頓河下遊的航道。
南方軍團去年控製了克裏木半島,將其作為基地準備今年的進攻。
今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崔國棟直接安排了一支特遣部隊,從克裏木半島東側的亞速海出發,順著頓河逆流而上。
頓河流入黑海,伏爾加河流入裏海,兩河在俄國東南部並排而行,主河道距離最近的地方隻有五十多公裏、
在這個兩河河道最接近的點附近,在伏爾加河畔有俄國東南方方重鎮察裏津。
在原本的曆史上,察裏津會在1925年改名斯大林格勒,到了六十年代又改名伏爾加格勒。
大明俄國戰區南方軍團特遣隊乘船到兩河河道最近點上岸,然後乘車前往察裏津。
在飛機的和裝甲車以及陸軍火炮的掩護下發動進攻,占領了察裏津。
然後順著伏爾加河往上遊河下遊兩個方向進攻。
依托頓河和伏爾加河下遊的河道建立防線,進而將高加索地區與俄國本土核心區隔絕開來。
然後開始占領整個高加索地區吃掉。
與此同時,配合西線部隊,占領克裏木半島以西的土地。
此時的俄國已經半僵了,亞曆山大的俄國朝廷與大部分地方都失去了聯絡。
大明的軍事行動幾乎不會遇到什麽強有力的阻礙。
等到天氣繼續轉暖,拿破侖指揮的歐洲東部戰區的大明軍隊在再次恢複活動。
拿破侖不需要繼續搶功勞,但也不敢故意拖延戰爭計劃,憋了一個冬天之後也發動了大規模的行動。
整個戰線本身全部加快前進速度,尖刀部隊不再強製要求不能脫離鐵路範圍。
同時拿破侖專門安排了兩支突襲隊伍,從南北兩個方向走弧形道路同時突襲莫斯科。
莫斯科在去年被大明持續轟炸了幾個月,現在已經徹底變成了空城,占領的過程話無懸念。
拿破侖對此早有預料,所以這兩支波蘭部隊前進的方式,本來就不是全力走到莫斯科參戰。
而是將部隊分成了很多批,要求他們在行軍的過程中分散排兵布陣,在沿途拉出了兩條弧形的兵線。
這兩條兵線以莫斯科為起點,形成一個大致的橢圓圈子,將莫斯科以西的大片土地直接圈了起來。
沿途的俄國守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包成了一個巨大的餃子。
隨後拿破侖下令,讓戰線後方補充上來的軍隊快速向前推進,徹底剿滅兩個弧形中間的俄國軍隊、機構、人員。
俄國在這個冬天就已經被折騰廢了,拿破侖所部的軍事行動過程沒有任何懸念。
工程部隊跟在進攻部隊後方,開始修建明斯克到莫斯科的鐵路。
表麵上並沒有附和他們的觀點,甚至還讓他們不要胡思亂想。
但是李策淩自己的心中,其實和臣子們一樣驚愕,同樣想要問:現在怎麽是好?
麵對大明現在的進攻方法,順國到底要怎麽辦才好,其實很多臣子現在都想說,怎麽辦都沒有用了!
大明已經有數量眾多的恐怖飛行機器了,已經能夠向整個印度數千公裏範圍內投放炸彈了。
如果大明真的還有直接控製瘟疫爆發的手段,那順國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勝算了。
正常情況下偶然爆發的瘟疫,經常能直接讓一城一地死傷枕籍。
在傳統國家的朝廷而言,應對瘟疫的手段通常是封鎖,將瘟疫控製在爆發當地之外,避免瘟疫向外地傳播。
最終的結果,通常是瘟疫爆發當地人死傷大半,瘟疫失去了傳染源之後自然消退。
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真正解決瘟疫的方法,隻能控製。
相當於哪裏生病將哪裏割掉。
現在大明真的可以隨意選擇瘟疫爆發地點的話,那傳統國家朝廷唯一能應對瘟疫的手段也將失效。
李策淩心中嘀咕,如果自己是大明的皇帝,自己甚至不會讓地麵部隊發起正麵進攻。
自會要求大明軍隊堵住印度的海岸線和北方的出入關口,投放瘟疫然後等著印度人自己死光就行了。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這樣的手段當然是不合適的,因為人口就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也是最為直接的稅收財富來源。
讓印度人全部死光了,就算是占領了印度,印度本身也已經沒有價值了。
唯有大明不同,大明從來都不缺乏人口,所以也不需要印度的人口,甚至還要想辦法清理印度的人口。
但是李策淩不能將心中的考量說出來,甚至覺得自己不能參加相關的討論。
自己一旦參與討論,這件事情就會被擺在台麵上,本來就不多的士氣和軍心,都會再次加倍的動搖。
李策淩覺得自己隻能繼續強撐著,就算是想要求和也得私下裏來。
就連李策淩也不準備求和。
如果順國真的隻是一個海外番邦,在當前的類似局勢下還可以考慮投降的問題。
就像奧斯曼和俄國,現在他們投降的話,君主還能落個郡公的爵位。
但是順國不行,順國本來就是神洲天朝體係內的成員。
順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完全獨立,要麽當大明的臣子和藩國,要麽就隻能當反賊和叛軍了,沒有互不相幹的選項。
關鍵是在這次戰爭開始之前,自己拒絕執行皇帝的命令,可以算是徹底激怒了大明皇帝。
大明在過去的幾年裏麵,針對順國做了充分的宣傳和動員。
現在就算是自己願意投降,大明皇帝也願意饒恕自己,大明的文臣、武將、百姓也無法接受,那會讓大明皇帝的威嚴受損。
所以對於大明而言,順國必須滅,自己必須死。
所以哪怕越來越清晰的看到了順國與大明的差距,李策淩仍然要想盡辦法繼續維持順國上下對抗大明的信念。
隻要順國官員、將領、百姓仍然能夠繼續抵抗,那自己就還能在這裏繼續當皇帝。
所以李策淩繼續表現的格外強硬和自負,絕大部分順國官員隻能服從和應付,繼續想辦法對抗大明的進攻。
隻不過他們的想到的手段,絕大部分都是徒勞無功的。
在這種奇特的氛圍之中,遭到襲擊的地方越來越多,順國朝廷地方衙門的效率越來越低。
到了天工二十二年底的時候,開始有地方衙門失聯了。
進入天工二十三年之後,失聯的地方衙門數量開始不斷增長,順國中央朝廷能管轄和控製的範圍不斷縮小。
有些是因為驛路中斷,投送轉交朝廷公函的驛站機構爆發了瘟疫,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跑了。
有些是因為當地的瘟疫不斷散播,縣衙和府衙內的官吏大部分都被感染,相應的衙門機構本身已經癱瘓了。
也有些是當地的城市直接完蛋了,大量民眾直接死亡,剩下的也四散逃亡了。
在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的認知中,如果他們自己生活的地方爆發了瘟疫,最佳的選擇就是往外跑。
因為沒有人會去瘟疫爆發的地方救援,這個時代也沒有真正救援診治的手段,留在瘟疫爆發的當地隻有等死。
隻有逃出瘟疫爆發的區域,他們有機會扛過疫病,有機會活下來。
但是,如果是傳染性不強的疫病還好,分散逃難之後還能得到更多的救治資源。
但是對於傳染性強的疫病而言,逃跑的結果就是擴大傳播範圍。
現在順國的這種情況,在大量不同地區同時爆發疫病的情況下,這樣亂跑更是會導致交叉感染。
本來這些逃出來的人群,都是已經適應了自己老家疫病,總體上已經基本穩定下來了,他們存活的概率已經很高了。
但是他們卻沒有適應其他地方的疫病。
來自不同地方的難民匯合接觸,在其他地區疫病的影響下,看上去還算健康的兩撥人可能全部死光。
別說順國的普通人不了解這些了,順國朝廷的官員也都未必有這樣的認知和經驗。
順國中央朝廷的部分官員就算是有認知,也沒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維持地方上的控製和管製了。
所以順國的局勢經過四個月的醞釀之後,天工二十二年底的時候開始迅速惡化,
他們對麵的大明陸軍,按照印度戰區總督劉彪最初選定的作戰計劃,占領海岸線之後並沒有急於繼續向內陸地區進攻。
而是在控製區有了一定的縱深之後,就開始建設更多的營地和防禦線。
他們不進攻,反而準備防禦。
他們用鐵絲網和塹壕組建隔離網,搭配哨塔和機槍控製防線,用機動車輛和飛機負責偵察和預警。
隨時發現並驅散所有靠近塹壕帶的印度人。
他們這是在建立隔離帶,將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圈起來,將印度人堵在印度。
與此同時,俄國沙皇亞曆山大和自己的臣子們,也來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他們必須盡快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
按照上一次與大明談判的結果,大明要求俄國在年前就正式向大明投降,或者自己繼續抵抗下去。
這種問題沒有答案,亞曆山大和自己的大臣們在會議上議論爭執了很久,亞曆山大自己都始終拿不定主意。
主要是有人心存幻想,覺得俄國還沒有山窮水盡。
特別是西線的大明軍隊前進速度過於緩慢,而南線的大明軍隊在難民湧入之後也停止了進攻。
讓有些人覺得,大明的力量也到極限了,俄國繼續扛下去有機會贏。
他們覺得最起碼不會輸的很難靠近。
亞曆山大與李策淩不同,他自己對自己的國家並沒有特別清晰的認知,經常會受到擺在眼前的各種信息幹擾。
跟大臣們討論的越多,亞曆山大就越是猶豫拿不定主意。
長期猶豫基本可以等同於拒絕,在俄國投降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一直到天工二十二年結束,亞曆山大都沒有決定。
在大明的將領們看來,這就是再次拒絕了最後通牒了,也意味著大明必須對他們痛下殺手了。
從天公二十二年八月份開始,大明與順國、俄國、奧斯曼三國的戰爭正式爆發,三國就進入了截然不同的三種狀態。
如果一個國家是一隻野獸,那奧斯曼就是被突然性的直接切斷了喉嚨,隨即迅速進入了死亡狀態。
隻剩下四肢還有可能發生細微的條件反射,整個身體本身已經沒有掙紮的能力了。
俄國像是落入了陷阱,被繩套拴住了手腳,失去了自由活動的能力,獵人拿出刀子來給它放血。
它仍然能夠繼續猛掙紮,但隻是在繩套的範圍內活動,身體力量也正在迅速的減弱。
順國就是中了毒藥,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慢漫無目的猛烈掙紮,但是藥勁上來之後就會慢慢安靜下來的。
到了天工二十三年,大明各個戰區的指揮官們,也根據戰場上的情況和氣候變化,開始了各自的新行動。
巴爾幹和天方戰區的稍微轉暖之後,休整過的軍隊繼續向內陸挺進,接管剩餘的原奧斯曼地方機構。
天工二十三年夏天到來之前,整個巴爾幹半島和兩河流域,都已經完全落入了大明的控製之下。
俄國南方戰線方麵,崔國棟指揮南方軍團等到了春天到來的時候,就用正規軍帶著冬天組建起來的俄國軍團“迴家”了。
去年躲過了轟炸的俄國南方守軍和小貴族們,在去年冬天失去了大部分過冬的物資,熬過冬天之後已經精疲力了。
現在最為熟悉他們也最憎恨他們的人,帶著令他們最為恐懼的敵人,神完氣足的來到了他們的麵前。
狀態極差的俄國正規軍,在大明的飛機和裝甲車壓製下,幾乎全都是一觸即潰,正麵戰鬥基本都沒有任何懸念。
然後,俄國農奴組成的仆從軍團分成一個個的小隊,在少量大明陸軍小隊的監督和指揮下,衝向他們自己家鄉的貴族莊園。
俄國仆從軍扛著槍一擁而上,將貴族家庭的仆人和護衛直接打倒在地,然後衝進了莊園主人的房間。
他們將驚慌失措的貴族從他們的床上拖出來,在莊園的院子裏麵聚集剩下的所有農奴,當著所有農奴的麵吊死這些貴族。
大明軍官站在貴族的屍體前麵,宣布以後這裏屬於大明皇帝。
同時大明皇帝將授予所有農奴以自由民身份,並且將被處死的貴族的土地分給本地的農奴們。
接下來,大明的後勤部隊會陸續趕來,用蒸汽船和汽車送來糧食種子和化肥。
等他們完成第一年的收獲,當地的基層組織就建立起來了。
同時也不需要大明朝廷再提供直接支持了。
大明俄國南方戰區指揮官崔國棟,本來就和田意明納爾遜一樣,都著急在這最後的大戰中搶功,爭取獲得盡可能高的爵位。
所以做好了一個冬天的準備之後,南方軍團的進攻模式就開始大開大合了。
主力部隊乘車或者騎自行車迅速向內陸挺進,隻負責擊潰本來就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的俄國地方軍隊。
後續的俘虜處理、地方占領,全都等著隨後趕來的後勤和仆從軍來負責。
大明俄國南方軍團去年的突然襲擊和持續空襲,讓俄國人沒有機會破壞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頓河下遊的航道。
南方軍團去年控製了克裏木半島,將其作為基地準備今年的進攻。
今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崔國棟直接安排了一支特遣部隊,從克裏木半島東側的亞速海出發,順著頓河逆流而上。
頓河流入黑海,伏爾加河流入裏海,兩河在俄國東南部並排而行,主河道距離最近的地方隻有五十多公裏、
在這個兩河河道最接近的點附近,在伏爾加河畔有俄國東南方方重鎮察裏津。
在原本的曆史上,察裏津會在1925年改名斯大林格勒,到了六十年代又改名伏爾加格勒。
大明俄國戰區南方軍團特遣隊乘船到兩河河道最近點上岸,然後乘車前往察裏津。
在飛機的和裝甲車以及陸軍火炮的掩護下發動進攻,占領了察裏津。
然後順著伏爾加河往上遊河下遊兩個方向進攻。
依托頓河和伏爾加河下遊的河道建立防線,進而將高加索地區與俄國本土核心區隔絕開來。
然後開始占領整個高加索地區吃掉。
與此同時,配合西線部隊,占領克裏木半島以西的土地。
此時的俄國已經半僵了,亞曆山大的俄國朝廷與大部分地方都失去了聯絡。
大明的軍事行動幾乎不會遇到什麽強有力的阻礙。
等到天氣繼續轉暖,拿破侖指揮的歐洲東部戰區的大明軍隊在再次恢複活動。
拿破侖不需要繼續搶功勞,但也不敢故意拖延戰爭計劃,憋了一個冬天之後也發動了大規模的行動。
整個戰線本身全部加快前進速度,尖刀部隊不再強製要求不能脫離鐵路範圍。
同時拿破侖專門安排了兩支突襲隊伍,從南北兩個方向走弧形道路同時突襲莫斯科。
莫斯科在去年被大明持續轟炸了幾個月,現在已經徹底變成了空城,占領的過程話無懸念。
拿破侖對此早有預料,所以這兩支波蘭部隊前進的方式,本來就不是全力走到莫斯科參戰。
而是將部隊分成了很多批,要求他們在行軍的過程中分散排兵布陣,在沿途拉出了兩條弧形的兵線。
這兩條兵線以莫斯科為起點,形成一個大致的橢圓圈子,將莫斯科以西的大片土地直接圈了起來。
沿途的俄國守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包成了一個巨大的餃子。
隨後拿破侖下令,讓戰線後方補充上來的軍隊快速向前推進,徹底剿滅兩個弧形中間的俄國軍隊、機構、人員。
俄國在這個冬天就已經被折騰廢了,拿破侖所部的軍事行動過程沒有任何懸念。
工程部隊跟在進攻部隊後方,開始修建明斯克到莫斯科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