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簡烜在瀛洲號的船艙裏麵,用望遠鏡看著自己的部隊攻占了大沽炮台和港口,心情就有點莫名的感慨。
自己按照海權軍隊的作戰邏輯組織北伐,打法就跟從海上來的侵略者非常類似了。
天津的大沽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都是曆史上的清王朝與當時的對手較量過的地方。
現在眼前的清軍的戰鬥意誌很不錯,比曆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時期都要強得多。
但是大明吳國北伐軍的水平,從軍事裝備和訓練水平,從戰鬥意誌到地方群眾基礎,都比清朝在曆史上的對手更強。
吳國主力師是基本沒有文盲的現代部隊,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大多是殖民地流氓部隊。
此時的北方平民百姓,對哪個皇帝和官老爺統治他們都不感興趣,他們這時候還沒有民族國家思維。
北伐軍和當地百姓的語言是勉強相通的,不像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還要找翻譯。
至於北方的知識分子,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公開或者私下認為大明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統,清國朝廷就是外來蠻夷。
更多的當官隻為財的,也不在乎大明還是大清,一心要為大清效死的人其實沒有多少。
所以北伐軍隻要擊潰清軍主力,剩下的就是跑步圈地平推了。
八國聯軍戰爭時期,清朝已經搞過洋務運動,單論軍隊的武器水平並不算差。
清朝當時的新軍也列裝了栓動步槍、馬克沁機槍、後裝線膛炮,與八國聯軍之間沒有絕對代差。
現在的大明吳國北伐軍,用的無縫鋼管栓動步槍、線膛炮、機槍。
這時候清軍的製式步槍是燧發滑膛槍,軍事裝備差距比八國聯軍大太多了。
不過北伐軍能夠迅速取得戰果,除了軍事裝備大幅度領先清軍之外,同樣重要的還是突然性。
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戰鬥中,也就是濟州島海戰和登陸戰,登州海戰的兩次戰鬥,敵人是稍微有所準備和應對的。
其他大部分地方的的攻城戰,基本都是突然性的襲擊。
敵人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北伐軍就已經直接打到了門前,對方來不及組織防禦就已經被擊潰了。
現在的大沽口之戰也是這樣。
清朝在天津地區駐軍總共有三萬左右,大沽口碼頭上的駐軍也有五千餘人。
現在他們都還沒有得到任何前線傳迴來的戰報,也完全想象不到戰鬥已經到他們跟前了。
北伐軍炮船突然出現,直接掀翻了大沽口炮台上的火炮。
同時炮擊碼頭駐軍所在的軍營,駐軍在慌亂中亂糟糟的跑出來,就迎上了北伐軍的槍口。
在艦載火炮的掩護下,吳國主力師迅速上岸摧毀了碼頭上清軍營地。
接下來的行動流程也跟在濟州島的登陸戰一樣了。
主力第五師首先上岸,首先控製了碼頭和炮台,後續登陸的更多陸軍,就直接開始深入內陸了。
第四師上岸後就直接衝向天津府城,專門負責擊潰天津城附近駐防的兩萬多清軍。
第三師上岸後繞過天津,直接去攻占武清、東安等順天府和天津府的各個縣城,以及附近比較重要的村鎮據點。
最後兩個主力師和四個仆從師,依次上岸後分批前往順天府城,控製順天府城周圍的出入要道。
吳國運輸船隊放下所有士兵,卸載所有的補給和貨物後,返迴吳國轉運補給品。
大明吳國北伐軍大規模上岸,分頭分成次的迅速前進和進攻。
接觸到北伐軍的清軍將領和官員,來不及觀察其他地方的情況,都是首先將自己的發現送進紫禁城。
天津地區距離京師太近了,隨時都可以報告前方的情況,軍報可以很快送到紫禁城。
乾隆看著周邊送來的密集軍報,就感覺整個局勢已經急轉直下了。
乾隆收到天津港口也就是大沽口遇襲消息的當天晚上,就直接收到了大沽口駐軍潰敗,碼頭和營地失陷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馬上又有了新的噩耗,天津府的駐軍與明軍交火,損失慘重。
第二天下午,明軍占領天津府城。
同樣是第二天下午,明軍占領武清縣、東安縣。
第三天早上,明軍出現在通州城下,當天下午占領通州縣城。
同樣是第三天下午,大批明軍抵達京師城下。
第四天上午,明軍與京師周邊駐軍在南苑和圓明園兩地同時交火,總計超過三萬八旗主力部隊被當場擊潰。
第四天下午,南明軍隊占領南苑、圓明園、頤和園等主要皇家園林。
大明北伐軍攻占天津、武清等地的時候,實際的戰鬥持續時間比消息送達的時間間隔要大一些。
因為北伐軍其實是分兵作戰的,距離順天府越近消息送的越快。
第一條消息跑了一整天才能送到紫禁城,最後一條消息隻用了一個小時就送到了乾隆麵前。
所以時間越往後,消息就顯得越密集。
無論是周邊地方守軍,還是京師周圍的駐軍,潰敗的速度都實在太快,基本上都是是一觸即潰。
給人的感覺好像大清已經大勢已去了。
似乎北京城外已經到處都是明軍了,以至於想要跑都來不及了。
雖然順天府城內還有至少三萬八旗軍隊,數十萬八旗子弟中也能夠迅速組織數萬部隊。
但是看著城外駐軍一觸即潰的消息,乾隆也根本不敢放這些部隊出城野戰了,隻能留著作為守城部隊了。
乾隆看著一堆噩耗,整個人都幾乎要崩潰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拿著奏折反複念叨:
“這怎麽會這樣,這根本不可能,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
周圍的官員和仆人也全都慌得不行,沒有一個人敢接乾隆的話茬。
乾隆看向了軍機大臣領班章佳·阿桂:
“英勇公?”
阿桂倒是現場比較鎮定的人:
“稟萬歲爺,奴才以為,南方各地並無戰報,南明又是乘船渡海而來,地方上應該並沒有失陷。
“無論如何,南明軍隊也不可能在十幾天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全席卷占領山東、河南、淮北、直隸等地。
“這支南明吳王軍隊,應該是利用蒸汽火輪船往來如風的特點,繞過了福大人的內海艦隊,強行闖進渤海,威脅京師。
“同時南明軍隊的火器似乎異常犀利,才在迅速打敗了我們城外的守軍。
“現在我們隻要堅持守住城池,同時詔令各地的軍隊進京勤王,等待福康安率領的水師迴援。
“等到南明軍隊糧草補給用盡,自然也隻能退迴南方了。”
乾隆覺得阿桂說的有道理,但是同樣覺得這裏麵有很大的漏洞。
不過乾隆沒有自己說,而是看向了另一邊的和珅。
和珅立刻會意,挑出了幾個疑點:
“阿大人,南明軍隊火器犀利,所以在城外野戰非常強勢,迅速擊潰了天津和京師城外駐軍。
“那他們應該也有可能,迅速擊潰其他地方的守軍,進而擊潰外地勤王的軍隊吧?
“萬一,他們繼續利用來去如風的火輪船,從南方持續輸送補給進來。
“同時在京師附近圍點打援,再令南明主力軍北上?
“到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啊?”
阿桂皺眉看了和珅一眼:
“盡人事,聽天命而已,現在考慮太多的事情也沒有意義。”
和珅和乾隆頓時就都無語了。
顯然,阿桂這個久經戰場的老將,也知道目前的局勢非常惡劣。
實在是城外的駐軍敗的太快了。
這些都是大清真正的精銳,麵對這支南明陸軍的結果就像烏合之眾一樣。
由此可見,各地軍隊就算是能夠進京勤王了,結果又能如何?
乾隆沉默了幾秒鍾,下令讓阿桂主持守城事宜。
然後讓軍機處擬旨,招各地八旗駐軍和綠營兵進京勤王。
現場安靜了幾秒鍾,阿桂似乎又想到了什麽,小心翼翼的建議:
“萬歲爺,咱們是否可以派人出城,去探探南明的口風?
“看他們到底想要怎麽樣?咱們也好有個底?”
這時候主動出城詢問,顯然就是服軟的姿態,乾隆當然不想要做,但現在似乎也不能不做了。
乾隆再次沉默的考慮了幾秒鍾。
最後還是決定接受阿桂的建議,派福康安的堂哥富察·明亮與和珅、紀曉嵐一起出城,去南明的軍營探聽情況。
和珅頓時就有點繃不住了,忍不住狠狠的看了阿桂一眼。
和珅可是知道南明的吳王是誰的,六年前的應天府和約談判,就是這個吳王主持的。
當時這個吳王年僅十二歲,性格就已經強勢和霸道到了離譜的程度。
今年他已經十八歲了,更是直接帶兵打到了順天府城。
按照和珅的分析,這個吳王的目的應該很簡單,就是要徹底滅了大清國。
出去談判根本沒有什麽好談的。
最多討論一下大清投降的條件。
阿桂就是因為自己剛才的質疑,加上以往的矛盾,所以故意提出去探口風的建議。
阿桂他自己已經負責守城了,剩下的人裏麵乾隆用的最順手的,就是和珅自己了,很容易被皇帝安排上。
和珅心中窩火,卻也無可奈何,隻能老老實實的接旨。
自己按照海權軍隊的作戰邏輯組織北伐,打法就跟從海上來的侵略者非常類似了。
天津的大沽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都是曆史上的清王朝與當時的對手較量過的地方。
現在眼前的清軍的戰鬥意誌很不錯,比曆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時期都要強得多。
但是大明吳國北伐軍的水平,從軍事裝備和訓練水平,從戰鬥意誌到地方群眾基礎,都比清朝在曆史上的對手更強。
吳國主力師是基本沒有文盲的現代部隊,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大多是殖民地流氓部隊。
此時的北方平民百姓,對哪個皇帝和官老爺統治他們都不感興趣,他們這時候還沒有民族國家思維。
北伐軍和當地百姓的語言是勉強相通的,不像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還要找翻譯。
至於北方的知識分子,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公開或者私下認為大明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統,清國朝廷就是外來蠻夷。
更多的當官隻為財的,也不在乎大明還是大清,一心要為大清效死的人其實沒有多少。
所以北伐軍隻要擊潰清軍主力,剩下的就是跑步圈地平推了。
八國聯軍戰爭時期,清朝已經搞過洋務運動,單論軍隊的武器水平並不算差。
清朝當時的新軍也列裝了栓動步槍、馬克沁機槍、後裝線膛炮,與八國聯軍之間沒有絕對代差。
現在的大明吳國北伐軍,用的無縫鋼管栓動步槍、線膛炮、機槍。
這時候清軍的製式步槍是燧發滑膛槍,軍事裝備差距比八國聯軍大太多了。
不過北伐軍能夠迅速取得戰果,除了軍事裝備大幅度領先清軍之外,同樣重要的還是突然性。
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戰鬥中,也就是濟州島海戰和登陸戰,登州海戰的兩次戰鬥,敵人是稍微有所準備和應對的。
其他大部分地方的的攻城戰,基本都是突然性的襲擊。
敵人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北伐軍就已經直接打到了門前,對方來不及組織防禦就已經被擊潰了。
現在的大沽口之戰也是這樣。
清朝在天津地區駐軍總共有三萬左右,大沽口碼頭上的駐軍也有五千餘人。
現在他們都還沒有得到任何前線傳迴來的戰報,也完全想象不到戰鬥已經到他們跟前了。
北伐軍炮船突然出現,直接掀翻了大沽口炮台上的火炮。
同時炮擊碼頭駐軍所在的軍營,駐軍在慌亂中亂糟糟的跑出來,就迎上了北伐軍的槍口。
在艦載火炮的掩護下,吳國主力師迅速上岸摧毀了碼頭上清軍營地。
接下來的行動流程也跟在濟州島的登陸戰一樣了。
主力第五師首先上岸,首先控製了碼頭和炮台,後續登陸的更多陸軍,就直接開始深入內陸了。
第四師上岸後就直接衝向天津府城,專門負責擊潰天津城附近駐防的兩萬多清軍。
第三師上岸後繞過天津,直接去攻占武清、東安等順天府和天津府的各個縣城,以及附近比較重要的村鎮據點。
最後兩個主力師和四個仆從師,依次上岸後分批前往順天府城,控製順天府城周圍的出入要道。
吳國運輸船隊放下所有士兵,卸載所有的補給和貨物後,返迴吳國轉運補給品。
大明吳國北伐軍大規模上岸,分頭分成次的迅速前進和進攻。
接觸到北伐軍的清軍將領和官員,來不及觀察其他地方的情況,都是首先將自己的發現送進紫禁城。
天津地區距離京師太近了,隨時都可以報告前方的情況,軍報可以很快送到紫禁城。
乾隆看著周邊送來的密集軍報,就感覺整個局勢已經急轉直下了。
乾隆收到天津港口也就是大沽口遇襲消息的當天晚上,就直接收到了大沽口駐軍潰敗,碼頭和營地失陷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馬上又有了新的噩耗,天津府的駐軍與明軍交火,損失慘重。
第二天下午,明軍占領天津府城。
同樣是第二天下午,明軍占領武清縣、東安縣。
第三天早上,明軍出現在通州城下,當天下午占領通州縣城。
同樣是第三天下午,大批明軍抵達京師城下。
第四天上午,明軍與京師周邊駐軍在南苑和圓明園兩地同時交火,總計超過三萬八旗主力部隊被當場擊潰。
第四天下午,南明軍隊占領南苑、圓明園、頤和園等主要皇家園林。
大明北伐軍攻占天津、武清等地的時候,實際的戰鬥持續時間比消息送達的時間間隔要大一些。
因為北伐軍其實是分兵作戰的,距離順天府越近消息送的越快。
第一條消息跑了一整天才能送到紫禁城,最後一條消息隻用了一個小時就送到了乾隆麵前。
所以時間越往後,消息就顯得越密集。
無論是周邊地方守軍,還是京師周圍的駐軍,潰敗的速度都實在太快,基本上都是是一觸即潰。
給人的感覺好像大清已經大勢已去了。
似乎北京城外已經到處都是明軍了,以至於想要跑都來不及了。
雖然順天府城內還有至少三萬八旗軍隊,數十萬八旗子弟中也能夠迅速組織數萬部隊。
但是看著城外駐軍一觸即潰的消息,乾隆也根本不敢放這些部隊出城野戰了,隻能留著作為守城部隊了。
乾隆看著一堆噩耗,整個人都幾乎要崩潰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拿著奏折反複念叨:
“這怎麽會這樣,這根本不可能,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
周圍的官員和仆人也全都慌得不行,沒有一個人敢接乾隆的話茬。
乾隆看向了軍機大臣領班章佳·阿桂:
“英勇公?”
阿桂倒是現場比較鎮定的人:
“稟萬歲爺,奴才以為,南方各地並無戰報,南明又是乘船渡海而來,地方上應該並沒有失陷。
“無論如何,南明軍隊也不可能在十幾天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全席卷占領山東、河南、淮北、直隸等地。
“這支南明吳王軍隊,應該是利用蒸汽火輪船往來如風的特點,繞過了福大人的內海艦隊,強行闖進渤海,威脅京師。
“同時南明軍隊的火器似乎異常犀利,才在迅速打敗了我們城外的守軍。
“現在我們隻要堅持守住城池,同時詔令各地的軍隊進京勤王,等待福康安率領的水師迴援。
“等到南明軍隊糧草補給用盡,自然也隻能退迴南方了。”
乾隆覺得阿桂說的有道理,但是同樣覺得這裏麵有很大的漏洞。
不過乾隆沒有自己說,而是看向了另一邊的和珅。
和珅立刻會意,挑出了幾個疑點:
“阿大人,南明軍隊火器犀利,所以在城外野戰非常強勢,迅速擊潰了天津和京師城外駐軍。
“那他們應該也有可能,迅速擊潰其他地方的守軍,進而擊潰外地勤王的軍隊吧?
“萬一,他們繼續利用來去如風的火輪船,從南方持續輸送補給進來。
“同時在京師附近圍點打援,再令南明主力軍北上?
“到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啊?”
阿桂皺眉看了和珅一眼:
“盡人事,聽天命而已,現在考慮太多的事情也沒有意義。”
和珅和乾隆頓時就都無語了。
顯然,阿桂這個久經戰場的老將,也知道目前的局勢非常惡劣。
實在是城外的駐軍敗的太快了。
這些都是大清真正的精銳,麵對這支南明陸軍的結果就像烏合之眾一樣。
由此可見,各地軍隊就算是能夠進京勤王了,結果又能如何?
乾隆沉默了幾秒鍾,下令讓阿桂主持守城事宜。
然後讓軍機處擬旨,招各地八旗駐軍和綠營兵進京勤王。
現場安靜了幾秒鍾,阿桂似乎又想到了什麽,小心翼翼的建議:
“萬歲爺,咱們是否可以派人出城,去探探南明的口風?
“看他們到底想要怎麽樣?咱們也好有個底?”
這時候主動出城詢問,顯然就是服軟的姿態,乾隆當然不想要做,但現在似乎也不能不做了。
乾隆再次沉默的考慮了幾秒鍾。
最後還是決定接受阿桂的建議,派福康安的堂哥富察·明亮與和珅、紀曉嵐一起出城,去南明的軍營探聽情況。
和珅頓時就有點繃不住了,忍不住狠狠的看了阿桂一眼。
和珅可是知道南明的吳王是誰的,六年前的應天府和約談判,就是這個吳王主持的。
當時這個吳王年僅十二歲,性格就已經強勢和霸道到了離譜的程度。
今年他已經十八歲了,更是直接帶兵打到了順天府城。
按照和珅的分析,這個吳王的目的應該很簡單,就是要徹底滅了大清國。
出去談判根本沒有什麽好談的。
最多討論一下大清投降的條件。
阿桂就是因為自己剛才的質疑,加上以往的矛盾,所以故意提出去探口風的建議。
阿桂他自己已經負責守城了,剩下的人裏麵乾隆用的最順手的,就是和珅自己了,很容易被皇帝安排上。
和珅心中窩火,卻也無可奈何,隻能老老實實的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