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意明帶著自己的屬下,衝到了桑給巴爾城牆下麵的時候,那麵牆已經被炸塌了一塊。
坡口內外堆滿了散落的磚頭石塊。
淩亂的磚頭堆上沒有辦法直接跑過去,但是小心一點快步走是沒問題的。
如果城堡內的守軍有反應足夠敏捷,帶著步槍和刺刀來堵住這個缺口的話,田意明等步兵也很難衝進去。
但是猛烈的火炮爆炸,以及持續的城牆坍塌,讓城堡裏麵的守軍嚇破了膽。
就算是炮擊已經停了,也根本沒有人敢靠近城牆。
田意明的連衝的最快,最先爬過了那個城牆的豁口,衝進了城堡的院子裏麵。
然後按照命令,在豁口內側布置戰列線,守住這個突破口。
後麵的步兵還在呐喊著繼續往上衝,一群一群的穿過了炮戰炸出來的豁口。
越來越多的士兵湧入城堡院子內部,軍官開始指揮多餘的步兵展開兵線,朝著城堡內部推進。
城堡內的將領搞清楚了情況後,用鞭子和槍托指揮,強行組織了幾次兵線。
但是守軍士氣已經崩潰了,兩輪對射之後就撐不住了。
反倒是田意明等大明吳國日本軍團,本來就因為火炮轟擊而士氣異常的高昂。
幾輪對射打崩對手後,更加的氣勢如虹了。
越來越多的日本軍團士兵湧入城堡,院子中的大量守軍被逼到了牆角。
在投降還是死的選擇中,陸續有士兵放下了武器。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混戰後,大明日本軍團成功占領了整個堡壘,阿曼桑給巴爾總督投降。
要讓阿拉伯人投降大明,難度比投降其他阿拉伯國家高一些。
但卻比投降歐洲國家稍微簡單一點。
包括阿曼人在內的阿拉伯人,在曆史上長期跟神洲帝國打交道,當了上千年的二道販子。
對於神洲帝國的文化特征,大部分阿拉伯的知識分子和商人都比較清楚。
神洲人和神洲皇帝都是泛信徒,他們可以拜任何神明。
但也不會把任何神明當迴事兒。
他的臣子隻要不將信仰淩駕於皇權之上,隻要老老實實得生活不犯法,自然就不會被皇帝懲罰。
隻要願意向神洲皇帝宣誓效忠,神洲皇帝通常不會趕盡殺絕。
投降大明之後,自己的信仰將不再受重視,但也不需要跟麵對歐洲人那樣,直接進入信仰對抗的環境。
不過,主力軍投降了,不代表戰爭就完全結束了。
朱簡烜這次出兵,如果隻是單純的想要收幾個附庸國,那用大明的農民兵過來打就行了。
打敗當地的主力軍,接受統治階層的投降。
保留原有統治階層的部分特權,再給給地方上足夠的自治權。
那樣戰鬥也就基本結束了,自然也不會有太高的傷亡。
但是這種附庸也不會有任何忠誠度。
隻要受到其他國家的幹涉和支持,甚至隻是心血來潮就會直接背叛。
畢竟,阿拉伯地區的主要國家,在這個時代屬於文明世界的一份子,還是非常強勢的一部分。
他們可不是北美、非洲土著那種近似於原始社會的簡單族群。
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有相對成熟的地方治理經驗,有能力相對強大的統治階層。
與此同時,他們的社會製度、主流文化、宗教信仰,三者之間是高度綁定的。
他們自己的製度還能用,就不會輕易接納新的治理方式。
神洲本土改朝換代的手段都沒用。
也就是拜訪和召集當地“鄉賢”,承諾保護他們的特殊利益,依靠他們的勢力控製地方。
本質上是新舊統治階層妥協,吸納原有統治階層進入新體係。
但是阿拉伯地區與神洲文化製度相差甚遠,根本沒辦法使用這種吸納的方法。
朱簡烜沒辦法來當他們的伊瑪目。
隻有其他阿拉伯國家才能這麽做。
朱簡烜想要將真正的統治這些地方,隻能采用類似處理歐洲貿易港的方案。
但要更加嚴格一些。
歐洲目前還是天高皇帝遠,但是東非已經足夠近了。
武力打敗當地守軍之後接受投降,保障當地統治階層擁有的合法利益。
但是要剝奪他們在社會地位、經濟和文化上的特權。
安排足夠的駐軍直接鎮守地方。
持續輸送移民實際控製地方,進而改變當地主流文化製度。
這當然會損害當地統治階層的利益。
肯定有人不甘心完全失去地位,肯定有人無法接受大明的文化和法律。
出身沙漠地區的阿拉伯文明群體,天生擁有超過其他地區居民的堅韌性格,更加難以被徹底的征服。
未來多半會有保守派和狂信徒造反,應該要打幾次治安戰。
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桑給巴爾總督投降後,劉彪所在的部隊依次進城,首先接管衙門和軍事機構。
解除當地所有士兵的武器,接收原有的地方政府機構。
大明吳國日本軍團用了十天的時間,基本控製了桑給巴爾原有的居民區。
最後留下一萬軍隊當地屯田鎮守,等待移民抵達。
其他的士兵再次登船,一部分前往桑給巴爾地區的另一個大島,一部分登上對麵的非洲大陸。
開始征服和占領這些地區的居民點,無論原來是屬於阿曼的還是當地土著的。
未來整個東非的海岸線,都應該是受大明完全控製的。
這些地方基本沒有成建製的部隊,基本都不會拖慢大明日本軍團的前進速度。
——
劉彪所在軍隊攻占桑給巴爾的時候,另一路主力軍也抵達了蒙巴薩地區。
蒙巴薩和周邊的大陸土地,名義上仍然屬於阿曼。
但是當地的實際統治者,是阿曼這個部落聯盟中的主要部落之一的馬茲魯伊,他們的部落首領也自稱蘇丹。
阿曼本土陷入內亂的時候,蒙巴薩的馬茲魯伊家族就事實上獨立了。
蒙巴薩的守軍比桑給巴爾要幸運一些,在大明水師逼近的時候,把自己的戰船釋放了出來。
所以雙方首先爆發了一場中等規模的海戰。
馬茲魯伊一個部落的軍隊,當然無法與大明一個都督府相提並論。
戰船總數雖然也有上百艘,但是按照大明水師的標準統計,能算得上是戰列艦的,總共隻有三艘。
能算是四到六級輔助戰艦,也就是能編進大艦隊的船,也隻有三十多艘。
剩下的在大明隨時都算不上是正經戰船。
這場海戰也沒有什麽懸念,大明仗著戰艦體型大、數量多、火炮多,一次圍毆就把蒙巴薩船隊打散了。
然後衝進了蒙巴薩港開始了登陸戰。
剩下的事情就跟桑給巴爾的戰鬥高度類似了。
戰艦火力壓製,讓步兵登上灘頭,然後用更多的新式火炮,炸毀蒙巴薩岸上的城堡。
最後步兵發起衝鋒占領城堡。
隻是蒙巴薩城市和港口規模都比桑給巴爾更大,戰鬥和占領的時間都要更長一些。
戰爭結束後,大明指揮官同樣留下了一萬軍隊,鎮守蒙巴薩港同時開荒屯田,等待本土來的移民。
其他部隊一部分順著海岸線北上,擊潰和占領海岸線上的居民點。
另一部分再次乘船出海,占領非洲最東部的索科特拉島,這裏是紅海和亞丁灣的出入口。
這一係列的作戰行動,在鹹寧三十九年入秋的時候基本結束。
阿曼在東非的據點被一掃而空,馬島以北的非洲東部海岸線,全部落入了大明吳國駐軍的掌控之中。
接下來本來應該跨過亞丁灣,登陸屬於亞洲的阿拉伯半島,開始征服阿曼本土的行動。
徹底掃清阿曼在印度洋的所有勢力,然後展開紅海和埃及的行動。
但是在恰好在這個時候,吳國本土來了一支火輪船隊,帶來了大明吳王殿下的命令。
要求大明右軍都督府和前軍都督府船隊、大明吳國紅海行動水師船隊、大明吳國日本軍團暫緩對阿曼本土的進攻。
在非洲東海岸幾個重要據點修整、屯田,等待後續進一步的命令。
坡口內外堆滿了散落的磚頭石塊。
淩亂的磚頭堆上沒有辦法直接跑過去,但是小心一點快步走是沒問題的。
如果城堡內的守軍有反應足夠敏捷,帶著步槍和刺刀來堵住這個缺口的話,田意明等步兵也很難衝進去。
但是猛烈的火炮爆炸,以及持續的城牆坍塌,讓城堡裏麵的守軍嚇破了膽。
就算是炮擊已經停了,也根本沒有人敢靠近城牆。
田意明的連衝的最快,最先爬過了那個城牆的豁口,衝進了城堡的院子裏麵。
然後按照命令,在豁口內側布置戰列線,守住這個突破口。
後麵的步兵還在呐喊著繼續往上衝,一群一群的穿過了炮戰炸出來的豁口。
越來越多的士兵湧入城堡院子內部,軍官開始指揮多餘的步兵展開兵線,朝著城堡內部推進。
城堡內的將領搞清楚了情況後,用鞭子和槍托指揮,強行組織了幾次兵線。
但是守軍士氣已經崩潰了,兩輪對射之後就撐不住了。
反倒是田意明等大明吳國日本軍團,本來就因為火炮轟擊而士氣異常的高昂。
幾輪對射打崩對手後,更加的氣勢如虹了。
越來越多的日本軍團士兵湧入城堡,院子中的大量守軍被逼到了牆角。
在投降還是死的選擇中,陸續有士兵放下了武器。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混戰後,大明日本軍團成功占領了整個堡壘,阿曼桑給巴爾總督投降。
要讓阿拉伯人投降大明,難度比投降其他阿拉伯國家高一些。
但卻比投降歐洲國家稍微簡單一點。
包括阿曼人在內的阿拉伯人,在曆史上長期跟神洲帝國打交道,當了上千年的二道販子。
對於神洲帝國的文化特征,大部分阿拉伯的知識分子和商人都比較清楚。
神洲人和神洲皇帝都是泛信徒,他們可以拜任何神明。
但也不會把任何神明當迴事兒。
他的臣子隻要不將信仰淩駕於皇權之上,隻要老老實實得生活不犯法,自然就不會被皇帝懲罰。
隻要願意向神洲皇帝宣誓效忠,神洲皇帝通常不會趕盡殺絕。
投降大明之後,自己的信仰將不再受重視,但也不需要跟麵對歐洲人那樣,直接進入信仰對抗的環境。
不過,主力軍投降了,不代表戰爭就完全結束了。
朱簡烜這次出兵,如果隻是單純的想要收幾個附庸國,那用大明的農民兵過來打就行了。
打敗當地的主力軍,接受統治階層的投降。
保留原有統治階層的部分特權,再給給地方上足夠的自治權。
那樣戰鬥也就基本結束了,自然也不會有太高的傷亡。
但是這種附庸也不會有任何忠誠度。
隻要受到其他國家的幹涉和支持,甚至隻是心血來潮就會直接背叛。
畢竟,阿拉伯地區的主要國家,在這個時代屬於文明世界的一份子,還是非常強勢的一部分。
他們可不是北美、非洲土著那種近似於原始社會的簡單族群。
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有相對成熟的地方治理經驗,有能力相對強大的統治階層。
與此同時,他們的社會製度、主流文化、宗教信仰,三者之間是高度綁定的。
他們自己的製度還能用,就不會輕易接納新的治理方式。
神洲本土改朝換代的手段都沒用。
也就是拜訪和召集當地“鄉賢”,承諾保護他們的特殊利益,依靠他們的勢力控製地方。
本質上是新舊統治階層妥協,吸納原有統治階層進入新體係。
但是阿拉伯地區與神洲文化製度相差甚遠,根本沒辦法使用這種吸納的方法。
朱簡烜沒辦法來當他們的伊瑪目。
隻有其他阿拉伯國家才能這麽做。
朱簡烜想要將真正的統治這些地方,隻能采用類似處理歐洲貿易港的方案。
但要更加嚴格一些。
歐洲目前還是天高皇帝遠,但是東非已經足夠近了。
武力打敗當地守軍之後接受投降,保障當地統治階層擁有的合法利益。
但是要剝奪他們在社會地位、經濟和文化上的特權。
安排足夠的駐軍直接鎮守地方。
持續輸送移民實際控製地方,進而改變當地主流文化製度。
這當然會損害當地統治階層的利益。
肯定有人不甘心完全失去地位,肯定有人無法接受大明的文化和法律。
出身沙漠地區的阿拉伯文明群體,天生擁有超過其他地區居民的堅韌性格,更加難以被徹底的征服。
未來多半會有保守派和狂信徒造反,應該要打幾次治安戰。
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桑給巴爾總督投降後,劉彪所在的部隊依次進城,首先接管衙門和軍事機構。
解除當地所有士兵的武器,接收原有的地方政府機構。
大明吳國日本軍團用了十天的時間,基本控製了桑給巴爾原有的居民區。
最後留下一萬軍隊當地屯田鎮守,等待移民抵達。
其他的士兵再次登船,一部分前往桑給巴爾地區的另一個大島,一部分登上對麵的非洲大陸。
開始征服和占領這些地區的居民點,無論原來是屬於阿曼的還是當地土著的。
未來整個東非的海岸線,都應該是受大明完全控製的。
這些地方基本沒有成建製的部隊,基本都不會拖慢大明日本軍團的前進速度。
——
劉彪所在軍隊攻占桑給巴爾的時候,另一路主力軍也抵達了蒙巴薩地區。
蒙巴薩和周邊的大陸土地,名義上仍然屬於阿曼。
但是當地的實際統治者,是阿曼這個部落聯盟中的主要部落之一的馬茲魯伊,他們的部落首領也自稱蘇丹。
阿曼本土陷入內亂的時候,蒙巴薩的馬茲魯伊家族就事實上獨立了。
蒙巴薩的守軍比桑給巴爾要幸運一些,在大明水師逼近的時候,把自己的戰船釋放了出來。
所以雙方首先爆發了一場中等規模的海戰。
馬茲魯伊一個部落的軍隊,當然無法與大明一個都督府相提並論。
戰船總數雖然也有上百艘,但是按照大明水師的標準統計,能算得上是戰列艦的,總共隻有三艘。
能算是四到六級輔助戰艦,也就是能編進大艦隊的船,也隻有三十多艘。
剩下的在大明隨時都算不上是正經戰船。
這場海戰也沒有什麽懸念,大明仗著戰艦體型大、數量多、火炮多,一次圍毆就把蒙巴薩船隊打散了。
然後衝進了蒙巴薩港開始了登陸戰。
剩下的事情就跟桑給巴爾的戰鬥高度類似了。
戰艦火力壓製,讓步兵登上灘頭,然後用更多的新式火炮,炸毀蒙巴薩岸上的城堡。
最後步兵發起衝鋒占領城堡。
隻是蒙巴薩城市和港口規模都比桑給巴爾更大,戰鬥和占領的時間都要更長一些。
戰爭結束後,大明指揮官同樣留下了一萬軍隊,鎮守蒙巴薩港同時開荒屯田,等待本土來的移民。
其他部隊一部分順著海岸線北上,擊潰和占領海岸線上的居民點。
另一部分再次乘船出海,占領非洲最東部的索科特拉島,這裏是紅海和亞丁灣的出入口。
這一係列的作戰行動,在鹹寧三十九年入秋的時候基本結束。
阿曼在東非的據點被一掃而空,馬島以北的非洲東部海岸線,全部落入了大明吳國駐軍的掌控之中。
接下來本來應該跨過亞丁灣,登陸屬於亞洲的阿拉伯半島,開始征服阿曼本土的行動。
徹底掃清阿曼在印度洋的所有勢力,然後展開紅海和埃及的行動。
但是在恰好在這個時候,吳國本土來了一支火輪船隊,帶來了大明吳王殿下的命令。
要求大明右軍都督府和前軍都督府船隊、大明吳國紅海行動水師船隊、大明吳國日本軍團暫緩對阿曼本土的進攻。
在非洲東海岸幾個重要據點修整、屯田,等待後續進一步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