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鹹寧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783年1月13日。


    大明、哈布斯堡、法國、英國的聯合軍事行動方案相關文件手續辦理完成。


    返迴本土的大明官員,帶上這些手續的副本和劉權之的報告,踏上了返迴大明本土的旅程。


    鹹寧三十六年年底之前,英國北美遠征軍的大部分也送迴了英國本土。


    大明和美國參與行動的軍隊,繼續稍微等待休整一個多月,在美平府(紐約)過完了新年和元宵節。


    鹹寧三十七年正月十八日,西曆1783年2月19日,第一批遠征軍正式啟程前往歐洲。


    大明裔的軍隊去歐洲,心情上還沒有什麽變化,跟來北美幹活一樣。


    但是同行的歐洲裔美國人心情非常奇特。


    在美國人看來,他們現在是要反向征服歐洲大陸了。


    還是與哈布斯堡、法國、英國這些歐洲的頂級強國一起行動。


    美國跟著大明作戰,先別說行動的規模大小,這行動的檔次就是高。


    大陸軍正式行動之前稍微補了一下缺額,報名積極的德克斯特正好補上了。


    朱簡烜任命美國陸軍軍長李安邦為歐洲遠征軍總督。


    李安邦率領的一萬大明裔遠征軍,兩萬歐洲裔大陸軍,在三月四日陸續抵達歐洲。


    而後就分成了兩部分,分別前往南尼德蘭和漢諾威兩地。


    英國和漢諾威的主力部隊,此時已經在漢諾威地區就位,前往漢諾威邊境地區駐紮。


    李安邦率領的兩萬明美聯軍,在英國漢諾威守軍的接應下,陸續在漢諾威沿海的哈德倫地區登陸。


    留下三千明軍,負責接收大明與漢諾威交換的沿海土地,大部前往漢諾威邊境,加入對德意誌諸邦的威懾行動。


    哈布斯堡在南尼德蘭的少部分駐軍,負責接應另一部分明美聯軍登陸南尼德蘭。


    法國的三萬軍隊也已經在法國東部邊境地區駐紮。


    普法爾茨選帝侯的堂弟和法定繼承人,茨魏布呂肯公爵的領地就在法國邊境上。


    法國專門安排了一支三千人的軍團針對性盯防。


    哈布斯堡一邊按照計劃派兵進入巴伐利亞,一邊安排主力大軍盯防其他邊境的神羅邦國。


    哈布斯堡、法國、英國這三個歐洲大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這種大規模軍事行動也不可能完全隱蔽。


    三國也故意沒有隱蔽行動,反而放任消息迅速流傳開來,因為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威懾。


    哈布斯堡的目的昭然若揭,四年前對巴伐利亞的行動再次開始了。


    神羅北部諸邦很快就陷入了恐慌之中。


    最激動的人,首先是直接相關人茨魏布呂肯公爵,然後就是普魯士和薩克森等主要邦國的君主們。


    其他小邦都在恐慌狀態下看風向,如果有人挑頭出來對抗那就跟。


    但是要讓他們自己挑頭,對抗哈布斯堡和神羅皇帝,那大部分都沒有足夠的底氣。


    特別是現在還有法國、英國、大明的共同參與。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得知大明的領土交換計劃後,就開始提前集結軍隊了。


    腓特烈當時就已經想到了,大明可能交換的地方,一是漢諾威的北部,二是就是哈布斯堡的南尼德蘭。


    無論怎麽交換都有可能影響德意誌地區的平衡,都不能放任和支持。


    腓特烈當時就派人去薩克森等邦國聯絡,同時派人去了俄國見沙皇葉卡捷琳娜,提前討論了應對的方案。


    腓特烈當時設想,等大明與任何一個邦國準備交易,自己就拉攏其他邦國反對和抵製。


    萬萬沒想到的是,大明竟然把英、法、哈布斯堡三方都拉攏了。


    關鍵是各方交易的手續都是北美大陸上辦的,根本沒有在歐洲大陸大張旗鼓的搞會談。


    然後各方就直接開始調兵遣將開始行動了。


    普魯士能找的盟友竟然隻有俄國,俄國又跟哈布斯堡訂立了針對奧斯曼的同盟。


    隻要哈布斯堡不吞並薩克森,不會去直接肢解普魯士,俄國大概率都不會直接幹涉,最多是要求哈布斯堡克製。


    與此同時,很多德意誌邦國對俄國印象很差,也不希望俄國直接插手德意誌地區事務。


    已經七十一歲的腓特烈國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力感。


    但是也隻能強打起精神,一邊整頓軍隊準備可能發生的戰爭,一邊聯絡其他的德意誌邦國。


    同時安排使者去維也納、巴黎、倫敦。


    哈布斯堡君主約瑟夫二世非常爽快的接見了普魯士的使者。


    普魯士使者對約瑟夫二世表示抗議,警告約瑟夫正在破壞神羅和德意誌的秩序。


    約瑟夫二世根本不在意什麽神羅,現在非常直接的說明了自己的目的。


    “我隻是與普法爾茨選帝侯做領地交換而已,這本身是符合神聖羅馬帝國的規則的。


    “是普魯士為首的無關邦國,故意反對和幹涉哈布斯堡和普法爾茨的自由,才不得不找法國、英國、大明來幫忙維持秩序。


    “哈布斯堡沒有其他的目標,不會對幹涉其他邦國事務,也不會幹涉普魯士事務,無意與普魯士為敵。


    “希望腓特烈陛下能夠保持冷靜,不要因為與普魯士無關的事情反應過於強烈,進而影響神聖羅馬帝國的穩定。”


    普魯士派往巴黎和倫敦的使者,主要是質疑和提醒英法兩國君主,增強哈布斯堡對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


    讓大明插手歐洲事務,對他們同樣沒有任何好處。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頗為無奈,為了拿到加拿大地區的森林資源,為了讓英國不再孤立於歐洲,隻能先接下這個活兒。


    英國現在要先喘口氣,確保自己的安全和穩定,以後在考慮歐洲局勢的大問題。


    路易十六覺得自己有好處,又拿到了幾個中美洲的糖島。


    但是兩國君主都沒有向使者解釋為什麽,隻是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普魯士的提醒,然後就把他們打發了。


    各方使者在歐洲傳遞消息時候,哈布斯堡按部就班的接管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本地的封建領主怨氣很大,巴伐利亞前國王的遺孀更是非常憤怒,但找不到能直接對抗哈布斯堡的人。


    整個歐洲中部陷入了異常緊張的狀態之中,都感覺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一場大戰。


    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之中,最先扛不住是荷蘭人。


    因為大明順手給了荷蘭一巴掌。


    去年劉權之訪問荷蘭,向荷蘭人發出了非常直白的威脅。


    建議荷蘭邀請大明吳王來當荷蘭國王。


    荷蘭執政和議員們,當時聲稱會去拜見朱簡烜,並討論未來的合作方案。


    但是劉權之走了之後,荷蘭人卻一直沒有動作。


    進入了過一天算一天的狀態。


    所以到了鹹寧三十七年三月十日,秦南星率領抵達歐洲的大明船隊,故意闖入了荷蘭南部的斯凱爾特河口。


    意圖穿過這片屬於荷蘭的河口水域,駛向上遊屬於南尼德蘭的安特衛普港。


    安特衛普港,位於荷蘭和比利時之間的斯凱爾德河口深處,是一座天然的河口良港。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的時候,安特衛普一度成為了歐洲西部最大的城市。


    在十六世紀中期的時候,城市人口就一度超過了十萬人。


    但是在三十年戰爭和八十年戰爭後衰落了。


    八十年戰爭期間,有數萬人陸續逃離了城市,去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避難。


    關鍵是八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安特衛普處於被西班牙鎮壓占領狀態,沒有能夠隨北部的荷蘭一起獨立。


    戰後結束後簽訂《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和《明斯特和約》規定:


    安特衛普仍然屬於西班牙,但是斯凱爾德河口兩岸土地都屬於荷蘭,同時禁止商船繼續駛入斯凱爾德河口。


    安特衛普這座低地地區的優良港口,因為河口分屬不同國家而不得不廢棄了。


    現在安特衛普城區隻剩下大約五萬人了。


    朱簡烜判斷,如果領土交換協議完成之後,大明再單獨威逼荷蘭就範,會額外增加周圍歐洲國家的緊張感。


    現在各國的關注點都在哈布斯堡、巴伐利亞、普魯士這些更加顯眼的地方。


    大明這時候假裝不熟悉當地水域規則,闖進荷蘭限製他國船隻航行的區域,有機會逼迫荷蘭現在就主動表態。


    這樣影響可能會稍微小一些。


    要麽加入普魯士一方,被順帶著一起打一頓。


    要麽從此放開斯凱爾德河口限製,允許大明人恢複安特衛普港口。


    或者幹脆邀請朱簡烜當國王。


    突然出現的大明艦隊,讓當地的荷蘭人大吃一驚。


    荷蘭在斯凱爾德河口的米德爾堡有駐軍,但是駐軍卻根本不敢直接開火。


    隻能先嚐試跟大明船隊溝通,提醒前方是禁止通行的荷蘭內河,要求大明船隊不要繼續進入。


    同時迅速將消息送去海牙。


    荷蘭執政威廉五世知道現在歐洲和德意誌的局勢,收到米德爾堡的消息差點當場暈過去。


    威廉五世以為大明帶著盟友對荷蘭動手了。


    實際上這件事情是大明自己幹的,英國人根本沒有插手尼德蘭事務。


    法國不允許英國在自己家門口攪合事兒。


    荷蘭執政稍微猶豫了小半天,就安排了兩路使者出去。


    一路去大明軍中談判並觀察情況,盡可能的避免與大明的直接衝突。


    一路去北美嚐試跟大明吳王談判。


    威廉五世根本沒有考慮去跟普魯士等德意誌邦國合作。


    荷蘭獨立的時候就事實上脫離神羅了。


    關鍵是現在大明、法國、英國、哈布斯堡幾個怪物站在了一起,自己去找那些德意誌小邦合作純粹給大明加菜。


    現在自己主動去跟大明談合作的方向,也許還能保留盡可能多的利益和實際權力。


    若是在戰場上被打崩了,那就連談判的資格都沒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不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子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子虛並收藏大明不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