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袁家嫡子,為什麽總是你這個豎子出風頭呢?袁術越想越氣。
就單說這次會盟,袁紹其實也沒比張皓早來多久,他是最後第二個到的。到來時還裝出了一副“諸位久等,我來晚了”的模樣。
結果在知道張皓還沒來時,他臉上的興奮瞬間消失了,一個人躲到幕後去等。
其實袁術知道袁紹是故意來晚的,就是想要營造出一種“我不來,你們就沒辦法繼續了”的局麵,以表現出自己的重要性。
而且袁紹一來就坐在上首,其他人也好像沒有異議的樣子,認為理所當然。
剛剛對劉備三人的發難,也隻不過是袁術借機試探。結果自然試出來了,所有人都站在袁紹那邊。
袁術心中就不服,憑什麽袁紹這個庶子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擁護,而自己這個嫡子卻被冷落呀。
正如袁術所想的那樣,袁紹現在對張皓十分記恨,原來自己想的挺好的一個出場,結果就是因為他來晚了而被搞砸了。
隻不過袁紹強行壓住心中的不滿,所以才沒有表現出來。他不停地對自己說道:“我身負袁氏未來,又是眾望所歸,不能因為這種小事而遷怒別人,要有風度,要有風度。”
等劉備也坐下來了之後,作為發起人的橋瑁,從位置上站起來說話了:“如今我等在此會盟,共同討伐逆賊董卓,乃是肩負天下人之望,勢必馬到功成。
但是群龍不可無首,大家各自為戰是不行的,所以當選出一個盟主來統領諸軍。現在請大家說說自己心中的人選,看看誰才是眾望所歸的人,那便是聯軍的盟主了。”
張皓心想,雖然這最後肯定是袁紹當選,但是自己要不要選他呢,還是選別人賣人情呢?還是等最後所有人都選完再說好了,看誰多自己就選誰。
鮑信由於在洛陽城外見識過袁紹的色厲內荏,心中早已沒有了對他的好感與敬意。他舉手說道:“元偉乃是此次會盟的發起人,這聯軍盟主自然是由元偉擔任。”
橋瑁倒是沒想到鮑信會選自己,他雖然現在站出來主動提起,但是心中還是以為所有人都會選袁紹呢。
他還是知道自己的斤兩的,於是婉拒道:“允誠說笑了,我雖然是發起人,但是隻擅長舞文弄墨,對於這兵事一竅不通。
還是另選賢達吧。我認為渤海太守袁紹,名滿天下,又曾當眾怒斥董卓,可為盟主。”
“我也認為袁本初德高望重,可為盟主。”
“我也支持袁紹。”
“……”
十七個人裏,鮑信選了橋瑁,而孫堅本就是跟著袁術一起來的,所以選了袁術,除此之外,其他人全都是選袁紹的。
張皓心中歎息,眾望所歸這個成語果然是形容袁紹的,在這個時代,名聲好也是一個大殺器。哪怕是曾經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都會有人幫忙粉飾掩蓋。自己的名望還是太低了。
“我也選袁將軍做聯軍盟主。”張皓最後一個說道。
袁術雙手緊握,怒視著在場的眾人。哪怕他知道結果會是這樣,但是在結果真的出來之後,心裏還是充滿了怒火。
“承蒙諸位厚愛,推舉我來做這個盟主。隻是我唯恐德薄,怕辜負了諸位的期望。”袁紹故作推辭一番。
謙讓也是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人們都喜歡三推,三推之後盛情難卻,不得已接受。但是這放在張皓不了解的人身上,自己還能覺得人家是真的謙虛。放在袁紹身上,張皓隻覺得他是虛偽。
張皓看向了坐在次位的袁術,發現他也是一臉惡心的模樣。心想:你一來就坐在上首,還好意思在這裏演戲推讓,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呐。連你兄弟都看不下去去了。
一番推辭之後,袁紹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盟主的寶座,他露出了笑容。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嘛,雖然自己是眾望所歸,但是這程序還是得走一遍,將這盟主的名分確立下來。
倒是鮑信的異議讓他感覺有些惱怒。心想:這家夥莫不是還在怪我當時錯過了戰機,沒有一舉消滅董卓,而釀成今日之禍。哼,真是個氣量狹小的小人。
於是聯軍設壇祭天、歃血為盟,推袁紹為盟主,自號車騎將軍,封曹操為奮武將軍,開始整軍備戰了。
……
洛陽,董卓和所有大臣自然是得到了十六路諸侯聯軍,打著討伐逆賊董卓的旗號,在酸棗會盟,推袁紹為盟主,領軍二十萬向洛陽開來的消息。(劉備被當做是張皓的麾下,給直接忽略了。)
朝堂上,所有大臣無不歡欣鼓舞,暗道董卓滅亡之期指日可待。
作為被討伐對象的董卓自然是暴跳如雷。“這群叛逆,枉我對他們恩遇有加,不計前嫌地給他們加官進爵,想不到這些偽君子忘恩負義,竟敢起兵反對我!”
李儒對董卓建言道:“袁紹作為聯軍盟主領軍來攻,這必定是太傅袁隗指使的,他作為袁氏家主,放任袁紹背叛朝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董卓怒視著袁隗,厲聲喝道:“袁隗,你有什麽話說!”
袁隗當即跪了下來,對劉協拜道:“陛下,老臣絕無反叛朝廷之意,袁紹自從離京之後,便再無與老臣聯係,老臣無話可說。”
劉協當然是不會迴答他的話的,董卓直接一腳將袁隗踹到:“事到如今了,你還想狡辯,那袁紹難道不是你袁家人嗎?不管你有沒有指使,謀反就是誅九族的大罪,來人!”
有大臣站出來勸道:“太尉,太傅忠心耿耿,又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怎麽會有反意呀。”
“你為叛賊說話,難道你也是同黨嗎?正好一網打盡,來人,將他們都帶下去!立刻在城中緝捕袁氏全族和叛軍同黨!”
年老的袁隗心中完全絕望了,沒想到自己一心維護的袁家,會在自己手中親手覆滅。
“嫡係盡數覆滅,留在老家汝南的都是些旁支。隻需一人便可延續家族,袁本初啊袁本初,這就是你的目的嗎?我果然沒白培養你。”
太傅袁隗下獄,袁氏全族被捕,一石激起千層浪。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在其授意下,在洛陽城中大肆搜捕所謂的叛黨。
西涼軍趁機燒殺搶掠、破家滅門、還將不少女子搶迴了軍營。一時間民怨沸騰,百姓們更加痛恨董卓了。
事後董卓集結軍隊,出發前將在京的袁氏全族,全都殺了祭旗,隨後率軍十萬,前去迎戰聯軍。
消息傳迴酸棗,袁紹、袁術無不痛哭流涕,各路諸侯也是悲傷不已。張皓雖然很想拍手稱快,但還是裝出了痛惜的表情。
袁術將這一切全都歸咎於袁紹,若不是他當了這個盟主,全家老小又怎麽會遭如此大難。
袁紹表麵上傷心不已,但是心裏卻是暗道:叔父好走,袁氏的大業就放在我的肩上,我一定會在有生之年完成您畢生的心願,並且將袁氏發揚光大的。
“董卓慘無人道,害我全家,我誓與他不共戴天!”袁紹停止了哭泣,對天發誓。
“袁公慘死,我等無不悲痛,為袁公報仇!”
“為袁公報仇!”所有人都跟著大喊起來。
大廳外的士兵聽到裏麵在喊,雖然不知道袁公是誰,但是也不妨跟著喊了起來。接著聲音又傳到了城外,所有城外的士兵也跟著喊了起來,報仇之聲響徹天地。
所有人包括袁紹在內都很意外,不過袁紹很快變得十分享受。也許是因為他從小因為庶出,不受待見的緣故,他非常喜歡被人擁護的感覺。
這樣的大場麵,就是代表了軍心士氣呀。有了這樣的軍隊,何愁董卓不滅呀。
“軍心可用、士氣可用啊!”諸侯們變得振奮起來。
袁紹立即下令:“有此士氣,定可一戰而滅董卓。聯軍已然準備完畢,那邊即刻出發,速戰速決。大軍分作三路。
一路由我領軍,率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上黨太守張楊、山陽太守袁遺還有北平太守公孫瓚之軍,共計七萬人馬,進攻孟津關與小平津關。
一路由袁術領軍,率豫州牧孔伷、兗州牧劉岱、東郡太守橋瑁、長沙太守孫堅還有廣陵太守張超之軍,共計七萬人馬,進攻廣成關、與伊闕關。
最後一路由張皓領軍,率奮武將軍曹操、陳留太守張邈還有濟北相鮑信之軍,共計六萬,進攻旋門關與虎牢關。
三路人馬攻破關隘,在洛陽城匯合,一起剿滅逆賊董卓。”
“諾。”眾人齊聲道。隨後各自去城外集結人馬了。
劉備的人馬顯然是被袁紹故意遺忘了。雖然他表麵上禮賢下士,但還是從骨子裏看不起劉備。就像他一直看不起董卓一樣。
張皓主動過來邀請劉備:“玄德不如跟我一起吧,這場戰爭怎麽能少得了你們三位賢兄弟呢。”
劉備拱手道:“這便又要麻煩明德了。”
張飛還是一如既往的豪爽:“還是明德明事理,不像袁紹那廝,說的好聽,到頭來還是將我們排除在外了。”
曹操走了過來,對劉備說道:“明德如此看重,想必玄德定有過人之處,路上便多多指教了。”
“不敢不敢。”劉備連忙說道。
“我有個問題一直想問了,玄德的二弟雲長為何如此沉默寡言,這些天我都沒怎麽聽他說過話?”
關羽倒是開口了:“先前大廳之內,盡是一些鼠輩,關某不屑與他們對話。”
真是傲氣。曹操感興趣地問道:“那雲長覺得曹某如何?”
“曹將軍比他們有眼光多了。”
張皓看著曹操對關羽展現出來的喜愛,想到:果然呐,關羽還是跟著曹操更合適一點。
就單說這次會盟,袁紹其實也沒比張皓早來多久,他是最後第二個到的。到來時還裝出了一副“諸位久等,我來晚了”的模樣。
結果在知道張皓還沒來時,他臉上的興奮瞬間消失了,一個人躲到幕後去等。
其實袁術知道袁紹是故意來晚的,就是想要營造出一種“我不來,你們就沒辦法繼續了”的局麵,以表現出自己的重要性。
而且袁紹一來就坐在上首,其他人也好像沒有異議的樣子,認為理所當然。
剛剛對劉備三人的發難,也隻不過是袁術借機試探。結果自然試出來了,所有人都站在袁紹那邊。
袁術心中就不服,憑什麽袁紹這個庶子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擁護,而自己這個嫡子卻被冷落呀。
正如袁術所想的那樣,袁紹現在對張皓十分記恨,原來自己想的挺好的一個出場,結果就是因為他來晚了而被搞砸了。
隻不過袁紹強行壓住心中的不滿,所以才沒有表現出來。他不停地對自己說道:“我身負袁氏未來,又是眾望所歸,不能因為這種小事而遷怒別人,要有風度,要有風度。”
等劉備也坐下來了之後,作為發起人的橋瑁,從位置上站起來說話了:“如今我等在此會盟,共同討伐逆賊董卓,乃是肩負天下人之望,勢必馬到功成。
但是群龍不可無首,大家各自為戰是不行的,所以當選出一個盟主來統領諸軍。現在請大家說說自己心中的人選,看看誰才是眾望所歸的人,那便是聯軍的盟主了。”
張皓心想,雖然這最後肯定是袁紹當選,但是自己要不要選他呢,還是選別人賣人情呢?還是等最後所有人都選完再說好了,看誰多自己就選誰。
鮑信由於在洛陽城外見識過袁紹的色厲內荏,心中早已沒有了對他的好感與敬意。他舉手說道:“元偉乃是此次會盟的發起人,這聯軍盟主自然是由元偉擔任。”
橋瑁倒是沒想到鮑信會選自己,他雖然現在站出來主動提起,但是心中還是以為所有人都會選袁紹呢。
他還是知道自己的斤兩的,於是婉拒道:“允誠說笑了,我雖然是發起人,但是隻擅長舞文弄墨,對於這兵事一竅不通。
還是另選賢達吧。我認為渤海太守袁紹,名滿天下,又曾當眾怒斥董卓,可為盟主。”
“我也認為袁本初德高望重,可為盟主。”
“我也支持袁紹。”
“……”
十七個人裏,鮑信選了橋瑁,而孫堅本就是跟著袁術一起來的,所以選了袁術,除此之外,其他人全都是選袁紹的。
張皓心中歎息,眾望所歸這個成語果然是形容袁紹的,在這個時代,名聲好也是一個大殺器。哪怕是曾經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都會有人幫忙粉飾掩蓋。自己的名望還是太低了。
“我也選袁將軍做聯軍盟主。”張皓最後一個說道。
袁術雙手緊握,怒視著在場的眾人。哪怕他知道結果會是這樣,但是在結果真的出來之後,心裏還是充滿了怒火。
“承蒙諸位厚愛,推舉我來做這個盟主。隻是我唯恐德薄,怕辜負了諸位的期望。”袁紹故作推辭一番。
謙讓也是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人們都喜歡三推,三推之後盛情難卻,不得已接受。但是這放在張皓不了解的人身上,自己還能覺得人家是真的謙虛。放在袁紹身上,張皓隻覺得他是虛偽。
張皓看向了坐在次位的袁術,發現他也是一臉惡心的模樣。心想:你一來就坐在上首,還好意思在這裏演戲推讓,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呐。連你兄弟都看不下去去了。
一番推辭之後,袁紹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盟主的寶座,他露出了笑容。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嘛,雖然自己是眾望所歸,但是這程序還是得走一遍,將這盟主的名分確立下來。
倒是鮑信的異議讓他感覺有些惱怒。心想:這家夥莫不是還在怪我當時錯過了戰機,沒有一舉消滅董卓,而釀成今日之禍。哼,真是個氣量狹小的小人。
於是聯軍設壇祭天、歃血為盟,推袁紹為盟主,自號車騎將軍,封曹操為奮武將軍,開始整軍備戰了。
……
洛陽,董卓和所有大臣自然是得到了十六路諸侯聯軍,打著討伐逆賊董卓的旗號,在酸棗會盟,推袁紹為盟主,領軍二十萬向洛陽開來的消息。(劉備被當做是張皓的麾下,給直接忽略了。)
朝堂上,所有大臣無不歡欣鼓舞,暗道董卓滅亡之期指日可待。
作為被討伐對象的董卓自然是暴跳如雷。“這群叛逆,枉我對他們恩遇有加,不計前嫌地給他們加官進爵,想不到這些偽君子忘恩負義,竟敢起兵反對我!”
李儒對董卓建言道:“袁紹作為聯軍盟主領軍來攻,這必定是太傅袁隗指使的,他作為袁氏家主,放任袁紹背叛朝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董卓怒視著袁隗,厲聲喝道:“袁隗,你有什麽話說!”
袁隗當即跪了下來,對劉協拜道:“陛下,老臣絕無反叛朝廷之意,袁紹自從離京之後,便再無與老臣聯係,老臣無話可說。”
劉協當然是不會迴答他的話的,董卓直接一腳將袁隗踹到:“事到如今了,你還想狡辯,那袁紹難道不是你袁家人嗎?不管你有沒有指使,謀反就是誅九族的大罪,來人!”
有大臣站出來勸道:“太尉,太傅忠心耿耿,又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怎麽會有反意呀。”
“你為叛賊說話,難道你也是同黨嗎?正好一網打盡,來人,將他們都帶下去!立刻在城中緝捕袁氏全族和叛軍同黨!”
年老的袁隗心中完全絕望了,沒想到自己一心維護的袁家,會在自己手中親手覆滅。
“嫡係盡數覆滅,留在老家汝南的都是些旁支。隻需一人便可延續家族,袁本初啊袁本初,這就是你的目的嗎?我果然沒白培養你。”
太傅袁隗下獄,袁氏全族被捕,一石激起千層浪。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在其授意下,在洛陽城中大肆搜捕所謂的叛黨。
西涼軍趁機燒殺搶掠、破家滅門、還將不少女子搶迴了軍營。一時間民怨沸騰,百姓們更加痛恨董卓了。
事後董卓集結軍隊,出發前將在京的袁氏全族,全都殺了祭旗,隨後率軍十萬,前去迎戰聯軍。
消息傳迴酸棗,袁紹、袁術無不痛哭流涕,各路諸侯也是悲傷不已。張皓雖然很想拍手稱快,但還是裝出了痛惜的表情。
袁術將這一切全都歸咎於袁紹,若不是他當了這個盟主,全家老小又怎麽會遭如此大難。
袁紹表麵上傷心不已,但是心裏卻是暗道:叔父好走,袁氏的大業就放在我的肩上,我一定會在有生之年完成您畢生的心願,並且將袁氏發揚光大的。
“董卓慘無人道,害我全家,我誓與他不共戴天!”袁紹停止了哭泣,對天發誓。
“袁公慘死,我等無不悲痛,為袁公報仇!”
“為袁公報仇!”所有人都跟著大喊起來。
大廳外的士兵聽到裏麵在喊,雖然不知道袁公是誰,但是也不妨跟著喊了起來。接著聲音又傳到了城外,所有城外的士兵也跟著喊了起來,報仇之聲響徹天地。
所有人包括袁紹在內都很意外,不過袁紹很快變得十分享受。也許是因為他從小因為庶出,不受待見的緣故,他非常喜歡被人擁護的感覺。
這樣的大場麵,就是代表了軍心士氣呀。有了這樣的軍隊,何愁董卓不滅呀。
“軍心可用、士氣可用啊!”諸侯們變得振奮起來。
袁紹立即下令:“有此士氣,定可一戰而滅董卓。聯軍已然準備完畢,那邊即刻出發,速戰速決。大軍分作三路。
一路由我領軍,率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上黨太守張楊、山陽太守袁遺還有北平太守公孫瓚之軍,共計七萬人馬,進攻孟津關與小平津關。
一路由袁術領軍,率豫州牧孔伷、兗州牧劉岱、東郡太守橋瑁、長沙太守孫堅還有廣陵太守張超之軍,共計七萬人馬,進攻廣成關、與伊闕關。
最後一路由張皓領軍,率奮武將軍曹操、陳留太守張邈還有濟北相鮑信之軍,共計六萬,進攻旋門關與虎牢關。
三路人馬攻破關隘,在洛陽城匯合,一起剿滅逆賊董卓。”
“諾。”眾人齊聲道。隨後各自去城外集結人馬了。
劉備的人馬顯然是被袁紹故意遺忘了。雖然他表麵上禮賢下士,但還是從骨子裏看不起劉備。就像他一直看不起董卓一樣。
張皓主動過來邀請劉備:“玄德不如跟我一起吧,這場戰爭怎麽能少得了你們三位賢兄弟呢。”
劉備拱手道:“這便又要麻煩明德了。”
張飛還是一如既往的豪爽:“還是明德明事理,不像袁紹那廝,說的好聽,到頭來還是將我們排除在外了。”
曹操走了過來,對劉備說道:“明德如此看重,想必玄德定有過人之處,路上便多多指教了。”
“不敢不敢。”劉備連忙說道。
“我有個問題一直想問了,玄德的二弟雲長為何如此沉默寡言,這些天我都沒怎麽聽他說過話?”
關羽倒是開口了:“先前大廳之內,盡是一些鼠輩,關某不屑與他們對話。”
真是傲氣。曹操感興趣地問道:“那雲長覺得曹某如何?”
“曹將軍比他們有眼光多了。”
張皓看著曹操對關羽展現出來的喜愛,想到:果然呐,關羽還是跟著曹操更合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