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袁隗走了好一會兒,袁紹才迴過神來,但是他還是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又是等新的時機,總是在等,這要等到什麽時候。”袁紹喃喃自語,“難道要我等到跟叔父您一樣老嗎,亦或是知道我死了都等不到什麽時機了。
這絕對不行,若是我死了袁家的偉業還是沒有完成,那這偉業還有什麽用。”
袁紹左思右想,開始在大廳來迴踱步,終於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這京城裏處處都要受製於董卓,那就不如逃離這裏。”
他怎麽想都覺得這個主意太棒了:“都說我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那為什麽不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呢?袁家真正的主場應該是這京城之外,而非京城之內。
叔父說的沒錯一切是為了家族的延續,既然如此,隻要還有一人存活,袁家都可以繼續延續下去。既然叔父執著於朝堂,那就隻好我一人出去尋找時機了。”
當天趁著城門還沒關,袁紹便辭去了在京的所有職務,將印璽都掛在家中的東門,逃出洛陽,往北去冀州了。
董卓聽聞袁紹逃亡後,頓時大怒:“袁本初這個混賬,竟敢掛印而去,分明是做給我看的。立刻下令通緝袁紹!”
這時,一個董卓新征辟的幕僚說話了:“司空,在下認為此事不可。”
“伯喈啊,你說說看,哪裏不妥了?”董卓對這個人很是客氣,仿佛剛剛的怒火一下子都被驅散了。
這個人乃是董卓花了大力氣請來的,也是目前他麾下唯一一個名滿天下的大儒名士,蔡邕蔡伯喈。
五十四歲的蔡邕完全看不出一絲這個年紀該有的痕跡,烏黑的須發,使他看起來十分的年輕。飽讀詩書、精通音律的他給人的第一映像是十分的和善。
蔡邕做董卓的幕僚也有他的苦衷,就如同董卓逼迫袁隗一樣,蔡邕也是被他以滅族為要挾,不得不委身事賊。
“司空,廢立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袁紹不識大體,害怕您的責罰所以才逃跑了,並非有意給您難堪的。
而且袁氏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您通緝他,使得他引起天下人的激憤,到時候他們都站出來反對司空,對司空不利呀。不如封他做個太守,他喜於免罪,也就不會生出事端了。”
蔡邕的話令董卓陷入了沉思,確實是如他所說的那樣,袁氏名滿天下,若是因為這個事情引起天下人的怨懟,那自己廢立天子的事情也就泡湯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伯喈之言,讓袁紹去做渤海太守。他之前誅殺宦官也算是立功了,就再封他做邟鄉侯。”
眼前最要緊的還是廢立天子,其他什麽事都可以為此讓步。
……
第二天,董卓當著滿朝大臣的麵,提出了廢立之事。
“天下殘破,漢室將傾,而當今天子懦弱不堪,難以執掌社稷。我觀陳留王年少聰穎,有人君之相,可繼漢家社稷。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董卓說完,便有大臣弱弱地說道:“司空,廢立之事關乎國本,需從長計議呀。”
顯然這個大臣是袁隗派出來的替死鬼,他還想做一下最後的掙紮。
“正是因為關乎國本,所以不能拖延。今日必須做出決斷,誰不踴躍支持,那誰就是欲圖破壞漢家社稷的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董卓的話讓所有大臣想到了兩百多年前,霍光想要廢昌邑王而立劉病已時,麾下的田延年所說的話。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場景,誰不支持誰就死。
大臣們戰戰兢兢,一個個都不敢說話。他們怕自己站出來反對,就立刻會被殿外守衛的軍士給拖出去殺死。他們又怕自己站出來支持,自己就成了助紂為虐的賊子,青史之上遺臭萬年。
董卓看著滿朝大臣全都呆若木雞,心中難受不已。他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難道就想一直拖到散朝嗎?
看來他們是沒明白自己說的話呀,自己都說了,今天必須做出決斷,要是做不出來,那他們就都不用走了。
董卓還想再逼他們一下,他隨機挑了一個大臣,讓他來迴答:“你說,你是讚成還是……”
“董仲穎,你這個禍亂朝綱的逆賊!”大殿之上突然響起的大喝,把董卓和其他大臣都給嚇了一跳。
崇德殿的構造十分特殊,迴音效果特別強。哪怕是發出一丁點聲音,在殿中的所有人都能聽得見。
這一聲爆喝的聲音在殿中迴蕩,久久不絕。董卓感覺自己的耳朵都快懂了聾了。他憤怒地吼道:“誰,是誰說的,給我站出來!”
其實也不用他自己站出來了,因為身邊的人都想是躲避瘟神一樣,向著四麵散開,將他給暴露了出來。正是尚書盧植。
“盧子幹,原來是你敢反駁我,難道你以為與我有恩,我就不敢殺你嗎?”董卓手指著盧植,十分無禮地吼道。
眾臣雖然不知道所謂的有恩是指什麽事,但是他們知道現在盧植得罪了董卓,是徹底死定了。
盧植此刻是無比失望,他悔恨自己當初就不該將功勞讓給董卓,以致於他現在勢大難製,他也痛恨這滿朝文武,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眼睜睜地看著董卓危害天子。
“董仲穎,莫非你真將自己當做了霍光了嗎,以為自己能夠可以廢立天子。霍光那也是受了孝武皇帝的托付,輔佐天子,匡扶社稷,才有了廢立天子的權利。你不過是趁著京城混亂,伺機竊取大權的賊子罷了,也敢在這裏妄言廢立!”
董卓指著盧植的手在不停地發抖,他真是被盧植氣得不輕。所有人不敢說話,唯獨盧植敢,而且還敢罵自己。
他又想起了之前平黃巾時,盧植對自己的無視,更是火上澆油一般,怒火更盛了。
“來人,將盧植給我拖出去,斬了!”
身為董卓的幕僚,又是任職侍中的蔡邕見董卓動了真怒,立馬站出來為盧植求情:“司空不可呀,盧尚書也是一時情急,並無冒犯司空之意呀。”
董卓對蔡邕是真的敬重有加,見他站出來為盧植求情,心中雖然憤怒,但還是與蔡邕溫言道:“這匹夫都這樣侮辱我了,還是無心冒犯嗎?”
也難怪曆史上董卓死後,蔡邕會為他歎息了,遇到誰無論何時都對自己這般態度,自己都會覺得他還算是個好人。
“盧植乃是天下名士,海內大儒,在士人之中有無比崇高的威望,司空若是殺了他,會引起天下人的不滿和抵製的,到時候就沒人會再聽司空的話了。”
蔡邕的勸解雖然還是那一套,但是對董卓卻是十分有用。董卓可不想隻做一個用武力脅迫他人的莽夫,他其實很希望得到士人的支持。
董卓努力壓下怒火,對盧植狠狠的說道:“既然蔡侍中為你求情,我就不追究你殿前失儀的死罪了,便剝奪你一切職務、勳爵,貶為庶民。來人,給我把他趕出皇宮!”
知道自己什麽都改變不了的盧植,唯一能做的就是挺身而出,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了。
臨走時,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蔡邕,以示感謝。而蔡邕也是望著他,無聲地道別。
“好了,煩人的家夥已經走了,現在還有誰想表示反對。”董卓環顧著大殿上的所有大臣。
大臣們別說本來就不敢反對,即使是敢站出來,在看到盧植的下場之後,也都明智的閉上嘴巴了。
董卓可以看在蔡邕的麵上放過盧植,可不意味著蔡邕會為自己求情,董卓會放過自己。
太傅袁隗見事已至此,已經沒有任何挽迴的餘地了,於是主動站出來表示支持:“一切都依司空之意。”
眾臣這下都鬆了一口氣,百官之首的袁隗都站出來支持了,那自己再在之後表示支持也就沒什麽關係了。畢竟他們位卑職小,胳膊擰不過大腿,這麽做也是無奈之舉。
而且袁隗作為名滿天下的袁家的家主,自然會在事後得到天下人的原諒,那自己也就可以一起被原諒了。
“臣等願從司空之意。”
見所有人都同意了,之前盧植帶給他的陰霾也就散去,董卓終於興奮地大笑起來。
誰都沒有去關心那個坐在皇位上的天子劉辯,他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平淡無奇的表情。
不是他看淡了眼前所發生的苟且,而是他已經被嚇得呆住了,魂遊天外,完全不清楚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不清楚未來等待他的將是是麽樣的命運。
次日,在崇德殿舉行了廢立天子的儀式。由新任的尚書來主持儀式,就是那個想要董卓從長計議的那個大臣,他接替了盧植的職責。
太傅袁隗將天子劉辯從皇位上扶了下來,在劉辯麵前跪下了,親手解下了係在他腰上的玉璽。隨後他將這玉璽係在了劉協的腰上,最後將劉協抱起,放在了皇位上。
董卓頭一個下跪參拜,緊接著所有人都跪下參拜新天子。“五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是因為劉協聰慧,所以他知道此刻的這一切意味著什麽,小年紀的他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新主人。
“眾卿家平身。”劉協稚嫩的聲音響起。這句話在昨天晚上,董卓教會他的幾句話之一。
還有幾句分別是“準奏”、“董卿家怎麽看”、“一切按董卿家之見來辦”。
隨後尚書出來宣讀早已擬好的新君第一道詔書:“司空董卓,於北芒山救駕有功,晉為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更斄鄉侯為郿侯,食邑一萬戶。”
董卓再次拜道:“臣謝陛下。”
皇宮外,盧植最後看了一眼這個讓他傷心的地方。他知道董卓急不可耐,昨天剛決定下來,今天就是新君繼位,接受百官朝拜的日子。
他突然想起了張讓臨死前說的那句話,‘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
果然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啊,張讓,你的遺言成為了現實,這天下果真要大亂了,而你我都成了這亂世的罪人。
盧植朝著皇宮跪下,深深地一拜。隨後站起來,轉身向著城門走去。他雖然能平滅黃巾,但是平息不了這個亂世。
“先迴老家涿縣住幾天,然後再去遼東看看吧。聽說張皓在那裏做的不錯,正好去驗證一下他之前所說的到底是不是虛言。若是真能像他保證的那樣,說不定原本苦寒的遼東,還能成為一方樂土呢。”
想著想著,他已經不知不覺離開了洛陽城。
“又是等新的時機,總是在等,這要等到什麽時候。”袁紹喃喃自語,“難道要我等到跟叔父您一樣老嗎,亦或是知道我死了都等不到什麽時機了。
這絕對不行,若是我死了袁家的偉業還是沒有完成,那這偉業還有什麽用。”
袁紹左思右想,開始在大廳來迴踱步,終於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這京城裏處處都要受製於董卓,那就不如逃離這裏。”
他怎麽想都覺得這個主意太棒了:“都說我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那為什麽不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呢?袁家真正的主場應該是這京城之外,而非京城之內。
叔父說的沒錯一切是為了家族的延續,既然如此,隻要還有一人存活,袁家都可以繼續延續下去。既然叔父執著於朝堂,那就隻好我一人出去尋找時機了。”
當天趁著城門還沒關,袁紹便辭去了在京的所有職務,將印璽都掛在家中的東門,逃出洛陽,往北去冀州了。
董卓聽聞袁紹逃亡後,頓時大怒:“袁本初這個混賬,竟敢掛印而去,分明是做給我看的。立刻下令通緝袁紹!”
這時,一個董卓新征辟的幕僚說話了:“司空,在下認為此事不可。”
“伯喈啊,你說說看,哪裏不妥了?”董卓對這個人很是客氣,仿佛剛剛的怒火一下子都被驅散了。
這個人乃是董卓花了大力氣請來的,也是目前他麾下唯一一個名滿天下的大儒名士,蔡邕蔡伯喈。
五十四歲的蔡邕完全看不出一絲這個年紀該有的痕跡,烏黑的須發,使他看起來十分的年輕。飽讀詩書、精通音律的他給人的第一映像是十分的和善。
蔡邕做董卓的幕僚也有他的苦衷,就如同董卓逼迫袁隗一樣,蔡邕也是被他以滅族為要挾,不得不委身事賊。
“司空,廢立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袁紹不識大體,害怕您的責罰所以才逃跑了,並非有意給您難堪的。
而且袁氏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您通緝他,使得他引起天下人的激憤,到時候他們都站出來反對司空,對司空不利呀。不如封他做個太守,他喜於免罪,也就不會生出事端了。”
蔡邕的話令董卓陷入了沉思,確實是如他所說的那樣,袁氏名滿天下,若是因為這個事情引起天下人的怨懟,那自己廢立天子的事情也就泡湯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伯喈之言,讓袁紹去做渤海太守。他之前誅殺宦官也算是立功了,就再封他做邟鄉侯。”
眼前最要緊的還是廢立天子,其他什麽事都可以為此讓步。
……
第二天,董卓當著滿朝大臣的麵,提出了廢立之事。
“天下殘破,漢室將傾,而當今天子懦弱不堪,難以執掌社稷。我觀陳留王年少聰穎,有人君之相,可繼漢家社稷。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董卓說完,便有大臣弱弱地說道:“司空,廢立之事關乎國本,需從長計議呀。”
顯然這個大臣是袁隗派出來的替死鬼,他還想做一下最後的掙紮。
“正是因為關乎國本,所以不能拖延。今日必須做出決斷,誰不踴躍支持,那誰就是欲圖破壞漢家社稷的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董卓的話讓所有大臣想到了兩百多年前,霍光想要廢昌邑王而立劉病已時,麾下的田延年所說的話。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場景,誰不支持誰就死。
大臣們戰戰兢兢,一個個都不敢說話。他們怕自己站出來反對,就立刻會被殿外守衛的軍士給拖出去殺死。他們又怕自己站出來支持,自己就成了助紂為虐的賊子,青史之上遺臭萬年。
董卓看著滿朝大臣全都呆若木雞,心中難受不已。他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難道就想一直拖到散朝嗎?
看來他們是沒明白自己說的話呀,自己都說了,今天必須做出決斷,要是做不出來,那他們就都不用走了。
董卓還想再逼他們一下,他隨機挑了一個大臣,讓他來迴答:“你說,你是讚成還是……”
“董仲穎,你這個禍亂朝綱的逆賊!”大殿之上突然響起的大喝,把董卓和其他大臣都給嚇了一跳。
崇德殿的構造十分特殊,迴音效果特別強。哪怕是發出一丁點聲音,在殿中的所有人都能聽得見。
這一聲爆喝的聲音在殿中迴蕩,久久不絕。董卓感覺自己的耳朵都快懂了聾了。他憤怒地吼道:“誰,是誰說的,給我站出來!”
其實也不用他自己站出來了,因為身邊的人都想是躲避瘟神一樣,向著四麵散開,將他給暴露了出來。正是尚書盧植。
“盧子幹,原來是你敢反駁我,難道你以為與我有恩,我就不敢殺你嗎?”董卓手指著盧植,十分無禮地吼道。
眾臣雖然不知道所謂的有恩是指什麽事,但是他們知道現在盧植得罪了董卓,是徹底死定了。
盧植此刻是無比失望,他悔恨自己當初就不該將功勞讓給董卓,以致於他現在勢大難製,他也痛恨這滿朝文武,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眼睜睜地看著董卓危害天子。
“董仲穎,莫非你真將自己當做了霍光了嗎,以為自己能夠可以廢立天子。霍光那也是受了孝武皇帝的托付,輔佐天子,匡扶社稷,才有了廢立天子的權利。你不過是趁著京城混亂,伺機竊取大權的賊子罷了,也敢在這裏妄言廢立!”
董卓指著盧植的手在不停地發抖,他真是被盧植氣得不輕。所有人不敢說話,唯獨盧植敢,而且還敢罵自己。
他又想起了之前平黃巾時,盧植對自己的無視,更是火上澆油一般,怒火更盛了。
“來人,將盧植給我拖出去,斬了!”
身為董卓的幕僚,又是任職侍中的蔡邕見董卓動了真怒,立馬站出來為盧植求情:“司空不可呀,盧尚書也是一時情急,並無冒犯司空之意呀。”
董卓對蔡邕是真的敬重有加,見他站出來為盧植求情,心中雖然憤怒,但還是與蔡邕溫言道:“這匹夫都這樣侮辱我了,還是無心冒犯嗎?”
也難怪曆史上董卓死後,蔡邕會為他歎息了,遇到誰無論何時都對自己這般態度,自己都會覺得他還算是個好人。
“盧植乃是天下名士,海內大儒,在士人之中有無比崇高的威望,司空若是殺了他,會引起天下人的不滿和抵製的,到時候就沒人會再聽司空的話了。”
蔡邕的勸解雖然還是那一套,但是對董卓卻是十分有用。董卓可不想隻做一個用武力脅迫他人的莽夫,他其實很希望得到士人的支持。
董卓努力壓下怒火,對盧植狠狠的說道:“既然蔡侍中為你求情,我就不追究你殿前失儀的死罪了,便剝奪你一切職務、勳爵,貶為庶民。來人,給我把他趕出皇宮!”
知道自己什麽都改變不了的盧植,唯一能做的就是挺身而出,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了。
臨走時,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蔡邕,以示感謝。而蔡邕也是望著他,無聲地道別。
“好了,煩人的家夥已經走了,現在還有誰想表示反對。”董卓環顧著大殿上的所有大臣。
大臣們別說本來就不敢反對,即使是敢站出來,在看到盧植的下場之後,也都明智的閉上嘴巴了。
董卓可以看在蔡邕的麵上放過盧植,可不意味著蔡邕會為自己求情,董卓會放過自己。
太傅袁隗見事已至此,已經沒有任何挽迴的餘地了,於是主動站出來表示支持:“一切都依司空之意。”
眾臣這下都鬆了一口氣,百官之首的袁隗都站出來支持了,那自己再在之後表示支持也就沒什麽關係了。畢竟他們位卑職小,胳膊擰不過大腿,這麽做也是無奈之舉。
而且袁隗作為名滿天下的袁家的家主,自然會在事後得到天下人的原諒,那自己也就可以一起被原諒了。
“臣等願從司空之意。”
見所有人都同意了,之前盧植帶給他的陰霾也就散去,董卓終於興奮地大笑起來。
誰都沒有去關心那個坐在皇位上的天子劉辯,他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平淡無奇的表情。
不是他看淡了眼前所發生的苟且,而是他已經被嚇得呆住了,魂遊天外,完全不清楚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不清楚未來等待他的將是是麽樣的命運。
次日,在崇德殿舉行了廢立天子的儀式。由新任的尚書來主持儀式,就是那個想要董卓從長計議的那個大臣,他接替了盧植的職責。
太傅袁隗將天子劉辯從皇位上扶了下來,在劉辯麵前跪下了,親手解下了係在他腰上的玉璽。隨後他將這玉璽係在了劉協的腰上,最後將劉協抱起,放在了皇位上。
董卓頭一個下跪參拜,緊接著所有人都跪下參拜新天子。“五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是因為劉協聰慧,所以他知道此刻的這一切意味著什麽,小年紀的他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新主人。
“眾卿家平身。”劉協稚嫩的聲音響起。這句話在昨天晚上,董卓教會他的幾句話之一。
還有幾句分別是“準奏”、“董卿家怎麽看”、“一切按董卿家之見來辦”。
隨後尚書出來宣讀早已擬好的新君第一道詔書:“司空董卓,於北芒山救駕有功,晉為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更斄鄉侯為郿侯,食邑一萬戶。”
董卓再次拜道:“臣謝陛下。”
皇宮外,盧植最後看了一眼這個讓他傷心的地方。他知道董卓急不可耐,昨天剛決定下來,今天就是新君繼位,接受百官朝拜的日子。
他突然想起了張讓臨死前說的那句話,‘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
果然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啊,張讓,你的遺言成為了現實,這天下果真要大亂了,而你我都成了這亂世的罪人。
盧植朝著皇宮跪下,深深地一拜。隨後站起來,轉身向著城門走去。他雖然能平滅黃巾,但是平息不了這個亂世。
“先迴老家涿縣住幾天,然後再去遼東看看吧。聽說張皓在那裏做的不錯,正好去驗證一下他之前所說的到底是不是虛言。若是真能像他保證的那樣,說不定原本苦寒的遼東,還能成為一方樂土呢。”
想著想著,他已經不知不覺離開了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