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是真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董卓給驚到了。他沒想到,董卓敢對他動兵。


    不過眼下的情況對自己不利。董卓麾下的都是與他一起在涼州平叛、血戰沙場的精銳,姑且稱作西涼軍好了。


    而自己麾下的禁軍主力精銳都在皇甫嵩手中,眼下大都是新招募的新兵,殺宦官或許綽綽有餘。


    雖然禁軍人數比西涼軍多出不少,但是若真的動起手來,贏麵還是西涼軍更大一點。而且若是自己主動出手,那事後的責任也會落在自己身上。


    實力不如人,那就隻好認慫了。袁紹強忍住心中的怒火,對董卓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勞煩董將軍了。”


    “哼,護衛天子安危,此乃義不容辭之事,何談勞苦。”董卓說完,就趾高氣昂地走了,他身後的隊伍隨即跟上。


    袁紹雖然氣急敗壞,但也隻能無可奈何地跟在後麵。


    等到隊伍迴到洛陽時,城中所有的大臣都在城外迎接,因為事先袁紹已經派人迴來通知過他們了。


    大臣們在得到消息之後很是奇怪,怎麽袁紹剛出去沒多久,就營救迴了天子。不過他們也沒多想,隻當是袁紹救援速度快,天子沒有走遠。


    可是他們在看到董卓之後,心中再次覺得奇怪,董卓不是被勸迴並州了嗎,怎麽會在這裏?


    隊伍臨近,有大臣直接上去質問:“董將軍,你不是迴並州了嗎,怎麽還在京畿,而且還敢領兵到京城來,你知罪嗎!”


    董卓嗤笑一聲,還不忘迴頭看一眼袁紹,心中不由得嘲諷道:敢做不敢當的懦夫,我還以為隻有盧植不知道。沒想到這事後了,所有人都不知道。


    不過他也沒有說出袁紹,而是迴答:“哼,我若是迴去了,誰來營救天子?”


    在快到京城的時候,盧植就帶著自己的家兵迴去了。天子已經平安迴到洛陽,他完全放下心來,沒有一絲想要爭功的打算。


    所以此刻沒有人反駁這一點,董卓便堂而皇之的將功勞據為己有了。


    “什麽,是你救迴了天子?”大臣們都很意外,因為袁紹隻說了天子被救迴,而沒說是誰,他們想當然以為是袁紹的功勞。


    “不然你們以為袁將軍剛出去沒多久,就遇上了天子嗎?”


    此刻董卓心中可謂是暢快無比啊,眼前這些高高在上的大臣們,換做以前連正眼都不會瞧自己,還暗地裏說自己舉止野蠻粗魯,品行不端,乃是涼州蠻夷。


    可是現在這家夥全在自己麵前吃癟了,這副吃驚的模樣,看起來比他們說自己的還要不堪呀。


    這時又有大臣站了出來,指責道:“董仲穎,你也太無理,如今滿朝文武都是來迎接天子,你作為外臣怎麽可以不迴避呢!”


    “迴避?”聽到這個詞,董卓立刻就怒了,“我為了營救天子,不分晝夜,上百裏的來迴奔波,你居然叫我迴避。你以為我的寶劍不夠鋒利,砍不下你的首級嗎!”


    大臣被董卓威嚇,頓時麵無血色,一連往後退了好幾步。


    董卓見他的樣子,感覺十分好笑:“你們這些食君之祿,卻不能忠君之事的庸臣,朝廷混亂汙穢,你們不能匡扶,致使天子流落在外,有何顏麵說出讓我迴避的話,我看該迴避的是你們!”


    大臣們被董卓說得無言以對,心中亦是羞愧不已。沒想到自己竟有被這個品行不端的董卓逼得啞口無言的一天。


    董卓此刻得以無比,帶著隊伍浩浩蕩蕩地進入了洛陽。


    袁紹卻還站在原地,他望著董卓離去的身影,心中嫉恨。這個迎迴天子的功勞和榮耀本來應該是屬於他的,卻是現在這一切全都被董卓給搶走了。


    袁紹當然不會承認是自己隻顧著眼前的利益,而丟掉了更大的利益。他心中隻是覺得,如果當初沒讓董卓進京的話,事情就不會變成這個樣子。


    有個人並沒有跟著隊伍一起迴到城中,而是與袁紹一樣留了下來。他就是與袁紹一樣,同為大將軍府下的屬僚,鮑信。一張國字臉,留著恰到好處的胡須,給人的第一眼感覺就是十分的公正可靠。


    鮑信來到袁紹身邊,十分憂慮地對他說道:“袁將軍,董卓此人不但居功自傲、飛揚跋扈,而且他身為外臣卻直接領兵進入了京城,可見其居心叵測,若是不盡早除去,恐怕會有禍患呐。”


    袁紹卻是反問道:“鮑將軍多慮了吧,他一個外臣難道還能在這京師,掀起什麽大浪嗎?”


    “將軍此言差矣,董卓手握強兵,又有救駕之功。若是他因功強行留在京師,到時候就無人能製了。”


    “強兵?董卓麾下也就五千騎兵,就算他手下的兵馬精銳無比,可是城中的禁軍有數萬人,難道還製不住他嗎?”


    鮑信還想再勸:“董卓兵少,甚是精銳,禁軍兵多,卻是新募啊。此刻若不趁著他長途行軍、兵馬勞頓的時候,突然襲擊,將他擒住,到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袁紹此刻因為董卓風光的事,心情不好,所以對鮑信的話置若罔聞:“好了,你不要再說了,此事我自有分寸。”


    說完,他也帶人一起進城了。


    鮑信看著袁紹不聽自己的建議,頓時感慨道:“人人都說袁紹廣結名士,虛懷若穀,足智多謀。我看隻是徒有虛名罷了。麵對如此危機卻視而不見,可見其愚蠢。


    洛陽太危險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還是先迴家鄉避禍,靜觀其變吧。”


    ……


    董卓帶隊來到了皇宮,馬車停在了大殿台階前。


    到這裏就得步行了,於是董卓來到馬車前,對著裏麵恭敬地說道:“陛下、陳留王,我們已經迴到皇宮了,還請下車。”


    劉辯和劉協從馬車裏走了出來。


    董卓讓一個大臣去抱劉辯,而自己則想去抱劉協,結果劉協不願意,一把推開了董卓伸過去的手。


    這讓董卓尷尬不已,而傍邊的大臣紛紛竊笑起來。心中想到:讓你如此蠻橫無理,連陳留王這樣的孩子都看不下去了。


    沒辦法,不讓自己抱,自己也不能當著眾人的麵去跟一個孩子置氣。董卓隻好讓另一個大臣去抱劉協,自己則與他並肩進入大殿內。


    大殿內,兩個孩子正在狼吞虎咽,算起來他們都餓了一天了,從昨天被劫走之後到現在一直沒怎麽吃東西。


    在迴來的路上,董卓等人也不是沒給他們吃過東西。但是那種食物對兩個嬌生慣養的小孩子來說簡直難以下咽,再加上那時他們也沒餓到頭,所以就一直忍到了現在。


    直到他們吃完,董卓才說道:“此番劫難,讓陛下與陳留王受驚了,臣鬥膽問一句,當時那些叛逆是如何將陛下與陳留王擄走的?”其他大臣也心中十分是一臉好奇的模樣。


    劉辯最不擅長應付的就是現在這樣的場麵,所有人都看著他,讓他緊張害怕地說不出話來。


    這時比他小的劉協卻是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雖然他的聲音還是十分稚嫩,但是這麽小就能將自己所經曆的災難,清楚地表述出來,本身就是聰慧的表現。


    加上昨晚劉協在北芒山上的表現,使得現在董卓心中十分喜歡這個年幼的陳留王。


    他心想:據說這陳留王乃是董太皇太後撫養長大的,有著“董侯”的稱號。太皇太後與我皆為董姓,說不定還是同族,那這陳留王與我也是十分有緣呐。


    天子劉辯,望之不似人君,而陳留王聰慧,有明主之相。為大漢社稷計,不如廢天子,而立陳留王為帝。


    現在的董卓已經完全將自己與伊尹、霍光擺在了同樣的高度。


    他覺得自己能在這國家危難的時候救下天子,一定是上天安排他來輔佐年幼的天子,匡扶漢室社稷的。


    劉協已經將事情都說完了。這時,跟在董卓身後一起進來的李儒說話了。


    “臣並州別駕李儒,啟奏陛下。前將軍、並州牧董卓營救陛下、陳留王有功,還請陛下不吝封賞,以酬有功之臣。”


    “大膽!”一個大臣站了出來,厲聲斥責道:了,“你一個小小的並州別駕,也敢在這朝堂之上出言不遜!”


    又一個大臣站了出來:“救駕乃是為人臣子的本分,賞與不賞全在陛下,臣子豈可邀功啊!”


    “要說有功,那也是袁紹、袁術二人,他們誅殺宦官,掃除奸邪,還天下朗朗乾坤,這才是大功。”


    一時間又有好幾個大臣站了出來指責李儒,實則是在暗罵董卓居功自傲,要挾天子。


    隻是他們群情激憤,在董卓威脅的眼神下偃旗息鼓了。


    李儒對剛剛誇袁氏兄弟的大臣譏諷道:“是掃除宦官重要,還是陛下安危重要,你作為臣子難道連這個不知道嗎?


    要我說就是因為此二人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突然發動對宦官的攻擊,這才導致了陛下遭難,這是難道是大功嗎,這是天大的罪過!臣請陛下嚴懲袁氏兄弟。”


    那大臣被懟地啞口無言,這種東西不好選。他要是敢說除宦官重要,那他就是個不忠的賊子。


    要是說天子重要,那暗地裏又會被其他士人排斥。在他們眼裏天子可以換,但是跟他們爭權奪利的宦官必須死。


    作為四朝元老的袁隗終於說話了:“袁紹、袁術二人思慮不周,致使陛下遭難,罪在不赦。但二人誅殺宦官有功,還請陛下許二人功過相抵。


    陛下天佑,幸得董將軍相救,臣以為應重賞董將軍,以嘉忠臣之心。”


    袁隗都這麽說了,其他的大臣自然是應聲附和。而李儒也不再提袁氏兄弟的事情了。


    不過由於天子年幼,對於這些事情懵懂無知,所以具體的事情都寫了下來,交給何太後去決斷。


    最後,董卓因為這次救駕,而晉升為了司空,位列三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逐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激進的突擊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激進的突擊兵並收藏逐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