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七八裏的路算不上多遠,對於本就心中有些急切的李想和孫悟空兩人來說更是如此。兩人走了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很快便在前方看到了一處洞府。洞府已經就在眼前,二人的心安穩了許多,開始細細打量起四周,隻見: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癬長。時聞仙鶴唳(li),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
迴過頭看去,一山崖石碑上刻著“方寸靈台山,斜月三星洞。”10個大字,此時的洞府大門緊閉,周遭並沒有人跡的樣子,因為是仙家洞府,所以即便是活潑好動的孫悟空,一時之間也不太敢上前主動敲門,而李想就沒有那麽多顧忌了,很是自然的走上前去,“咚!咚!咚”地敲了三下門。
沒過多久,洞府的大門吱呀的一聲的打開,從中走出一個豐神俊逸的仙童,口中高喊著:“什麽人在此騷擾?”
李想上前做了個揖,迴道:“這位仙童,我與弟弟二人,四處漂流,隻為尋仙坊道,今日突然聽聞,此處有仙人於此傳道收徒,因此特意來此以求拜得名師學習先到,不敢有絲毫騷擾之意。”
那位仙童所有所有思的迴答道:“你們是來尋仙訪道的?剛剛家師,方才起來,還沒有開始開壇傳道,外麵有個修行的來了,想必就是你,你們吧?”
孫悟空迫不及待地笑著迴答道:“正是我們!正是我們!”
道童仍有些遲疑,但還是對著李想和胸口二人說道:“你們跟我進來吧。”隨機轉身向洞府內走了進入,同時心中納罕著:“師傅不是說有一個修行的人來了嗎?怎麽會是兩個呢?莫非是師傅說錯了嗎?”
李想和孫悟空二人聞言,整了整儀容,很是恭敬地跟著仙童進入了洞府之內。很快幾人行至瑤台下邊,見到菩提祖師端坐於台上,兩邊30個小仙侍站在台下,此情此景正是應一首詩道: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孫悟空一見到台上的菩提祖師,便立馬下跪磕頭不止,嘴中說著:“師傅,師傅,弟子誠心來此拜師,隻為尋仙訪道,望師傅成全,望師傅成全!”
李想也沒有猶豫,同樣跪地拜道:“見過仙師!”當然在李想低下頭時,沒有注意到的時候,菩提祖師等人化了個幻影,真身急忙避開了去。
菩提祖師急忙穩了穩心緒說道:“你二人之誠心,我已知道,我早已掐指算到,你們其中一人與我有一段師徒之緣,而另外一人也是機緣深厚,但是我還沒有資格當其老師,但若有想學的東西盡管跟我招唿,我自是不會推脫。”
兩人聞言,孫悟空自是喜不自勝,而李想則是有些疑惑菩提祖師說的沒有資格是什麽意思,按菩提祖師的話,不管他說的是誰,但是兩人他都是會悉心教導,這沒錯就行了。
還不懂兩人反映說些什麽,菩提祖師又跟著說道:“你們二人之中其中一位的姓名我無從推算,而另一位本該天生地養,無名無姓,由我賜下姓名,但因另外一人,卻是先有了名字,不過或許是天時所致,‘孫悟空’這個名字倒是應勢而生,沒有發生改變。”
聽到菩提祖師所言,孫悟空很是詫異地看向李想,而李想隻是有些心虛的拍了一下腦袋,隨既說道:“怪不得!我一見到孫悟空的時候,當時心中就仿佛有所感應,自然而然的就取了‘孫悟空’這個名字,今日聽菩提祖師所言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天定的緣法啊!”
聽到此處,原先有些想要問些什麽的孫悟空才放鬆下來,先是對李想點了點頭,隨後對著菩提祖師說道:“多謝仙師解惑!”
……
自那兒之後,李想和孫悟空便開始了和菩提祖師學習各種道家學說,修仙練法。李想向菩提祖師,討要了八九玄功和天罡36變地煞七十二變的功法,而一向很崇拜大哥的孫悟空,自然是跟著李想選擇的一樣,當然孫悟空在李想的提示之下,優先側重速成的速成的72變,至於36天罡變化,這是在有餘力的時候再努力鑽研。
西遊是天道大勢,各方大佬從中算計,以李想現在的能力還沒有辦法改變太多,然而天衍四九,而遁去其一,大勢不可改,小勢可改,未來的走向將會如何李想不知道,但李想會努力,至少不會讓他更糟糕,如果有餘力的話,還是讓孫悟空過得更好一些。
時間兜兜轉轉,距離剛剛上山拜師的時候,已經過了十多年,這天,李想在遠處便聽見悟空和師兄弟們說說笑笑著,一邊應著師兄師弟的請求,向他們炫耀起了變化之術,李想麵色微微一凝,直到悟空下山的時候已經到了,而接下來所剩的安逸時間也不多了,大勢即將襲來,劫難無從躲避,所幸的是,無論是理想還是悟空,此時都已經成長了許多,在經過多年修煉之後,李想的肉身境界已經達到了大羅金仙初級(西遊世界的準聖初期)的層次,就算是法術道法方麵也到了太乙金仙的層次,唯獨幻想之種,似乎還是缺失些什麽,幻靈不得孕育出,所幸肉身仍在變強,理想也就沒有太過在意。而孫悟空,因為有李想提供的特殊功法的幫助,再加上自身得天獨厚,肉身的戰力竟然也是達到了這個世界的大羅玄仙巔峰,也就是以洪荒為標準的太乙金仙後期巔峰的境界,就算是法術修為,也達到了金仙的水準。
正在孫悟空和師兄弟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菩提祖師悄然而至,對著孫悟空訓斥道:“悟空!我教你仙法神通,不是為了讓你在人前炫耀,而是為了躲避三災五難,而此刻你在人前炫耀,別人也會也就罷了,可偏偏你所展示的憲法是別人不會的,你讓你的師兄弟們如何看你?他們若想要學習你的法術,你是教還是不教?你若是不教,這師兄弟們對你心中生出妒忌,平白多出些禍患,至於教授,法不可輕傳,你若真是隨意將我教你的玄妙之法傳於他人,當心我清理門戶,將你打殺,以敬效尤。罷了,罷了!你我師徒緣分已盡,你且從哪來迴哪去吧,日後若是有人問你從何學得本事,不要提師傅我的姓名,以免將來惹禍牽扯為…牽扯我,到時候,莫怪為師,不顧念曾經師徒之情,將你魂魄,壓下九幽,受盡千災百難不得脫!去吧!去吧!”
孫悟空沒眼雙眼立即紅了,哽咽著對著菩提祖師喊道:“師傅!師傅!這是我最後幾次叫您師傅,徒兒自是不會讓你為難,我這就下山迴花果山去,日後若有人問起我從何學的這一身本事,我隻說從家中獨自學會的,今日一別日後再難相見,師傅保重!”
菩提祖師聞言麵色微微動容,確實沒有再勸說孫悟空什麽,隻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道:“唉!癡兒!今日你我緣分雖然已盡,但世事難料,他日…”沒有把話說完,菩提祖師轉身向洞府內走去。
而李想則是在菩提祖師快要路過身邊的時候恭敬地對著菩提祖師說道:“既然我家弟弟悟空要下山而去,我這個當大哥的自然也要隨著下去了,近些年多謝菩提祖師的教誨,李想感激不盡,他日若有能幫到主食的地方,自會傾盡而為,已報教導之恩。”
菩提祖師聞言身形微微一頓,輕輕“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隨即繼續飄然向洞府內走去。
見菩提祖師已經進入洞中,李想隨即幾下閃身到孫悟空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悟空,你也不要太過傷心,方才菩提祖師雖然沒有把話說完,但是很明顯意思是日後若是有機緣的話,自會重續今日之師徒緣分,此番你我已經學得仙家道法,跳脫出生老病死之苦,不如先安心迴到花果山,再有機會的話,在這洪荒大陸四處遊曆,當個逍遙自在的神仙,豈不美哉?”
孫悟空聞言,抹了抹眼中的淚水,隨既說道:“大哥所言甚是,我也相信日後必能夠重續這段師徒之緣,對了,說起來,我那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們也等我許久了,也是時候迴去了。”
李想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隨既有些感慨的說道:“是啊,是到了時候了。”李想說著不禁想起了在原著中曾經看到過孫悟空走的時候心中自語的一首小詩:
“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
舉世無人肯立誌,立誌修玄玄自明。
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來迴甚易行。
別語叮寧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濱。”
世間任何事都是有舍有得,隻是人們自己不自覺而已,想要得到什麽東西,就難免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算是修仙得道,雖然看似逍遙自在,但仍然逃不過惶惶天意,便如洪荒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不成聖終為螻蟻。既然沒有成聖的資本,那麽就要遵守天地的規則體係,方才能夠得到相對的自由。
</p>
七八裏的路算不上多遠,對於本就心中有些急切的李想和孫悟空兩人來說更是如此。兩人走了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很快便在前方看到了一處洞府。洞府已經就在眼前,二人的心安穩了許多,開始細細打量起四周,隻見: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癬長。時聞仙鶴唳(li),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
迴過頭看去,一山崖石碑上刻著“方寸靈台山,斜月三星洞。”10個大字,此時的洞府大門緊閉,周遭並沒有人跡的樣子,因為是仙家洞府,所以即便是活潑好動的孫悟空,一時之間也不太敢上前主動敲門,而李想就沒有那麽多顧忌了,很是自然的走上前去,“咚!咚!咚”地敲了三下門。
沒過多久,洞府的大門吱呀的一聲的打開,從中走出一個豐神俊逸的仙童,口中高喊著:“什麽人在此騷擾?”
李想上前做了個揖,迴道:“這位仙童,我與弟弟二人,四處漂流,隻為尋仙坊道,今日突然聽聞,此處有仙人於此傳道收徒,因此特意來此以求拜得名師學習先到,不敢有絲毫騷擾之意。”
那位仙童所有所有思的迴答道:“你們是來尋仙訪道的?剛剛家師,方才起來,還沒有開始開壇傳道,外麵有個修行的來了,想必就是你,你們吧?”
孫悟空迫不及待地笑著迴答道:“正是我們!正是我們!”
道童仍有些遲疑,但還是對著李想和胸口二人說道:“你們跟我進來吧。”隨機轉身向洞府內走了進入,同時心中納罕著:“師傅不是說有一個修行的人來了嗎?怎麽會是兩個呢?莫非是師傅說錯了嗎?”
李想和孫悟空二人聞言,整了整儀容,很是恭敬地跟著仙童進入了洞府之內。很快幾人行至瑤台下邊,見到菩提祖師端坐於台上,兩邊30個小仙侍站在台下,此情此景正是應一首詩道: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孫悟空一見到台上的菩提祖師,便立馬下跪磕頭不止,嘴中說著:“師傅,師傅,弟子誠心來此拜師,隻為尋仙訪道,望師傅成全,望師傅成全!”
李想也沒有猶豫,同樣跪地拜道:“見過仙師!”當然在李想低下頭時,沒有注意到的時候,菩提祖師等人化了個幻影,真身急忙避開了去。
菩提祖師急忙穩了穩心緒說道:“你二人之誠心,我已知道,我早已掐指算到,你們其中一人與我有一段師徒之緣,而另外一人也是機緣深厚,但是我還沒有資格當其老師,但若有想學的東西盡管跟我招唿,我自是不會推脫。”
兩人聞言,孫悟空自是喜不自勝,而李想則是有些疑惑菩提祖師說的沒有資格是什麽意思,按菩提祖師的話,不管他說的是誰,但是兩人他都是會悉心教導,這沒錯就行了。
還不懂兩人反映說些什麽,菩提祖師又跟著說道:“你們二人之中其中一位的姓名我無從推算,而另一位本該天生地養,無名無姓,由我賜下姓名,但因另外一人,卻是先有了名字,不過或許是天時所致,‘孫悟空’這個名字倒是應勢而生,沒有發生改變。”
聽到菩提祖師所言,孫悟空很是詫異地看向李想,而李想隻是有些心虛的拍了一下腦袋,隨既說道:“怪不得!我一見到孫悟空的時候,當時心中就仿佛有所感應,自然而然的就取了‘孫悟空’這個名字,今日聽菩提祖師所言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天定的緣法啊!”
聽到此處,原先有些想要問些什麽的孫悟空才放鬆下來,先是對李想點了點頭,隨後對著菩提祖師說道:“多謝仙師解惑!”
……
自那兒之後,李想和孫悟空便開始了和菩提祖師學習各種道家學說,修仙練法。李想向菩提祖師,討要了八九玄功和天罡36變地煞七十二變的功法,而一向很崇拜大哥的孫悟空,自然是跟著李想選擇的一樣,當然孫悟空在李想的提示之下,優先側重速成的速成的72變,至於36天罡變化,這是在有餘力的時候再努力鑽研。
西遊是天道大勢,各方大佬從中算計,以李想現在的能力還沒有辦法改變太多,然而天衍四九,而遁去其一,大勢不可改,小勢可改,未來的走向將會如何李想不知道,但李想會努力,至少不會讓他更糟糕,如果有餘力的話,還是讓孫悟空過得更好一些。
時間兜兜轉轉,距離剛剛上山拜師的時候,已經過了十多年,這天,李想在遠處便聽見悟空和師兄弟們說說笑笑著,一邊應著師兄師弟的請求,向他們炫耀起了變化之術,李想麵色微微一凝,直到悟空下山的時候已經到了,而接下來所剩的安逸時間也不多了,大勢即將襲來,劫難無從躲避,所幸的是,無論是理想還是悟空,此時都已經成長了許多,在經過多年修煉之後,李想的肉身境界已經達到了大羅金仙初級(西遊世界的準聖初期)的層次,就算是法術道法方麵也到了太乙金仙的層次,唯獨幻想之種,似乎還是缺失些什麽,幻靈不得孕育出,所幸肉身仍在變強,理想也就沒有太過在意。而孫悟空,因為有李想提供的特殊功法的幫助,再加上自身得天獨厚,肉身的戰力竟然也是達到了這個世界的大羅玄仙巔峰,也就是以洪荒為標準的太乙金仙後期巔峰的境界,就算是法術修為,也達到了金仙的水準。
正在孫悟空和師兄弟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菩提祖師悄然而至,對著孫悟空訓斥道:“悟空!我教你仙法神通,不是為了讓你在人前炫耀,而是為了躲避三災五難,而此刻你在人前炫耀,別人也會也就罷了,可偏偏你所展示的憲法是別人不會的,你讓你的師兄弟們如何看你?他們若想要學習你的法術,你是教還是不教?你若是不教,這師兄弟們對你心中生出妒忌,平白多出些禍患,至於教授,法不可輕傳,你若真是隨意將我教你的玄妙之法傳於他人,當心我清理門戶,將你打殺,以敬效尤。罷了,罷了!你我師徒緣分已盡,你且從哪來迴哪去吧,日後若是有人問你從何學得本事,不要提師傅我的姓名,以免將來惹禍牽扯為…牽扯我,到時候,莫怪為師,不顧念曾經師徒之情,將你魂魄,壓下九幽,受盡千災百難不得脫!去吧!去吧!”
孫悟空沒眼雙眼立即紅了,哽咽著對著菩提祖師喊道:“師傅!師傅!這是我最後幾次叫您師傅,徒兒自是不會讓你為難,我這就下山迴花果山去,日後若有人問起我從何學的這一身本事,我隻說從家中獨自學會的,今日一別日後再難相見,師傅保重!”
菩提祖師聞言麵色微微動容,確實沒有再勸說孫悟空什麽,隻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道:“唉!癡兒!今日你我緣分雖然已盡,但世事難料,他日…”沒有把話說完,菩提祖師轉身向洞府內走去。
而李想則是在菩提祖師快要路過身邊的時候恭敬地對著菩提祖師說道:“既然我家弟弟悟空要下山而去,我這個當大哥的自然也要隨著下去了,近些年多謝菩提祖師的教誨,李想感激不盡,他日若有能幫到主食的地方,自會傾盡而為,已報教導之恩。”
菩提祖師聞言身形微微一頓,輕輕“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隨即繼續飄然向洞府內走去。
見菩提祖師已經進入洞中,李想隨即幾下閃身到孫悟空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悟空,你也不要太過傷心,方才菩提祖師雖然沒有把話說完,但是很明顯意思是日後若是有機緣的話,自會重續今日之師徒緣分,此番你我已經學得仙家道法,跳脫出生老病死之苦,不如先安心迴到花果山,再有機會的話,在這洪荒大陸四處遊曆,當個逍遙自在的神仙,豈不美哉?”
孫悟空聞言,抹了抹眼中的淚水,隨既說道:“大哥所言甚是,我也相信日後必能夠重續這段師徒之緣,對了,說起來,我那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們也等我許久了,也是時候迴去了。”
李想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隨既有些感慨的說道:“是啊,是到了時候了。”李想說著不禁想起了在原著中曾經看到過孫悟空走的時候心中自語的一首小詩:
“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
舉世無人肯立誌,立誌修玄玄自明。
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來迴甚易行。
別語叮寧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濱。”
世間任何事都是有舍有得,隻是人們自己不自覺而已,想要得到什麽東西,就難免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算是修仙得道,雖然看似逍遙自在,但仍然逃不過惶惶天意,便如洪荒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不成聖終為螻蟻。既然沒有成聖的資本,那麽就要遵守天地的規則體係,方才能夠得到相對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