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院子,坐不下那麽多人,但是沒有命令,誰也不敢在這裏亂走,將就著坐在地上。我又審視那與我們同桌的都尉,確實是個律己之人。
“你倒挺會吃。”他吃著可能是有點辣了,摁著額頭灌涼水:“就是這,確實有點狠。”
“你是一點辣也吃不了麽?我感覺還沒薑汁厲害。”
“辣?何解?”
“就是你舌頭現在的感覺啊!我爹說這個叫辣椒,那個感覺就叫辣。”我也知道這個時代還沒有這個植物,但是百密一疏,總得搪塞過去。
“那這個蛋是怎麽迴事?有油,還是鹹的。”
“哦,也是我爹教我的啊!說天天吃蛋膩味,所以就搗鼓這麽個東西出來。”
“所以你爹是見過神仙的,對吧?”
沒見過的東西就是天賜,有天賜就有神仙。吃著吃著,這話題又繞了迴來,看來他修仙的心是一直都有啊。
“你也想見神仙?”
“我想讓他們教我如何平了這亂世。”似乎是因為我是個孩子,他有些話說的也就隨意:“如果真有一個時代能過著你們這樣隻研究著怎麽吃不膩味,豈不是太平?”
“我看你上次也是在抓人。”
“軍務如此。”似乎是不願談及,他又拿起筷子,去夾那個辣的他夠嗆的鴨肉:“這個味道習慣了,還是挺有趣。”
“偶一得之是有趣,日複一日惹煩愁,舉杯酣飲白濁酒,明月在心難見得。都尉大人,自在之人,皆是神仙。眼明,心明,萬事皆明,方知從未有神仙去改變什麽,不論求仙,求法,還是求術,皆有所求,又怎麽見得到真仙?”
也不知我去叉魚的時候,他倆是怎麽聊的,我見師父願意接茬,便閉了嘴開心吃雞。
都尉大人不急著接話,嚼著肉,似乎是在嚼他說的話,等他想明白了,托著下巴,凝眉望向眼前的老叟:“你離開朝堂之時也作如此想?”
師父淡然,望著難以映月的濁酒,若有所思:“正是。”
“所以有人說你死於桓帝時的黨錮之禍,但又有人說你後來還救過竇將軍麾下三十多人的遺孤。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著實傳奇。”
“本來我接那拜帖都是件莫名其妙的事,兩黨相爭拿我祭刀,我再不逃,就說不過去了啊!”
“但你沒閑著啊。”
“怎麽的,我孫子一頓肉,把你給吃撐著了,要拿我算賬?”師父微慍,放下酒碗看著那張熟悉的不能再熟的臉,氣不打一處來。
“那倒不是,我就是聽說您之後,一直很想知道,你當年把我娘和還在吃奶的弟弟送哪裏去了。”
“噗!”我一個愣神,嗆住了。
師父也愣了半天,對那幫我拍背的都尉一看二看三看,就是看不出來他與哪位故友相似,時隔十幾年,當年大亂之下還在被緝拿之人仍有,如果他是要套話,能不能說。
“我與你不熟,你也不像我認識的任何一位故人。”他想了想,還是指了條路:“你若追隨北中郎將,或還有機會能見到。”
“可我原本是想去左中郎將大營。”
“算日子,你追不上了。如果你是故人之後,我又不忍你遊蕩之際孤身赴死,黃巾起勢太猛,明日啟程,你策馬去找盧大人,應該還來得及。”
之後二人無話,隻是努力把這辣菜吃完。是夜,追捕的人無功而返,都尉似乎也不在意,安排他們吃了剩菜,便都在院外休息。那都尉似乎也喜歡我師父的觀星石,愜意的躺在上麵,和士兵們離得不遠。
我對這個閉塞的時代的了解,從《史記》到《後漢書》,都是師父找來的,我在慧子那發現之後還有《三國誌》一類,但是師父說後來的事看多了容易沒樂趣,並不給我弄來。
所以這都尉還能活到何時,我不知。問師父,他似因剛才給那人指了路而有些後悔,對起課之事提不起興趣,負手迴屋去了。
我心中還有些其他的疑問,溜到院外,拉他來師父的屋簷下躺著。畢竟石頭太涼,他明日還要趕路。
他似乎是把我當成他的小弟弟,抱在腿上聽我問:“你當時為什麽沒有跟著娘親一起來?”
“你倒挺會吃。”他吃著可能是有點辣了,摁著額頭灌涼水:“就是這,確實有點狠。”
“你是一點辣也吃不了麽?我感覺還沒薑汁厲害。”
“辣?何解?”
“就是你舌頭現在的感覺啊!我爹說這個叫辣椒,那個感覺就叫辣。”我也知道這個時代還沒有這個植物,但是百密一疏,總得搪塞過去。
“那這個蛋是怎麽迴事?有油,還是鹹的。”
“哦,也是我爹教我的啊!說天天吃蛋膩味,所以就搗鼓這麽個東西出來。”
“所以你爹是見過神仙的,對吧?”
沒見過的東西就是天賜,有天賜就有神仙。吃著吃著,這話題又繞了迴來,看來他修仙的心是一直都有啊。
“你也想見神仙?”
“我想讓他們教我如何平了這亂世。”似乎是因為我是個孩子,他有些話說的也就隨意:“如果真有一個時代能過著你們這樣隻研究著怎麽吃不膩味,豈不是太平?”
“我看你上次也是在抓人。”
“軍務如此。”似乎是不願談及,他又拿起筷子,去夾那個辣的他夠嗆的鴨肉:“這個味道習慣了,還是挺有趣。”
“偶一得之是有趣,日複一日惹煩愁,舉杯酣飲白濁酒,明月在心難見得。都尉大人,自在之人,皆是神仙。眼明,心明,萬事皆明,方知從未有神仙去改變什麽,不論求仙,求法,還是求術,皆有所求,又怎麽見得到真仙?”
也不知我去叉魚的時候,他倆是怎麽聊的,我見師父願意接茬,便閉了嘴開心吃雞。
都尉大人不急著接話,嚼著肉,似乎是在嚼他說的話,等他想明白了,托著下巴,凝眉望向眼前的老叟:“你離開朝堂之時也作如此想?”
師父淡然,望著難以映月的濁酒,若有所思:“正是。”
“所以有人說你死於桓帝時的黨錮之禍,但又有人說你後來還救過竇將軍麾下三十多人的遺孤。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著實傳奇。”
“本來我接那拜帖都是件莫名其妙的事,兩黨相爭拿我祭刀,我再不逃,就說不過去了啊!”
“但你沒閑著啊。”
“怎麽的,我孫子一頓肉,把你給吃撐著了,要拿我算賬?”師父微慍,放下酒碗看著那張熟悉的不能再熟的臉,氣不打一處來。
“那倒不是,我就是聽說您之後,一直很想知道,你當年把我娘和還在吃奶的弟弟送哪裏去了。”
“噗!”我一個愣神,嗆住了。
師父也愣了半天,對那幫我拍背的都尉一看二看三看,就是看不出來他與哪位故友相似,時隔十幾年,當年大亂之下還在被緝拿之人仍有,如果他是要套話,能不能說。
“我與你不熟,你也不像我認識的任何一位故人。”他想了想,還是指了條路:“你若追隨北中郎將,或還有機會能見到。”
“可我原本是想去左中郎將大營。”
“算日子,你追不上了。如果你是故人之後,我又不忍你遊蕩之際孤身赴死,黃巾起勢太猛,明日啟程,你策馬去找盧大人,應該還來得及。”
之後二人無話,隻是努力把這辣菜吃完。是夜,追捕的人無功而返,都尉似乎也不在意,安排他們吃了剩菜,便都在院外休息。那都尉似乎也喜歡我師父的觀星石,愜意的躺在上麵,和士兵們離得不遠。
我對這個閉塞的時代的了解,從《史記》到《後漢書》,都是師父找來的,我在慧子那發現之後還有《三國誌》一類,但是師父說後來的事看多了容易沒樂趣,並不給我弄來。
所以這都尉還能活到何時,我不知。問師父,他似因剛才給那人指了路而有些後悔,對起課之事提不起興趣,負手迴屋去了。
我心中還有些其他的疑問,溜到院外,拉他來師父的屋簷下躺著。畢竟石頭太涼,他明日還要趕路。
他似乎是把我當成他的小弟弟,抱在腿上聽我問:“你當時為什麽沒有跟著娘親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