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辰在治病之前,先是跟李忠注入了一股真氣,就是因為真氣的原因,才會使他減輕不少苦痛。
另外蕭辰的銀針也能封閉住李忠的某些痛感穴位,所以李忠那種痛苦的感覺才會消失得那麽快。
蕭辰在來李府之前,先迴去了一趟,蕭家裏有穆逢春當初留下的最好的跌打損傷藥膏,這些藥膏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此藥膏既能外敷,也能夠內用,僅僅是將藥膏塗抹在了傷處,李忠立即便有了那種舒爽,清涼的感覺。
也就半個時辰後,李忠便跟正常人差不多,甚至能夠坐起來說話。
“七世子,你真是妙手啊,若不是你,吾兒即便不死,也會脫一層皮。”老夫人苦澀不已。
“這是李大人的造化大,跟在下並無太大的關係,不知道老夫人接下來如何打算,李大人被皇上削了職?”
蕭辰心裏清楚,最多不出兩天,朝廷便會來查封李家,屆時李家上上下下近百口人,將是何去何從。
“老身現在心亂如麻,哪裏還能想到這些,當初先帝在位時,還會看老身幾絲薄麵,現在幼主登基,又怎會將老身放在眼裏?”
李老夫人無奈坐下,剛才隻顧著兒子的傷痛,但傷痛過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在下以為,老夫人不妨先遣散家人,你帶著少許家人去蕭府暫住幾日,待京城消停之後,你再迴到李府,
蕭府雖然簡陋,卻也能夠容下老夫人及其你的家人。”蕭辰也絕非一時之念,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另外他的母親也表示讚同。
“使不得,萬萬使不得,蕭府現在也是多事之秋,若是容我等去了,皇上一定會震怒不已的。”李老夫人連連擺手。
“隻怕不是皇上震怒,而是沈家和側妃娘娘震怒了,老夫人不必在意,家母有免死金牌,在下有王老先生所贈懲惡鞭,
料想也無人敢對蕭府如何,老夫人還是盡早做決定,一旦聖旨下來,反而會措手不及。”蕭辰小聲催促。
“去將管家喊來,老身有事情吩咐。”李老夫人著實也沒有別的辦法,也隻得暫且聽了蕭辰的意見,等日後再說。
皇宮,後花園,禦書房。
**一應起居皆有側妃安排的心腹在照應,妙可兒便安排在**身邊做貼身侍衛,若有風吹草動,便要第一時間去稟告。
**在書房裏麵,側妃則跟他講著一些必備的禮節和規矩,雖然貴為皇上,但需要做出表率,否則不會令群臣折服。
**對側妃很是依賴,基本上也是言聽計從。
“皇上,太後,外麵顧命大臣沈大人求見。”太監前來稟告。
“宣……”
不等**開口,側妃卻已經發話。
沈逸飛從外麵進來,倒頭跪下:“微臣見過皇上,見過太後。”
“平身吧!”**裝出了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沉聲道。
沈逸飛站了起來,惶惶恐恐站在了一邊,側妃問道:“沈大人,你急匆匆進來,有什麽事情嗎?”
沈逸飛無奈道:“微臣這幾天謹聽聖命,徹查朝廷那些佞臣,這是微臣的花名冊,特意送來請皇上過目。”
沈逸飛從懷裏掏出一本花名冊,恭恭敬敬遞了上去。
側妃將花名冊拿到了手裏,稍微瞟了一眼,再遞給了**:“皇上,你看看吧,這是沈大人幸苦得來的。”
**將花名冊拿在手裏,排在花名冊最前麵的大臣就是李忠,其次就是以江長風為主的等大臣。
“母後,你覺得該如何處理。”**小聲問道。
“我覺得還是先將李忠府上查封再說,其他等人暫且不必拿下,你要殺一儆百,以後朝廷上便不會有人再敢冒頭。”
側妃凝住眉頭,輕言細語。
“沈大人,你覺得呢?”**沉臉問道。
“微臣謹聽太後和皇上的旨意,隻求國泰民安。”沈逸飛急忙答道。
“沈大人聽旨,你即刻帶領禁軍去查封李忠府宅,將李忠緝拿歸案,另外貼出告示,讓朝中大臣聞之警醒。”
側妃麵沉如水,低聲吩咐沈逸飛。
“微臣遵旨……”
沈逸飛退出書房,旋即轉身而去。
“皇上,你也不要過於擔憂,哀家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希望你能夠慎重考慮,此事關乎大夏國運。”
側妃麵帶憂慮之色。
“母後請講,皇兒聽著就是。”**淡淡答道。
“皇上,蠻國使臣還在京城,估計已經知道了先帝駕崩,蠻王原本有些忌憚先帝威嚴,但現在肯定是肆無忌憚,
哀家覺得蠻國才是最大的敵人,希望你及早定奪,若是南疆再起兵戈,恐難應對。”側妃憂心忡忡,麵無喜色。
“母後,皇兒也是剛剛登基,對朝中大事並不了解,你是否有好主意呢?”**小心翼翼問道。
“哀家覺得還是將***送到蠻國,另外適當的給於蠻國一些賠償,蠻王心中的怒火發泄之後,自然會選擇和談,
皇上你剛剛登基,國內現在是百廢待興,你要勤政愛民,方是治國之道。”側妃苦口婆心叮囑。
“皇兒謹聽母後之言,隻是***之事,皇兒還是覺得有些不好,***是皇兒姑姑……”
**依然還是念及***的親情,並不想將***送入火坑。
“皇上,你是覺得大夏江山社稷重要,還是***一人自由重要,身為君王,必須有舍身成仁之心。”
側妃沉下了臉,斥責皇上太過仁慈。
“皇兒知道了。”**本來就沒有主張,此刻也隻能違心答應。
“報,沈大人前來複命。”書房外又是一聲急報。
沈逸飛進入書房,撲通跪下:“微臣帶禁軍前去李府,李府已經是人去樓空,府上財物係數帶走。”
“好一個李忠,原來早有背叛皇上之意,沈大人你速去調查,不管李忠逃到何處,一定要將其緝拿歸案,絕不姑息。”
側妃勃然大怒,她實在沒有想到李忠會有如此快的動作,事發當日至今,不過才兩天時間而已。
另外蕭辰的銀針也能封閉住李忠的某些痛感穴位,所以李忠那種痛苦的感覺才會消失得那麽快。
蕭辰在來李府之前,先迴去了一趟,蕭家裏有穆逢春當初留下的最好的跌打損傷藥膏,這些藥膏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此藥膏既能外敷,也能夠內用,僅僅是將藥膏塗抹在了傷處,李忠立即便有了那種舒爽,清涼的感覺。
也就半個時辰後,李忠便跟正常人差不多,甚至能夠坐起來說話。
“七世子,你真是妙手啊,若不是你,吾兒即便不死,也會脫一層皮。”老夫人苦澀不已。
“這是李大人的造化大,跟在下並無太大的關係,不知道老夫人接下來如何打算,李大人被皇上削了職?”
蕭辰心裏清楚,最多不出兩天,朝廷便會來查封李家,屆時李家上上下下近百口人,將是何去何從。
“老身現在心亂如麻,哪裏還能想到這些,當初先帝在位時,還會看老身幾絲薄麵,現在幼主登基,又怎會將老身放在眼裏?”
李老夫人無奈坐下,剛才隻顧著兒子的傷痛,但傷痛過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在下以為,老夫人不妨先遣散家人,你帶著少許家人去蕭府暫住幾日,待京城消停之後,你再迴到李府,
蕭府雖然簡陋,卻也能夠容下老夫人及其你的家人。”蕭辰也絕非一時之念,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另外他的母親也表示讚同。
“使不得,萬萬使不得,蕭府現在也是多事之秋,若是容我等去了,皇上一定會震怒不已的。”李老夫人連連擺手。
“隻怕不是皇上震怒,而是沈家和側妃娘娘震怒了,老夫人不必在意,家母有免死金牌,在下有王老先生所贈懲惡鞭,
料想也無人敢對蕭府如何,老夫人還是盡早做決定,一旦聖旨下來,反而會措手不及。”蕭辰小聲催促。
“去將管家喊來,老身有事情吩咐。”李老夫人著實也沒有別的辦法,也隻得暫且聽了蕭辰的意見,等日後再說。
皇宮,後花園,禦書房。
**一應起居皆有側妃安排的心腹在照應,妙可兒便安排在**身邊做貼身侍衛,若有風吹草動,便要第一時間去稟告。
**在書房裏麵,側妃則跟他講著一些必備的禮節和規矩,雖然貴為皇上,但需要做出表率,否則不會令群臣折服。
**對側妃很是依賴,基本上也是言聽計從。
“皇上,太後,外麵顧命大臣沈大人求見。”太監前來稟告。
“宣……”
不等**開口,側妃卻已經發話。
沈逸飛從外麵進來,倒頭跪下:“微臣見過皇上,見過太後。”
“平身吧!”**裝出了一副小大人的模樣,沉聲道。
沈逸飛站了起來,惶惶恐恐站在了一邊,側妃問道:“沈大人,你急匆匆進來,有什麽事情嗎?”
沈逸飛無奈道:“微臣這幾天謹聽聖命,徹查朝廷那些佞臣,這是微臣的花名冊,特意送來請皇上過目。”
沈逸飛從懷裏掏出一本花名冊,恭恭敬敬遞了上去。
側妃將花名冊拿到了手裏,稍微瞟了一眼,再遞給了**:“皇上,你看看吧,這是沈大人幸苦得來的。”
**將花名冊拿在手裏,排在花名冊最前麵的大臣就是李忠,其次就是以江長風為主的等大臣。
“母後,你覺得該如何處理。”**小聲問道。
“我覺得還是先將李忠府上查封再說,其他等人暫且不必拿下,你要殺一儆百,以後朝廷上便不會有人再敢冒頭。”
側妃凝住眉頭,輕言細語。
“沈大人,你覺得呢?”**沉臉問道。
“微臣謹聽太後和皇上的旨意,隻求國泰民安。”沈逸飛急忙答道。
“沈大人聽旨,你即刻帶領禁軍去查封李忠府宅,將李忠緝拿歸案,另外貼出告示,讓朝中大臣聞之警醒。”
側妃麵沉如水,低聲吩咐沈逸飛。
“微臣遵旨……”
沈逸飛退出書房,旋即轉身而去。
“皇上,你也不要過於擔憂,哀家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希望你能夠慎重考慮,此事關乎大夏國運。”
側妃麵帶憂慮之色。
“母後請講,皇兒聽著就是。”**淡淡答道。
“皇上,蠻國使臣還在京城,估計已經知道了先帝駕崩,蠻王原本有些忌憚先帝威嚴,但現在肯定是肆無忌憚,
哀家覺得蠻國才是最大的敵人,希望你及早定奪,若是南疆再起兵戈,恐難應對。”側妃憂心忡忡,麵無喜色。
“母後,皇兒也是剛剛登基,對朝中大事並不了解,你是否有好主意呢?”**小心翼翼問道。
“哀家覺得還是將***送到蠻國,另外適當的給於蠻國一些賠償,蠻王心中的怒火發泄之後,自然會選擇和談,
皇上你剛剛登基,國內現在是百廢待興,你要勤政愛民,方是治國之道。”側妃苦口婆心叮囑。
“皇兒謹聽母後之言,隻是***之事,皇兒還是覺得有些不好,***是皇兒姑姑……”
**依然還是念及***的親情,並不想將***送入火坑。
“皇上,你是覺得大夏江山社稷重要,還是***一人自由重要,身為君王,必須有舍身成仁之心。”
側妃沉下了臉,斥責皇上太過仁慈。
“皇兒知道了。”**本來就沒有主張,此刻也隻能違心答應。
“報,沈大人前來複命。”書房外又是一聲急報。
沈逸飛進入書房,撲通跪下:“微臣帶禁軍前去李府,李府已經是人去樓空,府上財物係數帶走。”
“好一個李忠,原來早有背叛皇上之意,沈大人你速去調查,不管李忠逃到何處,一定要將其緝拿歸案,絕不姑息。”
側妃勃然大怒,她實在沒有想到李忠會有如此快的動作,事發當日至今,不過才兩天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