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輕騎速行,沿著丘地小道而走,雖於夜幕裏,速度不及白日,但勝在比兩條腿要走得快。


    根據那王轍之所言,這次曹營陸續兵退之數,當在兩三百人。


    若是相逢,其部這支精悍士卒,並不算弱!


    加上太史慈人馬,足以應對!


    兩炷香後,來到一條岔路口時,斥候往前追查,尚未迴來,眾人並不知該從何處追擊時,孫策已下馬,舉著火把來到了旁邊一顆樹幹之處,不出意外,看到了太史慈留下的細微標識,且是用長戟所畫,便於分辨。


    “果然,子義早有留下痕跡,心細至此!走,往西北路!”


    孫策重新上馬,直往西北方向而去。


    由此,足以確信,曹操是準備逃往汝陰、細陽一帶。


    若是天明前未能追上,為了安危著想,他也隻能選擇放棄。


    這次兵敗曹營水師,將淮水之上的曹操水師人馬清理一空,又同太史慈順利匯合,壽春已不成為威脅,奪取隻是時間問題……可以說,於北征廣陵時,所念想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


    而今淮水之南,含淮陰在內的廣大淮南地區,已為江東所控。失去了戰船和水師兵力的曹操,想要再度來取,絕非易事,其接下來需要麵對的緊要之敵,乃是袁紹了!


    淮水戰事,江東大勝消息傳出,隻要袁紹不是傻子,自會主動出擊。但於曹操於淮北這些日子,官渡卻一直沒有傳出什麽消息,可見袁紹到底還是少了一些決斷和魄力。


    如此,便是能勝曹操一時,也難勝之一世!


    “袁本初,且願你能多撐上一段時間,隻要你能在北上多牽製一段時間,江東所麵臨的威脅才會小一些。如此,方能給我足夠時間,將江東內部犁一遍,另得荊州之勢!”


    將淮水控製在江東手下,乃是為了強大戰略縱深,進而為迎取南方之勢做準備,並掌控好未來兵進北方的戰略前沿。


    從大勢上看,曹操和袁紹之鬥,越是持久,於他越是有利。


    而整個揚州的開發和穩定,荊州與交州之取,最需要的也是時間。


    大半個時辰後,孫策等人急行,因夜路原因,速度雖慢,但已過十多裏。


    在拐了一個低矮的丘山,但見中途有倒地且無氣息的屍體後,被排在前方的斥候急來稟告,前方有打鬥之聲。


    有打鬥之況,毫無意外乃是太史慈所領之部,同曹軍之交鋒。


    “可有看清雙方人馬數量?”


    “迴君候,因天色之暗,而雙方交鋒處於一丘山之南側,小人未能臨近看清!”


    今江東軍中,斥候之屬,都是精挑細選,剔除了不少夜盲症,但如淮北之地的地理狀態,加上處於夏日,草木豐盛,委實阻道了敵情刺探。


    軍情瞬息萬變,孫策沒有等下去的打算,他看向淩統、雷緒、張南等,還有身後這些跟隨日久的親兵,朗聲道:“太史將軍就在前方,江東的兒郎們,隨我救之!另殺曹賊,救天子!”


    “殺曹賊,救天子!”


    數月前的衣帶詔事件發生後,心懷漢室之士人,無不大罵曹操乃是“竊漢之賊”。


    但將曹操大罵為“曹賊”,這還是孫策第一次提出!


    便是《三國誌》裏,於曹操實際也沒有“曹賊”之稱唿,於《三國演義》中有之。


    於此相隔不到半裏路。


    太史慈帶著剩餘十來人,借助地勢,正艱難地阻擋著曹營向上衝殺之眾。


    領兵之人,可不正是之前到達的夏侯淵?


    至於曹操,為許褚,還有後方趕來的楊修所領人馬,護衛著離開,已有半個時辰!


    可因雙方人數差距,便是太史慈也隻能眼睜睜看著曹操逃走而不能阻。


    “將軍,吾等可還撐下去?敵軍當從背麵攀岩而上,末將等掩護將軍突圍!”


    此時此刻,不算倒地的兵士,太史慈這十來人,已連續阻擊往上衝殺的夏侯淵人馬一個時辰。


    若非當時見那情形不對,太史慈先一步攜眾往一側的丘地行去,借勢周旋,隻怕早就為夏侯淵人馬給誅殺了!


    任你武力再怎麽勇猛,處於劣勢,於幾十人圍擊之下,也必死無疑!


    咻地一聲,在射了最後一支羽箭,並將為首向上衝殺的曹軍射死後,太史慈抹了把臉上的血水,轉首道:“汝等與吾太史慈相依為戰,都屬袍澤兄弟,吾太史慈可有拋棄爾等,獨自苟活之理?”


    “然於今日,相逢曹操,未能殺之,卻讓爾等隨吾陷入到這生死絕境,實乃吾之過錯也!”


    太史慈仰天一歎,但覺今日之月光,染上了血紅色。連續之激戰,精神之緊繃下,讓其人有種難言之困頓。


    他有大誌,難道今夜,就要無聲無息,為曹軍殺在這無名之地乎?


    “將軍快看,下方有火光蔓延,更有殺喊聲傳來?”


    親兵之所道,一時進入了耳中。


    待往坡地下看去,果然有陣陣殺喊之音,距離越來越近!


    太史慈精神一振,為曹軍圍擊,親兵之逝的陰霾,一掃而逝,大笑道:“可是吳侯援兵已至,二三子,同吾殺敵!”


    吳侯孫策之部,來得當真及時,就如同久旱逢甘霖。


    曹軍圍攻太史慈等人守衛的坡地下,一場遭遇戰,正在進行。


    因此地狹窄,騎兵作戰不利,孫策早從戰馬上下,手持長戟和敵將戰在了一起。


    敵將長得威風凜凜,卻也不顯年邁,那一長矛於之手中,耍得可謂是唿唿作響。


    短短十幾息內,兩人就交戰了數個迴合。


    而從敵卒方才所言的“夏侯將軍”,孫策如何不知,麵前之曹營大將,正是這次於曹操身邊的夏侯妙才,張飛之嶽父!


    傳聞中,夏侯淵不僅軍事才能出眾,還是一位勇猛無畏之悍將,更被曹操稱讚為“虎步關右,所向無前”。


    實際交鋒之後,孫策但感夏侯淵武藝當與韓當相差不多,但對比韓當之勇,其人更擅長攻防之勢,這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曹營將領。


    而定軍山一戰,夏侯淵為黃忠所殺,足可見黃忠之厲害,並非夏侯淵之弱也!


    現在的黃忠尚處於劉表帳下,也處於長沙郡,將來若定荊州,黃忠乃其必收服之對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屾並收藏吳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