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馬頭城西南十五裏,乃是連接曲陽之路上要道,有一亭,因旁邊有一片濃鬱的竹林,人稱之為竹亭。


    日中時,魯肅和雷緒所領人馬,方至竹亭,就看到連綿人馬於側等候,為首男子,器宇軒昂,持佩劍,頭戴高冠,氣勢無二,可不正是吳侯孫策?


    魯肅同雷緒臨前,方下馬,孫策就主動迎上前去,當先握住魯肅雙手,歎道:“淮南之勝勢,多賴子敬之謀也!若無子敬,何以安哉?子敬乃國士也!”


    《左傳·成公十六年》載:苗賁皇在晉侯之側,亦以王卒告。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


    而春秋戰國之內,能被稱作“國士”者,有魯仲連!


    漢太史令司馬遷所著《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


    便是李唐時期,謫仙人李白,更有寫十多首詩,來表讚對魯仲連的敬仰。


    孫策這番感慨,乃是發自內心,而一句“國士”,將其比作“客遊趙國、智退秦軍”的魯仲連,足以讓魯肅感懷肺腑,便覺自入淮南,兩旬多的時間裏,所有作為,都有種值得之感覺。


    “君侯謬讚,肅能入淮南,而請雷君、陳君等,共謀大事,為天下蒼生計,誠因君侯所慮之深也!”


    魯肅年紀也隻是比孫策大幾歲,正是壯年之時,道此言時,不覺有淚光閃爍。


    問世間,常有千裏馬,但少伯樂,而今來看,吳侯於之重用,才有今日之功,可以言,吳侯乃是他魯肅之伯樂也!


    旁邊的雷緒,梅乾等同行而來的袁術舊部將領,見此場景,相視一眼,不僅為孫策的氣魄所攝,更感受到了孫策於人才之敬重。至於揚州盛傳,江東小霸王不尊重士人之謠言,不攻自破。


    能安定江東,安定揚州者,恐怕也隻有江東小霸王孫策才能做到!


    許天命如此!


    同魯肅短暫交談,孫策並沒有冷落其他幾人。


    他首先來到了長相看去高大的雷緒麵前,之前淮南來信裏,於雷緒等人容貌,都有介紹,故雖是初見,但孫策第一眼就認了出來,麵帶笑容道:“雷君明事理,通曉大義,又善治兵事,我在江東時,就有聞雷君大名!今江東能有雷君,共同匡扶天下,乃是我孫策之幸,江東之幸,亦是天下之幸哉!”


    孫策一言,就將雷緒歸附的意義,放在了蒼生上,尋常將領聽去,早就激動萬分,俯首下拜。


    但雷緒到底老成一些,為孫策誇讚,其躬身抱拳道:“雷某等,曉通君侯大名,亦知君侯為天下而動,故願隨君侯安定地方,而使黔首百姓少疾苦……”


    雷緒順著孫策的話道言,他因出身,於窮苦人生活最是熟悉,此間一言,也是發自內心。而當年曹操徐州所殺,泗水為之不流,更讓同為親曆者的雷緒心中難寧,所以一直不願意全心歸附於曹營。


    孫策兩手將雷緒扶起,道:“雷君有勇武,更有仁慈忠義,《老子》言‘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今漢天子為曹操囚禁於許都,正是有雷君這般仁義之士,天下才有未來和希望!”


    雷緒之後,梅乾,外有同來的陳蘭長子陳銳等所有投效將領,借助此機,孫策全都一一慰問之。


    他沒有高高在上,更多給人一種親近和禮遇之感。


    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小瞧那個英武身姿!


    吳侯孫策,少年揚名,與名士周瑜等人為友,名動江淮,百姓喚作“孫郎”。尚不及弱冠,東渡大江,五載而定揚州大部,一統江東,創立基業。因其性情為人,投效者趨之若鶩……


    自北上,征討陳登以來,全戰全勝,不過月許就已抵達淮水中部,且將同曹軍迎來決戰,而迎漢天子!


    這等所為,於雷緒、梅乾等人看去,自是需要仰望之,更有種參與天下大勢中的豪邁和激昂!


    同日。


    馬頭城的官舍內,一場無酒小宴,為匯合的魯肅等人而設。


    孫策以茶代酒,爽朗大笑著,同魯肅、雷緒等人,暢談兵事,還有淮南治理問題,他妙語連珠,仔細想去,卻又發人深省。


    宴席散去後,於堂舍之內,連夜又商討了下蔡之軍情,也是壽春東北三十裏,最後一處防禦要塞。


    若得取下蔡,則可順著夏肥水,兵入汝南。同時,奪得壽春後,可從潁水分兩路而上,這於江東水師之進取,意義重大。


    針對孫策的一些憂慮,歸營之魯肅,也給不一樣的建言。其中,魯肅亦認為,曹操趁著袁紹於北方休整之際,率精銳騎兵來汝南的可能不小。


    借以江東的前方大勝之態,曹營許是希望江東水師能困在壽春,故此,魯肅建言,防備曹軍從北麵偷襲以外,加強好同汝陰和合肥的兩路聯係,盡快掌控好淮水一線,立足於不敗之地。


    ……


    壽春。


    興平元年,袁術於此建號,壽春成為淮南郡郡治所在。


    去歲,袁術死後,曹操得取壽春,以之複為九江郡郡治。


    其地處於淮水中遊南岸之所,乃是重要的軍事重鎮。


    眼下,則是曹營於淮南之大軍的駐守之地,不僅有撤退於此的劉馥,更有曾廣陵敗逃至此的陳登,外有大將蔡揚等人,助力協防於此。


    整個壽春,含下蔡一帶的兵力,合計有一萬三千,含從淮陰開始,敗逃至此的兵力。


    其中水師人馬不足三千,餘者多為步卒。


    步卒之內,以蔡揚所領至此的四千精銳為主,這也是原本用來防守許都的一路人馬,後調集來壽春協防,並同滿寵、李通共作應對來犯的江東水師。


    關乎接下來的戰況,如何守住壽春,配合司空曹操的行動,於壽春眾人中,實際是有不小分歧的。


    其中蔡揚主張的是,主動出擊,陳登則是打算誘敵深入,靜待北麵人馬到齊,劉馥之想法則同陳登一致,且想著以壽春、下蔡,連同淮水北岸的關城,構建穩妥防禦計劃。憑此進一步瓦解江東來戰的高昂士氣,為司空曹操主力來戰,一舉得勝,打好根基。


    此中比拚的乃是耐心,且以江東內部之患,時間當在朝廷!


    而當攻取曲陽的魯肅,同孫策於當塗會師消息傳來後,蔡揚第一時間有些坐不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屾並收藏吳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