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候,前方傳來消息,敵將袁嗣等率人馬,走水路、舉白旗而獻關城!”
當虞翻拿著軍報入官舍,出言迴稟後,孫策接過從前方斥候處,傳來的文書一看,沉吟道:“袁嗣投降了?”
這般呢喃了兩句,關於袁嗣等人經曆,不覺浮上腦海。
袁嗣原本屬於袁術部將,當年做過陳國相,於故主袁術身死,曹操大軍到來後,隨即投降於曹營,一同投於曹營的,還有將領秦翊等人。
於孫策記憶裏,對袁嗣印象模糊,隻聽現在歸於江東的袁術長子袁耀,評價過袁術帳下一應人物。
現在江東聲勢浩大,但如魏續、侯成、王鴻等曹營大將先後被斬。壽春汝南一線曹軍,又麵臨江東西路人馬來戰,且需防備好汝南內部,見援軍無望,袁嗣之歸降也能理解!
如此一來,通往壽春的前數關,全數得取,同曹軍大將蔡揚所領主力人馬的交戰,越來越近了!
“君候,這其中會不會有詐?”虞翻忽然如此發問了一句。
孫策搖了搖頭,道:“袁嗣也出身於汝南袁氏,之前子榮(袁耀)與我有言,袁嗣為人謹慎,但並不擅謀略,行為處事中規中矩,精於學問,其人詐降的可能性極小,但如仲翔汝所言,兵中之事難料,萬事小心總歸無錯!仲翔汝親自去接之,未免曹軍反應過來,另使義公率先鋒人馬,戒備於前,並令子衡人馬,隨時做好支援!”
“諾!”
虞翻一離開,孫策站起身來,到達地圖前,拿起手邊毛筆,於袁嗣所獻的崇武關,加以標記。
他隨之出了營帳,由巡視的兵士身上,轉向北方,心道:沮宗現在也該返迴袁紹丈中了,不知道袁紹看到我的書信,會如何作為?
麵對袁紹使者沮宗,他除了明麵上勸說袁紹加強防備曹操、保障糧草安全,以備持久戰外,那封親筆信才是最主要之目的。
官渡之戰裏,有一個重要人物,影響了戰局,這個人就是袁紹和曹操的好友許攸!
如果沒有許攸之策謀,袁紹會敗,但不會敗的那麽快。而於江東而言,袁營能夠持久拖累曹營,這就是一種巨大的戰略勝利。包括現在,有袁紹牽製曹軍前線主力,他才能順利進取淮水,贏得淮南之地。
同樣,接下來江東若能抗住曹營第一波反擊,再有北方袁紹牽製,於鞏固含腳下的鍾離城在內之淮水防線,異常重要。
千裏之謀,行於他手。
僅憑一封信,幫袁紹去除許攸這個不穩定因素,若是還能讓才華過人的許攸身故,於江東而言,自是於未來消除一個大患!
但不知他同沮授那封信,以待將來袁氏之敗,沮授能否躲過一劫,來助江東霸業?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觀現在之形勢,袁紹終還是難以敵得過曹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堅持的更久一些!再者,但願我讓公瑾做好防備,能抵擋住這次江東內部,勢必會爆發之動蕩罷!”
孫策思緒翻湧之時,淮水上,於常武關走出的袁嗣,終於是同做相迎的虞翻碰了麵。
袁嗣長得非常富態,五官都快擠在了一起。
從其船隻上,一上了江東的大船,忙做見禮,寒暄一二後,說了崇武關的具體情況,並言道:“吾見吳侯兵至,自知不敵,又因同破虜將軍之交情,且得聞袁公嫡長子正處於江東之內,故來相投,還希望吳侯不要嫌棄才是!”
虞翻眸光不斷盯在袁嗣臉上,其人方才之交代,言語詳細,不似作假,何況依斥候所探,尚未見伏擊之象,想起吳侯的一番交代,他笑道:“足下言重了,而今曹操把控朝局,視作天子於無物,實乃不忠不義,元月衣帶詔事發,更可見天子之疾苦。
吳侯有匡扶漢室,救天子於水火,而安天下,解黎民疾苦之誌,足下到來,當真是棄暗投明,吳侯喜悅之至,讓吾來迎,並於大帳內靜候之!
至於關城中事,吳侯已派韓將軍同守關的秦將軍交接,想來要不了幾日,足下就能同吳侯一道,返迴鄉地汝南了!”
袁嗣聞此,臉上有些複雜,這次選擇投降孫策,他同副將秦翊也是有苦難言,除了因之乃是袁術部從,於人才濟濟的曹營,不受重用外。這一年多來,崇武關的武備鬆散,關城因四月的一場暴雨被衝垮,至今沒有修繕好,之後曹公追責乃是必然……如此諸多內外之因,又在秦翊道言下,想到於江東安好的袁耀,投江東之一念起,刹那天地寬,才有了夜半之行。
半個時辰後,於江岸大帳內,袁嗣終於是見到了孫策!
此時,大帳之內,為孫策所召,除韓當、呂範,一應幕僚將領,全有匯集。
方一麵見,其人正要下拜,但為孫策雙手扶起,耳邊傳來孫策感懷之聲。
“君乃策之長者,與先父大有交情,策何以受君之禮?”
孫策這般客氣後,袁嗣隻好起身,說起來,當年他同孫堅同於袁術帳下,還真沒想到孫堅日後會生出這麽一個厲害的兒子,不僅讓以前的袁術犯難,現在殺得司空曹操失去淮水,並直逼汝南了!
他之諸子,緣何沒有如此出色?
在孫策邀請下,袁嗣落座,正當有些憂心在江東之將來時,便聽孫策道:“我早聞袁君精通律令,又善治地方,但觀廣陵一帶,這些年來,因兵荒馬亂時,導致律法大有荒廢,民生多有疾苦,不知袁君可願為廣陵太守,以助恢複民生事?”
廣陵之恢複建設,於孫策看去,隨著從下邳一帶遷移人口,早該提上日程。
這其中兵事,有董襲於上遊淮陰協防,空缺的廣陵太守,則需要一個地方吏治經驗,但又能服地方大族的世家之人擔任,出身汝南袁氏,於廣陵毫無根基,又擔任過陳國相的袁嗣,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袁嗣原本以為孫策會將他這個降將晾一段時間,但沒想到這麽快就重用,還是之前陳登擔任的廣陵太守,其急忙起身應道:“多謝吳侯信重!”
孫策這番安排,卻也有些出乎其他預料,可謂之“用人不疑”。
那於大帳內,掏耳朵的張飛,不覺望了眼,心道:孫伯符卻比那袁公路和呂奉先強多了,難怪有這麽多人效命!而若讓孫伯符於汝南站穩腳跟,主公將來想要奪迴徐、豫之地,就困難多了!
當虞翻拿著軍報入官舍,出言迴稟後,孫策接過從前方斥候處,傳來的文書一看,沉吟道:“袁嗣投降了?”
這般呢喃了兩句,關於袁嗣等人經曆,不覺浮上腦海。
袁嗣原本屬於袁術部將,當年做過陳國相,於故主袁術身死,曹操大軍到來後,隨即投降於曹營,一同投於曹營的,還有將領秦翊等人。
於孫策記憶裏,對袁嗣印象模糊,隻聽現在歸於江東的袁術長子袁耀,評價過袁術帳下一應人物。
現在江東聲勢浩大,但如魏續、侯成、王鴻等曹營大將先後被斬。壽春汝南一線曹軍,又麵臨江東西路人馬來戰,且需防備好汝南內部,見援軍無望,袁嗣之歸降也能理解!
如此一來,通往壽春的前數關,全數得取,同曹軍大將蔡揚所領主力人馬的交戰,越來越近了!
“君候,這其中會不會有詐?”虞翻忽然如此發問了一句。
孫策搖了搖頭,道:“袁嗣也出身於汝南袁氏,之前子榮(袁耀)與我有言,袁嗣為人謹慎,但並不擅謀略,行為處事中規中矩,精於學問,其人詐降的可能性極小,但如仲翔汝所言,兵中之事難料,萬事小心總歸無錯!仲翔汝親自去接之,未免曹軍反應過來,另使義公率先鋒人馬,戒備於前,並令子衡人馬,隨時做好支援!”
“諾!”
虞翻一離開,孫策站起身來,到達地圖前,拿起手邊毛筆,於袁嗣所獻的崇武關,加以標記。
他隨之出了營帳,由巡視的兵士身上,轉向北方,心道:沮宗現在也該返迴袁紹丈中了,不知道袁紹看到我的書信,會如何作為?
麵對袁紹使者沮宗,他除了明麵上勸說袁紹加強防備曹操、保障糧草安全,以備持久戰外,那封親筆信才是最主要之目的。
官渡之戰裏,有一個重要人物,影響了戰局,這個人就是袁紹和曹操的好友許攸!
如果沒有許攸之策謀,袁紹會敗,但不會敗的那麽快。而於江東而言,袁營能夠持久拖累曹營,這就是一種巨大的戰略勝利。包括現在,有袁紹牽製曹軍前線主力,他才能順利進取淮水,贏得淮南之地。
同樣,接下來江東若能抗住曹營第一波反擊,再有北方袁紹牽製,於鞏固含腳下的鍾離城在內之淮水防線,異常重要。
千裏之謀,行於他手。
僅憑一封信,幫袁紹去除許攸這個不穩定因素,若是還能讓才華過人的許攸身故,於江東而言,自是於未來消除一個大患!
但不知他同沮授那封信,以待將來袁氏之敗,沮授能否躲過一劫,來助江東霸業?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觀現在之形勢,袁紹終還是難以敵得過曹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堅持的更久一些!再者,但願我讓公瑾做好防備,能抵擋住這次江東內部,勢必會爆發之動蕩罷!”
孫策思緒翻湧之時,淮水上,於常武關走出的袁嗣,終於是同做相迎的虞翻碰了麵。
袁嗣長得非常富態,五官都快擠在了一起。
從其船隻上,一上了江東的大船,忙做見禮,寒暄一二後,說了崇武關的具體情況,並言道:“吾見吳侯兵至,自知不敵,又因同破虜將軍之交情,且得聞袁公嫡長子正處於江東之內,故來相投,還希望吳侯不要嫌棄才是!”
虞翻眸光不斷盯在袁嗣臉上,其人方才之交代,言語詳細,不似作假,何況依斥候所探,尚未見伏擊之象,想起吳侯的一番交代,他笑道:“足下言重了,而今曹操把控朝局,視作天子於無物,實乃不忠不義,元月衣帶詔事發,更可見天子之疾苦。
吳侯有匡扶漢室,救天子於水火,而安天下,解黎民疾苦之誌,足下到來,當真是棄暗投明,吳侯喜悅之至,讓吾來迎,並於大帳內靜候之!
至於關城中事,吳侯已派韓將軍同守關的秦將軍交接,想來要不了幾日,足下就能同吳侯一道,返迴鄉地汝南了!”
袁嗣聞此,臉上有些複雜,這次選擇投降孫策,他同副將秦翊也是有苦難言,除了因之乃是袁術部從,於人才濟濟的曹營,不受重用外。這一年多來,崇武關的武備鬆散,關城因四月的一場暴雨被衝垮,至今沒有修繕好,之後曹公追責乃是必然……如此諸多內外之因,又在秦翊道言下,想到於江東安好的袁耀,投江東之一念起,刹那天地寬,才有了夜半之行。
半個時辰後,於江岸大帳內,袁嗣終於是見到了孫策!
此時,大帳之內,為孫策所召,除韓當、呂範,一應幕僚將領,全有匯集。
方一麵見,其人正要下拜,但為孫策雙手扶起,耳邊傳來孫策感懷之聲。
“君乃策之長者,與先父大有交情,策何以受君之禮?”
孫策這般客氣後,袁嗣隻好起身,說起來,當年他同孫堅同於袁術帳下,還真沒想到孫堅日後會生出這麽一個厲害的兒子,不僅讓以前的袁術犯難,現在殺得司空曹操失去淮水,並直逼汝南了!
他之諸子,緣何沒有如此出色?
在孫策邀請下,袁嗣落座,正當有些憂心在江東之將來時,便聽孫策道:“我早聞袁君精通律令,又善治地方,但觀廣陵一帶,這些年來,因兵荒馬亂時,導致律法大有荒廢,民生多有疾苦,不知袁君可願為廣陵太守,以助恢複民生事?”
廣陵之恢複建設,於孫策看去,隨著從下邳一帶遷移人口,早該提上日程。
這其中兵事,有董襲於上遊淮陰協防,空缺的廣陵太守,則需要一個地方吏治經驗,但又能服地方大族的世家之人擔任,出身汝南袁氏,於廣陵毫無根基,又擔任過陳國相的袁嗣,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袁嗣原本以為孫策會將他這個降將晾一段時間,但沒想到這麽快就重用,還是之前陳登擔任的廣陵太守,其急忙起身應道:“多謝吳侯信重!”
孫策這番安排,卻也有些出乎其他預料,可謂之“用人不疑”。
那於大帳內,掏耳朵的張飛,不覺望了眼,心道:孫伯符卻比那袁公路和呂奉先強多了,難怪有這麽多人效命!而若讓孫伯符於汝南站穩腳跟,主公將來想要奪迴徐、豫之地,就困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