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候賀!為江東賀!”
合肥捷報傳來,堂舍內經過一番議論後,以張紘和韓當為首,眾人迅速起身,向上首孫策行禮道賀。
孫策站起,兩手虛扶道:“合肥能一戰而勝,謀在子敬,武在子義,援軍在於仲謀、幼平,後勤在於公覆,能得大勝則在於江東男兒!”
孫策這番話落,堂舍內的所有人都有種肅然起敬之態。
當日大膽判言“曹營重心於北,淮南可取”,又提出“明取廣陵,暗渡合肥”之計,進而做出戰略轉變,江東水師兵出西路,而贏得今日合肥之勝者,正是吳候孫策!
但吳候沒有將功勞放在自己頭上,而是全部贈予了將士們。
眾人方一落座,謀主張紘下意識撫須道:“今太史將軍順水而上,以淮南之地的曹營水師,本就稀廖,中間隻要奪取水寨,建立糧草之地,並以沿岸城池為依托,又有巢湖為根據,掌控此中北上水道,那麽合肥往壽春一線,將穩穩處於江東實控之下!
再從時間來看,太史將軍自北上,兵向壽春,大概還需要五日時間,若是在此期間,吾等東路軍,可破關而至壽春東部,自可從兩個方向,親取此淮南要地,匯合之後,進而於汝南形成有效壓製。
借以淮南雷緒、陳蘭之步卒,若是能突破潁口,據此可直向許都,並成君候於江東所為之事……”
張紘、周瑜無不是遠謀之人,亦是將江東未來發展,看得透徹。
而江東之將來,最稀缺的是大義,這世道裏,隻有漢天子才是真正大義所在。
所以才會於今歲年初,衣帶詔事發生,劉備徐州大敗,逃往袁氏,官渡之戰打響後,力薦孫策行穩妥計,走東路,從廣陵北上,後依淮水,借淮水攻入許都,迎漢天子劉協。
因淮南局勢不明,又處於汝南的曹營大軍協防,諸因之下,故合肥一路,當時並非首選。
現在兩路局麵皆做打開,乃成江東之勢,該是曹營慌亂之時了!
張紘所言,也是江東大營內,諸多幕僚將領所欲,孫策於思慮後,並沒有很多人那樣過於樂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他現在大勢已成,兩路之部,齊頭並進。而曹操剛贏得白馬之勝不久,已有喘息之機。曹營多謀士,還有曹仁、夏侯淵這等可隨時支援而來的猛將,真正的戰鬥,才剛剛打響,不知曹操具體又會如何應對?
趕在曹操將主要視線,投放於豫州之際,正如張紘所言,迅速拿下手中,將淮南納入江東,並建立淮水防線,才是重中之重!
而待曹操和袁紹決戰正式打響之際,若能穩住後方,將是江東能否偷襲許都,迎漢天子劉協之關鍵機遇!
進而,一改漢末格局!
“張公所言正是,時下之局,雖有利於我江東,但不可放鬆。接下來澤山塢一戰,仲翔,汝將具體情況介紹一二!”
孫策一言下,虞翻早有準備,從案幾處起身,來到前側樹立的地圖,麵向孫策和眾人道:“澤山塢之守將,名曰文稷,乃沛國人,同司空曹公屬同鄉,其人於曹營之內,雖不如夏侯元讓等人名聲早起,但據聞是一位悍勇之將……”
說起文稷,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而其人實際正是曹魏大將文欽之父。
《三國誌·毋丘儉傳》注引《魏書》雲: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
能被稱為“名將”,顯然文稷必有不俗之處!
虞翻這邊剛剛介紹敵情,發現一人忽然從下方站起,可不正是張飛張翼德?
於江東諸將看過來的時候,張飛忽然向孫策抱拳道:“近兩日內,多謝吳候招待,飛願助吳候斬此敵將,但有兩個條件……”
……
官渡。
曹軍大帳。
自連續獲得白馬、延津之勝後,曹操率主力人馬,便返迴了官渡。
於曹操安排下,大將於禁守於陽武。而連續折損兩員大將,袁紹終於清醒了一些,終於是接受了沮授的建議,行穩紮穩打之計,其人馬南渡之後,守於延津南三十裏。
但觀今日曹軍營地裏,正在舉行一場慶功之宴,其中主角,不是旁人,正是在前方兩次戰事中,大放異彩的關羽!
營舍內,居於上首案幾的曹操,紅光滿麵,接過童子倒好的酒水,一手捋著長髯,一手持酒樽,當眾滿座的謀士將領,朗聲笑道:“雲長神人、不可敵也!亦是天下義士也,操素愛之!即見雲長,袁本初若喪家之犬,何以爭鋒?請雲長飲勝!”
曹操這麽一番話下來,常人聽聞,當感恩肺腑,納頭就拜。
但關羽一手撫須,也是一手拿起酒樽,眯著眼睛看向曹操,其中氣勢之下,竟是平淡異於常人。
如此之態,看得曹操心中更喜!
關羽並未多言,他隨之一飲而盡,又緩緩落座。
即便是曹操代表天子,將他封賞為漢壽亭侯,信印等物送呈於麵,關羽都沒有太大反應,而是擔憂著處於袁紹帳下的主公劉備!
不知今次報恩之行,會不會讓主公於袁紹處難堪?
而他關雲長重情重義,今恩情已報,問心無愧,許也是離開之時了……
酒宴結束,關羽知道曹營內部有事商議,他並沒有久留,而是有些心不在焉,迴到了自己的營帳。
至於曹操,時未醉酒,則召荀攸、郭嘉、劉曄等幕僚大將,一同商議起了兵事。隻是其中軍情,非是袁紹,而是孫策!
在將豫、兗之地傳來的軍情,分發傳閱後,曹操踱步來到大帳中心所在,環顧四麵道:“策小兒進軍神速,此乃仲德(程昱)送來之情報,其人在奪取淮陰後,今已率部順淮水北上,至於往下邳方向,其留守之部,則不斷遷下邳之民而往廣陵。但觀其眾迅猛,壽春一線數座關卡,恐難阻之。諸君接下來於淮河一線戰事,有何建言看法,不妨道來!”
曹操此問落下,眸光則是定在了末尾的劉曄身上。
劉曄以前跟隨在廬江太守劉勳身邊,去歲劉勳為孫策擊敗投曹,其人同行。
汝南許劭名知人,曾讚揚劉曄有“佐世之才”!
而因去歲,於壽春之地,向曹操獻計平定陳策,於之料事如神,被曹操辟為司空倉曹掾,可謂之非常看重。
合肥捷報傳來,堂舍內經過一番議論後,以張紘和韓當為首,眾人迅速起身,向上首孫策行禮道賀。
孫策站起,兩手虛扶道:“合肥能一戰而勝,謀在子敬,武在子義,援軍在於仲謀、幼平,後勤在於公覆,能得大勝則在於江東男兒!”
孫策這番話落,堂舍內的所有人都有種肅然起敬之態。
當日大膽判言“曹營重心於北,淮南可取”,又提出“明取廣陵,暗渡合肥”之計,進而做出戰略轉變,江東水師兵出西路,而贏得今日合肥之勝者,正是吳候孫策!
但吳候沒有將功勞放在自己頭上,而是全部贈予了將士們。
眾人方一落座,謀主張紘下意識撫須道:“今太史將軍順水而上,以淮南之地的曹營水師,本就稀廖,中間隻要奪取水寨,建立糧草之地,並以沿岸城池為依托,又有巢湖為根據,掌控此中北上水道,那麽合肥往壽春一線,將穩穩處於江東實控之下!
再從時間來看,太史將軍自北上,兵向壽春,大概還需要五日時間,若是在此期間,吾等東路軍,可破關而至壽春東部,自可從兩個方向,親取此淮南要地,匯合之後,進而於汝南形成有效壓製。
借以淮南雷緒、陳蘭之步卒,若是能突破潁口,據此可直向許都,並成君候於江東所為之事……”
張紘、周瑜無不是遠謀之人,亦是將江東未來發展,看得透徹。
而江東之將來,最稀缺的是大義,這世道裏,隻有漢天子才是真正大義所在。
所以才會於今歲年初,衣帶詔事發生,劉備徐州大敗,逃往袁氏,官渡之戰打響後,力薦孫策行穩妥計,走東路,從廣陵北上,後依淮水,借淮水攻入許都,迎漢天子劉協。
因淮南局勢不明,又處於汝南的曹營大軍協防,諸因之下,故合肥一路,當時並非首選。
現在兩路局麵皆做打開,乃成江東之勢,該是曹營慌亂之時了!
張紘所言,也是江東大營內,諸多幕僚將領所欲,孫策於思慮後,並沒有很多人那樣過於樂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他現在大勢已成,兩路之部,齊頭並進。而曹操剛贏得白馬之勝不久,已有喘息之機。曹營多謀士,還有曹仁、夏侯淵這等可隨時支援而來的猛將,真正的戰鬥,才剛剛打響,不知曹操具體又會如何應對?
趕在曹操將主要視線,投放於豫州之際,正如張紘所言,迅速拿下手中,將淮南納入江東,並建立淮水防線,才是重中之重!
而待曹操和袁紹決戰正式打響之際,若能穩住後方,將是江東能否偷襲許都,迎漢天子劉協之關鍵機遇!
進而,一改漢末格局!
“張公所言正是,時下之局,雖有利於我江東,但不可放鬆。接下來澤山塢一戰,仲翔,汝將具體情況介紹一二!”
孫策一言下,虞翻早有準備,從案幾處起身,來到前側樹立的地圖,麵向孫策和眾人道:“澤山塢之守將,名曰文稷,乃沛國人,同司空曹公屬同鄉,其人於曹營之內,雖不如夏侯元讓等人名聲早起,但據聞是一位悍勇之將……”
說起文稷,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而其人實際正是曹魏大將文欽之父。
《三國誌·毋丘儉傳》注引《魏書》雲: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
能被稱為“名將”,顯然文稷必有不俗之處!
虞翻這邊剛剛介紹敵情,發現一人忽然從下方站起,可不正是張飛張翼德?
於江東諸將看過來的時候,張飛忽然向孫策抱拳道:“近兩日內,多謝吳候招待,飛願助吳候斬此敵將,但有兩個條件……”
……
官渡。
曹軍大帳。
自連續獲得白馬、延津之勝後,曹操率主力人馬,便返迴了官渡。
於曹操安排下,大將於禁守於陽武。而連續折損兩員大將,袁紹終於清醒了一些,終於是接受了沮授的建議,行穩紮穩打之計,其人馬南渡之後,守於延津南三十裏。
但觀今日曹軍營地裏,正在舉行一場慶功之宴,其中主角,不是旁人,正是在前方兩次戰事中,大放異彩的關羽!
營舍內,居於上首案幾的曹操,紅光滿麵,接過童子倒好的酒水,一手捋著長髯,一手持酒樽,當眾滿座的謀士將領,朗聲笑道:“雲長神人、不可敵也!亦是天下義士也,操素愛之!即見雲長,袁本初若喪家之犬,何以爭鋒?請雲長飲勝!”
曹操這麽一番話下來,常人聽聞,當感恩肺腑,納頭就拜。
但關羽一手撫須,也是一手拿起酒樽,眯著眼睛看向曹操,其中氣勢之下,竟是平淡異於常人。
如此之態,看得曹操心中更喜!
關羽並未多言,他隨之一飲而盡,又緩緩落座。
即便是曹操代表天子,將他封賞為漢壽亭侯,信印等物送呈於麵,關羽都沒有太大反應,而是擔憂著處於袁紹帳下的主公劉備!
不知今次報恩之行,會不會讓主公於袁紹處難堪?
而他關雲長重情重義,今恩情已報,問心無愧,許也是離開之時了……
酒宴結束,關羽知道曹營內部有事商議,他並沒有久留,而是有些心不在焉,迴到了自己的營帳。
至於曹操,時未醉酒,則召荀攸、郭嘉、劉曄等幕僚大將,一同商議起了兵事。隻是其中軍情,非是袁紹,而是孫策!
在將豫、兗之地傳來的軍情,分發傳閱後,曹操踱步來到大帳中心所在,環顧四麵道:“策小兒進軍神速,此乃仲德(程昱)送來之情報,其人在奪取淮陰後,今已率部順淮水北上,至於往下邳方向,其留守之部,則不斷遷下邳之民而往廣陵。但觀其眾迅猛,壽春一線數座關卡,恐難阻之。諸君接下來於淮河一線戰事,有何建言看法,不妨道來!”
曹操此問落下,眸光則是定在了末尾的劉曄身上。
劉曄以前跟隨在廬江太守劉勳身邊,去歲劉勳為孫策擊敗投曹,其人同行。
汝南許劭名知人,曾讚揚劉曄有“佐世之才”!
而因去歲,於壽春之地,向曹操獻計平定陳策,於之料事如神,被曹操辟為司空倉曹掾,可謂之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