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袁公進攻曹操,出了他沮宗不知道的狀況?
過彭城時,聽行客道言,白馬之地,已為袁公所領之部包圍,曹軍則陷入到了危機之內。如此態勢下,兩旬以來,大軍應該已經挺進延津,渡水南下了!
沮宗足足過了兩息時間,這才反應過來,他躬身而立,內心思索間,沉聲道:“吳候何出此言?冀州牧率部而下,又有精兵猛將,營救天子,勢如破竹,何來大禍一說?此時該狼狽而逃的是曹營人馬!”
見沮宗這麽快就調整過來,麵色淡然,孫策心裏有些欣賞,其笑道:“哈,在說到鄴侯之事前,我有一問,不知令兄之名,可是單字一個‘授’?”
這幾日內,沮宗等人處於安置的驛舍,很少與外人交談,導致江東於袁紹使者的情況了解不足。
孫策內心早有猜測,借機問出,觀沮宗麵顯異色,隨即確定他猜對了。
沮宗此時心情很複雜,沮氏之內,常人隻知兄長沮授之名,而不知他沮宗才華,他心裏大有不忿。可想要掙脫其中光芒籠罩,談何容易!
感受到孫策注視,沮宗大方承認道:“正是,家兄而今為袁公監軍!”
“那令兄於鄴侯南下征戰前,可有道言同曹司空之戰事,會有不利?”
孫策悠然出言,手底還壓著沮宗方才呈送上來的袁紹親筆信,其聲落在沮宗心頭,卻如同鍾鼓一擊,勾起了迴憶。
數月前,大戰未起,兄長沮授即將宗族聚集起來,當眾有言“夫勢在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其中表露之意,很不看好袁公現在同曹操作戰。
當日夜裏,沮宗同沮授也有辯論,他對於冀州牧南下,一直持肯定態度,相信必會大獲全勝,並認為曹營人馬不足袁營,以為兄長乃是杞人憂天。誰料兄長雲:“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眾實疲弊,而將驕主忲,軍之破敗,在此舉也。”,並借助揚雄一句“六國蚩蚩,為嬴弱姬”,借古諷今。
沮宗思緒萬千,下意識抬頭看了眼,正對上孫策那雙幽深的眸子。
孫策道:“看來令兄早有所料,想必鄴侯不聽勸告,時以鄴侯方定公孫瓚不久,兵力本是疲憊……若鄴侯能納令兄之言,何至於此!”
沮宗一驚,經過孫策這些話語,已不能保持剛才的泰然之態,向孫策一禮道:“吾久處於南下途中,為拜見吳候,而不知前線消息,但請吳候直言,宗感激不盡!”
孫策起身,將書案上,壓著的錦帛,臨前遞到了沮宗手裏,道:“這是日前從兗州傳來的消息,一旬多前,曹司空率部佯取延津,實襲白馬,鄴侯中了分兵之計。後白馬城外一戰,偏將軍關雲長,衝入萬眾之內,斬顏將軍首級而歸。白馬諸將,無人能阻撓關雲長之威也!白馬危機解除,可於延津,鄴侯率眾追擊曹司空途中,不幸中伏,又有文將軍被殺!”
孫策短短數言,盡道曹袁交鋒之兇險。
他心裏更為感慨的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真正的關二爺,可要比演義中猛多了!
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連斬袁紹帳下兩名猛將,還是河北四庭柱中的顏良和文醜!
同《三國誌·關羽傳》中所載,相差無二。
孫策於自身武力,這些日子,有了全麵認為,但自認為也做不到。
而隨著兩員大將先後身亡,袁紹內心定是亂了。曹操則借己方恢弘士氣,開始準備最終決戰,這也是為何他見了沮宗,言談袁紹大禍臨頭,可不僅僅是嚇一嚇袁紹來使……
“何以如此!何以如此!關雲長何許人也?竟能如此勇武!”
沮宗雙目猩紅,一時很難相信這個事實。文醜和顏良於袁營之內,威名遠博,怎會為一個叫關羽的小將所斬?
沮宗緊握錦帛,連連喟歎之時,孫策迴到案幾落座,喟歎道:“沮君不用懷疑,關雲長乃是劉豫州帳下大將,忠義勇武,乃是當世罕有之豪傑,其名之前雖不顯,但論其武力,我亦不能勝也!”
曆史上,關二爺可還有“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戰績,可惜最終為宵小所害,終不能三興大漢。
沮宗時下已然心亂如麻,但並沒有忘記使命,愈發覺得此行之重要性,他向孫策一禮,強裝鎮定道:“多謝吳候相告,其中袁公所書,言請吳候共謀大事,並願在得勝之後,將徐、豫之地,歸於吳候……”
沮宗說話的時候,孫策這才將袁紹書信看了一遍。
至於其中所言,沒有什麽實際利益,都是大空話。無論他所說徐州,還是豫州,說到底還是需要江東親自去取,足可見袁紹本就沒有太多誠意。
一切醞釀完成,現在是該給曹操添麻煩的時候了,孫策眸光一動,才出言道:“我知沮君想早歸鄴侯營中,便不久留,但於方才所言‘大禍’,還請轉告鄴侯,即曹營之內,郭嘉、荀攸之屬,皆擅長謀略,更多奇謀,小心防範糧草。對於鄴侯信中所言,我會認真考量。此外,這裏還有給鄴侯的迴信,及有令兄之信!”
……
隔日,沮宗果然匆匆奔向袁營。
而於同日,孫策留下族兄孫河,謀士秦鬆守備淮陰外,其領韓當等人,率領江東水師,直向淮水上遊的第一道關卡而去。
兩日後,當江東兵到達預定地點,尋做安營紮寨,休整之際,正於大帳內,同韓當等人商議最新軍情的孫策,突然見小將淩統步入,說有從沛國來的一夥山賊來投。
這些時日,有不少豪傑南下淮陰,投身江東軍中,孫策也有過數次接見,並大加用之。
觀淩統神色不對勁,孫策當著韓當等人的麵,溫言道:“來者可是有什麽特別?不知首領何名?”
淩統忙迴道:“稟君候,來人自稱乃是劉豫州帳下大將,前番同劉豫州走散,後於山中攜眾抗曹,其名張飛,表字翼德!”
張翼德!
時間一算,張飛時下確同劉備走散,於沛國占山為王,還順道娶了夏侯氏的女子。
孫策忙起身,連衣服都來不及整理,向左右道:“原來是張君來了,諸位,同我一道出營相迎!”
過彭城時,聽行客道言,白馬之地,已為袁公所領之部包圍,曹軍則陷入到了危機之內。如此態勢下,兩旬以來,大軍應該已經挺進延津,渡水南下了!
沮宗足足過了兩息時間,這才反應過來,他躬身而立,內心思索間,沉聲道:“吳候何出此言?冀州牧率部而下,又有精兵猛將,營救天子,勢如破竹,何來大禍一說?此時該狼狽而逃的是曹營人馬!”
見沮宗這麽快就調整過來,麵色淡然,孫策心裏有些欣賞,其笑道:“哈,在說到鄴侯之事前,我有一問,不知令兄之名,可是單字一個‘授’?”
這幾日內,沮宗等人處於安置的驛舍,很少與外人交談,導致江東於袁紹使者的情況了解不足。
孫策內心早有猜測,借機問出,觀沮宗麵顯異色,隨即確定他猜對了。
沮宗此時心情很複雜,沮氏之內,常人隻知兄長沮授之名,而不知他沮宗才華,他心裏大有不忿。可想要掙脫其中光芒籠罩,談何容易!
感受到孫策注視,沮宗大方承認道:“正是,家兄而今為袁公監軍!”
“那令兄於鄴侯南下征戰前,可有道言同曹司空之戰事,會有不利?”
孫策悠然出言,手底還壓著沮宗方才呈送上來的袁紹親筆信,其聲落在沮宗心頭,卻如同鍾鼓一擊,勾起了迴憶。
數月前,大戰未起,兄長沮授即將宗族聚集起來,當眾有言“夫勢在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其中表露之意,很不看好袁公現在同曹操作戰。
當日夜裏,沮宗同沮授也有辯論,他對於冀州牧南下,一直持肯定態度,相信必會大獲全勝,並認為曹營人馬不足袁營,以為兄長乃是杞人憂天。誰料兄長雲:“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眾實疲弊,而將驕主忲,軍之破敗,在此舉也。”,並借助揚雄一句“六國蚩蚩,為嬴弱姬”,借古諷今。
沮宗思緒萬千,下意識抬頭看了眼,正對上孫策那雙幽深的眸子。
孫策道:“看來令兄早有所料,想必鄴侯不聽勸告,時以鄴侯方定公孫瓚不久,兵力本是疲憊……若鄴侯能納令兄之言,何至於此!”
沮宗一驚,經過孫策這些話語,已不能保持剛才的泰然之態,向孫策一禮道:“吾久處於南下途中,為拜見吳候,而不知前線消息,但請吳候直言,宗感激不盡!”
孫策起身,將書案上,壓著的錦帛,臨前遞到了沮宗手裏,道:“這是日前從兗州傳來的消息,一旬多前,曹司空率部佯取延津,實襲白馬,鄴侯中了分兵之計。後白馬城外一戰,偏將軍關雲長,衝入萬眾之內,斬顏將軍首級而歸。白馬諸將,無人能阻撓關雲長之威也!白馬危機解除,可於延津,鄴侯率眾追擊曹司空途中,不幸中伏,又有文將軍被殺!”
孫策短短數言,盡道曹袁交鋒之兇險。
他心裏更為感慨的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真正的關二爺,可要比演義中猛多了!
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連斬袁紹帳下兩名猛將,還是河北四庭柱中的顏良和文醜!
同《三國誌·關羽傳》中所載,相差無二。
孫策於自身武力,這些日子,有了全麵認為,但自認為也做不到。
而隨著兩員大將先後身亡,袁紹內心定是亂了。曹操則借己方恢弘士氣,開始準備最終決戰,這也是為何他見了沮宗,言談袁紹大禍臨頭,可不僅僅是嚇一嚇袁紹來使……
“何以如此!何以如此!關雲長何許人也?竟能如此勇武!”
沮宗雙目猩紅,一時很難相信這個事實。文醜和顏良於袁營之內,威名遠博,怎會為一個叫關羽的小將所斬?
沮宗緊握錦帛,連連喟歎之時,孫策迴到案幾落座,喟歎道:“沮君不用懷疑,關雲長乃是劉豫州帳下大將,忠義勇武,乃是當世罕有之豪傑,其名之前雖不顯,但論其武力,我亦不能勝也!”
曆史上,關二爺可還有“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戰績,可惜最終為宵小所害,終不能三興大漢。
沮宗時下已然心亂如麻,但並沒有忘記使命,愈發覺得此行之重要性,他向孫策一禮,強裝鎮定道:“多謝吳候相告,其中袁公所書,言請吳候共謀大事,並願在得勝之後,將徐、豫之地,歸於吳候……”
沮宗說話的時候,孫策這才將袁紹書信看了一遍。
至於其中所言,沒有什麽實際利益,都是大空話。無論他所說徐州,還是豫州,說到底還是需要江東親自去取,足可見袁紹本就沒有太多誠意。
一切醞釀完成,現在是該給曹操添麻煩的時候了,孫策眸光一動,才出言道:“我知沮君想早歸鄴侯營中,便不久留,但於方才所言‘大禍’,還請轉告鄴侯,即曹營之內,郭嘉、荀攸之屬,皆擅長謀略,更多奇謀,小心防範糧草。對於鄴侯信中所言,我會認真考量。此外,這裏還有給鄴侯的迴信,及有令兄之信!”
……
隔日,沮宗果然匆匆奔向袁營。
而於同日,孫策留下族兄孫河,謀士秦鬆守備淮陰外,其領韓當等人,率領江東水師,直向淮水上遊的第一道關卡而去。
兩日後,當江東兵到達預定地點,尋做安營紮寨,休整之際,正於大帳內,同韓當等人商議最新軍情的孫策,突然見小將淩統步入,說有從沛國來的一夥山賊來投。
這些時日,有不少豪傑南下淮陰,投身江東軍中,孫策也有過數次接見,並大加用之。
觀淩統神色不對勁,孫策當著韓當等人的麵,溫言道:“來者可是有什麽特別?不知首領何名?”
淩統忙迴道:“稟君候,來人自稱乃是劉豫州帳下大將,前番同劉豫州走散,後於山中攜眾抗曹,其名張飛,表字翼德!”
張翼德!
時間一算,張飛時下確同劉備走散,於沛國占山為王,還順道娶了夏侯氏的女子。
孫策忙起身,連衣服都來不及整理,向左右道:“原來是張君來了,諸位,同我一道出營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