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候請看,今於海西之地,尚有海盜薛州殘眾數千,另有船隻數百,根據斥候所探,其眾時下占領海西縣城,以此據守之!”


    陳登近段時間,用以辦公的官舍,清理過後,已為江東議事之所。


    一畔,虞翻介紹軍情中,居於上首的孫策,含下方眾人,無不認真傾聽。


    而觀堂舍中間,展開著一幅輿圖,上麵標注著山川駐軍情報,一應謀士和將領,隻要掃上一眼,便能盡收眼底。


    當然,相比較而言,沙盤比地圖更為直觀,但並不容易攜帶,亦不新鮮。作為兵事推演工具,早有用之,如《後漢書?馬援列傳》記載:八年,帝自西征囂,至漆……又於帝前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便是在東漢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征伐隴西,大將軍馬援通過稻米,堆積如山穀之屬,以作沙盤推演。而同樣在這次遠征裏,光武帝於大將岑彭所書“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還衍生出了“得隴望蜀”這個典故。


    待虞翻介紹完後,秦鬆撫須道:“君候,於吾看來,海西為淮陰後方,水路與陸路,皆做相通,為防後方糧草運輸生患,不可不取。何況那薛州反複無常,今於戰前而歸去,大抵是那陳元龍所謀,以滋擾吾軍!”


    薛州作為廣陵一帶,有名的大海盜,自為陳登效力前,曾多次掠奪海陵等地,手中沾滿了無辜百姓鮮血。又不歸降,孫策自不會留著這個隱患。


    前軍備戰之外,遣一將平定海西,也正是他心中所思。


    秦鬆開口後,孫策看向張紘、韓當、董襲等人,道:“先生所言正合我意,薛州之患,更是民生之患,其不願歸附,早晚會禍害漁民百姓,除之,不僅安地方,更能震懾海外倭寇。不知諸位將軍中,誰願領命,消滅此獠?”


    “末將願往!”


    起身抱拳之人,正是將領董襲。


    從江東順水路而上,這一路征戰陳登裏,董襲所建功勳不少,但多為小勝。此時見有斬殺薛州功績在前,而待後方糧草軍械,兵入淮水,破曹營關卡尚需時日,其人忙做請命!


    董襲勇武過人,又有謀略,得破薛州這一個海盜,收複海西不成問題,孫策拊掌道:“善!有元代領兵破之,此戰必大獲全勝!於海西後方安置,亦為重要,且請子正同行!”


    孫策看向了下方另一幕僚,正是今於軍中,協助軍務的陳端。


    而陳端恰為廣陵人,對於海西之地,自是熟悉。行事穩重,考慮周全。有其人同行,足以確保董襲進軍途中,不會出現大的漏洞,而為薛州利用。


    陳端忙起身應“諾”。


    右邊為首案幾處,張紘觀察著孫策處事,不斷頷首,比較一年前,吳候不管是行事,還是用人方麵,思慮更為周全,並從多方麵考慮,此乃江東之福也!


    《論語·學而》有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孫策的安排下,關於平海西事,暫告一段落。


    他隨之將目光投在淮水上遊,看向虞翻道:“再說關於淮水之上,曹營關寨情況,仲翔你來介紹!”


    “諾!君候,還有諸君請看,此地距庸田澤三十裏,乃敵軍阻擋吾等第一道關卡,其依河道而建,處於北側。根據情報,其守軍當有一千五百人,含七百從符離調來的舟師人馬。其守將王鴻,曾是汝陰一帶的黃巾軍小帥,之後降曹……”


    於虞翻所言下,雖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將,但孫策還是給予了足夠重視。


    為了打好接下來同曹營正麵交鋒的第一戰,他同眾人,討論地理,外有行軍等方麵,足足用了兩個時辰。


    此事結束,正當韓當等人下去時,經通報後,一書佐也正好步入,將一竹簡放到了孫策案幾上。


    “迴君候,此乃城中初步統計結果,含吾軍傷亡,殺敵之首,外有降卒,繳獲糧草……”


    孫策拿起一看,第一眼就被之筆跡所吸引,旁邊還貼心的附有詳細注解,讓人一目了然,不由自主讚了聲:“好字!”


    他情不自禁打量了一番來者,但觀其人氣勢不俗,容貌也是俊朗,想來出自書香門第,又心生愛才之意,道:“汝喚何名?”


    來送呈文書的正是張溫。


    原本得聞孫策之讚,張溫年輕氣盛,他內心有些得意,自小練字,其最拿手的便是書法。


    但聽孫策接下來一問,張溫後背馬上出了一身冷汗。


    昔日吳候孫策虎行江東,於吳郡大族內,陸氏所殺之人最多,接下來便是他張氏。


    今次好奇,同廣陵士人入營看看,張溫雖敬佩麵前的孫策,但想起前數年吳郡的腥風血雨,還真擔心,孫策生疑,進而有性命之憂!且想著過些日子,借機請辭!


    誰知今日會被直麵問起?


    張溫反應也是奇快,當即報了性名,他尚年輕,於吳郡也不出名,想來吳候不知其名。


    “下吏張溫。”


    張溫?


    因為對三國的喜愛,孫策於《三國誌》、《三國演義》曾翻閱過多次。便是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六迴——“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即有道言孫劉聯盟中,共抗曹魏的江東名臣張溫風采!


    難道眼前士人,就是出自吳郡張氏的張溫?


    史書中,張溫“少修節操,容貌奇偉”,眼前所觀,還真名副其實!


    念及吳郡士族與之戒備,孫策又觀麵前士人有異態,他不動聲色,頷首道:“善!張君從今日起,即入我記室!”


    記室處於眼皮子底下,能時常注意到。而隨著其身邊護衛加強,張溫就算是得了吳郡大族所托,來做刺殺,刀刃也過不了親衛那一關。而這人才,若現在能為他用,亦是極佳。


    以張溫為突破,待迴歸吳郡,可拉攏一批士族,再打擊一批心懷叵測之輩,進而擴大揚州士族內部分化。


    念及張氏內部,含吳郡大族,於吳侯孫策之態度,張溫心裏雖還有些不願意,但為孫策那雙眸子注視,下意識應道:“諾!”


    張溫方下去,孫策複叫來虞翻,指了指書案上的竹簡,道:“仲翔,吾觀那叫張溫的士子,字寫得不錯,直調入記室。汝尋著時間,查查此人具體是何來曆!”


    虞翻於孫策手下處事良久,常做密謀,此時一聽,便知有問題,忙應了下來。


    翌日。


    即於江東兵於淮陰備戰之時,一行數人,跟隨逃難之人,風塵仆仆,從北麵而下,幾經輾轉,終於踏入淮陰地界。


    來者正是袁紹派遣來見孫策的使者!


    為首之人,名叫沮宗,出身冀州豪門強宗,乃袁紹帳下謀主沮授之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屾並收藏吳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