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孫策問計,魯肅早有腹案,他請軍吏尋來淮南一帶地圖,當著眾人的麵,於上圖畫了幾個行軍方向,道:“君候,還有諸君請看,從巢縣而入,水師即可通過濡須水,經過巢湖,而直接到達合肥故城之下。
根據淮南傳來消息,自從去歲合肥等地,為曹公所得後,其便命劉馥而籌建新城。新城地處於施水與肥水之交匯地帶,正好阻撓水師北上之路,幸而時下工期未完,而舊城殘破,無法長久守備。
這於我等而言,是機會,同樣是危機。即使大敗劉馥,得取合肥故城,但要防備好從汝南而下的李典、滿寵步卒精銳,隻有防備住了,才能以合肥為基點,進而取固始、安豐等地,進而徹底掌控淮南!並扼守中原咽喉!”
魯肅所思所慮,皆大有眼光,其他人紛紛頷首。
孫策沒有打斷,而是繼續聽魯肅說下去。
“然則,這裏也有一個問題,便是濡須水沿路河道,因連年戰事之因,年久失修,河道堵塞,樓船難以通過。這於我江東大舉運兵馬糧草不利,遂,肅認可方才君候所言,以奇兵,可乘竹筏偷襲之謀!
趁其不備,得取合肥後,大軍休整之間,當以攻為守!
是時,廣陵也當兵破,汝南曹軍自當應顧不暇,時於淮南戰事,我軍壓力也將大減……”
魯肅短短數言,就說到了江東之優缺。
最大的優點是水師。
最大的缺點也是水師,而少步卒。
魯肅也知道,這般明取徐州、暗渡合肥之計謀,不會百分之百成功,畢竟戰場之上,瞬息萬變。
而如果曹營內部,識破了江東所圖,當進攻淮南之部,將遭遇巨大危機。
魯肅補全完善了他的計劃,孫策厚著臉皮,麵不改色道:“子敬所言,正是我之思慮!”
帳內諸將聞此,麵向吳候孫策,已越發敬重。
孫策不覺接過魯肅手裏用來勾畫的毛筆,向汝南,外有淮南勾畫了數筆,道:“但為保全計,若是在我等攻取合肥,同時進取徐州之際,有人於汝南牽製曹軍,會如何?
再者,我江東軍,大部今渡江來取廣陵,公瑾則領另一路而攻黃祖,是故開辟第三處戰場,曹營內部,必不會有所料。而我江東可奇襲之兵力,尚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若是有援軍可用,又會如何?”
營帳內,閃爍的火燭下,觀吳候胸有成竹之態,不僅是早有所思的魯肅,韓當等人,都有種明悟,吳候大概早就在謀劃這一切了!
韓當等人,還在思慮之間,孫策返迴上首案幾,將他圖畫的方案,置於桌案上,道:“這次若兵進淮南,戰必勝之,無論曹孟德成敗,我等都可居此北眺中原,許都亦在視線之下。是故,隻能勝,不可敗!”
“我欲以仲謀為領兵主將,子義,子敬、公覆,同做輔助,參謀兵事!
此外,汝南黃巾首領劉辟,其雖投降曹孟德,但想居於地方,多為不甘,於我軍進攻合肥之際,可使人持我名刺,以作策應!
再有雷緒、陳蘭於淮南擁兵數萬,占山為王,與曹營相對,頗為淒苦。我聽聞雷緒其有一妹,正是二八芳齡,與我弟孫匡年齡相差無多,可請聯姻之!並請雷氏,助我成江淮之勢!”
汝南、淮南,無論是劉辟,還是雷氏,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間,都有抵禦曹操。其中雷氏,於劉備攻取江南四郡之際,更是率數萬眾相投。
而今他孫伯符居於江東之所,名望相召之間,雷緒和劉辟,能做投效的概率很大!
如果在淮南戰場上,有了雷氏數萬眾人馬,外有劉辟之倒戈,一舉得取汝南,並同他東路取徐州部順利會師,一舉攻入許都,並不會是夢!
見吳候於淮南和汝南局麵,了如指掌,部署得當,即便是魯肅,也挑不出問題。
而攻略淮南,並不會影響進取廣陵之步伐。
至於其中將領任命,孫權年弱,但英勇善戰,更代表了孫氏。大將太史慈,歸於帳下數年,急擅水戰,更是英勇無雙,時駐守於濡須塢。大將黃蓋,而今正擔任丹陽郡都尉,負責訓練山越人兵士,智勇雙全,足智多謀。至於魯肅,這幾日內,其治軍嚴謹,深思熟慮,已得眾將敬佩。
若是更穩妥一些,孫策實際想讓老將程普,親自代表奇襲合肥,但程普現在駐守於石城,隨同周郎,應對黃祖這個勁敵。
是夜,未免江東有為曹營滲透,孫策並沒有召集眾將相告,在同魯肅、韓當等數名帳下心腹大將商議後,速為在廣陵故城的張昭、弟弟孫權,外有太史慈,黃蓋,處於長沙郡的周瑜等核心相告。
並命太史慈和黃蓋,迅速於濡須塢一線整軍,以召集山越人,還有地方郡兵,暗自準備竹筏糧草,以待他攻破廣陵,消息傳入曹營之時,而奇襲合肥。
……
翌日。
匡琦城下。
孫策的船,兵臨城下江麵上,旌旗飄展。
遠眺前麵阻擋渡江的大城,孫策有感陳登之才,竟修改河道,而在此建立一座大城。
“陳元龍乃才華之士,但不能為我所用,甚是可惜啊!”
不論用了什麽計謀,單說陳登能三番兩次,抵擋江東兵,讓江東兵過不了匡琦城,這就是能力!
隨之,他看向旁邊蠢蠢欲動的董襲,道:“元代,你去佯攻,這兩日河道正在開鑿,尚許時間,並勸城中人馬,歸降為主,不可戀戰。遂,在試探城中情況後,當擇機退下!”
“諾!”
董襲領命離開,當即能看到江東的大船,向城下方向而去,並將連夜所製的雲梯等攻城器械運抵,做出強奪匡琦城之表象。
城上。
眼見江東船隻,將江麵堵得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外有那飄揚的孫字大旗,城上兵士,兩腿忍不住打顫。
陳登觀城上兵士如此,麵沉如水。
更令他氣惱的是,昨夜還真有城中大戶,恐懼江東小霸王之名,攜家眾百人,連夜堵在城門處,嚷嚷著逃走。
陳登斬了為首鼓動之人,這才安定局勢。
“府君,江東兵擊鼓攻城了!”
根據淮南傳來消息,自從去歲合肥等地,為曹公所得後,其便命劉馥而籌建新城。新城地處於施水與肥水之交匯地帶,正好阻撓水師北上之路,幸而時下工期未完,而舊城殘破,無法長久守備。
這於我等而言,是機會,同樣是危機。即使大敗劉馥,得取合肥故城,但要防備好從汝南而下的李典、滿寵步卒精銳,隻有防備住了,才能以合肥為基點,進而取固始、安豐等地,進而徹底掌控淮南!並扼守中原咽喉!”
魯肅所思所慮,皆大有眼光,其他人紛紛頷首。
孫策沒有打斷,而是繼續聽魯肅說下去。
“然則,這裏也有一個問題,便是濡須水沿路河道,因連年戰事之因,年久失修,河道堵塞,樓船難以通過。這於我江東大舉運兵馬糧草不利,遂,肅認可方才君候所言,以奇兵,可乘竹筏偷襲之謀!
趁其不備,得取合肥後,大軍休整之間,當以攻為守!
是時,廣陵也當兵破,汝南曹軍自當應顧不暇,時於淮南戰事,我軍壓力也將大減……”
魯肅短短數言,就說到了江東之優缺。
最大的優點是水師。
最大的缺點也是水師,而少步卒。
魯肅也知道,這般明取徐州、暗渡合肥之計謀,不會百分之百成功,畢竟戰場之上,瞬息萬變。
而如果曹營內部,識破了江東所圖,當進攻淮南之部,將遭遇巨大危機。
魯肅補全完善了他的計劃,孫策厚著臉皮,麵不改色道:“子敬所言,正是我之思慮!”
帳內諸將聞此,麵向吳候孫策,已越發敬重。
孫策不覺接過魯肅手裏用來勾畫的毛筆,向汝南,外有淮南勾畫了數筆,道:“但為保全計,若是在我等攻取合肥,同時進取徐州之際,有人於汝南牽製曹軍,會如何?
再者,我江東軍,大部今渡江來取廣陵,公瑾則領另一路而攻黃祖,是故開辟第三處戰場,曹營內部,必不會有所料。而我江東可奇襲之兵力,尚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若是有援軍可用,又會如何?”
營帳內,閃爍的火燭下,觀吳候胸有成竹之態,不僅是早有所思的魯肅,韓當等人,都有種明悟,吳候大概早就在謀劃這一切了!
韓當等人,還在思慮之間,孫策返迴上首案幾,將他圖畫的方案,置於桌案上,道:“這次若兵進淮南,戰必勝之,無論曹孟德成敗,我等都可居此北眺中原,許都亦在視線之下。是故,隻能勝,不可敗!”
“我欲以仲謀為領兵主將,子義,子敬、公覆,同做輔助,參謀兵事!
此外,汝南黃巾首領劉辟,其雖投降曹孟德,但想居於地方,多為不甘,於我軍進攻合肥之際,可使人持我名刺,以作策應!
再有雷緒、陳蘭於淮南擁兵數萬,占山為王,與曹營相對,頗為淒苦。我聽聞雷緒其有一妹,正是二八芳齡,與我弟孫匡年齡相差無多,可請聯姻之!並請雷氏,助我成江淮之勢!”
汝南、淮南,無論是劉辟,還是雷氏,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間,都有抵禦曹操。其中雷氏,於劉備攻取江南四郡之際,更是率數萬眾相投。
而今他孫伯符居於江東之所,名望相召之間,雷緒和劉辟,能做投效的概率很大!
如果在淮南戰場上,有了雷氏數萬眾人馬,外有劉辟之倒戈,一舉得取汝南,並同他東路取徐州部順利會師,一舉攻入許都,並不會是夢!
見吳候於淮南和汝南局麵,了如指掌,部署得當,即便是魯肅,也挑不出問題。
而攻略淮南,並不會影響進取廣陵之步伐。
至於其中將領任命,孫權年弱,但英勇善戰,更代表了孫氏。大將太史慈,歸於帳下數年,急擅水戰,更是英勇無雙,時駐守於濡須塢。大將黃蓋,而今正擔任丹陽郡都尉,負責訓練山越人兵士,智勇雙全,足智多謀。至於魯肅,這幾日內,其治軍嚴謹,深思熟慮,已得眾將敬佩。
若是更穩妥一些,孫策實際想讓老將程普,親自代表奇襲合肥,但程普現在駐守於石城,隨同周郎,應對黃祖這個勁敵。
是夜,未免江東有為曹營滲透,孫策並沒有召集眾將相告,在同魯肅、韓當等數名帳下心腹大將商議後,速為在廣陵故城的張昭、弟弟孫權,外有太史慈,黃蓋,處於長沙郡的周瑜等核心相告。
並命太史慈和黃蓋,迅速於濡須塢一線整軍,以召集山越人,還有地方郡兵,暗自準備竹筏糧草,以待他攻破廣陵,消息傳入曹營之時,而奇襲合肥。
……
翌日。
匡琦城下。
孫策的船,兵臨城下江麵上,旌旗飄展。
遠眺前麵阻擋渡江的大城,孫策有感陳登之才,竟修改河道,而在此建立一座大城。
“陳元龍乃才華之士,但不能為我所用,甚是可惜啊!”
不論用了什麽計謀,單說陳登能三番兩次,抵擋江東兵,讓江東兵過不了匡琦城,這就是能力!
隨之,他看向旁邊蠢蠢欲動的董襲,道:“元代,你去佯攻,這兩日河道正在開鑿,尚許時間,並勸城中人馬,歸降為主,不可戀戰。遂,在試探城中情況後,當擇機退下!”
“諾!”
董襲領命離開,當即能看到江東的大船,向城下方向而去,並將連夜所製的雲梯等攻城器械運抵,做出強奪匡琦城之表象。
城上。
眼見江東船隻,將江麵堵得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外有那飄揚的孫字大旗,城上兵士,兩腿忍不住打顫。
陳登觀城上兵士如此,麵沉如水。
更令他氣惱的是,昨夜還真有城中大戶,恐懼江東小霸王之名,攜家眾百人,連夜堵在城門處,嚷嚷著逃走。
陳登斬了為首鼓動之人,這才安定局勢。
“府君,江東兵擊鼓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