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這些衣服好看是好看,就是也太貴了。”
宋美芳有些拘謹地照著鏡子,看著鏡子裏有些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心裏有些恍惚,這還是自己嗎,這種時髦洋氣的打扮,說是過去有錢人家的千金小姐,她也是相信的。
唐衛國目光溫柔專著地盯著鏡子裏的倩影,宋美芳嬌嗔地撇了一眼唐衛國,這孩子都在旁邊呢,怪讓人不好意思的。
見到妻子有些害羞的樣子,唐衛國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顯然心情十分不錯。看著妻子拘束但是又忍不住屢屢瞟向鏡子裏的自己,嘴角是抑製不住的歡喜,唐衛國飄蕩不安的心終於落下。
一家人都一起去省城,這種舉動已經算是十分瘋狂了。但是唐衛國思前想後,覺得他們都是一家人,家裏做出的重大決定,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份子都應該積極參與進來。尤其是唐衛國清楚的知道,這個做生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下來,而且從前家裏也沒有做生意的人,萬事開頭難,他連一個可以學習的經驗都沒有。甚至唐衛國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所以唐衛國也不希望,在這個時間裏錯過孩子的成長。
他原本下定決心去經商的目的,就是想要給家裏提供更好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夠擁有更好的條件。否則按照他的文憑和工作經驗,即便工廠真的倒閉了,他也能找到其他福利待遇能夠養家糊口的工作。
但是唐衛國不甘心,唐家祖上是闊綽過的,就包括他的母親唐李氏,骨子裏還是優雅從容,那是在哪種良好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熏陶出來的,一舉一動中都自然流露出自信淡雅。
後來唐家漸漸落敗,但是依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小時候是見過家裏的賓客滿門,父親可以安心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家裏的瑣事家務有傭人操持,父親可以不被金錢養家糊口的責任所拖累。
唐老爺子當初也是留揚海外最後學成歸國的,他學習的是古典文學,唐老爺子骨子裏自然而然沾染上了文人的刻薄和骨氣,包括唐李氏,從前也是書卷不離手的。
雖然後來唐家遭到沉重的打擊,那時畢業沒多久的唐衛國,就被分派到了宋美芳家裏的公社,在最髒最累的牛棚裏工作。到了冬天大雪紛飛、寒冷刺骨,吃不飽穿不暖。
但是唐家的生活環境,給予了他們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從小到大的眼界教養,還有腦海裏的知識。唐衛國從前家裏環境不錯,雖然聰明但是頗愛玩鬧,心思不在學習上。為此唐老爺子生前沒少揍他,唐李氏也無可奈何。
即便這樣,唐衛國也擁有著大專文憑。這個文憑在唐老爺子看來,就是家裏成績最差的。但是唐衛國在公社裏那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所仰仗的就是這份輕飄飄的文憑學曆。他最初是在幾個公社聯合創辦的公社小學教書,但是他頭腦靈活,眼界見識不是普通讀書人可以相比的。
後來唐衛國積極幫著生產社處理公務,然後漸漸的到了鎮上,再到縣城,再然後通過考試成為縣裏第一家工廠的首批員工。這些都是從小良好的教育環境,所給予他的財富,是他能夠在低穀時期,依舊能夠積極向上的資本。
而讓唐衛國下定決心要居家搬往省城,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孟子造就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有時候讓唐衛國無能為力的是,越是家境清寒的人家,對於子女的學業總是賦予了很高的期盼,但是卻給予十分可憐的資源。
這兩年從前的很多製度都取消了,但是過去很多年裏。大家一方麵覺得羨慕讀書人有文化明事理,但是另一方麵他們對孩子讀書的事情並不上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沒有給家裏幫忙做點農活來的重要。
這聽起來好像自相矛盾,但是事實就是這樣荒誕又可笑。唐衛國入學的早,從大專學校畢業還是個未成年的少年。他在公社小學裏給孩子們教書,除了第一天上的第一節課,教室裏的孩子從來沒有一天是到齊的。
上課的中途,就會聽到’大林,你媽叫你迴家割豬草,你動作快點!’、’大山,你來幫我去地裏挖點蚯蚓,給咱家雞補補’....諸如此類,數不勝數,直接是無視了唐衛國的存在,就堂而皇之把自家孩子叫迴去,幫忙幹活去了。
這也是有幾分大家因為唐衛國年輕的緣故,但是實際上他們對孩子的期盼,就是能夠認字會數數就行了。畢竟如果真的學那麽久,上學本子筆都是要花錢的。在這一方麵,大家是不約而同的吝嗇。
唐衛國那時候年輕氣盛,一方麵氣惱學生家長就這麽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麵對那些不知道好好學習的孩子,同樣也是恨鐵不成鋼。家長不重視,這些正處在調皮搗蛋年紀的孩子,一個個就跟皮猴子一樣,更加坐不住。
寒門難出貴子,這不是一個誇張的說辭。所以唐衛國一直為妻子宋美芳感到驕傲自豪,因為之前高考的取消,所以宋美芳一路咬牙艱苦念到高中。宋老爺子和宋錢氏的性格,對宋美芳念書這件事頗有微詞,覺得宋美芳一個女孩子,心太野了,至於學費什麽的,更不可能。
所以宋美芳可以說是半工半讀,靠著學校裏的獎學金一直上到高中。為了節省下來住宿費,宋美芳每天四五點,就抹黑靠著雙腿走到縣城裏,放學以後要先把家裏水缸的水挑滿,家務做好,照顧弟妹以後,再勉強擠出來一點可憐的時間,用來學習。
這種堅持不是一天兩天,在家裏沒有任何精神活著物質上的支持,宋美芳硬是咬牙堅持了六年。唐衛國知道後,深深被宋美芳堅韌的打動,兩人情投意合,又有很多共同話題,很快就暗生情愫。
後來宋美芳通過考試,進入紡織廠當上了女工,當上工人是十分光榮的一件事。原本唐衛國以為,有了宋美芳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生產隊裏的村民,對孩子的教育肯定會更加重視了。
畢竟唐衛國在公社小學教書了幾年,也是殷切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起初確實有很多家長激動起來,把孩子一窩蜂地塞到公社小學裏。可惜還沒過兩天,這些孩子又要被沉重的家務拖累。
課本上的知識還沒學明白,如何砍柴挑水、如何趕豬喂羊、如何照顧弟妹,這些孩子們都掌握的門清。
宋美芳有些拘謹地照著鏡子,看著鏡子裏有些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心裏有些恍惚,這還是自己嗎,這種時髦洋氣的打扮,說是過去有錢人家的千金小姐,她也是相信的。
唐衛國目光溫柔專著地盯著鏡子裏的倩影,宋美芳嬌嗔地撇了一眼唐衛國,這孩子都在旁邊呢,怪讓人不好意思的。
見到妻子有些害羞的樣子,唐衛國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顯然心情十分不錯。看著妻子拘束但是又忍不住屢屢瞟向鏡子裏的自己,嘴角是抑製不住的歡喜,唐衛國飄蕩不安的心終於落下。
一家人都一起去省城,這種舉動已經算是十分瘋狂了。但是唐衛國思前想後,覺得他們都是一家人,家裏做出的重大決定,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份子都應該積極參與進來。尤其是唐衛國清楚的知道,這個做生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下來,而且從前家裏也沒有做生意的人,萬事開頭難,他連一個可以學習的經驗都沒有。甚至唐衛國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所以唐衛國也不希望,在這個時間裏錯過孩子的成長。
他原本下定決心去經商的目的,就是想要給家裏提供更好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夠擁有更好的條件。否則按照他的文憑和工作經驗,即便工廠真的倒閉了,他也能找到其他福利待遇能夠養家糊口的工作。
但是唐衛國不甘心,唐家祖上是闊綽過的,就包括他的母親唐李氏,骨子裏還是優雅從容,那是在哪種良好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熏陶出來的,一舉一動中都自然流露出自信淡雅。
後來唐家漸漸落敗,但是依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小時候是見過家裏的賓客滿門,父親可以安心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家裏的瑣事家務有傭人操持,父親可以不被金錢養家糊口的責任所拖累。
唐老爺子當初也是留揚海外最後學成歸國的,他學習的是古典文學,唐老爺子骨子裏自然而然沾染上了文人的刻薄和骨氣,包括唐李氏,從前也是書卷不離手的。
雖然後來唐家遭到沉重的打擊,那時畢業沒多久的唐衛國,就被分派到了宋美芳家裏的公社,在最髒最累的牛棚裏工作。到了冬天大雪紛飛、寒冷刺骨,吃不飽穿不暖。
但是唐家的生活環境,給予了他們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從小到大的眼界教養,還有腦海裏的知識。唐衛國從前家裏環境不錯,雖然聰明但是頗愛玩鬧,心思不在學習上。為此唐老爺子生前沒少揍他,唐李氏也無可奈何。
即便這樣,唐衛國也擁有著大專文憑。這個文憑在唐老爺子看來,就是家裏成績最差的。但是唐衛國在公社裏那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所仰仗的就是這份輕飄飄的文憑學曆。他最初是在幾個公社聯合創辦的公社小學教書,但是他頭腦靈活,眼界見識不是普通讀書人可以相比的。
後來唐衛國積極幫著生產社處理公務,然後漸漸的到了鎮上,再到縣城,再然後通過考試成為縣裏第一家工廠的首批員工。這些都是從小良好的教育環境,所給予他的財富,是他能夠在低穀時期,依舊能夠積極向上的資本。
而讓唐衛國下定決心要居家搬往省城,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孟子造就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有時候讓唐衛國無能為力的是,越是家境清寒的人家,對於子女的學業總是賦予了很高的期盼,但是卻給予十分可憐的資源。
這兩年從前的很多製度都取消了,但是過去很多年裏。大家一方麵覺得羨慕讀書人有文化明事理,但是另一方麵他們對孩子讀書的事情並不上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沒有給家裏幫忙做點農活來的重要。
這聽起來好像自相矛盾,但是事實就是這樣荒誕又可笑。唐衛國入學的早,從大專學校畢業還是個未成年的少年。他在公社小學裏給孩子們教書,除了第一天上的第一節課,教室裏的孩子從來沒有一天是到齊的。
上課的中途,就會聽到’大林,你媽叫你迴家割豬草,你動作快點!’、’大山,你來幫我去地裏挖點蚯蚓,給咱家雞補補’....諸如此類,數不勝數,直接是無視了唐衛國的存在,就堂而皇之把自家孩子叫迴去,幫忙幹活去了。
這也是有幾分大家因為唐衛國年輕的緣故,但是實際上他們對孩子的期盼,就是能夠認字會數數就行了。畢竟如果真的學那麽久,上學本子筆都是要花錢的。在這一方麵,大家是不約而同的吝嗇。
唐衛國那時候年輕氣盛,一方麵氣惱學生家長就這麽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麵對那些不知道好好學習的孩子,同樣也是恨鐵不成鋼。家長不重視,這些正處在調皮搗蛋年紀的孩子,一個個就跟皮猴子一樣,更加坐不住。
寒門難出貴子,這不是一個誇張的說辭。所以唐衛國一直為妻子宋美芳感到驕傲自豪,因為之前高考的取消,所以宋美芳一路咬牙艱苦念到高中。宋老爺子和宋錢氏的性格,對宋美芳念書這件事頗有微詞,覺得宋美芳一個女孩子,心太野了,至於學費什麽的,更不可能。
所以宋美芳可以說是半工半讀,靠著學校裏的獎學金一直上到高中。為了節省下來住宿費,宋美芳每天四五點,就抹黑靠著雙腿走到縣城裏,放學以後要先把家裏水缸的水挑滿,家務做好,照顧弟妹以後,再勉強擠出來一點可憐的時間,用來學習。
這種堅持不是一天兩天,在家裏沒有任何精神活著物質上的支持,宋美芳硬是咬牙堅持了六年。唐衛國知道後,深深被宋美芳堅韌的打動,兩人情投意合,又有很多共同話題,很快就暗生情愫。
後來宋美芳通過考試,進入紡織廠當上了女工,當上工人是十分光榮的一件事。原本唐衛國以為,有了宋美芳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生產隊裏的村民,對孩子的教育肯定會更加重視了。
畢竟唐衛國在公社小學教書了幾年,也是殷切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起初確實有很多家長激動起來,把孩子一窩蜂地塞到公社小學裏。可惜還沒過兩天,這些孩子又要被沉重的家務拖累。
課本上的知識還沒學明白,如何砍柴挑水、如何趕豬喂羊、如何照顧弟妹,這些孩子們都掌握的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