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八月。
天剛蒙蒙亮,半夏就醒了,穿衣、洗臉、梳妝……一氣嗬成。
蘇嬤嬤手巧,給半夏梳了個飛仙髻,發間墜著個藍寶石,身著同色係的藍色襦裙,顯得美麗端莊,又不會搶了新娘的風頭。
半夏看著銅鏡之中的自己,雖然鏡像模糊,但是依然能看清較好的麵容。
蘇致遠出現在鏡中:“娘子,真美。”
自從有了娃,甚少打扮的半夏,每次稍加修飾,都驚豔了蘇致遠的眼。
某男人大早上的開始躁動。
半夏躲開,轉頭問蘇嬤嬤:“添妝準備好了嗎?”
“迴少夫人的話,都備好了,已經裝上馬車了。”蘇嬤嬤心裏不住暗讚,自家夫人太大方了!添妝添這麽重的,可是很少的!蔣姑娘好福氣。
一群人整理妥當,上了馬車。
柳婉婉為了照顧大寶大丫,就留在家裏沒去,蘇母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家族的宴會,有些緊張。
“娘,今日蔣府肯定人多,又忙,飯團就交給娘照料了。”半夏試圖用孩子轉移蘇母的注意力。
“你放心,飯團在我這,肯定好好的,包子要不要也給我帶。”
半夏見這招有用,笑道:“無礙,娘隻管帶著那個皮小子就好了。”
“誒,好勒,交給娘。”蘇母拍著胸脯保證。
蘇母等人去了蔣府,已經有小丫鬟等在大門口。
看見半夏,連忙迎了上去:“拜見夫人,少爺,少夫人。蔣夫人派奴婢在門口等著各位,少夫人隨奴婢去內院,其餘人隨春見姐姐去正廳,客人們都在那。”
“有勞了。”
隨著丫鬟一路走到內院,闔府上下,目光所及之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蔣韻的廂房內聚滿了許多人。
喜娘正在用五色棉紗線為蔣韻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麵”。
蔣韻疼得呲牙咧嘴。
喜娘笑道:“姑娘忍忍,開了麵,這皮膚就跟剝了殼的雞蛋似的,光滑的很。”
蔣韻餘光看到半夏,激動的整個人站起來,被喜娘一把按了迴去:“姑娘,不能動,誤了時辰可不好。”
也不怪蔣韻太激動,屋裏的這些小姐夫人平日裏和她都沒什麽交集,無甚體己話可說。
而她身邊的好友除了大黃,就是表姐和半夏。
可大黃不能來,她是屬於男方那邊的人,得在將軍府等著。
表姐是晉王妃,和晉王兩個人自是不會這麽早就來的。
所以,這會兒看見半夏,蔣韻激動的不行。
此時的蔣府大廳也很熱鬧,賓客都聚在大廳看嫁資。
古代有習俗: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也就是看嫁妝。
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媒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來添妝的人也不少,一箱箱的添妝抬進大廳,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兩箱藥材了。
“天哪,你看!”某夫人驚訝。
眾人順著她的目光看向東南角的兩個超級大箱子。
其中一個箱子裝滿了五行俱全的人參,另一個箱子裝滿了靈芝。
“這麽大的人參和靈芝,怕是連王府都少有罷。”
“是啊,尋常一個都難得,在這兒像不要錢似的,一箱一箱的送!”
“那靈芝比臉盤子都大,還有那人參感覺都要成精了,怕是要上萬一個呢!”
“晉王妃對這個表妹真好。”
一位婦人神秘兮兮道:“你才來的不清楚,我可是聽到的,這添妝可不是晉王妃添得?”
“哦?”
那婦人道:“這是修撰家夫人添得妝,據說和蔣小姐是手帕交。”
另一個夫人湊過來:“這修撰家夫人是什麽來曆,出手這麽大方?”
周圍一圈夫人小姐豎起耳朵聽。
“聽說是小山村裏來的,祖上是做藥材生意的。”
不少人嗤之以鼻,也有不少人起了交好的心思。
人都有生老病死,特別是女子生子時,就需要人參吊著,這麽大個人參功效自然是強大的!
所以待半夏去了大廳吃“開麵湯果”時,一批批的夫人過來搭訕,半夏一臉莫名。
什麽情況!
忽的,下人高唱:“晉王,晉王妃到。”
眾人跪拜。
晉王抬手:“無須多禮。”
雖是如此說,但是大家還是收斂很多。
外麵放炮仗迎轎。眾人都出去湊個熱鬧。
新郎身著大紅喜袍迎新娘,被蔣府的女眷攔在房門口,周圍人圍了個圈看熱鬧。
新郎早有準備,向旁邊人使了個眼色,那人開始塞紅包。
女眷們意思意思攔了一下,就開了門。
蔣韻趴在哥哥的背上出了房門,一路到了花轎停放處。
半夏瞧著新奇:“相公,那群人在幹嘛?為何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
蘇致遠道:“這是習俗,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
蘇致遠話音剛落,那廂,蔣夫人已經開始哭送:“囡啊囡,儂抬得去嗬,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嗬,領一潮來啊!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
這個習俗半夏知道,此為“哭上轎”。上橋前,需得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
蔣韻動了真情,眼淚巴巴的往下掉,然後由兄長抱上轎。
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
“起轎。”炮仗聲音隨之響起。
女方家人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長隨轎行,謂之“送轎”。
花轎繞至千歲坊以討“千歲”、“三發”彩頭。
蔣韻兄長送至中途即迴,且要包點火熜灰迴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半夏看得一愣一愣的,古代成親甚是繁瑣,幸好自個兒成親時癡傻,沒有如此折騰。
不過在村裏,新娘子都是坐的板車,坐馬車的……
估計小妹會成為小河村第一個坐馬車出嫁的女孩子罷!
天剛蒙蒙亮,半夏就醒了,穿衣、洗臉、梳妝……一氣嗬成。
蘇嬤嬤手巧,給半夏梳了個飛仙髻,發間墜著個藍寶石,身著同色係的藍色襦裙,顯得美麗端莊,又不會搶了新娘的風頭。
半夏看著銅鏡之中的自己,雖然鏡像模糊,但是依然能看清較好的麵容。
蘇致遠出現在鏡中:“娘子,真美。”
自從有了娃,甚少打扮的半夏,每次稍加修飾,都驚豔了蘇致遠的眼。
某男人大早上的開始躁動。
半夏躲開,轉頭問蘇嬤嬤:“添妝準備好了嗎?”
“迴少夫人的話,都備好了,已經裝上馬車了。”蘇嬤嬤心裏不住暗讚,自家夫人太大方了!添妝添這麽重的,可是很少的!蔣姑娘好福氣。
一群人整理妥當,上了馬車。
柳婉婉為了照顧大寶大丫,就留在家裏沒去,蘇母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家族的宴會,有些緊張。
“娘,今日蔣府肯定人多,又忙,飯團就交給娘照料了。”半夏試圖用孩子轉移蘇母的注意力。
“你放心,飯團在我這,肯定好好的,包子要不要也給我帶。”
半夏見這招有用,笑道:“無礙,娘隻管帶著那個皮小子就好了。”
“誒,好勒,交給娘。”蘇母拍著胸脯保證。
蘇母等人去了蔣府,已經有小丫鬟等在大門口。
看見半夏,連忙迎了上去:“拜見夫人,少爺,少夫人。蔣夫人派奴婢在門口等著各位,少夫人隨奴婢去內院,其餘人隨春見姐姐去正廳,客人們都在那。”
“有勞了。”
隨著丫鬟一路走到內院,闔府上下,目光所及之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蔣韻的廂房內聚滿了許多人。
喜娘正在用五色棉紗線為蔣韻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麵”。
蔣韻疼得呲牙咧嘴。
喜娘笑道:“姑娘忍忍,開了麵,這皮膚就跟剝了殼的雞蛋似的,光滑的很。”
蔣韻餘光看到半夏,激動的整個人站起來,被喜娘一把按了迴去:“姑娘,不能動,誤了時辰可不好。”
也不怪蔣韻太激動,屋裏的這些小姐夫人平日裏和她都沒什麽交集,無甚體己話可說。
而她身邊的好友除了大黃,就是表姐和半夏。
可大黃不能來,她是屬於男方那邊的人,得在將軍府等著。
表姐是晉王妃,和晉王兩個人自是不會這麽早就來的。
所以,這會兒看見半夏,蔣韻激動的不行。
此時的蔣府大廳也很熱鬧,賓客都聚在大廳看嫁資。
古代有習俗: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也就是看嫁妝。
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媒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來添妝的人也不少,一箱箱的添妝抬進大廳,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兩箱藥材了。
“天哪,你看!”某夫人驚訝。
眾人順著她的目光看向東南角的兩個超級大箱子。
其中一個箱子裝滿了五行俱全的人參,另一個箱子裝滿了靈芝。
“這麽大的人參和靈芝,怕是連王府都少有罷。”
“是啊,尋常一個都難得,在這兒像不要錢似的,一箱一箱的送!”
“那靈芝比臉盤子都大,還有那人參感覺都要成精了,怕是要上萬一個呢!”
“晉王妃對這個表妹真好。”
一位婦人神秘兮兮道:“你才來的不清楚,我可是聽到的,這添妝可不是晉王妃添得?”
“哦?”
那婦人道:“這是修撰家夫人添得妝,據說和蔣小姐是手帕交。”
另一個夫人湊過來:“這修撰家夫人是什麽來曆,出手這麽大方?”
周圍一圈夫人小姐豎起耳朵聽。
“聽說是小山村裏來的,祖上是做藥材生意的。”
不少人嗤之以鼻,也有不少人起了交好的心思。
人都有生老病死,特別是女子生子時,就需要人參吊著,這麽大個人參功效自然是強大的!
所以待半夏去了大廳吃“開麵湯果”時,一批批的夫人過來搭訕,半夏一臉莫名。
什麽情況!
忽的,下人高唱:“晉王,晉王妃到。”
眾人跪拜。
晉王抬手:“無須多禮。”
雖是如此說,但是大家還是收斂很多。
外麵放炮仗迎轎。眾人都出去湊個熱鬧。
新郎身著大紅喜袍迎新娘,被蔣府的女眷攔在房門口,周圍人圍了個圈看熱鬧。
新郎早有準備,向旁邊人使了個眼色,那人開始塞紅包。
女眷們意思意思攔了一下,就開了門。
蔣韻趴在哥哥的背上出了房門,一路到了花轎停放處。
半夏瞧著新奇:“相公,那群人在幹嘛?為何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
蘇致遠道:“這是習俗,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
蘇致遠話音剛落,那廂,蔣夫人已經開始哭送:“囡啊囡,儂抬得去嗬,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嗬,領一潮來啊!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
這個習俗半夏知道,此為“哭上轎”。上橋前,需得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
蔣韻動了真情,眼淚巴巴的往下掉,然後由兄長抱上轎。
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
“起轎。”炮仗聲音隨之響起。
女方家人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長隨轎行,謂之“送轎”。
花轎繞至千歲坊以討“千歲”、“三發”彩頭。
蔣韻兄長送至中途即迴,且要包點火熜灰迴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半夏看得一愣一愣的,古代成親甚是繁瑣,幸好自個兒成親時癡傻,沒有如此折騰。
不過在村裏,新娘子都是坐的板車,坐馬車的……
估計小妹會成為小河村第一個坐馬車出嫁的女孩子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