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迴皇城,元順帝得知孛羅帖木兒已死,心中暗自慶幸。
孛羅帖木兒雖然驍勇善戰,但終究是個不忠不義之人。
他的死,對於朝綱的穩定與皇家的顏麵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於是,元順帝下令,將孛羅帖木兒的頭顱懸掛在城門之上,昭告天下,宣布孛羅帖木兒謀反,誅九族。
同時,他還對太子與汝陽王進行了嘉獎,稱讚他們忠心耿耿,為朝廷立下了大功。
然而,這場勝利並沒有讓元順帝和太子之間的恩怨煙消雲散。
相反,它像一把無形的劍,懸在了兩人的心頭,成為了他們日後爭奪皇位的伏筆。
元順帝雖然暫時保住了皇位,但心中卻明白,自己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汝陽王府內一片肅穆,孛羅帖木兒的死訊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傳遍朝野。
由於這位昔日的猛將驟然離世,致使朝中一時之間竟無良將可用。
元順帝在權衡利弊之後,萬般無奈之下隻得重新賦予汝陽王府兵權。
此時,汝陽王正與他的兒子王保保相對而坐,麵色凝重地商討著當前局勢。
汝陽王感慨道:“保保啊,此番你我父子能再度承蒙聖恩,重獲兵權,實屬不易。然而,如今這天下局勢已然大亂。”
王保保眉頭緊蹙,憂心忡忡地說道:“父王,張無忌那小子可真不簡單!趁著咱們朝廷內亂之際,他竟然率領明軍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以及方國珍等各路豪傑,成功統一了江南之地。現如今,他已占據了大元的半壁江山,與我們形成了南北對峙之局。孩兒擔心,接下來他是否就要揮師南上,攻打敏敏一家了呢?”
汝陽王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道:“唉,如今的大元王朝風雨飄搖,僅剩下這半壁江山苦苦支撐。
更令人頭疼的是,那盤踞在關中一帶的李思齊、張思道、孔興還有脫列伯這四大軍閥,個個擁兵自重,各自為政,根本不聽從朝廷號令。
他們早已成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為今之計,唯有老夫親自向聖上請旨,領軍出征,討伐這些叛賊,將其勢力盡數吞並,方能重振朝綱,穩固我大元江山。”
說罷,汝陽王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
王保保一臉嚴肅地看著汝陽王,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說道:“父王,依兒臣之見,咱們不妨如此行事。首先,請聖上下旨,責令李思齊、張思道、孔興以及脫列伯聽從我的調遣,一同揮師南下,進攻明軍。”
汝陽王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迴應道:“保保啊,你的想法甚妙!這一招乃是先禮後兵。
李思齊等人皆是擁兵自重的軍閥,他們豈會輕易遵從聖旨,老老實實地聽從吾等號令,南下發兵?屆時,咱們便可借機發難,以抗旨不尊之名,將其勢力逐步蠶食吞並。”
王保保深以為然,讚同地應道:“父王所言極是,隻是如此一來,恐怕免不了與明軍正麵交鋒一場。畢竟,若是未能有所斬獲,便難以向聖上交代。不過,隻要謀劃得當,未必不能取得勝利。”
他頓了頓,接著說:“況且,如今局勢動蕩,各方勢力相互角逐,若能借此機會削弱其他軍閥的力量,並在與明軍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對於我們鞏固自身地位,擴大勢力範圍,都將大有裨益。”
汝陽王沉吟片刻,目光如炬,沉聲道:“保保,你分析得極為透徹。此番行動,既要謹慎布局,又要果斷出擊。李思齊等人雖各懷鬼胎,但終究是大元之臣,名義上仍受朝廷節製。吾等需以大義名分,迫使其就範,若其不從,便是公然反叛,到那時,天下人自有公論。”
王保保站起身,雙手抱拳,堅定地說道:“兒臣願親自領兵,前往關中,先以朝廷旨意試探其反應。若他們膽敢抗命,兒臣定當率軍討伐,掃平關中,以安朝綱。同時,兒臣也會密切關注明軍動向,確保兩麵兼顧,不失戰機。”
汝陽王欣慰地看著王保保,眼中滿是驕傲與期待:“保保,你既有勇武,又兼智謀,實乃我大元之棟梁。此行務必小心,既要展現我大元之威,亦需保重自身安全。待你凱旋歸來,本王定當在聖上麵前為你請功。”
言罷,汝陽王親自書寫了一份奏章,詳細闡述了當前局勢及應對策略,並請求元順帝下旨,令李思齊、張思道、孔興、脫列伯四人聽命於王保保,共同抵禦明軍。
奏章遞交後,父子二人便緊鑼密鼓地籌備起出征事宜。
數日後,元順帝的旨意傳來,同意汝陽王的提議,並賦予王保保全權指揮之權。
然而,李思齊等人接到旨意後,卻並未有所行動,反而各自推諉,拒不遵旨。
王保保聞訊,怒不可遏,當即點齊兵馬,誓師出征。
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關中而去,沿途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深得民心。
抵達關中後,王保保首先派遣使者前往各軍閥營地,再次傳達朝廷旨意,並警告其若再不從命,將視為叛國。
然而,李思齊等人依舊置若罔聞,甚至暗中聯絡,企圖聯手對抗王保保。
麵對如此局麵,王保保並未急躁,而是暗中布下天羅地網,以待時機。
一日,他得知李思齊與張思道因爭奪地盤發生爭執,雙方兵馬在邊境對峙,遂決定借此機會,先行擊潰較弱的一方,以震懾其餘軍閥。
王保保親率大軍,突襲張思道營地。張思道措手不及,被王保保大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兵折將,大敗而逃。李思齊見狀,驚恐萬分,急忙收縮兵力,以防王保保乘勝追擊。
然而,王保保並未給李思齊喘息之機,迅速調整戰術,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追擊張思道,另一路則直撲李思齊營地。
李思齊雖拚死抵抗,但在王保保的精妙布局和勇猛衝鋒下,最終敗下陣來,被生擒活捉。
孔興與脫列伯見李思齊、張思道相繼覆滅,深知大勢已去,若再不從命,必將步其後塵。
於是,二人不得不違心地表示願意聽從朝廷調遣,共同抵禦明軍。
王保保雖知二人心中不甘,但眼下局勢緊迫,無暇他顧,隻得暫且接納,並著手整編軍隊,準備迎戰即將到來的明軍。
至此,關中局勢暫時穩定,但一場更為激烈的南北對決,卻已在悄然醞釀之中。
孛羅帖木兒雖然驍勇善戰,但終究是個不忠不義之人。
他的死,對於朝綱的穩定與皇家的顏麵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於是,元順帝下令,將孛羅帖木兒的頭顱懸掛在城門之上,昭告天下,宣布孛羅帖木兒謀反,誅九族。
同時,他還對太子與汝陽王進行了嘉獎,稱讚他們忠心耿耿,為朝廷立下了大功。
然而,這場勝利並沒有讓元順帝和太子之間的恩怨煙消雲散。
相反,它像一把無形的劍,懸在了兩人的心頭,成為了他們日後爭奪皇位的伏筆。
元順帝雖然暫時保住了皇位,但心中卻明白,自己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汝陽王府內一片肅穆,孛羅帖木兒的死訊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傳遍朝野。
由於這位昔日的猛將驟然離世,致使朝中一時之間竟無良將可用。
元順帝在權衡利弊之後,萬般無奈之下隻得重新賦予汝陽王府兵權。
此時,汝陽王正與他的兒子王保保相對而坐,麵色凝重地商討著當前局勢。
汝陽王感慨道:“保保啊,此番你我父子能再度承蒙聖恩,重獲兵權,實屬不易。然而,如今這天下局勢已然大亂。”
王保保眉頭緊蹙,憂心忡忡地說道:“父王,張無忌那小子可真不簡單!趁著咱們朝廷內亂之際,他竟然率領明軍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以及方國珍等各路豪傑,成功統一了江南之地。現如今,他已占據了大元的半壁江山,與我們形成了南北對峙之局。孩兒擔心,接下來他是否就要揮師南上,攻打敏敏一家了呢?”
汝陽王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道:“唉,如今的大元王朝風雨飄搖,僅剩下這半壁江山苦苦支撐。
更令人頭疼的是,那盤踞在關中一帶的李思齊、張思道、孔興還有脫列伯這四大軍閥,個個擁兵自重,各自為政,根本不聽從朝廷號令。
他們早已成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為今之計,唯有老夫親自向聖上請旨,領軍出征,討伐這些叛賊,將其勢力盡數吞並,方能重振朝綱,穩固我大元江山。”
說罷,汝陽王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
王保保一臉嚴肅地看著汝陽王,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說道:“父王,依兒臣之見,咱們不妨如此行事。首先,請聖上下旨,責令李思齊、張思道、孔興以及脫列伯聽從我的調遣,一同揮師南下,進攻明軍。”
汝陽王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迴應道:“保保啊,你的想法甚妙!這一招乃是先禮後兵。
李思齊等人皆是擁兵自重的軍閥,他們豈會輕易遵從聖旨,老老實實地聽從吾等號令,南下發兵?屆時,咱們便可借機發難,以抗旨不尊之名,將其勢力逐步蠶食吞並。”
王保保深以為然,讚同地應道:“父王所言極是,隻是如此一來,恐怕免不了與明軍正麵交鋒一場。畢竟,若是未能有所斬獲,便難以向聖上交代。不過,隻要謀劃得當,未必不能取得勝利。”
他頓了頓,接著說:“況且,如今局勢動蕩,各方勢力相互角逐,若能借此機會削弱其他軍閥的力量,並在與明軍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對於我們鞏固自身地位,擴大勢力範圍,都將大有裨益。”
汝陽王沉吟片刻,目光如炬,沉聲道:“保保,你分析得極為透徹。此番行動,既要謹慎布局,又要果斷出擊。李思齊等人雖各懷鬼胎,但終究是大元之臣,名義上仍受朝廷節製。吾等需以大義名分,迫使其就範,若其不從,便是公然反叛,到那時,天下人自有公論。”
王保保站起身,雙手抱拳,堅定地說道:“兒臣願親自領兵,前往關中,先以朝廷旨意試探其反應。若他們膽敢抗命,兒臣定當率軍討伐,掃平關中,以安朝綱。同時,兒臣也會密切關注明軍動向,確保兩麵兼顧,不失戰機。”
汝陽王欣慰地看著王保保,眼中滿是驕傲與期待:“保保,你既有勇武,又兼智謀,實乃我大元之棟梁。此行務必小心,既要展現我大元之威,亦需保重自身安全。待你凱旋歸來,本王定當在聖上麵前為你請功。”
言罷,汝陽王親自書寫了一份奏章,詳細闡述了當前局勢及應對策略,並請求元順帝下旨,令李思齊、張思道、孔興、脫列伯四人聽命於王保保,共同抵禦明軍。
奏章遞交後,父子二人便緊鑼密鼓地籌備起出征事宜。
數日後,元順帝的旨意傳來,同意汝陽王的提議,並賦予王保保全權指揮之權。
然而,李思齊等人接到旨意後,卻並未有所行動,反而各自推諉,拒不遵旨。
王保保聞訊,怒不可遏,當即點齊兵馬,誓師出征。
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關中而去,沿途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深得民心。
抵達關中後,王保保首先派遣使者前往各軍閥營地,再次傳達朝廷旨意,並警告其若再不從命,將視為叛國。
然而,李思齊等人依舊置若罔聞,甚至暗中聯絡,企圖聯手對抗王保保。
麵對如此局麵,王保保並未急躁,而是暗中布下天羅地網,以待時機。
一日,他得知李思齊與張思道因爭奪地盤發生爭執,雙方兵馬在邊境對峙,遂決定借此機會,先行擊潰較弱的一方,以震懾其餘軍閥。
王保保親率大軍,突襲張思道營地。張思道措手不及,被王保保大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兵折將,大敗而逃。李思齊見狀,驚恐萬分,急忙收縮兵力,以防王保保乘勝追擊。
然而,王保保並未給李思齊喘息之機,迅速調整戰術,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追擊張思道,另一路則直撲李思齊營地。
李思齊雖拚死抵抗,但在王保保的精妙布局和勇猛衝鋒下,最終敗下陣來,被生擒活捉。
孔興與脫列伯見李思齊、張思道相繼覆滅,深知大勢已去,若再不從命,必將步其後塵。
於是,二人不得不違心地表示願意聽從朝廷調遣,共同抵禦明軍。
王保保雖知二人心中不甘,但眼下局勢緊迫,無暇他顧,隻得暫且接納,並著手整編軍隊,準備迎戰即將到來的明軍。
至此,關中局勢暫時穩定,但一場更為激烈的南北對決,卻已在悄然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