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奔赴天津衛
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 作者:愛吃枸杞黑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駱思恭接著吩咐道:“這次行動,皇上的賞賜還是無比豐厚,這次換其他幾個衛所的兄弟去執行任務。
好了,這次出行的物資準備要充足,兵器、幹糧、馬匹都要仔細檢查。
還有,明日寅時初我等在正陽門與上直親衛軍會合後,要保持紀律。雖然皇上讓上直親衛軍配合咱們錦衣衛,但是告誡小的們,不得與他們發生衝突,一切以完成任務為重。”
“是,屬下遵命。”眾人領命道。
隨即錦衣衛僉事和一眾千戶、百戶領命而去,整個北鎮撫司忙碌起來。
駱思恭又對著錦衣衛同知說道:“我離開以後,錦衣衛就交給你了。你現在去監督一下小的們,別再搞出什麽事情出來。”
“大人放心。是,大人。屬下遵命。”錦衣衛同知拱手道,隨即起身離去。
等錦衣衛同知離去以後,駱思恭又獨自來到密室,查看著關於天津衛的情報卷宗,為這次的行動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而另一邊,李實也迴到乾清宮,他先是招來兩個小太監,讓他們分別去告知沈蔭以及馬榮朱由校吩咐的事情,以及明天集合的時間地點。
然後李實進入內書房向朱由校複命道:“啟稟萬歲爺,奴婢已向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兩衛指揮使傳達聖喻,並約定明日寅時初在正陽門外集合。此消息迴來後已經派人通知馬公公和沈公公了。”
朱由校微微點頭:“好,此次行動,朕寄予厚望,你等定要不負朕望。你也下去準備一下去吧。”
李實跪地磕頭:“萬歲爺放心,奴婢定當好好向馬公公、沈公公學習。” 隨後李實退出內書房,召集人手準備去了。
......
第二日,寅時初,正陽門剛打開,駱思恭就已經率領錦衣衛再次等候了。
沒過一會,劉指揮使和李指揮使便率領著羽林左衛和羽林右衛來到了這裏。駱思恭衝著兩人拱了拱手道:“兩位大人,馬匹已經命人備在城外不遠處備好,我等出城後不久便可騎上趕路。”
“勞煩駱大人了。”劉指揮使拱手道。
“劉大人客氣了。”駱思恭笑著道。
這時,從宮中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三人抬頭看去,隻見馬榮走在前麵,身後跟著沈蔭和李實,他們身後跟著一眾小太監們。
馬榮走上前來對著駱思恭三人拱手道:“勞煩諸位大人久等了,咱家來晚了。”
駱思恭拱手道:“馬公公客氣了,我等也是剛到。馬公公,馬車已經在城外不遠處備好,如果準備好了,我等可以出發了。”
“咱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聽從駱大人指揮。”馬榮看了一眼身後的沈蔭和李實,然後對著駱思恭道。
“好,那下官便不客氣了。出發!”說完,駱思恭大手一揮,轉身領著眾人向馬匹、馬車停放的地方走去。
很快,眾人到達停放馬匹、馬車的地方,駱思恭、兩位親衛指揮使以及部分將士騎上馬匹,而馬榮、沈蔭以及李實三人則是坐上馬車,其餘人等步行跟在後麵,一眾人向天津衛方向駛去。
......
朱由校今日也是在寅時初起來的,起來後先是在乾清宮殿前靜靜地佇立著,聽著馬榮等一眾太監往宮外走的腳步聲。
等腳步聲消失以後,朱由校迴到乾清宮內,跟往常一樣吃了膳食,便去了內書房。
經過這幾日對上直親衛軍的重整,朱由校發現這些親衛軍士兵手中的兵器也都有些年頭了。
通過和幾個上直親衛的指揮使交談,了解到軍器局以及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的兵仗局,從萬曆朝開始就沒有給這些親衛軍換過裝備了。
軍器局:明朝設有軍器局,這是負責兵器製造的重要部門。隸屬於工部,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從九品。在各地的布政使司也設有軍器局,負責當地的兵器製造。
軍器局會為上直親衛打造和提供大量的兵器,包括刀、槍、劍、戟等各種冷兵器以及一些簡單的火器。
兵仗局,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設立是為了滿足宮廷和軍隊對於兵器的需求,同時也是明朝宮廷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負責成造皇帝的各親衛及錦衣衛所需各式盔甲兵器以及一部分火器。
兵仗局所造的軍器盔甲每三年成造一次,弓弩火器則 “不時成造”。其製造的兵器不僅供宮廷侍衛和錦衣衛使用,還會提供給部分軍隊。
兵仗局設掌印太監一員,提督軍器庫太監一員,下設管理、僉書、堂司、寫字、監工等員。其工匠人數基本在一千七百人左右,最多時達三千多人。
因為在大明中心京城的這軍器局和兵仗局,製造兵器主要是為了給皇帝的親衛、錦衣衛、京營以及京城周邊地區等士兵提供兵器,所以對這些兵器的製造有著嚴格的標準和工藝要求,以確保其質量和性能能夠滿足這些士兵的使用需求。
然而,從萬曆朝開始到現在的這幾十年中,這兩局便沒有再給親衛軍、錦衣衛換過兵器裝備。
朱由校今日來內書房,就是翻看近幾年朝廷有沒有對這兩局進行過撥款,結果發現,基本上每年,工部都會定向對軍器局撥款,而泰昌帝時期,還出現過內帑向兵仗局撥款的記錄。
如果說兵器都更換過的情況下,工部給軍器局撥款是正常的,然而,在泰昌帝病重都快駕崩的情況下,誰能下命令讓內帑撥款給兵仗局?
要說這其中沒有貓膩,打死朱由校都不相信。更不用說如今這兩局都幾十年沒有對京城的士兵們進行過換裝了。
這充分說明,如今的兵仗局和軍器局也出現了蛀蟲,內部的管理也出現了巨大問題。
朱由校皺著眉頭,心中湧起一股怒火。他深知兵器對於軍隊的重要性,如今出現這等情況,無疑是在自毀長城。
而且遼東那邊的兵器也要進行一次升級了,他決定不能坐視不管,要徹查此事,揪出那些隱藏在暗處、侵蝕大明根基的蛀蟲。
等清查結束後,也要重新派人進行管理軍器局和兵仗局,現在這個時期對兵器有造詣的人都有誰來?
好了,這次出行的物資準備要充足,兵器、幹糧、馬匹都要仔細檢查。
還有,明日寅時初我等在正陽門與上直親衛軍會合後,要保持紀律。雖然皇上讓上直親衛軍配合咱們錦衣衛,但是告誡小的們,不得與他們發生衝突,一切以完成任務為重。”
“是,屬下遵命。”眾人領命道。
隨即錦衣衛僉事和一眾千戶、百戶領命而去,整個北鎮撫司忙碌起來。
駱思恭又對著錦衣衛同知說道:“我離開以後,錦衣衛就交給你了。你現在去監督一下小的們,別再搞出什麽事情出來。”
“大人放心。是,大人。屬下遵命。”錦衣衛同知拱手道,隨即起身離去。
等錦衣衛同知離去以後,駱思恭又獨自來到密室,查看著關於天津衛的情報卷宗,為這次的行動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而另一邊,李實也迴到乾清宮,他先是招來兩個小太監,讓他們分別去告知沈蔭以及馬榮朱由校吩咐的事情,以及明天集合的時間地點。
然後李實進入內書房向朱由校複命道:“啟稟萬歲爺,奴婢已向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兩衛指揮使傳達聖喻,並約定明日寅時初在正陽門外集合。此消息迴來後已經派人通知馬公公和沈公公了。”
朱由校微微點頭:“好,此次行動,朕寄予厚望,你等定要不負朕望。你也下去準備一下去吧。”
李實跪地磕頭:“萬歲爺放心,奴婢定當好好向馬公公、沈公公學習。” 隨後李實退出內書房,召集人手準備去了。
......
第二日,寅時初,正陽門剛打開,駱思恭就已經率領錦衣衛再次等候了。
沒過一會,劉指揮使和李指揮使便率領著羽林左衛和羽林右衛來到了這裏。駱思恭衝著兩人拱了拱手道:“兩位大人,馬匹已經命人備在城外不遠處備好,我等出城後不久便可騎上趕路。”
“勞煩駱大人了。”劉指揮使拱手道。
“劉大人客氣了。”駱思恭笑著道。
這時,從宮中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三人抬頭看去,隻見馬榮走在前麵,身後跟著沈蔭和李實,他們身後跟著一眾小太監們。
馬榮走上前來對著駱思恭三人拱手道:“勞煩諸位大人久等了,咱家來晚了。”
駱思恭拱手道:“馬公公客氣了,我等也是剛到。馬公公,馬車已經在城外不遠處備好,如果準備好了,我等可以出發了。”
“咱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聽從駱大人指揮。”馬榮看了一眼身後的沈蔭和李實,然後對著駱思恭道。
“好,那下官便不客氣了。出發!”說完,駱思恭大手一揮,轉身領著眾人向馬匹、馬車停放的地方走去。
很快,眾人到達停放馬匹、馬車的地方,駱思恭、兩位親衛指揮使以及部分將士騎上馬匹,而馬榮、沈蔭以及李實三人則是坐上馬車,其餘人等步行跟在後麵,一眾人向天津衛方向駛去。
......
朱由校今日也是在寅時初起來的,起來後先是在乾清宮殿前靜靜地佇立著,聽著馬榮等一眾太監往宮外走的腳步聲。
等腳步聲消失以後,朱由校迴到乾清宮內,跟往常一樣吃了膳食,便去了內書房。
經過這幾日對上直親衛軍的重整,朱由校發現這些親衛軍士兵手中的兵器也都有些年頭了。
通過和幾個上直親衛的指揮使交談,了解到軍器局以及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的兵仗局,從萬曆朝開始就沒有給這些親衛軍換過裝備了。
軍器局:明朝設有軍器局,這是負責兵器製造的重要部門。隸屬於工部,設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從九品。在各地的布政使司也設有軍器局,負責當地的兵器製造。
軍器局會為上直親衛打造和提供大量的兵器,包括刀、槍、劍、戟等各種冷兵器以及一些簡單的火器。
兵仗局,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設立是為了滿足宮廷和軍隊對於兵器的需求,同時也是明朝宮廷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負責成造皇帝的各親衛及錦衣衛所需各式盔甲兵器以及一部分火器。
兵仗局所造的軍器盔甲每三年成造一次,弓弩火器則 “不時成造”。其製造的兵器不僅供宮廷侍衛和錦衣衛使用,還會提供給部分軍隊。
兵仗局設掌印太監一員,提督軍器庫太監一員,下設管理、僉書、堂司、寫字、監工等員。其工匠人數基本在一千七百人左右,最多時達三千多人。
因為在大明中心京城的這軍器局和兵仗局,製造兵器主要是為了給皇帝的親衛、錦衣衛、京營以及京城周邊地區等士兵提供兵器,所以對這些兵器的製造有著嚴格的標準和工藝要求,以確保其質量和性能能夠滿足這些士兵的使用需求。
然而,從萬曆朝開始到現在的這幾十年中,這兩局便沒有再給親衛軍、錦衣衛換過兵器裝備。
朱由校今日來內書房,就是翻看近幾年朝廷有沒有對這兩局進行過撥款,結果發現,基本上每年,工部都會定向對軍器局撥款,而泰昌帝時期,還出現過內帑向兵仗局撥款的記錄。
如果說兵器都更換過的情況下,工部給軍器局撥款是正常的,然而,在泰昌帝病重都快駕崩的情況下,誰能下命令讓內帑撥款給兵仗局?
要說這其中沒有貓膩,打死朱由校都不相信。更不用說如今這兩局都幾十年沒有對京城的士兵們進行過換裝了。
這充分說明,如今的兵仗局和軍器局也出現了蛀蟲,內部的管理也出現了巨大問題。
朱由校皺著眉頭,心中湧起一股怒火。他深知兵器對於軍隊的重要性,如今出現這等情況,無疑是在自毀長城。
而且遼東那邊的兵器也要進行一次升級了,他決定不能坐視不管,要徹查此事,揪出那些隱藏在暗處、侵蝕大明根基的蛀蟲。
等清查結束後,也要重新派人進行管理軍器局和兵仗局,現在這個時期對兵器有造詣的人都有誰來?